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海成 《兰州学刊》2009,(10):15-18
道家一般重视无用而对有用加以蔑弃,但庄子的思想却较此为复杂与深刻。他不但极力揭示现实的人与物的世界中的有用之患,更可贵的是他看到了无用之患。由对有用之患和无用之患的思考,他最终提出超越有用、无用之上的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2.
A·许茨在继承并发展胡塞尔现象学理论和吸收马克斯·韦伯理解社会学观点的基础上,创立了一种新型社会学流派--现象学社会学,从而奠定了他在当代社会学理论中不可替代的地位.通过对意义、自然态度、主体间性、日常生活世界等几个核心概念的分析揭示了许茨社会学理论的现象学基础.  相似文献   

3.
田野调查中被访人叙述的意义诠释之前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义"是现象学的一个核心问题,而对处于主体间性中的行动者之叙述和行动的意义的理解和诠释则是现象学社会学的核心问题.但是意义问题又是传统西方哲学的一个盲点.本文由对意义的特征的讨论切入,从现象学社会学的视角对访谈过程中被访人赋予自己话语和行动的意义(包括赋予场景的意义)的解释之可能的基础做了一定程度的探讨,指出建立"我群关系"和经由"索引性"去显现和追溯被访人在访谈过程中所建构的意义脉络是获得这样的基础的关键,从而从一个侧面对"意义探究何以可能"给出了一个回答.  相似文献   

4.
<教育为何是无用的>主要从人性、爱、美、身份、生存、功用六个方面阐释了教育的无用性.然而,科顿姆并非简单地认为教育是无用的,而是认为人们过多地对教育寄予期望,以教育来改变身份的功利主义目的下是无用的.与此同时,他认为无用性摆脱了功利主义的有用性,是教育一切价值的来源.要摆脱教育的无用性,必须摆脱身份政治对教育的限制,使教育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无目的性和精神品性,回归教育的本真.  相似文献   

5.
A·许茨在继承并发展胡塞尔现象学理论和吸收马克斯·韦伯理解社会学观点的基础上,创立了一种新型社会学流派——现象学社会学,从而奠定了他在当代社会学理论中不可替代的地位。通过对意义、自然态度、主体间性、日常生活世界等几个核心概念的分析揭示了许茨社会学理论的现象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杜夫海纳的审美经验现象学蕴含着丰富的主体间性思想,体现了当代西方哲学领域的主体间性转向对美学研究的深刻影响.这一思想是以杜夫海纳建基于审美经验领域的审美知觉意向性为基础和导引,在对审美对象与审美知觉相互关系的深入探讨中,通过由浅入深的多重维度,由特征形态演化为思想范式的.可以说,审美经验现象学的理论大厦正是在这种主体间性整体构思中被精心构筑的.国内美学界对杜夫海纳美学的研究虽已较为广泛而深入,却罕见对这一主体间性思想的自觉揭示.事实上,主体间性思想是理解杜夫海纳美学的一把钥匙,通过探讨"审美对象与审美知觉的互为存在"、"对象‘准主体'与欣赏主体的相遇交往"及"创作主体与欣赏主体的交流对话及其复数化"三个层层深入的逻辑维度,具体揭示这一思想及其演化发展的过程,可以弥补相关研究之不足.#  相似文献   

7.
论图像意识的特征、逻辑基础及局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象学中图像意识概念能够有效描述出观者"观看"图像的意识结构,能够作为图像意义呈现的基础.其图像意识结构分析具有偏重感知与强调图像主题恒定性的特点,能够有效展开对模仿传统中的艺术图像(包括现实主义流派)、日常生活中的图像、大多数技术图像意识的分析,并揭示图像意识的内在结构.但是,这一概念的有效性应用却面临着双重危险:其一是面临违背现象学的侧显复合体原则的危险,即事物的呈现是侧显复合体的;其二是现象学家自身并没有揭示出非题材(对象)立义的过程.此外它对于非对象性艺术图像的分析有效性难以得到支持.  相似文献   

8.
《一九八四》的双重思想不仅是极权主义的核心而且披着现象学的外衣,因为现象学是构造本真或真理的,然而双重思想则相反.伪现象学不仅彻底剥夺了主人公温斯顿的真理意识,而且使其最终被双重思想化.作为叙事者,温斯顿多重聚焦自己的受害过程和认知变化.通过分析小说中双重思想的本质,揭示了主人公悲剧的哲学源泉,并以此为基础深入剖析了小说中的特殊叙事形式,认为小说的叙事是伪现象学叙事.  相似文献   

9.
论先验现象学与黑格尔辩证法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把胡塞尔现象学和黑格尔辩证法放在西方哲学史上两大反思传统(外在反思和内在反思)的源流中来考察,分析了胡塞尔“自我学”与黑格尔自我意识学说在反思类型上的差异,并通过海德格尔对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有意误读揭示出现象学和辩证法在直接性和间接性关系上的深刻分歧。文章权衡了当代现象学与黑格尔辩证法各自的利弊得失,并在突出二者差异的同时探讨了它们互相补充和沟通的某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构造的先天”概念不仅是胡塞尔前期的静态现象学的核心内容,而且构成其后期发生现象学探究的引导线索,因此,构成先验现象学系统发展的关节点.“构造的先天”概念在胡塞尔思想发展中的理论意义在于:(1)揭示了先验还原与现象学构造之间的内在关联;(2)揭示了先验自我的本质结构;(3)揭示了先验还原与本质变更之间的内在关联;(4)揭示了对象性之观念的和先天的特性.  相似文献   

