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正> 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期间,我国对人口生育状况的研究也取得了重大成果。但是,关于迁移流动人口中的生育状况研究,限于资料,尚不多见。1990年7月1日进行的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取得了最新的人口资料,包括妇女的户口状况、迁移状况、生育状况及其文化程度、行职业、婚姻等。本文以妇女平均存活子女数作为妇女生育高低的指标。它是妇女进入育龄期以来生育状况的集中反映;与生育子女数相比,更能显示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李波  姜全保 《西北人口》2010,31(3):37-41,46
本文在考虑了第四次人口普查和第五次人口普查的调查时点差异后,采用列克西斯图图示法,运用人口逆存活分析技术并结合对比分析方法,对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进行了重新评估。研究发现,“四普”0—9岁人口存在严重漏报,男女两性合计漏报人口1269万;10-18岁人口不仅存在漏报,也存在重报;男女分性别漏报人口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3.
<正> 一、引言婚姻是人口的一个重要特征,15岁以上人口都处于某种婚姻状态下。我国的人口普查把婚姻状况分为四类:未婚、有配偶、丧偶和离婚,其中离婚是指配偶生存期间通过法律手段解除婚姻关系的一种婚后状况。离婚是形成独身人口和不完全核心家庭的一个重要因素,并且直接涉及妇女生育、家庭结构和子女抚养教育等问题。离婚率是表示某一时期人口中离婚频率的指标,国际上通用的离婚率是一年中离婚对数与年平均人口数之比。我国的人口普查有关婚姻状况的调查都  相似文献   

4.
广西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分析少数民族妇女的生育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对了解少数民族以及全体人口的发展趋势,完善生育政策,探讨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途径,有重大意义。本文利用1982年广西第三次人口普查及1%人口生育率抽样调查等统计资料,对广西少数民族妇女生育状况作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拟以甘肃省“四普”机器汇总资料为依据,对本省的人口就业结构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做以初步分析。 1、问题的提出 根据三次产业的划分标准及其比例的变化趋势,计算甘肃省第四次人口普查人口就业结构状况,发现其存在着明显的偏差。以下从两个方面来说明。 1.1与“三普”相比,“四普”三次产业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家庭状态生命表分析技术,通过城乡妇女家庭状态的比较分析,从而揭示人口的婚姻、生育、死亡等要素的变动如何影响妇女的家庭状态:包括妇女的婚姻状态、生育孩次分布、存活子女数、妇女15岁以后一生中的家庭负荷等,以及这些要素变动所产生的“时期效应”对人口控制、社会经济发展等可能产生的反馈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育龄妇女年龄队列中,15—19岁尚处于准婚姻和准生育年龄段。她们的婚姻、生育状况如何,对育龄妇女的婚姻、生育水平和人口增长具有直接的影响。近些年来,15—19岁育龄妇女的婚姻、生育状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引起学术界和实际工作部门的关注.本文以1988年全国2‰人口生育节育抽样调查资料为依据,结合其它有关的社会学调查,对1970—1987年18年间中国15—19岁育龄妇女的婚姻和生育状况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其变化的基本原因和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人口政策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对于这一基本国策贯彻的深度和广度如何,妇女生育指标是最基本的检验尺度。因此,研究育龄妇女的生育状况,对于正确贯彻执行人口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中有关平凉地区的一些资料,对该地区育龄妇女生育状况及其对计划生育的影响,作一初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一、人口年龄的变化特征(一)我省各年龄人口变化趋势反映了两种不同的生育思想和生育状况。据我省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统计:1982年全省0-6岁的婴幼儿占总人口的12.76%,比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时下降6.84%;7—14岁的少年儿童人口占总人口的23.56%,比1964年上升2.98%;育龄妇女占总人口的24.88%,比1964年上升1.72%;进入劳动年龄的人口占总人口的56.61%,比1964年上升2.37%;老年人口占总人数为7.07%,  相似文献   

