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萧统《文选》将班固《两都赋》置于赋类之首,从此,班固《两都赋》作为京都赋的经典代表地位得以正式形成。然而,《两都赋》被确认为经典有个较长的过程。南朝刘宋之前,《两都赋》长期被忽视,尤其在左思《三都赋》问世之后,重《二京》《三都》轻《两都》的审美差异化现象更为突出。这一现象也存在于注释学与总集编撰领域。萧统《文选》编撰之前,《二京赋》《三都赋》注释均有数家之多,而《两都赋》却一种注释本也没有。萧统《文选》将《两都赋》置于“京都”赋之首,是符合萧统总集编撰的皇家立场的。萧统以编撰总集的方式进行“文章之道”的确立、引导与示范,班固《两都赋序》强调“宣上德而尽忠孝”,这契合了萧统编撰《文选》的政治目的。随着文选学在隋唐时期的形成,陆续出现的《文选》注释成果,改变了《两都赋》在注释学领域受冷落的状况,巩固了《两都赋》在京都赋范围内的经典地位。  相似文献   

2.
力之 《学术交流》2013,(1):184-189
"凡是文体的标示,一定是从第二格开始"与"凡是文类的标示,一定是从第三格开始"说,不符实际;"李善注本的目录",不可能原"还有一行,在第二格的位置本有‘文’字";"骚"非"诗"之一"类"。《文选》分三十九体(类)说是可信的,"骚"至"祭文"均为文体而非"体之下"的文类;"《昭明文选》分三体七十三类说"断不能成立。从文献可信度的角度看,"六臣注本"目录排列如何,只能是一种参考。从方法论的层面说,考察《文选》的分体情况,其序文最为关键,尤其是"凡次文之体,各以汇聚。诗赋体既不一,又以类分"两句务必"吃透"。  相似文献   

3.
王丹 《社科纵横》2007,(9):99-101
从文体学的意义上讲,《文心雕龙》和《文选》为后世的文学家和理论家的创作和欣赏提供了蓝本。诔文作为一种哀祭文体,刘勰和萧统均对其进行了深入地评述和精心地选取。刘勰和萧统在诔文观念方面所表现出来相异之处,反映了他们文艺理论内涵的不同;相同之处则反映了共同的文艺背景下相通的文艺思想。通过对现象和原因的分析,来辨别《文心雕龙》和《文选》的诔文观念。  相似文献   

4.
《求是学刊》2017,(6):137-142
复旦大学图书馆藏二六七卷本《明史列传稿》,是迄今所知张廷玉《明史》现存数种篇幅长、价值高拟稿中的一种,但学界对之研究相对较少,至今只知其于乾隆后的流传状况。文章通过对该书所保存的一个校对题签中"迈注"二字之研究,从该书乾隆嘉庆时曾存海宁拜经楼、海宁人许汝霖之家于康雍年间曾存《明史》拟稿之明朝大臣传部分之抄本、海宁人朱尔迈与许汝霖是好朋友、朱许二人与康熙时《明史》总裁陈廷敬也是好朋友、康熙二十八年至三十年以上朱许陈三人曾同处《明史》纂修馆之所在地北京、康熙二十二年纂修各官撰写的《明史》列传拟稿已经基本完成、康熙二十六年四月《明史》监修徐元文等改修为初稿的《明史》纪传部分已达十之六七、校对题签中的"迈"字、"万"字、"卷"字与现存朱尔迈一封信件中的"迈"字、"卷"字结构和笔画特点十分相似等,推断海宁人朱尔迈当即题签中的名"迈"之人。这一研究对于了解该书之早期形态以及进一步推动关于张廷玉《明史》拟稿状况这一史学史上重大课题的讨论深入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昭明文选>在唐代的影响,有学术影响与文学影响二途.前者以"<文选>学"为代表,以少数学者为主体;后者以诗赋辞章为代表,以唐代广大士子和文人为主体.初唐时代,两种影响并行不悖,以学术影响为盛.高宗朝至玄宗朝,随着文风日盛与科举选才偏重诗赋的转变,以及"<文选>学"学者的凋零,<文选>的学术影响逐渐衰落,而终唐之世,其文学影响却日益扩大,对社会各阶层,尤其是广大士子,有着无以伦比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蜀都赋》是扬雄的重要作品之一,其影响广泛而深刻,但萧统等人编录《文选》时将之排除在外。究其原因,其间有萧统的诸种考虑,因为与《文选》中京都赋类的其他作品相比,《蜀都赋》不具备写实性、讽谏性和正统性的特点,而且与《文选》的整体结构也不相符。另外,《文选》的编选者力求精选最能代表梁前文人创作风格的作品。因此,《蜀都赋》最终没能出现在《文选》当中。《蜀都赋》在成文后可能一直以单篇的形式流传,最终被收录在《古文苑》之中。  相似文献   

