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周吉祥 《社会福利》2007,(12):48-49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中国公民收养子女登记办法》的有关规定,为进一步加强上海收养登记管理工作,规范收养登记行为,上海市首推收养登记调查评估制度。2006年10月上海民政局下发市民婚发[2006]14号文件,在全市推行收养登记评估工作制度,这是规范收养登记工作发展中一项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张仲 《社会福利》2006,(3):9-11
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经过各级民政部门的多年努力,国内公民依法收养法律意识有所增强,收养登记数量不断上升,大量弃婴通过收养进入了家庭,得到了妥善安置。与此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和《中国公民收养子女登记办法》的颁布实施,为依法收养、依法登记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但  相似文献   

3.
针对公民未经登记私自收养子女,导致已经被抚养的未成年人在落户、入学、继承等方面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的情况,在2004年已集中解决一次的基础上,2010年年初,北京市民政局再次与市相关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解决本市公民私自收养子女有关问题的通知》,以推动这一问题的深入解决。  相似文献   

4.
2008年8月25日,民政部印发了《收养登记工作规范》(民发(20083118号)(以下简称《规范》)。《规范》对于收养登记机关的设置、收养登记和解除登记的程序、撤销收养和补领收养证件的要求以及收养登记机关和收养登记员的监督与管理等问题作了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5.
傅月蝉 《社会工作》2010,(23):15-15
自1992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以下简称《收养法》)实施以来,全国开展国内公民(包括港、澳、台、华侨)收养和涉外收养的儿童主要来自社会福利机构的孤(弃)残儿童,然而散居在社会上的孤儿、  相似文献   

6.
江西省自1993年开展涉外收养工作以来,先后有美国、加拿大、英国、西班牙、法国、荷兰、比利时、挪威、丹麦、瑞典、新西兰、爱尔兰、澳大利亚等13个国家的家庭收养了社会福利机构的孩子。在国家民政部和中国收养中心的关心和支持下,在省民政厅直接领导和高度重视下,江西省广大涉外收养工作者,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收养法》和《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收养子女登记办法》及民政部《关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好地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民政部近日对《中国公民办理收养登记的若干规定》进行了修改,使其更加完善和合理。民政部副部长杨衍银介绍说,这次补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内公民依法收养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每年有数万名失去父母和家庭的孤儿、弃婴通过合法收养回归家庭,在正常的家庭环境中得到抚育,健康成长。但是,未经依法登记形成事实收养关系的也与日俱增。为妥善解决国内事实收养问题,进一步加强收养登记、规范收养行为,保障被收养人及收养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国内收养工作的健康开展,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于2006年5月1日~5日在青岛召开了“全国收养工作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民政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处(社会事务处、婚姻管理处)主管收养工作的处长以及设有收养中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收养中心负责人。围绕国内收养工作中的“事实收养”政策以及涉外收养“寻根回访”等议题,与会代表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会代表一致认为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高星建瓴地认识国内收养工作,高度重视收养工作的重要性以及解决收养工作存在问题的现实性和迫切性,在收养工作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和实事求是的原则,充分体现民政为民的精神。  相似文献   

9.
《社会福利》2004,(2):41-43
2003年10月9日,山西省大同市以人民政府令的形式发布了《大同市弃婴弃儿权益保障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明确了民政、财政、计划、公安、卫生、教育、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在孤残儿童福利工作中相应承担的职责和任务,对监护权在民政部门的孤残儿童的接收、养育、收养、救治、教育和就业等相关事宜做出了具体规定。《办法》已于2003年11月1日开始实施,现将《办法》全文刊载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特殊儿童收养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养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收养也称领养,是指将他人的子女领养为自己的子女。具体地说,是指当儿童的生父母因某种原因,不能或不愿意提供儿童成长所需要的物质上、生理上和精神上的照顾时而寻求的一种替代性服务,是经法律及社会工作过程替一般丧失父母的儿童或具有重大理由而不能  相似文献   

11.
王风 《社会福利》2006,(3):61-61
2006年02月23日新加坡《星岛环球》以《外国家庭领养华童应做好心理准备》为题对中国的涉外收养工作进行了报道。报道称:自1992年中国颁布《收养法》以来,合法收养中国儿童的外国人越来越多。在过去的十年间,已有超过五万名中国儿童被外国家庭领养,其中80%的领养家庭来自美国。一个外国母亲说:与其再给这个世界增加一个小孩,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国内公民依法收养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每年有数万名失去父母和家庭的狐儿、弃婴通过合法收养回归家庭,在正常的家庭环境中得到抚育,健康成长。但是,未经依法登记形成事实收养关系  相似文献   

