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作人作为“五四”时代最重要的文学家,他的美学思想值得探讨。本文介绍了周作人所受的传统文学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选择接受西方美学,构成以蔼理斯学说为主的美学体系,形成自由表现自我、追求和谐自然、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调和统一的美学特征。但是,在周作人美学思想中又有一对基本矛盾,即“审美的功利性”与“审美的超功利”,他一生思想多变,其美学思想却一直在这对矛盾中徘徊。周作人的这一矛盾也具有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2.
周作人是北京沦陷真空期文化地位最高、最具影响力的作家,当时围绕其展开了文化权力的持续争夺.参与逐鹿者有后生晚学新势力、日伪官方势力与周作人嫡系弟子,他们或利用周作人名望上位,或意图取而代之,最后各方行动均告失败,周作人始终占据文化权力中心.文化权力运作机制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无论沉默不语,抑或愤而反击,身在沦陷区的周作人都没能保全自我,无力挣脱权力控制,从一介文人蜕变成伪吏官僚.  相似文献   

3.
蒲斌 《社科纵横》2005,20(5):235-237
本文首先通过对二语学习中母语屏蔽和母语抑制的现象及其成因分别加以说明、分析,指出了二语学习成败的诸多因素和瓶颈所在;提出了革新传统教材和教学,构建虚拟英语语言环境,集约化地解决母语和英语语言异性的问题,以提高英语学习效果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晚清中国小说追求文学现代性的过程中,外国小说译本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1909年周氏兄弟(鲁迅与周作人)合作翻译的外国短篇小说译文集<域外小说集>,通过其中收录的16篇外国短篇小说译文以四种不同类型的小说结构模式一举突破了中国古代传统小说固有的以情节为中心的小说结构特点.虽然由于种种原因,这部小说集在当时没有产生影响,但却把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历史向上推溯了十年.  相似文献   

5.
张宝明 《求是学刊》2004,31(2):88-94
五四时期的Humanism思想将“人”抬到了中心位置。“人的文学”一度成为时代的呼唤。就中国现代文学孕育、成熟、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来看 ,新文学的指导思想至少有三个明显的传统 :陈独秀的受传统思想制约的人道主义 ,胡适的西方文艺复兴以来人文主义文学观 ,周作人的夹杂非理性主义色彩的人本主义文学观。在这个意义上重新认识“人的文学”的路径 ,乃是当今文学创作突围重大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6.
于小植 《求是学刊》2012,39(3):127-131
20世纪前半叶,多数翻译家以“启蒙”和“救亡”为使命,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周作人则更加强调翻译的趣味性和个体性以及与此相关的包容性.他同时强调文艺的生命是自由而不是平等,是分离而不是合并.这种对于文学多样性的清醒的理性坚守与对时代主潮的分离行为,使周作人的翻译观背离和超越了其时代翻译观的急功近利性,在20世纪的文学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语言、语汇语法两方面分析了日本留学生汉语学习中的疑难点,指出对外汉语教学应进行母语与第二语言比较,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以排除母语干扰.  相似文献   

8.
周作人重视文学的趣味性,趣味之于周作人不仅是集中在民俗学意义上的个人审美倾向,更是一种潜沉到个体思想中的以“人”的启蒙、独立和自由为根底的精神诉求.这种诉求体现了摆脱五四激进主义文化立场的窠臼,构建多层次、多维度、立体化文化立场的企图.周作人的趣味观对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的建构以及中国现代作家的审美选择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Park Story"故事画面为记叙素材,对一组汉语作文和Lee研究中英语母语作文作了对比分析,认为汉英语言社团的记叙文修辞特征方面确有异同存在,但需要多次的、不同角度的研究予以求证.  相似文献   

10.
刘楚群  陈波 《社科纵横》2010,25(6):152-154,158
在大众教育背景下的今天,大学生的母语素质似乎是江河日下、大不如前,究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功利主义影响了大学生的母语认同,大学母语教育的缺失,大学生源质量降低。提升大学生母语素质的策略从大学管理者来说至少应包括三方面:加强母语人文性教育,强化母语教育的课程开设,营造母语教育的校园氛围。  相似文献   

11.
根据二语习得理论,母语及母语文化在英语口语表达交际中不只是起负迁移的作用,母语图式提供口语交际的认知基础,同时母语文化图式可以作为英语口语文化背景的参照体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地、有策略性地调用母语图式,运用母语认知和母语文化来辅助口语教学。  相似文献   

