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梅华丽 《华人时刊》2009,(12):77-77
李嘉诚"十指连心痛" 年少时,李嘉诚曾连续18个小时拼命工作。他在极度疲倦的情况下提刀切塑胶裤带时,一不小心将自己的手指切破了,顿时鲜血直流。17岁的李嘉诚忍着十指连心的痛苦,一声不吭地悄悄包扎一下,继续埋头工作。此时此刻的李嘉诚,正在充满痛楚地磨砺着自己。  相似文献   

2.
《北方人》2007,(1)
2006年8月27日,78岁的华人首富李嘉诚和他的女友、45岁的周凯旋十指紧扣漫步罗马街头。这一消息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后,成了人们议论的话题:李嘉诚身边那个神秘的女人是谁?她是靠哪般魅力征服这位金钱帝王的心?  相似文献   

3.
对香港人来说,李嘉诚意味着财富。早在1987年,国际权威财经杂志《幸福》就将李嘉诚推向了“世界华人首富”的宝座。在香港,他被称作“超人李”、“大哥诚”。内地的人们更是忘不了他那拳拳爱国心。1990年,由李嘉诚捐资6亿港币创办的汕头大学落成,在海内外一时传为佳话。邓小平称赞李嘉诚做了件“扎扎实实的事”。李嘉诚是长江实业及和记黄埔有限公司主席。关於李嘉诚白手起家创立一个庞大的商业王国的神奇故事,港人耳熟能详,内地人也略知一二。创业初期.李嘉诚经常感到睡眠不足,早上必须用两个闹钟才能惊醒起床1928年李嘉诚生於广…  相似文献   

4.
“假如没有战争,我是不会经商的。”李嘉诚如是说。 战争不期成就了李嘉诚的一个梦想,也击破了他的另一个梦想──求学。 清丽如画的汕头大学。 这里是李嘉诚的一个梦想之园。1981年李嘉诚出资兴建。 过多地谈论李嘉诚为汕大捐助了多少资金,肯定有悖於李嘉诚的初衷。 有人曾经向李嘉诚建议,与其斥巨资兴建汕人,还不如资助潮汕籍的年轻人到观华、北大去学习。因为即使出资再多,也不可能很快将 一个新兴大学的教育质量抬升到很高层次。李嘉诚说:“我与你想法不同,我对汕大的财政支持固然是一个重要因素,但更主要的是善意的意志力…  相似文献   

5.
一位内地企业家在接受电视访问时谈到了他去李嘉诚办公室拜访李嘉诚的经历——李嘉诚是和儿子一起接见他的,他儿子可能是说话习惯的原因,说着说着就讲起了白话,会谈过程中李嘉诚好几次要求儿子顾及内地朋友可能不太听得懂白话的实  相似文献   

6.
<正> 尊敬的国家领导人,尊敬的吴树青校长,尊敬的李嘉诚先生,尊敬的各位嘉宾: 北京大学是一所驰名中外、有光荣历史的高等学府。北京大学今天授予李嘉诚先生名誉博士学位,是李嘉诚先生一个很大的荣誉。借此机会,我谨向李嘉诚先生致以最热烈的祝贺。同时,我要感谢北京大学给我这个机会,在这庄严隆重的仪式上讲话。  相似文献   

7.
王文 《今日南国》2009,(15):23-24
时至今日,李嘉诚对外界仍是一个谜。围绕着他的名字,各种传记重复杜撰了无数传说。对于李嘉诚个人身价的猜测,则像一种无穷尽的动力,驱动着整个世界密切关注李嘉诚的生意、健康及家庭。  相似文献   

8.
《成才与就业》2012,(11):52-53
从古至今,多少人因知识而闻名于世,多少人因知识而屹立在全人类的顶端。李嘉诚成功的奥秘就在于学习。他一生都在通过不断学习来提升自己。他少年时期积累下来的知识为他以后的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可以说,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可以产生智慧,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知识可以成就梦想。少年求知终受益李嘉诚对自己14岁以前的求学、求知经历,有过这样的感叹:"少年时期学到的知识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9.
沈建华 《金陵瞭望》2006,(22):26-26
慧眼识才 身为怡和贸易代表的英国人马世民.到长实公司推销冷气机。虽然李嘉诚一般不过问此类业务。但马世民却一再坚持要求面见李嘉诚。他的倔强吸5l了李嘉诚.这次偶然的接触,彼此间留下了相见恨晚的深刻印象。后来时机成熟,李嘉诚不惜重金收购了马世民创办的Davenham工程顾问公司.延揽了马世民这位不可多得的人才。  相似文献   

10.
如同无需斗量长江一样,我们同样无需向李嘉诚先生问询财富的奥秘。虽然财富是永恒的话题,李嘉诚却赋予了财富更深的涵义。一个人怎样支配金钱才算真正的富有?一只最甜的家乡的桔子,一所平地而起的大学,一座天下绝伦的东方广场,一个化荒原为泽田的梦想……李嘉诚先生告诉我们世界上原本有另外一种财富,在这种财富面前,李嘉诚同样是富有者。每位工人每天奖励1000港瞥,只为“民族尊敢”四字,李嘉诚为民族荣誉殚精竭虑李嘉诚手持高倍望远镜久久地向窗外凝视,窗外的香港维多利亚湾烟雨濛濛。这是1997年5月的一天,回归在即,香港在几…  相似文献   