13.
寻根回访接待工作是根据收养家庭的需求和我国涉外收养工作的实际,于2005年提出来的。这项工作甫一推出,就得到了民政部领导以及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的高度重视。特别是2006年,民政部办公厅和福事司分别下发了《民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外国收养人和被收养儿童来华寻根回访接待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外国收养人和被收养儿童来华寻根回访接待工作的意见》。  相似文献   

14.
张留军 《社会福利》2014,(11):11-12
正【政策出台】2014年9月28日民政部制发了《民政部关于规范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子女和社会散居孤儿收养工作的意见》(民发〔2014〕206号,以下简称《意见》)。《意见》的制定出台对于规范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子女和社会散居孤儿(以下统称两类儿童)收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出台背景】首先,贯彻落实《收养法》及其他收养法律法规。《收养法》第四条规定,不满十四周岁的丧失父母的孤儿、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子女可以被收养。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新形势下儿童福利保障范围拓展、机制创新及促进困境儿童实现永久性安置等方面的新思路、新举措,中国儿童福利和收养中心于2011年12月6日至8日,在福建厦门召开了全国儿童福利和收养工作经验交流会,各省级民政部门负责儿童福利和涉外收养工作的业务处室负责人及福利院院长共计240多人参加了会议。中国儿童福利和收养中心主任张世峰出席并讲话。  相似文献   

16.
圆心 《社会福利》2005,(2):55-55
根据美国联邦统计局发布的资料,1992年美国家庭收养了206名中国孩子;到2003年,这一数字上升到了6859名。十几年里,美国家庭一共收养中国孩子40326名。1993年,美国收养中国儿童330名,在外籍收养排名中只占第八位。从1999年开始,收养的中国儿童的数量就一直占据第一位的位置。  相似文献   

17.
本刊特约评论员 《社会福利》2007,(12):F0002-F0002,1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政府本着“儿童利益优先”的原则,开展了涉外收养工作。随着时间的推形,被外国家庭收养的中国儿童巳遂渐长大,他们以及收养家庭都迫切希望回到孩子的出生地看一看、走一走,了解中国,认识中国。  相似文献   

18.
苑辉 《社会福利》2006,(3):60-60
据美国《华盛顿观察》周刊报道:过去,从国外领养孩子的美国夫妇要足足等上18个月才能得到有关子女公民身份的证明。现在,根据华盛顿新颁布的法规,被收养的国际儿童在抵美后45天内就能收到相关的文件。这项举措无疑将为盼望领养儿童的美国父母们大大减轻了官僚体系所带来的负担。  相似文献   

19.
中国香港与内地收养立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两制”的方略,使香港与内地的收养制度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各具特色、各施其责。探寻两地的收养立法,既有利于两地收养制度的沟通与借鉴,又有助于日渐频繁的两地收养关系的协调与规范。一、立法渊源香港和内地具有现代理念的收养立法,均诞生于本世纪。早在SO年代,香港便着手进行收养立法。1956年Ic月颁发了《领养条例》(简称《条例》),共计25条。在1973年以前,香港的收养行为采双轨制,即华人收养子女,适用中国的传统习俗,订立书面契约或过继文书,上述契约或文书须报香港有关官署注册;英人收养子女,须依据《条例》进行…  相似文献   

20.
三项举措优化机构孤儿成长环境举措之一:抓源头。即从源头抓起,规范弃婴的送养、收养程序。一是严格把关,做好国内收养。前年,青岛市出台了《青岛市弃婴收养管理办法(试行)》,为弃婴能够及时进入福利机构提供了政策保障。自《办法》实施后,市儿童福利院的健康弃婴、儿童逐渐增多,儿童福利院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合理完善入院、送养程序。同时,在为孩子选择家庭时,严格把关:收养人一般应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生活条件应高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住房面积不低于80平方米,同等条件下高学历、高收入者优先考虑。两年来,共为213名儿童办理了国内家庭收养。通过随访,大部分与收养家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