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凯 《社会福利》2006,(11):11-13
近年来,我国福利院中孤残儿童照料模式正在发生变化,由单一的集中供养向多元化供养模式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人们更多关注的是这些孤残儿童向家庭的回归。家庭照顾模式,使福利院的儿童得到了更宽广的生活环境,获得了更多的开发和学习生活技能的机会,受到了更多的生理和情感上的照顾,寄养家庭成员与儿童之间形成了一种良好的情感  相似文献   

2.
对寄养儿童的观察以及与寄养儿童的情感交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开展家庭寄养,就是将部分生活在福利机构的孤残儿童送入到一个完整的家庭之中。大家知道,福利机构的居住、医疗、教育等综合条件比家庭相对要好得多,那么将这些儿童送入寄养的意义何在呢?显然家庭能够提供福利院无法满足的情感依恋和家的温暖,因此,掌握并指导家长如何进行情感交流是重要的。对寄养儿童的观察1.精神:新生儿醒觉时间短,对周围反应少,但不舒服就会哭叫,抱起来即安静。随着年龄的增长,睡眠逐渐减少,只要  相似文献   

3.
《社会福利》2013,(5):54-54
为了客观评定福利院对农村重度残疾儿童的康复效果,激励和督促做好农村重残儿童的康复工作,特制定重残儿童第三方评估鉴定制度:评估鉴定原则。坚持客观、透明的评估鉴定原则。评估鉴定办  相似文献   

4.
《社会福利》2009,(10):F0003-F0003
家庭福利是最好的儿童福利。家庭照顾模式,为福利院的孤残儿童创造了更宽广的生活环境,获得了更多的开发和学习生活技能的机会,受到了更多的生理和情感上的照顾,寄养家庭成员与儿童之间形成了一种良好的情感纽带关系。  相似文献   

5.
《社会福利》2009,(3):F0002-F0002
时刻惦念孤残儿童成长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于2006年5月31日考察北京市儿童福利院时,深有感触地对福利院的老师说,你们常年奋战在特殊教育岗位上,为抚养、教育孤残儿童倾注了人间最真挚的情感,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劳。  相似文献   

6.
正广州市社会福利院附属幼儿园是广州市社会(儿童)福利院内设机构,承担广州市社会福利院内2-6岁孤残儿童的学前教育任务,2000年登记注册为广州市社会福利院附属幼儿园,2009年4月,被教育部、民政部、中国残联联合授予"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单位",于2013年11月通过广东省规范化办园评估小组的评估验收。教育理念坚决贯彻落实"一切为了孩子"的理念。"一切为了孩子"既是广州市社会福利院的理念,也是  相似文献   

7.
让孩子成人成才是每一个为人父母的良好愿望,面对孤残儿童,武汉市儿童福利院的服务宗旨是“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使在院儿童身心、情感、智力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和有家的孩子一样健康成长、成才,武汉市儿童福利院十分重视对孩子的培养和教育,特别是在培养综合素质及人格全面发展方面,目前已取得明显成效,福利院还被武昌区教育局评为武昌区目标管理先进学校、武汉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相似文献   

8.
"福利院儿童"及其两种异样的依恋模式 本文中的"福利院儿童",并不是仅指福利院内的儿童,而是泛指某些儿童由于某种原因脱离了原生家庭而进入各种福利机构,或流落街头后被各种福利机构收容,它是与社会上流浪儿童相区别的一类儿童的总称.  相似文献   

9.
加大脑瘫患儿功能恢复科学开展早期治疗康复完善康复治疗体系,为孤残儿童的功能恢复奠定基础。2004年福利院成立以来,建立了康复治疗体系,努力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几年来,福利院通过自身医疗、"明天计划"康复手术和社会力量为入院的残疾儿童进行康复治疗,并与"北京儿童国际援助中心"、"北京平安之家"、"中国儿基会"、"丰台区医院"等机构合作,开展对孤残儿童进行专业的康复训练,为孤残儿童功能恢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社会福利》2010,(6):F0003-F0003
广州市社会(儿童)福利院秉承“一切为了孩子”的工作宗旨,在坚持传统的院内集中养育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孤残儿童养育新模式,并致力把孤残儿童的精神需求、心理需求.人格发育与他们的生理需要一并纳入抚育服务范畴,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在全国率先租用政府廉租房开办了“青年公寓”和“类家庭”。  相似文献   