11.
一定程度上,李嘉诚对外界永远是一个谜。对于他个人身价的猜测,像一种无穷尽的动力,驱动整个世界密切关注他的一切。他通常被描绘为一个天才,依靠对交易天生的敏锐,不停扩大自己的财富。与其说人们因此熟悉了他,不如说,李嘉诚被神秘化了。2006年9月5日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的首次碰面,只是打破种种预期的开始。78岁的李步履飞快地出现在人们面前,而他那双曾用于从事体力劳动  相似文献   

12.
吴晓蕾  王楠楠 《可乐》2010,(11):20-20
李嘉诚:四方大厦抵煞气 2007年,李嘉诚搬离居住43年的深水湾临海大宅,与长子李泽钜一家移居南区寿臣山新居。李嘉诚的旧居,向来被视为“阴阳聚”的风水宝地,有助于财运。寿臣山新居风景怡人,在风水上讲却是舍水取山,财运稍逊。李嘉诚为何要多此一举?谓曰:财富已足,希望晚年添福添寿。  相似文献   

13.
正"自强自立,独立面对打击和困境",是李嘉诚对儿子乃至孙辈的要求,也是李嘉诚的守业"良方"。早年,李泽钜和李泽楷从斯坦福大学毕业,要求加入父亲的公司历练,遭到了李嘉诚的拒绝。李嘉诚告诉两个儿子,我的公司不需要你们。熟知父亲性格和脾气的两兄弟,远赴加拿大发展,而后,李泽钜开设了房地产公司,李泽楷则成为多伦多银行最年轻的合伙人。在这期间,兄弟二人不曾接受父亲的任  相似文献   

14.
李嘉诚口袋里的一枚硬币滚落到一个角落里,他弯腰去拾,却没有抬到。 一旁的门童为他拾起,恭敬地放到他的手里。李嘉诚给了他100港币的小费作为酬谢。 旁人问起。李嘉诚说:“硬币若不拾起,便没有用处了;拾起,我还有用。100元钱对於他来说也是有用的。钱的作用不在於聚敛,而在於使用。” 当我们采纺李嘉诚时,李先生用广东味很重的普通话缓缓地向我们请述了这个故事。面对世人眼中财富的象微,我们在心里一遍遍试图再现李嘉诚弯腰拾硬币的场景。 国人有热衷传奇的传统,逼使得李嘉诚在人们,特别是在内地人眼中更多的是一位呼风…  相似文献   

15.
郎咸平 《21世纪》2009,(12):53-53
蔓延全球的金融风暴来临后,香港经济也走入一个严峻的寒冬,大部分投资者的腰包都缩水过半,就连华人首富李嘉诚控股的公司股票,市值也大幅缩水上千亿港元。但即便如此,李嘉诚依然表示,他对旗下公司的业务充满信心。那么李嘉诚的信心究竟源于哪里?他的"过冬策略"又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6.
人物     
李嘉诚,君子用财有道 8月5日,李嘉诚向外界公示,自己已把1/3的财富捐给李嘉诚基金会,过去30年基金会总共投入了100亿元用于慈善事业。被问及社会的“仇商仇富”情绪时,李嘉诚表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他说,自己努力赚钱,同样也努力回馈社会,用钱去做公益。  相似文献   

17.
华人首富李嘉诚杨朝岭论财富,李嘉诚先生在香港可谓夔屈一指,足够他与子孙们享用荣华富贵.论年龄,他早已年过花甲,完全可以坐享清福,怡养晚年。然而,李嘉诚并没有躺在自己用黄金镶成的王国里,却仍然在商界纵横驰骋,继续为社会创造大量财富。爱国爱乡投资内地是一...  相似文献   

18.
李嘉诚的红颜知己名叫冯佩明,洋名Helen。她年约35岁,瓜子脸,五官纤细,脸上只有薄薄的脂粉,没有多余的饰物,穿上行政人员装束,打扮清雅,配上卷曲的长发,甚有女人味。 她是一间证券公司股东,平日早上九时许便上班,四、五时下  相似文献   

19.
《人生与伴侣》2010,(9):6-6
近日媒体爆出年仅22岁的梁洛施又为李泽锴诞下一对双胞胎儿子,而一向行事低调不喜娱乐圈浮华颓靡的华人首富李嘉诚也首度松口,大有默许之态,似乎梁洛施好事将近,生下三子之后嫁入豪门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20.
李嘉诚跳槽     
性格沉稳的李嘉诚,实际上不安分。他去五金厂做推销员,打开局面,就跳槽到塑胶公司。在塑胶公司,他很快成为出类拔萃的推销员,18岁当部门经理,20岁升为总经理,深得老板器重。他春风得意时,突然又要跳槽。1946年上半年,香港经济迅速恢复到战前最好年景——1939年同期水平。战时遭破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