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7 毫秒
1.
哈萨克族历史上曾经有过多位部落女首领,并以她们的名子或绰号作为该部落的名称延续至今。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收集整理了有关部落女首领的故事、传说以及历史资料,综合介绍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哈萨克族著名部落女首领  相似文献   

2.
郎维伟  郎艺 《民族学刊》2011,2(4):25-32,92
考察民族最早的历史起源,一般可以上溯氏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的演变序列,由部落生成国家和民族两个平行的事物,国家有影响民族的作用。现有的历史资料证明,西藏高原上的藏族正是经历了这样的历史起源过程,古代吐蕃奴隶制王朝国家的产生与藏族的形成相伴而生。  相似文献   

3.
阿柔部落是青海省一个距今已有几千年历史的由纯血缘形成的土著游牧部落,系历史上青海藏族游牧部落"环海八族"之一。由于环境、历史的原因,阿柔部落直至民主改革前还保留着比较完整的部落制结构,血缘关系浓厚,政治上一直保持着部落民主制特点,但又受中央政权对少数民族地区管理制度的制约。阿柔部落在清廷对其用千百户制度进行管理之后,除了原来部落中的习惯法以及道德观念对人的行为进行制约外,《番例》成为其成文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历史上,华锐地区分布着大大小小的部落,这些部落的存在和发展维系了这个聚居地的生存与发展,并顽强地保护下来了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1949年解放后,随着社会的发展,部落形式逐步消失.但作为藏族社会的产物,研究华锐藏族部落的变迁史、部落的结构及其社会形态,对于新时期藏族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哈萨克族是以游牧为主的草原民族,由许多的氏族、部落组成,各氏族、部落都有自己的系谱,对于哈萨克族系谱的研究有利于深入了解哈萨克族的历史发展。本文对哈萨克族系谱的历史价值和研究情况进行概述,以求更好的开展哈萨克族系谱和历史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6.
左大部和右大部是契丹遥辇氏部落联盟和辽朝早期历史中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二者实际上是遥筆氏部落联盟中的两个特权部落的称号,左大部又称北大部、北大浓兀,即迭剌部,右大部即乙室部。  相似文献   

7.
梁娟娟 《世界民族》2020,(1):115-126
贝贾部落的历史可追溯至4000年前,他们以畜牧业为主,生活在苏丹东部地区,其身份标识是托贝达维语、迪瓦卜体系与斯里夫制度。苏丹在土埃共管、英埃共管以及独立之后等历史时期,不同的统治者们给贝贾部落造成土地流失、赋税压榨、传统式微等多种消极影响。2006年《苏丹东部和平协定》签订后,占东部地区人口半数的贝贾部落处于新的困境当中,由此产生了潜在的分裂意识。当今贝贾部落及苏丹东部的隐性问题,其原因是各时代的历史痼疾积累与边缘化政策延续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甘南藏族部落特点及其现代化转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部落"这一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形式,在一些民族区域可能会长期延存,从形式到内容虽历经变迁,但终究还是部落;甘南藏族的形成和发展与其部落形成和巩固相始终,部落既是"自组织"又是"他组织",部落与国家、血缘与地缘、政权与神权的多重矛盾与统一,为部落的存在提供了有效的制度安排和社会结构;部落的"壳"已被打碎,但长时期形成的部落历史积淀沉重而顽固,当相对容易的社会革命已经完成和技术移植缓慢进行时,我们发现社会改造极其困难,制度移植和制度变迁遭遇到了有形无形的诸多障碍和自觉不自觉的顽强抵抗,如何推进民族社会的转型,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9.
阿柔部落是青海藏区历史悠久、分布广泛的大部落。据史籍记载,阿柔部落原本是藏族四大姓氏“嘎氏”分支“穆擦嘎’’支系,世居大博国(即吐蕃)三大区域之朵迈迪乔喀(意为“安多马区”)①。历史上,阿柔部落的分布随着部落的迁徙而不断发生变化,至今主要集中分布在三个地区:果洛州境内的藏阿柔部落、迁居河南县境内的藏格玛等部和祁连县境内的阿柔主体部分。根据笔者调查,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30~40年代,伴随着民国政府治边理念的转变以及相关政策的实施,掀起了第二次边疆学的高潮.在此背景下,具有特殊的自然环境、社会形态及人文精神的青海果洛藏族部落,也受到了一些官员和学者的热切关注,他们对果洛藏族部落进行了深入全面地考察研究,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史料价值、准确反映了当时果洛部落自然、历史和社会等方面的珍贵资料.对这些珍贵资料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全面剖析这一时期果洛藏族部落的自然风貌、社会形态、部落文化等的发展状况,同时窥一斑而知全豹,对当时民国政府对青海地区藏族部落的施政方略的探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蒲瑶 《世界民族》2013,(1):21-28
2011年利比亚内乱揭示出该国长期存在的内部分歧,引发了人们对利比亚正式和非正式组织角色尤其是部落族群在其政治生活中的角色与影响的关注。部落林立和殖民历史使得利比亚一直处于"无国家"状态,而利比亚国家形态的破坏性本质又使部落忠诚得以进一步延续。卡扎菲执政期间对待部落的理论与政策实践并非高度统一。利比亚在内乱下暴露出的错综复杂的国内社会政治生态,政治动员和武装组织沿着部落或地区划分而时有发生,部落文化政治在内乱中的强劲表达,凸显了后卡扎菲时期利比亚所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12.
部落是人类历史上普遍存在过的一种古老社会组织。它最早可追溯到母系氏族社会时期。从考古学、民族学和历史文献的丰富史实来看,发展得比较完善的氏族制度,包括有氏族、胞族、部落和部落联盟等各级社会组织。关于部落组织,一些学者只阐述部落的共同劳动、共同消费的无阶级、无差别的原始社会属性,这显然是不够的。实际上,在原始社会末期,私有制已经产生,家长奴隶制业已出现,血缘组织也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在这种情况下,多数民族不一定能产生国家一类的政治组织。人们往往对旧的氏族、部落加以利用,以适应新的需要。我们认为,珞巴族的部落组织就属于这一类。  相似文献   