11.
家庭寄养对于促进孤残儿童情感,心智、个性正常发育和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长期而稳定的家庭支持是正常依恋情感建立与维持的关键因素。但是,在实际寄养工作中,难免有些寄养家庭会发生变更。家庭变更对寄养儿童会造成哪些影响?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最大程度地减少与防范?对此武汉市儿童福利院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2.
张天祥 《社科纵横》2005,20(3):209-210
本文从年龄关键期,情感因素、外语学习环境、教师素质、幼力教材、教学方法方面,提出儿童早期外语教育中的六大悖论。本文认为无须强调外语学习的年龄关键期,而要关注儿童的情感和心理因素,更要重视教师素质、教材和教学方法、语言环境等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13.
《社会福利》2010,(7):F0004-F0004
包头市社会(儿童)福利院于2007年新建的集医护、康复、教育、技能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楼。为孤残儿童创造了全功能的康复训练和良好的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4.
合理建构儿童的生活世界是儿童道德教育的逻辑和实践起点,儿童的道德教育决不仅是一个知识教育问题,甚至也不只是一个能力培养问题,最根本、最关键的是培植有德性意义的生活世界,因为生活的过程就是德性生成和发展的过程.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体验情感、理解语言、感悟童话、学会游戏就成为儿童道德教育的重要生活路径.体验情感首先要丰富儿童的情感,其次要引导儿童体验情感,最后要鼓励儿童正确多形式地表达情感.理解语言就要正确把握儿童语言的特点,加强与儿童的对话和交流.感悟童话就要用童话来引导儿童健康成长,大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品质的适合现代儿童生存和发展需要的童话,切实从儿童的生活世界入手,不断提高儿童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学会游戏就是要引导儿童正确认识游戏的本质.尊重儿童的游戏习性.积极加强游戏伦理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15.
优势视角作为一种逐渐兴起的社会工作专业理念和方法,在国外以及一些社会工作开展比较成熟的地区,已经获得了一种毋庸置疑的认可.文章采用立足案主优势的视角,比较福利院传统的社会工作模式,讨论在优势视角之下如何看待福利院儿童青少年,以及他们的经历和现实的生活方式,并最终进行一种新型福利院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路径和策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合肥市儿童福利院以全心全意为孤残儿童服务的宗旨,弘扬“扶孤助残”的优良传统,坚持养育与教育并行,治疗和康复并举,注重各类儿童早期情感培养、智能开发及其他各项能力的促进工作,极大提高了孩子们的生活质量,帮助大量孤残儿童顺利回归社会。几十年来,先后为国家抚育了2万余名孤残儿童。  相似文献   

17.
山西忻州市现有孤残儿童1113人,其中忻州市福利院集中供养43人,社会散居供养1070人。在保障待遇上,福利院供养的孤残儿童月均享受600元生活补助标准,社会散居的孤残儿童月均享受300—800元不等的生活补助标准。  相似文献   

18.
任飞 《社会福利》2004,(4):15-17
随着社会福利机制不断健全,我国专为孤残儿童建立的生活保障机构——儿童福利院,也在不断完善中发展,它能够为孤残儿童提供合乎卫生的饮食以及正常生活的充分照顾,并提供医疗保障和基本教育,总体上满足了儿童发展中体能、智能等发展的需要。但如今,福利院儿童社交能力发展,已成为需要我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福利院儿童和社区家庭儿童一样,成人后将面临就业、住房等一系列实际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甘肃省的176名农村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研究表明,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主要有:安全感的需求、亲情的需求、与同辈群体平等交往的需求、表扬和鼓励的需求、自主成长的需求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问题需要加强亲子互动,发挥家庭的支持作用;加强学校的建设,发挥学校教育的重要作用;吸纳社会力量,构建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网络。  相似文献   

20.
"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根草",这曾是无依无靠的孤儿命运的悲叹调。团风县福利院在湖北率先推行的"家庭供养模式",却为孤残儿童营造了温馨襁褓,让孤残儿童有幸投入温暖的母亲怀抱。 创建于1958年的团风县福利院,对孤残儿童始终采取的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