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南方农民工小说的草根创作是农民工小说创作的半壁江山.底层平民立场是草根创作区别于农民工小说精英创作的重要特征.对分隔城乡户籍制度的否定、对现行城市治安管理的嘲讽与否定、对保护富人政策的质疑、对生存权平等与人格平等的吁求,是草根创作底层平民立场的具体表现.草根创作的底层平民立场既是一种"形而下"的创作姿态,又是一种贫民性的文化立场或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平民文化,是由平民创造或为他们创造的、反映其日常生活和精神风貌的文化,表现出真实、积极向上的日常生活色彩,关注平民百姓的情感世界,具有突出的平民立场。相对而言,城市平民文化具有开放性、多样性、高效性和创新性;乡村平民文化则表现为封闭性和复杂性。应以乡村为本、以文化为目的,用科学意识、民主意识和发展意识引领乡村平民文化建设,促进两大领域平民文化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李凤亮 《学术研究》2003,(11):134-136
学者小说家金岱的思想言说,构成了当代中国知识界现代性立场之重要一元。由《侏儒》、《晕眩》、《心界》构成的“精神隧道”三部曲,以“哲学心态小说”的形式,直面当代知识分子的精神与人格现状,深刻挖掘其社会历史成因,并提供一个可行的出路;小说形式上的实验与创新也别具一格。金岱思想随笔在对当代人文现状的分析中倡导“重建精神规则”,延展了“启蒙”与“立人”的话题。对文学本体言说方式及其对大学现代精神建设作用的探寻,体现了金岱现代性言说的建设性立场。  相似文献   

4.
《麦田里的守望者》:反叛迂腐与虚伪的“现代经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作家塞林格的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被称为美国 2 0世纪文学的“现代经典”。人们对其毁誉不一的主要原因在于对小说主人公霍尔顿的评价出现歧异。作为富家子弟的霍尔顿 ,拒绝进入伪善的成人世界 ,试图建立有益于孩子们健康成长的精神环境 :做麦田里的守望者。这个人物象征地表达了依然坚守人文立场的美国作家对物化文明的拒斥。小说所揭示的物质富裕与精神匮乏的失衡 ,对于当代社会 ,具有深刻的启迪价值。  相似文献   

5.
文人小说和平民小说共同打造了清代嘉道时期章回小说两翼齐飞的创作格局。两者所表现出的审美品位、价值取向和艺术成就均有着一定的差异,同时又彼此沟通、渗透,形成了对峙中有交汇、竞胜中见兼容的互补式关系。文人小说和平民小说还以各自的努力为近代小说的崛起作出了程度不同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当代著名作家池莉在其小说创作中以女性的立场探索当代女性的爱情、婚姻归属。  相似文献   

7.
北村小说的文化心理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相对主义盛行的当代中国,北村从一个先锋作家到皈依基督并展开宗教语境中的叙事,这无疑是一个十分典型的事例。北村小说的独特性与重要性日益受到关注,而北村小说所展示的文化心理更是耐人寻味。他对实用理性、审美现代性的质疑,直接切中当代中国的精神命脉,而他对超越精神的张扬更是意义重大。本文在深入地分析北村小说的文化心理的基础上,指出了北村小说转变的内在根由,及其意义与局限,并由此反思当前中国文学的精神立场。  相似文献   

8.
晏阳初教育思想及其对当前农村扶贫工作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晏阳初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平民教育家,毕生致力于平民教育和乡村改造运动,其丰富的教育思想对当代中国农村扶贫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值得我们吸收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论二十世纪的文化精神与金庸的身份辨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明 《东岳论丛》2002,23(4):76-80
我们无论如何不应该把金庸排除在与二十世纪新的人文精神的联系之外。但在金庸身上还存在着一种情感立场和理性认识之间的对立 ,二者在其小说中体现为一组建构和解构的矛盾。站在传统文化本位上的情感立场 ,促使金庸总想从传统中建构出一种理想英雄 ;可现代理性精神又一次次地把这种建构的努力打得粉碎。其内在矛盾客观上也限制了金庸小说所达到的现代理性高度  相似文献   