12.
周作人是中国现代文坛上的散文大家 ,同时又是博古通今的学者。他的一生荣辱尽管众说莫一 ,但他的一些学术上的真知灼见及创作上的成就仍然是引人注目的。而永井荷风则是日本明治大正昭和年间唯美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 ,他一生放荡不羁 ,却在日本近代文坛上占据着重要的一席。那么两位文学大师是如何建立了这种跨文化的影响关系 ,又是建立了怎样一种影响关系的呢 ?这是本文要讨论的内容。   (一 )永井荷风在周作人的创作坐标上。周作人与永井荷风之间影响关系的存在 ,已经是学界公认的事实。尽管他们分处于风雨飘摇的现代中国和初行文明开化…  相似文献   

13.
卢婷婷 《社科纵横》2005,20(3):203-204
由于英语初学者不熟悉目的语的规则,唯有母语可以依赖。因此,母语的内容很容易影响目的语的使用,这种现象被称为语间迁移。母语这种迁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习者学习,但是,这些迁移在更大程度上起负作用,被称为母语的负迁移,它一般是由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不同而形成的。这主要表现在语音、语调、语汇、句法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汉语形象与汉语形象美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在文学中的存在方式应具体表述为语言形象,它是文学的艺术形象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构成文学的最基本“现实”。汉语形象作为汉语的修辞性形象,是文学中汉语组织在语音、词法、句法、篇法、辞格和语体等方面呈现的富于表现力及独特个性的审美形态。它应成为汉语文学的一个基本问题,从而需要建立汉语形象美学,这是一种有关文学的汉语形象的审美特征及其在文学中的基本地位的研究方式。当代诗学应当重视汉语形象美学  相似文献   

15.
第二语言学习与母语习得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至洁 《学术交流》2002,(3):109-110
从“语言习得机制”(LAD) ,即人们天生的、遗传的习得语言的能力入手 ,对该机制在语言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进行分析 ,找出母语与第二语言的共同点及母语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文化和语用规则的区别 ,将其运用于语言教学实践 ,以使课堂教学更有成效。  相似文献   

16.
孙宜学 《南亚研究》2013,(1):145-157
泰戈尔是20世纪初东方文化的代表人物;周作人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在中印两国现代文化交流史上,泰戈尔与周作人曾有过一段神交:一次是在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泰戈尔是周作人批判封建礼教的靶子;一次是在1924年泰戈尔访华前后,周作人因自身的复杂而对泰戈尔的态度亦变得复杂多变。通过探讨周作人对泰戈尔的误读及其泰戈尔观的丰富内涵及原因,不但有益于我们认识泰戈尔与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的复杂关系,而且可以使我们更具体、细致地了解周作人思想复杂性的一些特质和原因。  相似文献   

17.
张业松 《浙江学刊》2001,21(3):91-96
茅盾对二十世纪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史料出发,对茅盾青年时期的文学主张与实践作了分析,对周作人、胡适等人对他的影响作了探讨,并对茅盾从"文学新青年"到"阶级艺术家"的思想轨迹作了描述.  相似文献   

18.
汪树东 《学术交流》2012,(4):207-209
1935年,赵家璧主持的《中国新文学大系》由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分册出版。该文学大系汇集了从1917年到1927年间新文学的代表作,由鲁迅、郁达夫、周作人、朱自清、胡适、洪深等新文学的扛鼎名家分别主编各卷,每卷还撰写了介绍新文学10余年历程的万字导言。应该说,第一套《中国新文学大  相似文献   

19.
万杰 《社科纵横》2012,(1):102-103
在周作人的思想发展途程中,遗民文化的影响始终存在,但在不同的思想发展阶段,遗民文化以不同的面目呈现,通过解析周作人1930年代和1940年代遗民话语的差异性可以窥得周作人的思想内核及其后期思想的变迁。  相似文献   

20.
<正> 在“五四”文学中,鲁迅、周作人兄弟二人被公认为“文坛双星”,享有崇高威望。抛却其他方面,仅就杂文创作而言,二人也都有卓越的贡献。如何评估二人杂文创作的成就?如何看待二人杂文创作的异同?远在鲁迅生前,已经成了中国文坛的热门话题之一。八十年代以来,随着鲁迅研究的空前深入和周作人研究的迅速开展,二周比较又一次为现代文学研究界所重视。众所周知,二周走了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和创作道路;这个所谓“二周之谜”,也许可以在他们杂文的比较研究中得到解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