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统计》2012,(7):20-21
以二、三产业充分发展为依托的人口城镇化是世界各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只有在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同时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才能促进青岛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富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本研究依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对近年来青岛市人口城镇化的发展情况、城镇人口在二、三产业的就业情况及其相互关系、城镇人口在青岛各区市的分布情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是人类进步的标志,是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是一个地区由农业化向工业化迈进的必由之路,是21世纪中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依托。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这是党中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我国城镇化进程指明了方向。就城镇化发展战略吴忠市进行了总体部署,提出“十一五”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5%,城镇人口发展到61万人的目标。吴忠市作为宁夏次中心城市,要实现跨越式地发展,就必须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缩小城乡经济差别,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3.
正城镇化是指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过程。城镇化发展进程一方面是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迁移聚集的过程,同时又表现为地域变化、产业结构的转变、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是人口、地域、社会经济组织形式和生产生活方式由传统落后的乡村型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转化的多方面内容综合统一的过程。城镇化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根据国家统计局规定:  相似文献   

4.
漆先望 《四川统计》2012,(11):17-18
扭转四川城镇化进程滞后的现状,既要通过破解“半城镇化”难题,促进人口城镇化;又要通过构建大城市群,提高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5.
扭转四川城镇化进程滞后的现状,既要通过破解“半城镇化”难题,促进人口城镇化;又要通过构建大城市群,提高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惜势,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十五”时期以来,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城镇化的发展.把城镇化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四大战略之一.有力地推动了城镇化进程.城镇化发展已经步入快车道。在这种情况下.选择一条符合城镇化发展一般规律并体现山东特点的城镇化发展目标和发展道路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镇化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文章从人口城镇化的角度入手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湖北省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相关分析。研究发现: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发展关系紧密,且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互相促进、互为因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新型城镇化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新世纪以来,嘉兴市大力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全面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网络型田园城市目标奠定良好基础。文章简析了新世纪以来嘉兴城镇化发展特征及其成因,指出了嘉兴城镇化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一些偏差,提出下阶段新型城镇化发展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9.
工业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城市化是伴随工业化的自然发展过程。一个城市要实现真正的工业现代化,农村人口占多数是不可想象的。本文针对成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的农民收入问题与全国及部分重点城市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0.
《贵州统计》2001,(8):9-14
城镇化进程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趋势,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是社会物质文明进步的结果和主要标志。转移农村人口,提高城镇化水平,是我国“十五”计划的重要战略之一。也是发展西部经济,缩小贵州省与东部地区差距的战略性选择,更是贵州省在新世纪寻求新一轮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本课题对贵州省的城镇化进程作一粗浅探讨,以期对省季、省政府和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一、城市化水平的评价指标城市化是伴随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而出现的一种世界性的社会经济现象,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从形式上看,城市化表现为农业人口转化为非  相似文献   

12.
新型城镇化,旨在强调人本管理,城镇化的核心突出以“人”为上.为了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文章着重从人口城镇化进程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三个方向的发展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结构不均衡,城乡二元制阻碍人口城镇化;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固定,难以从根本上进行转变;在人口城镇化进程中向农村地区推广城市文明的进程难以完成.通过完善政策机制保障农民利益;提高人口城镇化质量和农村环境,创造吸引新生一代回乡发展的大环境;采取积极的心理干预,提高农村人口对城市文明的接受度.  相似文献   

13.
城镇化是指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过程。这个过程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城镇数目的增多,二是各城市内人口规模不断扩大。第一种形式主要是乡村城镇化和行政区划变更的结果,第二种形式主要是农村人口向城镇积聚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城镇化水平的度量,评价和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军 《浙江统计》1999,(12):18-21
大力发展城镇,推进农村城镇化,既是经济发展结构变动的必然结果,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促进城市化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为此,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把城镇化作为我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与措施。因而,一个国家或地区城镇化的水平有多高,城镇化的状态如何,城镇化目标的实现程度是多少等等,很需要从量化的角度去研究,以便为城镇化政策提供定量支持。本文试图就城镇化水平的度量与评价作初步探讨,并结合我国的实际进行预测分析。一、城镇化的数量特征及其度*所谓城镇化,是指乡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由乡村型…  相似文献   

15.
李帆  王振伟 《统计与决策》2016,(19):103-105
城市化是推动我国发展与建设的重要动力,是衡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基本标志,“十八大”中明确提出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文章以湖北省为例,通过计算2004-2013年间湖北省各市州的新型城镇化综合得分,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全省新型城镇化水平和区域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各市州的新型城镇化得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长,但是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且差距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大.全省的新型城镇化水平可以分为4大类:城镇化水平高的武汉市;城镇化水平较高的鄂州市、随州市、黄石市、襄阳市、宜昌市;城镇化水平中等的十堰市、潜江市、孝感市、咸宁市、荆州市、荆门市;以及城镇化水平低的随州市、仙桃市、恩施州、神农架林区、黄冈市、天门市.  相似文献   

16.
中国十大城市群目前正在成为中国经济、科技、文化最发达地区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点,城镇化质量问题一直是国家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而就业结构、文化教育和城市规模又将对城镇化质量产生一定影响。基于1993—2012年中国十大城市群面板数据,选取城镇化质量为因变量、第三产业产值等为自变量构建面板数据模型,通过回归分析得出固定效应模型,结果表明:自变量大部分对城镇化质量起着正向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制定一系列相关政策,全面提高城镇化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三次产业就业结构,标志着该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因此,研究分析三次产业就业结构,对于国家或地区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三次产业就业结构的现状及分析  相似文献   

18.
际平 《四川统计》2013,(12):1-1
这些年各种新词、流行词不断冒出来,有关于社会风气的,有关于百姓生活的,还有关于国计民生的,不知您注意没有,一个很学术、很响亮、使用率很高的词-“城镇化”就在其中。“城镇化”是中国学者创造的一个新词,曾经关于这个词的诠释也公说公的、婆说婆的。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是:“城镇化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的传统农业社会向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文明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是衡量现代化过程的重要标志。”直至中共第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正式采用了“城镇化”一词。这是近50年来中国首次在最高官方文件中使用“城镇化”。  相似文献   

19.
一、内蒙古城镇化发展质量评价(一)城镇化质量的内涵及意义城镇化质量是指在城镇化进程中与城镇化数量相对的、反映城镇化优劣程度的一个综合概念,特指城镇化各组成要素的发展质量、协调程度和推进效率.从本质内涵上讲,城镇化质量包括城镇自身的发展质量、城镇化推进的效率和城乡协调发展程度三个方面.从构成要素看,城镇化质量又可分为经济城镇化质量、社会城镇化质量和空间城镇化质量.  相似文献   

20.
张萍 《青海统计》2006,(7):29-32
服务业也称第三产业,是在人类的物质生活丰富以后逐渐发畏起来的行业。服务业的发展状况和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均重要标志,也是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经齐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