7.
宋代浙东文派是北宋中叶至宋元之际流衍于浙东地区的散文流派,根源于浙东事功学派,并逐渐从传义理的学派,嬗变为重辞章的文派.该文派作为南宋最为重要的散文派,宋文优良传统的持守者和文坛最具事功特色的议论派,在中国散文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同时,文派构建文章批评理论体系,推动了文章学走向成熟;开创评点式选本批评法,丰富了文章学批评体式;编出文章经典选本,影响了后世文选活动.文派从理论建树、批评体式、文选活动三个维度,又为中国文章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2006年8月15日,中共中央举行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对全党学好用好《江泽民文选》提出了明确要求。会议还宣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学习《江泽民文选》的决定"。《江泽民文选》生动记录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的历史进程,科学总结了我们党领导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宝贵经验,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的新的重大理论成果,为巩固和加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提供了最好的教材。认真学习《江泽民文选》,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和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刊编辑部约请部分专家,就学习《江泽民文选》的若干重要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2006年8月15日,中共中央举行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对全党学好用好《江泽民文选》提出了明确要求。会议还宣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学习《江泽民文选》的决定"。《江泽民文选》生动记录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的历史进程,科学总结了我们党领导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宝贵经验,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的新的重大理论成果,为巩固和加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提供了最好的教材。认真学习《江泽民文选》,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和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刊编辑部约请部分专家,就学习《江泽民文选》的若干重要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2006年8月15日,中共中央举行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对全党学好用好《江泽民文选》提出了明确要求。会议还宣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学习《江泽民文选》的决定"。《江泽民文选》生动记录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的历史进程,科学总结了我们党领导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宝贵经验,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的新的重大理论成果,为巩固和加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提供了最好的教材。认真学习《江泽民文选》,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和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刊编辑部约请部分专家,就学习《江泽民文选》的若干重要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沈文凡  王慷 《阅江学刊》2013,(3):122-127
宋代咏史词成为与咏史诗分庭抗礼的一种体裁。范仲淹开北宋怀古咏史词的先声,苏轼、王安石雄居于前,柳永用慢词写怀古题材,贺铸、周邦彦为北宋的怀古咏史词画上了句号。辛弃疾把怀古咏史词推到高峰,金陵怀古、赤壁怀古、京口怀古是南宋怀古词之大宗。金代的怀古咏史的巨擘为元好问。元代以写怀古词而著名的作家前数白朴,后推萨都剌。明代杨慎、吴易、夏完淳咏史词抒发对故国的沉重咏叹。清朝吴伟业、陈维崧、曹贞吉、纳兰性德等人的创作都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2.
聂永华 《唐都学刊》2005,21(6):46-49
元稹研究的许多问题最终都牵涉到其年谱.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出版周相录所著的<元稹年谱新编>在元稹事迹补正、作品系年、辨订伪作、辑录佚作诸方面集数十年学界研究之大成,发人之未发,详备可靠,对于元稹研究乃至唐代文史研究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沙先一 《阅江学刊》2010,(4):103-106
"选本学"是中国古代"书写文学史"和文学理论特有的一种建构方式。作为选本批评的一种,所谓"选词",是指根据一定的需要和意图,有意识地选取词家、词作汇集成书。清代选词学的成就较为突出,对清词流派的形成、清代词学的建构具有重要的价值。探讨清代选词学应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清代选词学的选源和选则;二是清代选词学与清代词史建构的关系;三是清代选词学与清代词学理论建构的关系。总之,通过对清代选词学的系统研究,可以深入地认识清代词学的建构及中国古代选学批评。同时,20世纪以来人们接受的"词史",最初在相当程度上是清代的"选词学"提供的。因此,以清代"选词学"研究为基础和起点,进而回溯唐五代至清以前的选词学,不失为一条扎实的学术路径,有利于梳理古代"选词学"从早期的音乐文学立场逐渐向文本文学立场的转移,有助于更切实地阐释音乐文学向文本文学蜕变的历史走向,也有助于对古代"文学史"的建构方式予以更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元和十大诗人作品在唐宋金元诗歌选本中的入选量予以统计和分析,这是考察元和诗歌在这些时期传播接受状况的有效途径。文章通过对代表性选本的计量分析发现,元和十大诗人的入选各具特点,白居易较为稳定,贾岛、刘禹锡选量居高,韩愈、柳宗元之入选不尽如人意,元稹、李贺等则随时代变迁呈现出明显的起伏变化。由此看出,选本收录既一定程度地反映出作家在传播接受史上的实际影响,也在个别人身上呈现出与其实际地位不相称的一面。而从宏观角度看,选本中诗人地位的涨落变化则反映出不同时代诗歌风气的变迁。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statistics of the ratio of works by ten major Yuanhe poets being selected in poetry anthology in Tang,Song,Jin and Yuan Dynasty,which is an effective way to study the transmission and adoption of Yuanhe poetry during these periods.Through the analysis of some representative selections,it could be found that works of these ten poets are selected due to different reasons.The selection of BAI Ju-yi’s poems is quite stable,that of JIA Dao and LIU Yu-xi is more,of HAN Yu and LIU Zong-yuan is not ideal and of YUAN Zhen and LI He is changing along with the changes of time.Therefore,the selection can not only reflect the real influence of the transmission and adoption of these writers,but also the imbalance with the real significance of some specific writers.On a macro scale,the changes in the selection reflects different poetic atmosphere in different ages.  相似文献   

