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年,梁启超向清华大学校长曹云祥推荐文化大师陈寅恪时,曹问:“陈是哪一国的博士?”梁答:“他不是博士,也不是学士。”曹又问:“他有没有著作?”梁答:“也没有著作。”曹说:“既不是博士又没有著作,这就难了!”梁启超有些生气地说:“我梁某也没有博士学位,著作算是等身了,但总共还不如陈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  相似文献   

2.
寻找快乐     
从前,有一个国王,他很不开心,于是他打算到民间去寻找快乐。他问了很多人,有的说:“你拥有了权利就会快乐。”有的说:“只要你拥有了金钱就会快乐。”国王摇了摇头说:“这些我都有,可是我还是不快乐。”国王继续往前走。他来到一块田地前,看到一位农民一边唱歌一边干着农活。看起来很快乐的样子。国王走过去,看见他没有穿鞋,于是便说:“你连鞋子都没有,为什么还那么快乐?”农民说:“因为我有那么多稻子,到丰收的时候,我就可以有好多双鞋子。”国王说:“可是现在稻子还没有成熟呀!你仍然什么都没有。”农民说:“你看它们长得多么好,就像我的…  相似文献   

3.
轻松一刻     
《社区》2004,(9):64-64
缺勤一职员已两天没有上班了,当他第三天来到公司时,老板抱怨说:“你这两天干什么去了?”职员答道:“我不小心从三楼窗口跌到大街上去了。”老板气冲冲地责问:“从三楼跌下去要两天吗?”一切都很正常一对年轻夫妇有个儿子,已经四岁了,还没有开口说话,他们对此深感焦虑。他们带他去找专家诊治,但医生们总觉得他没有毛病。后来有一天早上吃早餐时,那孩子突然开口了:“妈妈,面包烤焦了。”“你说话了!你说话了!”他母亲叫了起来。“我太高兴了!但为什么花了这么长的时间呢?”“哦,在这之前,”那男孩说,“一切都很正常。”还在打海湾战争中,海岸…  相似文献   

4.
在周恩来的生前,淮安人一直怀着无限深情,盼望他能回故乡看看,看一看他放过鸽子的镇淮楼,划过小船、打过“水仗”的文渠和在那周围挖过野菜的文通塔;看一看家乡的建设新面貌。 他最终没有回来。但是,他有着常人一样的乡情乡思,一直没有忘记生他、养他的那一方热土。多少回向人流露:“我也很想回去看看呐!”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周思来在重庆时对记者说:“38年了,我没有回家,母亲墓前想来已白杨萧条,而我却痛悔着慈恩未报!” “直到今天,我还得感谢母亲的启发。没有她的爱护,我不会走上好学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儿子10岁时个头已蹿过了他,有人逗乐,拿尺子量过,他比儿子矮一寸。儿子从没有在人前叫他爹,代之的言语是:“喂!哎!哎!喂!”他一样欢快地“哎!哎!”连声应着。他生就一副娃娃脸,慈眉善目,几十年干净的连一根胡须都没长,没有胡须也就少了男人的尊严。开裆的小鬼头们都喊他:“小三狗!”“哟!哟!叭叭!小狗狗!”他也照样欢快地“哎!哎!”答应着。  相似文献   

6.
幽默小品     
《今日南国》2006,(21):78-79
考驾照王先生去考驾照,回家后,妻子问他:“考取了没有?”“不知道。”“怎么会不知道呢?你离开时,考官是怎么对你说的?”“他什么也没有说。我离开时,考官还在昏迷中呢。”在一次舞会上,一位男士对他的舞伴说:“姑娘,您戴的是假发吗?”女士很惊讶:“你是怎么知道的?商店的老板向我保证,这假发是从外国进口的,我戴上它,任何人都看不出来。”男士笑了,说:“老板也许没有说错。不过,我告诉你,是你忘了把假发上的商标取下来。”罗马一家自助餐厅的老板想出一个赚小费的妙计。他请来一位非常漂亮的姑娘,坐在柜台边收钱,以便使男客们神魂颠倒,慷慨…  相似文献   