10.
人性的理解与中国当代现实主义小说的三种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站在人性的立场对中国当代现实主义小说的内在价值进行审视。作者认为,现实主义小说强调人的社会性,其典型人物是“向上爬”的人,在社会的等级秩序中从低级层次(或底层)向高级层次(或上层)攀爬。中国当代现实主义小说可以分为宏大叙事现实主义小说、新写实小说、批判现实主义小说三种类型。宏大叙事现实主义小说关注民族国家的独立平等以及国家政治经济决策对个人命运的决定性影响。新写实小说变国家本位为个人本位,从社会立场向个人立场转型,关注在共同的社会环境中人的不同命运。对社会公共问题的关怀则是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的特色。本文借对三大类型的分析,确认社会发展对现实主义小说的直接影响,而且尤为重要的是,还看到人性内涵的日益丰富和提升具有衍生现实主义小说多种类型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在传统社会里,儒学不仅是士大夫安身立命的学问,而且是平民追求人生意义的依据。平民将儒学的义理价值转化为生活日用,构成平民儒学。这一点在明代中晚期的泰州学派那里得到了全面展示。而在当代中国,社会成员从传统的"四民"到社会主义公民的身份转变,儒学赖以生存的土壤已经发生变化。因此,构建现代平民儒学就成为一项紧迫的理论任务。究其实质而言,现代平民儒学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野下儒学理论转向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坚守人民本位,充分发掘儒学传统中民本思想的有益成分,构建现代平民儒学,是儒学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必由之路。文化自信是现代平民儒学的根基。现代平民儒学的实践者是人民群众,它区别于传统社会的"四民"。构建现代平民儒学,有助于促进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有助于推进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现代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助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展示中国风貌,阐发中国精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3.
“平民小说”与“士人小说”概念的重新提出和定义,并用以宏观关照宋元以来的中国古代小说:《金瓶梅》以前的小说多是“平民小说”,明清之际小说主流转向“士人小说”,直至近代。以“四大奇书”为代表的明代小说的“平民小说”性质。清代“士人小说”的流变及特征。  相似文献   

14.
谷瑞丽 《齐鲁学刊》2005,4(4):101-103
池莉的小说以平视视角和写实手法描述普通人生活中的困境和烦恼,她的创作表现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对现实人生的顺从和挣扎,从而以民间化的叙事视角揭示出当代平民生活的生命本真状态。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传播学和读者接受的角度研究了当下影视占据文艺格局中心位置的情境下,当代著名作家王安忆所持的文学立场.文中不仅分析了王安忆通过电影的幻象酿成悲剧结局的小说情节安排,揭露了电影的欺骗性,而且还深入探讨了诸多作家迎合电影,在小说中透露出过多的影像化信息时,王安忆是如何始终坚持小说的原创性来对抗电影对小说的蚕食,对抗图像化时代图像对语词的消解.最后,论述了王安忆的小说通过不断的创新和实验,对电影强势背景下当代小说的发展所提供的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之初的伤痕小说面临如何叙述当代历史的问题。在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下,伤痕小说采用了一系列的叙述模式表现其历史立场:以"忠奸对立"方式将文革历史"空白化",以时间切分方法表达"回归十七年"的历史立场,以"忠诚"叙述表现对革命"原点"的回归,等等。这些历史叙述模式体现出鲜明的受制于政治意识形态的特点,使伤痕小说成为意识形态化的历史书写。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方方小说的艺术形态价值:一、知识分子的写作立场。方方的知识分子写作立场是对传统知识分子写作立场的既继承又革新:继承的是艺术家的责任和良知,革新的是方方走出了传统知识分子虚妄的灵光圈,直面当下。二、对知识女性悲剧命运的探讨,继续了她的社会环境批判、人性批判主题,是知识分子写作立场在这个系列小说中的表现形态。三、复调小说。方方运用多声部和夸大的反讽来构造复调小说,显示了她在小说讲述上所进行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城市书写及现代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的多重空间对于中国古代小说的城市书写产生了深远影响。从作为故事场景而出现的城市空间展示和城市地标聚焦,到政治斗争、权力象征、人才选拔和节日狂欢等都市政治文化的书写,再到发迹变泰的平民梦想、两性相悦的市井传奇、司法公正的内在渴望所构成的市民日常生活描绘,古代小说的城市书写展示了远比地理空间丰富得多的政治文化表征和日常生活内涵。这些城市书写塑造了鲜明而各具特征的城市意象,同时这些意象又成为城市市民共享的生活体验和文化想象,并使生活于同一城市的市民获得共同的文化认同和立场。  相似文献   

19.
焦会生 《殷都学刊》2008,29(4):102-105
莫言小说的民间立场主要表现在抒写民间生活内容、表达民间思想倾向、运用民间语言等方面,充分体现了其与民间的血肉联系;莫言小说之所以具有民间立场,归根到底是由莫言的生活经历和艺术观念所决定的;莫言小说的民间立场对于消解“启蒙”心态和“先锋文学”那种远离百姓的弊端,对于建设和发展底层文学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带有浓厚市井意识的市民文学创作在我国源远流长,池莉继承和发扬了我国市井风情小说的传统,站在市民的立场上来表现市井细民的日常生活,这构成了她小说中独有的叙述姿态、价值取向,谱写了中国当代社会的市井风情画,充满了浓郁的市井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