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由于泄露消息提供者身份会产生"激冷效应",导致媒体消息来源枯竭,同时有损记者与媒体信誉,西方国家新闻职业道德规范多把为消息提供者保密规定为一项行为准则.记者与媒体保护秘密消息来源,有助于公众知情权、媒体公共职能的充分实现与行使,这种规则的合理性,得到了西方社会比较普遍的认可及法律保障.新闻报道使用"匿名消息来源"会降低新闻的可信性,记者、媒体拒绝透露消息来源可能损害司法公正、社会秩序和国家安全.因此,记者与媒体是否必须遵守这一职业道德准则,主要看消息提供者所提供消息的性质,以及获取消息方式的合法性和提供消息的主观意图.  相似文献   

2.
言论是报纸的灵魂,是报纸的旗帜。它同消息、通讯等新闻报道不同,消息、通讯重在传播讯息,反映现实生活,而言论重在引导舆论,指导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我们知道,校报是高校党委机关报,是高校重要的思想舆论阵地,它具有宣传教育、指导工作、传播信息、普及知识、文化娱乐及批评监督等多项功能,对加强和改进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维护稳定和团结,促进高校的改革、建设和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而校报的上述职能能否得到真正而有效的发挥,则主要取决于作为校报旗帜的言论与作为校报主体的新闻报道的质量。言论也叫新闻评论,  相似文献   

3.
笔者从报纸新闻标题的吸引功能出发,探讨新闻标题的关注度问题,阐释读者对新闻标题的关注度的心理机制、编者制作标题时应用的关注策略。作为受众,对新闻信息有着不同的需求,新闻报道多大程度上满足受众需求,关系着传播效果好坏。受众需要是新闻信息传播产生的起因,也是新闻信息传播活动的归宿,因此,新闻报道无论从何种角度分析都不能离开受众需要。因此,一个好的新闻标题应该充分考虑到受众的心理需求,将新鲜的、显著的、趣味的、易于接收的新闻标题传送给他们,这才是传播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4.
随着电视新闻事业的迅猛发展,出镜记者在新闻报道中的形体传播越来越受到关注。形体语言的信息传递与有声语言的播报成为视屏传播的两大支柱。在新闻传播中形体传播对语言传播起到了补充、完成信息等作用,它是反应记者内心情感最“言简意骇“的形式,直接影响着新闻的准确报道与观众对电视新闻内容的是非判断力,同时,掌握形体语言知识也有利于记者在采访中挖掘深层次新闻内容。  相似文献   

5.
媒介批评实践构成了邓拓新闻生活的一部分。从主编《抗敌报》始,他就不断对报纸的缺点进行分析。批评过时落后的报刊观念、及时总结和评述群众通讯运动以推动该运动的发展、具体分析通讯和新闻报道工作中的缺点,是邓拓媒介批评的主要内容。具有哲学色彩和思想理论深度、从新闻报道与现实生活内容的一致性程度来评价新闻传播质量、善于将新闻传播现象提升到思想的高度去认识和评价,是邓拓媒介批评的主要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传播的渠道越来越多,手段也越来越先进。在传统的大众媒体中,报纸一向是传达信息的"老大哥",其新闻报道的及时性、广度、深度等也越来越被行业内所重视。其中,作为新闻的眼睛——标题,更成为新闻报道能否第一时间吸引住读者的重要环节。在新闻标题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对偶、排比、设问、仿拟等。文章主要对这些修辞手法进行了举例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读图时代"的到来,新闻的报道对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使新闻的报道"动"起来、"活"起来,吸引受众,增强可看性,是传统媒体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从纸媒新闻报道的文字、图片以及整个产业形态进行统筹研究,以期形成新闻的可视化表达对策。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知名新闻杂志《三联生活周刊》的个案研究,考察中国语境下的一种特定的新闻实践与新闻专业主义的关系,并尝试用"学者型记者"的概念进行概括:一方面,它具有新闻专业主义的基本共性,例如自主意识、服务公众、注重事实等;同时又体现着新闻专业主义某些经常被研究者忽视的特定面向,诸如在媒体功能上强调以"理解"推进对复杂中国社会的认知来"服务公众"的基本内涵;在角色认同上,与一般的客观报道以及强调记者介入的调查性报道保持疏离,也不认同以"舆论监督"名义出现的"批评报道";在常规行为准则上,强调以特定社会科学知识构成的分析框架,注重对社会结构变动的理解,从而与关注事件、人物、行动为中心的一般新闻报道理念形成区分。本文认为,"学者型记者"代表着中国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及其实践的一种重要类型,其出现是从业者职业独立意识的体现,也构成中国知识分子传统在新时期的一种创造性转化。  相似文献   

9.
和谐传媒、传播理性与绿色传播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传媒,需要营造和谐的新闻传播生态。坚持新闻报道的理性和人文关怀,在新闻报道中做到对人的生存权利的维护与尊重,人的生存价值和意义的提升以及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理性建构有机结合,是和谐传播生态的基本前提,也是新闻传媒价值和尊严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综观我国现时的新闻报道,写人物的多以通讯文体出现,而“短、平、快”的消息文体的人物新闻却是凤毛麟角.这种状况与现今新闻人物迭出的改革开放年代显得极不协调.应该看到,以写人为主的消息,能以较短的篇幅,迅速及时地反映新闻人物的思想和行为,其独特的优势和作用是人物通讯所替代不了的.消息性的人物新闻被冷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以为最根本、最本质的一点,是对人物新闻的时效性未能正确认识与足够重视.时效性是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的新闻观念,也是新闻共同拥有的特性与严格遵循的“法则”.对于人物新闻来讲,时效性尤为…  相似文献   