11.
何为"物"--海德格尔"物"之探索的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海德格尔对"物"之探索作一考察,指出其思考显现为存在问题探索的过程性与阶段性的统一,从中揭示海德格尔思想的现象学风格,凸现海德格尔"物"之探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所探讨的是现象学思想对于文艺学研究的方法论启示。文章首先把现象学的方法论特征概括为对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批判与超越,而后从两个方面探讨了这种思想对于文艺学研究的启示:一方面,现象学对本源性的追求启示我们改变以往文艺学研究中的本质主义倾向,从本体论上把文艺活动阐释为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理解和领悟,而不仅仅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和认识;另一方面,从现象学的主体间性理论出发.我们可以把文艺活动看作主体间的理解和交往活动,并以此来取代那种主客体之间的认知关系模式。  相似文献   

13.
现象学的产生既有客观的现实根源 ,又符合哲学史的一般进程。这一过程的根本特征来自于现象学的自我否定性 (辩证性 ) ,表现为多重性的十分剧烈的“哥白尼式革命”。从 1 8世纪到 1 9世纪是现象学哲学由古典现象学 (或“精神现象学”)经感性哲学 (“新哲学”)到纯粹现象学 (“先验现象学”)的发展过程 ,是现象学自身的历史生成、发展和完成的完整过程。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作为古典形而上学理性精神的完成状和现代哲学诞生的否定性平台 ,倚仗着具有巨大内在生命力的辩证法使得概念现象学得以最终完成 ;费尔巴哈在黑格尔概念现象学的寄生体内进行了现象学发展史上的第一次“哥白尼革命”,将古典现象学带入感性、直观和直觉的广阔天地 ,以否定绝对理性的思维方式进一步推动了现象学的发展 ;胡塞尔的纯粹现象学则“双重”扬弃了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哲学 ,创建起“真正科学”的先验现象学。这多重性的“哥白尼革命”最有力地说明了各个时期的哲学之间的客观联系 ,凸显出现象学产生的辩证性和历史合法性  相似文献   

14.
《江西社会科学》2016,(4):20-26
当代法国现象学家马里翁对"被给予性"的强调和以此展开的分析,使得他更彻底地贯彻了现象学"回到事物本身"的精神。在马里翁看来,作为溢满性现象的绘画,通过其画框对纯粹可见性领域的划界和这个纯粹可见领域所获得的作为偶像的权力,使得它真正完成了现象学还原。同时,作为溢满性现象的绘画,不再是对原型的模仿,而是成为原型的原型,这或许让我们不再将艺术看作是对现实的模仿,而是现实在摹仿艺术。  相似文献   

15.
在《纯粹理性批判》的两版范畴先验演绎和图型论中,康德以主体性先验演绎逻辑规定了先验的想象力作为认知过程的一个必要功能--具有积极地建构经验对象的能力.海德格尔在时现象学方法进行批判的基础上,借助于对源始的时间性的分析.赋予了先验的想象力新的价值:想象力的综合不再像知性概念那样是规范的,完全依赖于知性统觉,而是自身收成的.是完成自身超越的本源性力量,它不仅独自构成了一切对象知觉的最源始条件,还是人类理性得以超越出来的根本原因.海德格尔对康德的认知想象力的批判使得海氏哲学完全超出了知识论层面,打开了存在论的视域.  相似文献   

16.
宗教经验一方面有别于日常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有别于宗教智慧.在这个意义上,如果般若现象学或智慧现象学能够成立,那么对般若的获取也应当进行两方面的现象学还原:既排除世俗的经验而达到宗教经验的层面,也排除宗教的一般经验而达到宗教智慧的层面.只是这种还原的具体操作,必定有别于知识现象学的还原方法.很可能不是通过一般意义上的学证,而是通过特定意义上的修证.但它也必须是在现象学意义上的明证性,即某种可以显现出来的明证性.  相似文献   

17.
德国心理学的理论性质及其发展道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孕育着心理学的哲学史背景的考察揭示出 ,德国心理学首先是作为哲学而诞生的。冯特意义上的德国心理学作为一种哲学尝试 ,乃是哲学史的一个错误 ,并因而注定将被哲学自身的历史所否定。在德国 ,作为理论科学的心理学 ,只有采取从布伦塔诺的经验心理学到胡塞尔的现象学的发展道路 ,才能既符合它的理智文化传统 ,又顺应它的历史发展潮流 ,从而得以生存下来  相似文献   

18.
随着对追求编史工作客观性传统的重视,"文学史"的释义循环与悖谬性特征得以揭示.正是文学史的循环性决定了重写文学史命题的悖谬性;也决定了重写文学史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思想的科学性源于其彻底的实践精神和在实践基础卜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它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和方法;以此为指导,马克思揭示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虚伪性:颠倒性、神秘性和伪批判性,形成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科学批判理论,成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生长点,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先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精神灵魂、依据;从源头上理清马克思思想的科学性和意识形态性的科学内涵及其内在一致性,揭示其当代价值,是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作用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20.
现象学家们大都在“自我”这个主题上倾注过心力.在施泰因早期现象学中,有关“个体自我”的现象学构造或者“自我”的“个体化”问题构成其现象学的核心主题之一.“个体自我”的现象学构造的出发点是纯粹自我,但惟有通过“心理物理”之“身体”,“自我”的“个体化”才得以保证.这种被构造起来的“个体一般”在现象学意义上就是心理物理之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