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938年11月15日,鲁西北政治、军事中心——聊城失陷了,国民党抗日爱国将领范筑先将军为国捐躯,鲁西北的抗战力量开始分化,有的投靠了国民党顽固派,有的投降了日本帝国主义,有的拥兵自重,割据一方,有的被日寇、会道门冲垮溃散了,蓬勃发展的鲁西北抗战局面遭受挫折。为了继续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吸引其他抗日武装,共同对付日伪顽会匪的猖狂进攻,第十八集团军总部根据抗战形势的需要,于1939年1月14日在馆陶县成立了筑先抗日游击纵队,由中共鲁西特委领导,坚持鲁西北平原抗日游击战争。这支劲旅成为巩固、发展鲁西北抗日根据地的重要力量。现就其历史作用简论地要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为建立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而斗争抗战开始后,鲁西北共产党组织响应中共中央关于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的号召,积极建立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范筑先从官庄班师回聊后,中共鲁西北特委为发展第六区的抗日武装力量,建议范筑先将山东第六区保安司令部改为第六区游击司令部,并通过政训处派遣一批共产党员干部到鲁西北各地组织党领导的游击队,如派董占樨到聊城东南军屯一带,马波生到聊城西南沙镇一带,杨啸如到博平西南袁楼一带,高境、郭澄之到冠县西南斜店一带,金谷兰到高唐谷官屯、清平金郝庄一带,解彭年到堂邑一带活  相似文献   

3.
1、国民党顽固派插足鲁西北正当鲁四北抗日根据地蓬勃发展之际,在山东以沈鸿烈为代表的国民党顽固派,不顾中华民族利益,顽固地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沈鸿烈从鲁西南来到鲁西北,挟其地位插足鲁西北,从秘密到公开阴谋分裂范筑先将军与共产党合作抗日的关系。他疯狂反共,制造磨擦,对鲁西北抗日根据地的破坏日益加剧。鲁西北共产党人为坚持独立  相似文献   

4.
抗战初期鲁西北新闻出版事业的崛起是指从抗战开始到1938年底这一时期鲁西北新闻出版事业在炮火纷飞的环境中产生、成长和硕果累累的历程。它的崛起对于宣传我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武装起来抗击日本侵略者,创建鲁西北抗日根据地,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鲁西北的新闻出版事业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着在抗日战争的烈火中发展起来的。它那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当好党和人民喉舌的无产阶级党性原则和勇于开拓、艰苦创业的精神,是党的新闻出版工作的优良传统,也是山东革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回顾和研究抗战初期鲁西北新闻出版事业崛起的历程,总结其宝贵  相似文献   

5.
抗战初期,中共鲁西北党组织和国民党山东省第六区督察专员范筑先亲密合作共同开辟了鲁西北抗日根据地。其间由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指引和精心组织、范筑先将军坚持团结进步无私延揽人才,在鲁西北汇集了数千上万的革命知识分子和爱国知识青年。这些知识分子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引下,脱下长衫,深入鲁西北广大农村,发动、组织群众抗战,对鲁西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鲁西北地方党组织和抗日民族英雄范筑先将军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辟了闻名中外的鲁西北抗日游击根据地。为进一步推进和扩大鲁西北的抗战局面,中共鲁西北党组织大力发展了爱国教育事业,尤其突出的是发展了成人教育,培养了大批抗日干部,创造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1938年5月,聊城政治工作扩大会议后,第六区政治部立即创办了山东第六区政治干部学校,范筑先兼任校长,共产党员张郁光、齐燕铭、周子明分别任副校长、教务长、训育  相似文献   

7.
1938年鲁西北抗日根据地对鲁迅先生的纪念活动是传承光大现代黄河文化的璀璨篇章。第一用翔实的史料介绍纪念活动发生的背景和缘由,第二用第一手资料展现鲁西北抗日根据地纪念鲁迅活动的盛况和研创成果,第三分析探讨鲁西北抗日根据地纪念鲁迅活动对于传承光大现代黄河文化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及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一、八路军挺进鲁西北,迅速扭转混乱局面 1938年11月,日军在鲁西北侵占聊城之后,又逐渐占领了部分县城和较大集镇,安设了一些据点,加紧建立伪政权、伪组织和伪军。鲁西北的国民党顽固派借机大力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加紧同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制造磨擦。原范部参谋长王金祥极力收拢范筑先旧部第二、第二十一、第二十二、第二十三等支队残部,编成国民党山东第六、第八、第九保安旅,盘踞在寿张、阳谷、范县、观城、朝城、莘县一带,原范部第三支队司令齐子修趁机收拢第四、第十九、第二十九等支队  相似文献   

9.
大力开展政治工作和加强党的建设为了巩固和发展鲁西北根据地的大好形势,中共鲁西北特委根据毛主席《关于太原失陷以后抗日战争的形势和任务》以及党中央领导的指示精神,于1938年5月1日至6日,以第六区政训处的名义在聊城召开全区政治工作扩大会议,各抗日游击支队政治工作人员的代表和政训处直属机关的代表,共44个单位的300余人。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派代表10余人列席大会,会议由中共鲁西北特委负责人张霖之主持。大会开幕时由张霖  相似文献   