15.
吕正惠 《阅江学刊》2011,3(5):117-123
孟浩然诗的各种版本具有独立的校勘价值的,当以宋蜀刻本、元刘须溪评本、明《唐十二家诗集》本(即四部丛刊本)和明活字本四种为最。孟浩然集最重要的两个版本应该是宋蜀刻本和明十二家本(丛刊本)。宋本有其不可取代的价值,刻于宋代,是孟浩然集的唯一宋刻本。从种种方面来看,丛刊本仍优于宋本。衡量种种得失,校订孟浩然集,似仍应选择丛刊本为底本。  相似文献   

16.
“羁管山东”时期,元好问的散文创作表现了他的“以文存史”之思、对文化遗产的守望之情、对真情美德的赞颂和呼唤以及对佛道的复杂心态,虽然总体质量上与前一阶段相比略显逊色,但在取材和表现手法上却颇有特别之处,其中以小品短文为佳。  相似文献   

17.
王辉斌 《阅江学刊》2012,4(5):117-124
《文苑英华》所收录之20卷“乐府”与20卷“歌行”的实况,充分反映了李防、宋白等人乐府认识观的三个方面:一是注重对乐府诗的编录与整理;二是认为“歌行”即新题乐府;三是既注重唐人的古乐府,更注重唐人的新乐府。这些认识,对于周紫芝《竹坡诗话》于“本朝乐府”的评价、郭茂倩《乐府诗集》于“新乐府辞”的收录等,均产生了不同程度之影响。  相似文献   

18.
咸晓婷 《阅江学刊》2014,(4):112-117
元稹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与政治家,然其政治品格历来受人非议,论争的焦点集中在元稹结交宦官崔潭峻、魏弘简以谋求权位等问题上。20世纪以来,有学者开始对这一传统说法提出异议。唐穆宗朝,裴度因与元稹政见相左,受人挑拨,污蔑元稹,结交宦官魏弘简。元稹与崔、魏的交往皆属政事上的正常交往,并未借助宦官谋求私利。长庆年间,李逢吉勾结宦官设计圈套一石二鸟陷害裴度和元稹。这就是所谓的元稹“结交宦官、政治变节”的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19.
刘仲华 《唐都学刊》2006,22(6):110-115
雷学淇作为清代嘉道时期的学者,由于其宦迹不显,著述流传不广,学术成就一直淹没不闻。但他在清代学术研究史上第一次辑录、校订古本《竹书纪年》,并极力为其正名,肯定其史料价值足以弥补《史记》等书关于三代古史记载的缺陷。雷学淇治学态度严谨,且颇具怀疑精神,是清代嘉道时期一位值得重视、其学术研究成果值得我们今天借鉴的重要学者。  相似文献   

20.
丁忱 《唐都学刊》2006,22(6):19-21
对唐初文坛华艳的文风,历来研究者们都认为唐太宗李世民是这种文风的积极倡导者,他的文章也是华靡浮艳的。其实,唐太宗喜好美文不假,他的文学作品中也确实有风格卑弱之作,但其公文作品风格却比较质朴,与其他文学作品不太一样。从公文内容与写作特色等方面对李世民公文文风的辨析,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