11.
我国新闻传媒在"5.12"汶川大地震的新闻报道中,充分显示了传媒在战胜突发性重大自然灾害中的突出而重要作用,为抗震救灾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过得硬的采写编播新闻队伍和不断更新与提高的新闻传播设备技术,是我国新闻传媒夺取这场重大突发性自然灾害新闻报道胜利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2.
灾难总是与人类社会生活相伴而行,难以避免,森林火灾就是其中之一。体现在新闻传播领域中,森林火灾报道就成为了新闻传播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学界对这方面的关注还很不够。因此,关注我国森林火灾新闻报道,剖析其固有的报道模式和理念以及存在问题,反思灾难新闻报道中的社会责任,十分迫切。本文在梳理国内外灾难新闻报道模式的基础上,阐释了我国森林火灾事件报道的范式,分析了其中存在的社会责任问题,提出了灾难新闻报道应满足公众知情权、指导公众、重视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30年代,范长江在担任《大公报》特约通讯员和记者时赴西北进行新闻采访活动,以其不畏艰险的精神、独特的观察视角和优秀的采访成果,开创了中国新闻采访的新视野和旅行通讯的新文体,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新闻思想和记者人格魅力。对当今新闻从业人员和高校新闻学教育者的思想认识、业务素质、采访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启示和积极的指导意义,是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史上的一个精彩篇章。  相似文献   

14.
新闻报道主体由新闻报道的作者、报道者、叙事者三方构成。新闻报道的作者是新闻报道的创作者,由采写者与大众传媒机构双方构成,但以采写者为中心;新闻报道的报道者是通过一定的新闻传媒机构,以一定的符号面向广大公众公开传播新闻事实的行为者,它既包括采写新闻报道的记者、通讯员,又包括新闻媒体,并以新闻媒体的编辑部为主;新闻报道的叙事者是在新闻报道之中向广大受众表达新闻事实的行为主体,涉及叙事者与新闻报道两方面。新闻报道的作者、报道者、叙事者三方角色不同,职责有别。新闻报道的报道者比新闻报道的作者所指范围要宽,但报道者不完全享有著作权。新闻报道的叙事者不能等同于新闻报道的报道者,叙事者侧重采写,报道者侧重编播;新闻报道的叙事者也不等同于新闻报道的作者,叙事者侧重表达,作者侧重生产。  相似文献   

15.
"共和国勋章"颁奖典礼是国家荣誉制度的一次实践与媒介呈现.在传统电视媒体和新媒体、国内传播和国际传播的传播图景下,其新闻叙事不同于一般新闻报道,该颁奖典礼的符号建构以及新闻传播生态造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形成了新的关键节点的集体记忆,达成了集体共识,从而实现了社会整合.在疫情冲击国际社会秩序的语境下,中国应当继续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叙事,在克服偏见和误读的同时把握传播规律和节奏.  相似文献   

16.
"共和国勋章"颁奖典礼是国家荣誉制度的一次实践与媒介呈现.在传统电视媒体和新媒体、国内传播和国际传播的传播图景下,其新闻叙事不同于一般新闻报道,该颁奖典礼的符号建构以及新闻传播生态造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形成了新的关键节点的集体记忆,达成了集体共识,从而实现了社会整合.在疫情冲击国际社会秩序的语境下,中国应当继续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叙事,在克服偏见和误读的同时把握传播规律和节奏.  相似文献   

17.
新闻策划的本质在于创意。即拿出别开生面的新招,使自己的活动与众不同,出新出奇,吸引读者。《华西都市报》、《商务早报》、《成都商报》三家报纸均以各具特色的策划创意,展现了其报纸不同的色彩和特点,使新闻创意的出新出奇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新闻策划有两种基本模式:一为奇,即着眼于新闻报道的新闻策划;二是正,即着眼于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我们在新闻策划时应以正为主,正奇并用,使新闻策划更趋完美。  相似文献   

18.
社会新闻在传播与建设先进文化方面占据着重要而特殊的地位,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当前大众传播的社会新闻报道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过多地报道负面新闻,一些媒体一味追求"看点"和"卖点"而不顾及或较少考虑其社会影响,道听途说,捕风捉影乃至杜撰、编造新闻,等等.鉴于此,必须加强和改进社会新闻报道,充分发挥社会新闻传播先进文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与社会上几乎所有报纸一样,新闻报道(包括消息、通讯和调查报告等)和新闻评论也是校报上两种主要的体裁。新闻界公认,新闻报道是主体,是基础;而评论是旗帜,是灵魂。二者相互配合,相得益彰。然而,从全国校报的现状看来,对新闻报道工作,显得比较重视,实践中比较令人满意一些(当然存在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而对于新闻评论工作,虽然也作了一些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校报工作者重视不够,直接影响了新闻报道的实际意义和校报舆论作用的充分发挥,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大的遗憾,这种状况亟待改变。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新闻摄影图片在国内的兴起与发展、新闻报道中图片与文字的地位对比以及如何从运行机制上保证摄影图片在新闻报道中的地位等方面,论述了新闻摄影图片在报纸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