10.
东北抗日武装创作了一批脍炙人口的歌谣。分析东北抗日歌谣产生的历史原因、内涵及其精神实质,认识到东北抗日歌谣是东北抗日军民表达思想情怀、鼓舞斗志、号召抗日救国的强大思想武器,在抗日斗争中发挥了独特的文化作用。东北抗日歌谣集中体现了东北抗日武装的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和不畏牺牲精神。  相似文献   

11.
1988年11月15日,是抗日民族英雄范筑先将军和聊城战役抗战烈士殉国五十周年纪念日。在抗日战争初期,驻鲁西北聊城的国民党政府山东省第六专区专员爱国将军范筑先与我党建立了合作关系。1937年11月,在共产党的帮助下,范筑先拒绝了韩复榘的南逃命令,重返聊城,坚持抗战,发动和组织广大民众,组建抗日武装力量,开展游击战  相似文献   

12.
《源流》2015,(2):10
珠江纵队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珠江三角洲敌后建立的一支人民抗日武装。在抗日游击战争中由几十人发展到近3000人,成为岭南敌后抗战的一支重要力量。她在远离党中央、孤悬敌后的情况下,坚决执行党的指示,依靠人民群众,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灵活运用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前期战斗在珠江三角洲平原、水网地带,后期挺进粤中、西北和粤北,坚持7年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对敌作战200多次,歼敌3300余人,缴获大批枪支弹药及军用物  相似文献   

13.
在抗日救亡运动的基础上,华北各地煤矿工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纷纷建立抗日游击武装,开辟抗日游击区,创建抗日根据地,坚持敌后抗日武装斗争。本文重点记述了开滦、枣庄、淄博、烈山、华丰、六河沟(磁县)、焦作、井陉、阳泉、大同、石圪节、太原西山(东山)、灵山等煤矿抗日武装的建立与斗争。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鲁西抗日根据地创建的历史背景、经过及其伟大意义。1937年“七·七”事变后,平津失陷,日冠沿津浦线大举南侵,直指山东。具有革命斗争传统的鲁西人民,面对国民党正面战场溃败,奋起反抗日冠侵略。鲁西共产党人遵照党中央创建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的指示,担负起领导组织人民抗日救亡的重任。他们同国民党第六区专员兼保安司令范筑先将军精诚团结、共同抗日,使鲁西北出现了抗日救亡的高潮。聊城失守,范筑先殉国,统一战线破裂,鲁西形势急转直下,党中央和八路军总部及时派出主力部队巩固并发展了鲁西抗日根据地。1940年3月,鲁西行政主任专署成立,标志着鲁西抗日根据地最后形成。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时期,华中抗日根据地对地方武装的成功改造,是新四军统战工作的一个鲜明特色。华中抗日根据地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审时度势,灵活运用我党的方针策略,从组织、思想和作风上对地方武装进行改造,充分壮大了我党掌握的武装力量,为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提出在东北进行武装抗日的策略,积极支持、组织抗日义勇军,并创建了自己的武装力量———反日游击队。虽然在抗战初期,中共一度犯了"左"倾冒险主义错误,但能及时做出调整,并根据东北的革命实践提出了反日武装统一战线的战略策略。这一策略不仅推动了东北抗日斗争的发展,也为建立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7.
常斌强 《中华魂》2017,(1):61-63
陕甘苏区的创建和发展,正处于中国革命最黑暗的低潮时期,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为代表的西北共产党人,在远离党中央的情况下,在西北擎起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大旗,发动和带领广大群众,创建了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后来发展形成陕甘苏区,成为国内二次革命战争后期"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它为各路红军长征提供了落脚点,成为党中央领导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又是奔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和解放大西北的战略基地。  相似文献   

18.
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下的一支抗日武装。在东北人民抗日战争中,东北抗日联军是东北抗日战争的中坚力量;东北抗日联军的抗战是全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抗日联军为世界人民战胜国际法西斯所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抗战期间,在苏(州)常(熟)太(仓)抗日游击根据地内活动的抗日主力武装最多时达三四千人左右,地方抗日武装和行政机关的人数要超过上述数目。担负其给养任务的是苏常太抗日游击根据地的财经部门,他们不仅保证了自己所需要的经费,而且多次拨出巨款支援江苏省委和苏北抗日根据地的新四军,为苏常太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建设和巩固、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就根据地的财经工作在各个阶段中的组织体系和工作内容进行历史性的考察,并对其特点作简要剖析。  相似文献   

20.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华北地区民众建立了各式各样的传统自卫组织,其中封建意识较浓厚的联庄会、会道门组织一直为中外学者所关注合本文集中探讨了抗战时期这些传统武装组织的基本状况,剖析了中国共产党采取灵活多样的政策,将其改编成抗日武装的历史过程,使之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主力部队,在抗日战争中发挥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