7.
企盼     
他生下来就是一个瞎子,医生说治好他的双眼起码要5万元,而且还没有把握能治好。父母彻底失望了,于是在他6岁那年冬天,父母把他丢在了一个陌生的地方。虽然母亲已经把最厚的棉衣穿在了他的身上,可他还是感觉到冷。他开始哭“,哇哇哇”地大哭,这一哭惊动了许多人,他一个劲地喊“:我要妈妈,我要妈妈。”可妈妈并没有来,爸爸也没有来,他已知道爸爸妈妈嫌他是个瞎子,不要他了。后来,有一双粗糙的大手拉起了他那双冰凉的小手,他一直拉着他走进一个温暖的地方,那个人说“:这是我的家,以后也就是你的家了。”那个人让他喊他叔叔,他就喊了。之后,叔叔…  相似文献   

8.
有一次,马克·吐温被邀请到法国的一个城市去演讲,到达的当天,他去理发店理发,理发师非常热情,不一会儿就和马克·吐温聊了起来。理发师问马克·吐温:“您不是本地人吧?”他回答:“我说过了,我还是第一次到这个美丽的城市。”理发师很高兴地告诉他:“你真走运,马克·吐温马上就要来了。他的演讲精彩极了,您晚上一定要去听吧?”他也很高兴地回答:“对,我一定要去。”理发师又问:“您已经有了入场券了吗?”他说:“不,还没有哩。”“可惜,太可惜了。”理发师替他惋惜道,“那您只能站着听了,坐票早就没有了。”马克·吐温很幽默地回答:“我与这…  相似文献   

9.
在影星宾馆挂着“首席执行官”的房间里,名片上已经印着董事长衔头的邓建国坐在老板桌的前面,向我介绍:“兄弟,老板桌後面的林总才是首席执行官”。一脸随和的邓建国在业内没有人说他存在着什麽架子,放电影的两年已经磨平了他的棱角。坐下後,邓建国递给了记者他刚刚出版的一本书:《中国活宝邓建国》,并为此调侃说:美国有阿甘,英国有憨豆,中国有什麽呢?他眨了眨眼睛,不言而喻就是这个活宝就是自己!自诩为活宝的他也很坦诚:“这个性格是改不了了”,随着企业的逐步发展,并在前年一脚踏进了“赤水河”之後,在影视界渐行渐远的身影并没有为它投射…  相似文献   

10.
说与做     
发明“盘尼西林”的英国著名科学家亚历山德·富莱明,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有一次,他所在的医院实验室召开业务讨论会,一些实验人员口若悬河,不着边际地夸夸其谈,而他却一语未发。主任问他有什么看法,他只说了一个字——“做”。 富莱明的回答虽然简短极了,但却道出了他的发明创造得以成功的真谛——“做”。正如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所说的:“科学家们一心一意地做啊做啊,终于给他做出来了,也就是说,给他发明出来了。” 发明创造是如此,要在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上有所成就又何尝不是如此?试想,倘若没有工人的“做”,哪来的工业品?没有农民的“做”,哪来的农产品?没有医务人员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中后期,“当沉重的天空象盖子一样/压在呻吟的心上,/当它把地平线包围,/泻下比黑暗更稠的黑光”,巴黎诗坛上,出现了一批才华横溢的青年诗人,他们敏感的心灵产生了一种世纪末的“颓废情绪”,这种“颓废”表现为对现实生活的战栗,对法兰西古老文明的厌倦和反叛。 象征派诗人的先驱者波德莱尔在散文诗集《巴黎的忧郁》中描写了这样一个典型的《陌生人》:他“没有父母”,“没有姐妹”,“也没有兄弟”、对“朋友”这个词“一无所知”,至于“祖国”,他“甚至不知道她坐落在什么方位”,他只爱云,“美妙的云”;“通灵者”韩波在给友人的信中宣称:“如果那些老笨蛋们没找到‘我’,而只找到一些虚假的意义,我们难道不应扫除这些数以万计的朽骨吗?”象征派大师马拉美说“对于我,作  相似文献   

12.
一位老教授给即将毕业的学生们讲最后一堂课。他为学生们做了一个试验:取来一只透明的玻璃广口瓶,将一些大石块装了进去,一直装到瓶口,他问学生们:“满了吗?”“满了。”学生们齐声回答道。教授面露笑意,取来一些小石子装了进去,石子没有掉出来。“满了吗?”“这回满了。”学生自信地答道。教授默不做声,只是又取来一些细沙,轻轻洒下,还是没有流出来。“满了吗?”学生迟疑了一下,答道:“满了。”教授既而取来一杯水,倒了进去,仍然滴水没有溢出。“满了吗?”教授又问道。学生们面露愧色,无言以对。教授绽出“菊花笑东风”的脸说:“孩子们,你…  相似文献   

