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北京与上海不同的文化环境形成了1930年代京派作家与海派作家文化心态的巨大差异性。京派作家更多地倾向于中国传统文化,海派作家较多地认同于西方现代文化。然而,在30年代特殊的政治文化语境中,京派与海派作家或者因为对政治的失望而远离政治,或者因为对政治的恐惧而放逐政治,他们最终选择了不合时宜的自由主义,体现出自由主义文化心态的趋同性。  相似文献   

2.
论文化心态     
对于从来不读书的人,这里说的当然是废话。对于有闲读习惯的人。这里说的是绝对真理。  相似文献   

3.
宋代兴起的理学(道学)是一种新形态的儒学文化,它并不是一种抽象的哲学思想,而是一种人的具体的文化心理与文化心态.本文把宋代兴起的理学(道学)作为一种文化心态来研究,从文化研究的视角揭示理学的兴起,理学的本质,理学作为一种文化心态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初,台湾处在文学语言的迅速转换中,一方面文学语言由文言文向白话文转换,另一方面是汉语向日语转换。作家面临着创作语言的选择,而在日本殖民强权统治和文化殖民的语境下选择不同的文学语言种类或类型则反映了作家不同的话语立场和文化心态。语言具有工具性,但语言也蕴含了深刻的民族性、区域性、文化性。汉语写作有着坚守民族文化传统和反殖民的现实意义,日语写作也不完全是殖民文化的投影,我们应该透过语言层面发掘作家的文化心态和思想本质。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中国作家心态概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家心态,是指作家在某一时期、或创作某一作品时的心理状态,是作家的人生观、创作动机、审美理想、艺术追求等多种心理因素交汇融合的产物。从主导倾向来看,本世纪的中国作家,主要表现为政治型、人文型与超然型三种心态,但因主客观条件的不同,具体作家的心态又是复杂的,往往表现出矛盾性与多面性。文学作品的成功,必须以自由与真诚为有效的心态保障,而在本世纪,却有这样三种心态影响了文学事业的发展,即政治禁忌心态、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与宗派心态。就文学创作而言,只有设法排除这些非文学心态的干扰,才能写出成功之作;从研究来看,也只有注重从多方面入手把握作家的复杂心态,才能将作家恢复到有着整体生命状态的个人予以观照,才能使文学研究更为切合实际。  相似文献   

6.
论唐五代士子文化心态的嬗变及其在小说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国赋 《学术研究》2003,(3):121-124
唐五代小说散发着浓郁的主观色彩 ,透过小说文本 ,可以触摸到作家微妙而复杂的创作心理。有唐一代 ,士子的文化心态存在着嬗变的轨迹。从小说作品来看 ,初、盛唐时期 ,士子表现出乐观、自信、自豪的心态 ;到了中、晚唐 ,归隐心态、怀旧心态、空幻心态以及避祸心态在小说作品中有充分体现 ;唐末五代 ,文士希冀侠义之士扶持正义、铲除邪恶 ,于是小说中的侠客形象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7.
曹志平 《齐鲁学刊》2006,(1):135-139
苏轼的“归隐情结”,不仅根基于功成身退的人生理想,而且往往以政治失意为媒介,导源于身心相离的倦客心理。剖析苏轼“归心”与“壮心”、“忧心”、“倦心”动态交织的心路历程,对于探究宋代士大夫文人的文化心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丁旭东 《兰州学刊》2011,(10):183-185
人的行为体现意识,如文化消费行为是人在文化价值观念的比较、选择、认同的基础上,把需要冲动转化为购买行动的过程。所以,我们从人们的文化行为的状况中便可推演出社会价值观念,继而推导出社会文化心态。社会文化心态建设是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是决定社会文化建设成效的重要因子。笔者采用定量和定性研究结合的方法,对当代某种文化消费等行为中体现出的社会心态进行了分析,认为如何引导人们从过多倚重物态文化的现实转向更广阔的精神文化消费,提高文化市场的服务水平、消费内容,提高社会文化消费内需,促进社会文化的大发展,是当今我国进行社会文化建设和发展重要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9.
10.
抗日战争为沦陷区女性文学营造了特殊的政治氛围,恶劣的社会环境导致了女性作家特殊创作心态的形成,言与不言之间的尴尬徘徊以及对人生安稳的向往与追求让她们重新发现了日常生活的诗意.于是她们的书写游离于主流的宏大叙事之外,只是涉笔于相对狭窄的女性问题、遥远的人性问题、细微的日常生活问题.然而,女性作家还是将这些主题写出一派泼辣景象--对日常人性的流连填补了男权传统话语中女性日常生活经验的空白,又通过剖析女性自身从更深层面控诉了封建文化对她们的压迫和奴役,在与社会主流背道而驰的同时发出了自己独特的声音.40年代女性文学也因为有沦陷区这一翼而更显丰富与多元.  相似文献   