10.
白银市人口与社会进步的动态相关分析白银市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分析郭绍虞(甘肃省白银市统计局白银7309001%人口抽样调查是国家周期性普查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称人口小普查。现根据1995年白银市1%人口抽样调查和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11.
广西是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这里聚居着汉、回、苗、彝、壮、侗、瑶、水、仫佬毛难、仡佬京等十二个主要民族.1982年人口普查时,全区共有少数民族人口1,3936万人,占广西总人口的38.3%,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20.7%.因此,研究这里主要民族育龄妇女的生育状况,掌握她们生育的特点和规律,对于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人口政策,发展经济和文教卫生事业,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根据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对广西十二个主要民族15—49岁育龄妇女1981年的生育状况作一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中国1970-1990年15-19岁育龄妇女婚姻生育状况研究杨子慧近些年来,我国15-19岁育龄妇女的婚姻、生育状况发生了明显的退行性变化,引起学术界和实际工作部门的关注。本文即以1990年第四次人口查100%数据和1988年全国2‰人口生育节育抽样...  相似文献   

13.
文盲,通常是指15岁及15岁以上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文盲是一个历史范畴,它的内含与外延都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文盲作为劳动力,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社会,其价值较高。本文利用甘肃省白银市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和有关统计资料,在分析文盲人口状况和成因的基础上,指出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几条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 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发展战略中,发展小城镇占有重要地位。当1982年进行第三次人口普查时,建制镇的常住人口为6195万。到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建制镇常住人口已达8528万,比1982年增加了2338万人。所有县政府所在地和人口密度很高的原公社所在地都转成了镇。在这样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小城镇女性人口政治和经济参与、教育、婚姻及生育状况受到了哪些影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妇女生育状况的量化研究王晓峰本文运用定量分析方法,对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中的吉林省的有关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结合其它有关资料,从时序与截面数据相结合的角度,分析吉林省的妇女生育状况的变化和发展趋势。这对于研究地方人口与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加...  相似文献   

16.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结果,陕西省15—19岁人口共计342.0万人,占全省人口总数比重为10.40%,和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结果相比,绝对量较当时的346.7万人减少,2.7万,占总人口的比重较当时的11.99%下降了1.59个百分点。然而,他们的婚育状况都比那时严重得多。  相似文献   

17.
<正> 一、基本判断1.1992年的形势分析1992年是我国实施“八五”人口计划和十年规划的第二年,对计划生育工作来说,也是工作任务艰巨、困难较大的一年。1992年是建国以来第三次人口出生高峰的峰顶,育龄妇女人数和生育旺盛期的妇女人数都达到了历史的高峰。15—49岁育龄妇女人数达到了3.157亿,20至29岁生育旺盛期的妇女人数达到1.230亿,23岁生育峰值年龄的  相似文献   

18.
我国近年来出生性别比升高原因及其后果分析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一、引言 (1)根据国际上大量的持续一、二百年以上的人口统计数据,生物学意义的(无人们社会行为干扰的)人类正常出生性别比为106左右,即每100个女婴对应106个左右男婴。根据国家计生委组织的1988年千分之二生育节育调查,我国六、七十年代的出生性别比,除个别年份出现过随机波动外,均处于正常值(106左右)范围。1980年以后我国出生性别比开始升高。第三次人口普查给出的1981年出生性别比为108.5;1987年1%人口抽样调查给出的1986年出生性别比为110.94;1988年2‰生育节育调查给出的1987年出生性别比为111.0;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10%汇总资料给出的1989年出生性别比为113.8。1953,1964,1982与1990年四次人口普查0—4岁儿童性别比分别为107.0、106.2、107.1与110.2。  相似文献   

19.
基诺族妇女生育状况的纵向比较石人炳基诺族是云南省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的基诺山及其四周。据西双版纳州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该州19如年基诺族人口有17,698人,占全国基诺族总人口(1990年人口普查时为18,02...  相似文献   

20.
在联合国人口基金P04项目的资助下,“中国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分析课题组”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口普查办公室合作,于1992—1993年对新疆人口年龄堆积现象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实地调查和研究。本文是在“新疆人口年龄堆积现象分析”(人口研究,1993年第4期)和“新疆维吾尔族人口年龄堆积原因的初步分析”(中国人口科学,1993年第1期)的基础上的又一项研究,是全部研究的一部分。1年龄堆积状况从第三、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分析中都可以明显发现,在中国各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中,新疆是人口年龄结构堆积最严重的地区。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