13.
青海藏区习惯法特点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海藏区部落习惯法是指青海藏区部落确认或制订,赋于法律效力,由部落强制力保证在本部落实施并靠盟誓约定方式调解部落之间某些关系的社会规范。历史上,习惯法起到了保障部落安全,调整部落成员之间的关系,维护部落体制,维系部落社会健康发展的作用。今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制时期,由于青海牧区群众现代法制观念淡薄,习惯法仍然困扰着司法工作。因此,研究青海藏区习惯法的特点,对于民族地区的法制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夏族的形成有一个长期的过程。夏国家的建立对夏族的形成则起了重大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夏族形成的标志,也是夏族名称的来源。 民族是一种历史范畴。民族的形成过程是与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的解体和地缘关系的建立,与基于氏族的部落和部落联盟过渡到基于地缘联系的农村公社上的部落和部落联盟,与后一种部落和部落联盟融合为一个共同的整体相一致的。所以,恩格斯说,当从暂时的需要而结成的临时的部落联盟,发展为“永久的联盟,这样就朝民族的形成跨出了第一  相似文献   

15.
《格萨尔》是一部反映古代藏族社会的大百科全书。因此,熟悉和研究《格萨尔》必将促进藏学研究,并有可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一 《格萨尔》是一部反映古代藏族氏族部落社会形成的史诗。 长篇英雄史诗《格萨尔》描述的古代藏族社会是一个部落社会。它艺术地再现了这一社会由分散到统一的全部历史进程。在这个过程中,承担历史重任的是岭国(当然,这里所谓的岭国是《格萨尔》中描述的岭国,下同)。因此史诗对岭国所属的主要氏族、部落的产生、形成和发展,交待得比较清楚。 格萨尔称王前的岭国,其社会组织已是以冬氏族(gdong)部落为盟主组成的较小部落联盟。我们说这是较小的部落联盟,是与格萨尔称王后逐步组成的新的大的军事部落联盟相比较而言。格萨尔称王前的这个较小部落联盟,除冬氏族部落之外,还有其它氏族部落,如:达戎(stag rong)十八部落,丹玛(vdan ma)十二万户部落,戎巴(rong pa)十八大部落,殊(vbru)部落,果(葛vgog)部落,噶(sga)部落,噶德(dgag bde)部落,高觉(go vjo)部落,甲纳(1cags nag)部落,嘎如(dkar ru)部落,那如(nag ru)部落,  相似文献   

16.
新西兰毛利人那塔胡部落是当代全球原住民发展的成功典型。那塔胡人在秉持自身文化核心价值的同时,吸纳西方民主政治和现代企业制度,利用历史赔款形成部落集体资产,主动融入现代世界经济体系。这个过程既是新西兰国内族群关系和政治经济博弈的历史演变,也是非西方文明对近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进程的本土化适应。从发生学的意义上来讲,全球化和本土化同时发生和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那塔胡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并未成为现代部落发展的障碍,而是在资本的协助下形成更高水平的部落一体化形式。它的未来发展,预示着一种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的社会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17.
后唐、后晋、后汉王朝的昭武九姓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唐、后晋、后汉王朝的昭武九姓主要来自唐代的六胡州,以及随沙陀部落东迁之昭武九姓和回鹘败亡后降唐部落被安置在代北的昭武九姓。昭武九姓是沙陀崛起代北的主要军事力量,后唐、后晋、后汉王朝的建立、演变与昭武九姓密切相关。所谓“沙陀三王朝”其历史是沙陀突厥与昭武九姓共同活动的历史。  相似文献   

18.
试论青海民族语地名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论青海民族语地名之研究贾晞儒自古以来,在青海这块土地上居住过许多不同的部落、部族的居民群体,并且发生过频繁的变化和迁徒,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今天多民族杂居相处的格局。今天,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各个民族与历史上的某些部落、部族有着极为密切的渊源关...  相似文献   

19.
考察近现代藏族计全,则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即作为藏族社会重要的组织形式之一,部落普遍存在于藏区社会之中。因此,不了解部落组织,则很难系统地了解藏区社会的全貌。本文拟通过对民主改革前藏族社会的考察,就藏族部落组织制度作一番研讨。不妥之处,敬析识者雅正。一截族部落的形成与发展演变回顾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无疑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藏族部落形成、发展及演变的历史轨迹。人类在进入文明时代之前,曾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时期。原始社会初期,由于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生存环境极为艰苦,因此,原始人过着群居生活,即…  相似文献   

20.
甘肃省是我国藏族聚居的六大省区之一,据1990年全省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全省藏族人口共有366718人,主要聚居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县,在靠近甘南州的宕昌、武都、文县以及甘肃北部的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等地也有零星分布。藏族在甘南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在1958年以前,甘肃藏区社会一直以部落制形式存在。 甘肃藏族部落不论与国内其它民族的部落制相比,还是与藏区其它地方的部落制相比,都存在着自己的一些特点,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