13.
王发财 《今日南国》2006,(16):21-21
因为家境贫寒,他年仅20岁就辍学踏入社会。那时,正逢经济萧条时期,要想找份工作非常艰难。一家知名医药企业刚刚贴出招聘科员的告示,就引来了数十名应聘者,他也在求职大军之列。招聘者被一一编了号,他排在30多号。求职者相继沮丧地从招聘室走出来,都说:“条件很苛刻,没有大学文凭,没有两年以上的从业经验,一概不收!”门外的应聘者一听,“呼啦”一下走了不少人。他也不符合应聘条件,可他没走。不久,又有几名应聘者走出办公室说:“年龄要25周岁以上!”应聘者又散去了不少,但他继续耐心地排队等待。后面的应聘者问:“看你25岁吧?”他点头。那人…  相似文献   

14.
自李登辉上台以来,台湾当局对“一个中国”立场的调整,经历了以下重大步骤。 一 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去世,李登辉上台。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李登辉基本上承袭了蒋经国的内外政策,他自称为“没有李登辉政策的李登辉时期”。李登辉在上台后的首次记者会上说:“只有一个中国而没有两个中国的政策”。此后他还多次表示,“一个中国是最高原则,和平统一是目标”。  相似文献   

15.
我曾经在杂志上看到过这样一则故事,许多日子过去了,可它仍让我记忆犹新。一位老教授给即将毕业的学生们讲最后一堂课。他为学生们做了一个试验:取来一只透明的玻璃广口瓶,将一些大石块装了进去,一直装到瓶口,他问学生们:“满了吗?”“满了。”学生们齐声回答道。教授面露笑意,取来一些小石子装了进去,石子没有掉出来。“满了吗?”“这回满了。”学生自信地答道。教授默不做声,只是又取来一些细沙,轻轻洒下,还是没有溢出来。“满了吗?”学生迟疑了一下,答道:“满了。”教授既而取来一杯水,倒了进去,仍然滴水没有溢出。“满了吗?”教授又问道…  相似文献   

16.
轻松一刻     
《社区》2004,(8):64-64
蜈蚣出游一位寂寞男人买了一条蜈蚣作为礼物,放在盒子里带回家。稍后,他想和这位新朋友一起去散步,便敲敲盒子说:“喂,老弟,咱们去走走好吗?”盒子没有响。过了一会儿,男人又敲盒子说:“出去散散步好吗?”蜈蚣还是没有搭腔。他决定问最后一次,于是便把脸贴在盒子上喊道:“喂,你  相似文献   

17.
《北方人》2007,(4)
三十几年前,他们在武汉一所大学相遇,一个湖南一个河南,却同姓。同学们起哄:“你们认个兄妹吧。”他说:“行。”她没作声。可是下学年开学的时候,她对他说:“俺跟俺娘说了,俺认了个哥!”他们应该毕业那一年,“文革”开始了,天下大乱,没有管事,他们就凭空多读了一年。  相似文献   

18.
从试图追求完美的艺术形式 ,张承志开始了严肃认真的探索 ,而在他找到最完美的形式——没有“形式”的形式后 ,他发觉 :“倾诉在本质上只能是诗。”他追寻感情浓烈的倾诉 ,他寻找色彩绚烂的雄壮 ,他抒发壮美激昂的感情。而这 ,恰恰成了作家张承志的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9.
开心一刻     
小幽默谁是家长小学生在填一张表格,他问:“老师,家长姓名是写妈妈吗?”老师答:“谁说话算数,就写谁吧。”学生自语道:“那……只能写我自己了。”关灯妈妈:“儿子,去看看你的房间灯关了没有。”儿子:“妈妈,房间里太黑了,我看不见。”  相似文献   

20.
没有失落,没有孤寂,对他来说,离休不是生活乐章的休止符,而是火红晚霞的前奏曲。在生活新的五线谱上,他矢志不渝,余热生辉,他赤心向党,无私奉献,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1992年荣获全国“重视老年工作领导者功勋奖”;1993年9月,省委、省政府表彰他为“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同年12月,省关工委授予他为“培养教育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1994年,地区评选他为全区老年体协十大功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