11.
鲁迅在他的时代深探地领略过弱国国民的屈辱。他逐渐地意识到,这个走向没落的大国已经不能为它的国民提供足够的生存勇气,它的古老文化也不能够为国民提供足够的生存信心。鲁迅的反省正是从这种切身的感受进入,从个人而追踪到国家和民族文化的根性。清算国民性中的卑怯,是鲁迅对国民性认识的一个突破口,也是他对国民性批判的重要内容,鲁迅所意识到并深入追踪的是中国文化在立国立人上的缺陷,他一生致力于民族文化自立精神的重建.  相似文献   

12.
文学场与经济场、新闻场、娱乐场等其他社会场域相互作用,构成文学生成及发展的整体性、系统性的文化环境,即文学生态。新世纪以来,作家的创作心态无疑受到文学生态的巨大影响。文学营销中的"品牌策略",使作家被贴上"符号标签",从而影响作家形成自足的惯性心理。媒介权力的施控,催生了作家的媒介炒作行为,亦传递了作家创作上的速度焦虑。视觉文化时代的"图像霸权",驱使作家迎合读者读图的偏好,一方面仿明星式进行身体形象包装,一方面创作趋于影视化,这恰是作家趋附心态的显现。探究新世纪文学生态与作家心态的互动关系,有助于更深刻地从创作主体的维度理解新世纪文学的现状与走势。  相似文献   

13.
我国改革发展进入了攻坚阶段和关键时期,如何直面现实、担负起培育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的重任,不仅是社会管理工作面临的新课题,也是思想文化工作面临的新课题.文章从加强文化建设角度来论述培育健康社会心态的现实意义,并认为加强领导文化建设是其一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4.
从当代两篇小说中,透视中国人在全球化认识过程中文化心态上发生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5.
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从蒙昧趋向文明的历史,科学的发展催生了人类文化内涵和心态的变革。论文结合科学发展分析了西方哲学文化心态在面对自然、人类、科技本身与人类文明、本土文化与外域文化四个方面的演变,其反思性的结论对于人类文明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6.
王利 《社会科学家》2007,(4):200-203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语言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流行词语的发展是当前社会生活中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流行词语和一般词语相比,体现了更多的时代文化含义。文章旨在通过对流行词语的产生途径以及特点的分析,来透视当前社会生活的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们的思维方式、观念、心态等的种种嬗变。  相似文献   

17.
转型期社会文化心态变迁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社会转型期 ,引起社会文化心态变迁机制是多重因素的复合体。其中 ,经济关系的矛盾运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社会利益关系的一系列变化 ,是社会文化心态变迁的直接动因 ;社会文化环境由传统向现代的“位移” ,是社会文化心态变迁的深层文化机制 ;当代信息传播系统化、全球化、信息传播手段多样化、传播速率快捷化等信息传播氛围的急速变革是社会文化心态变迁的加速机制。正是由三大机制因素的“合力”推动 ,使得当今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文化心态意识在真实意义上由传统向现代演变  相似文献   

18.
树立全球化时代的健康文化心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今天 ,世界已发展到全球化阶段 ,当代中国的建设和发展 ,已不可能离开“全球化”的总体国际背景。全球化进程呼唤文化自觉 ,新的文化论争需要文化上的自知之明。在并非由我主导的全球化进程中 ,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 ,树立适应全球化时代的健康文化心态。这种文化心态是开放的而非封闭的 ,不是狭隘的文化民族主义 ,而只能是开放的文化天下主义 ;它既不自卑 ,也不自大 ;既有忧患意识 ,又有文化自信。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诗歌与都市有着密切关系,但其研究却受到忽略,一方面,研究者受到观念遮蔽,以市井文学偏概都市文学;另一方面,也有其实际困难,都市文化心态角度的选取为古代都市诗歌研究一个可行策略,在还原古代都市本质的基础上,有可能从政治性本质、农业文明背景和商业文化三个方面对古代都市诗歌及都市文化心态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中等收入者是指在一定时期或地区内达到中等收入水平的城乡居民。中等收入者既对社会主流价值与现存秩序有着较强的认同感,也存在焦虑心态;形成相对理性和具有超前意识的现代消费观念,促进经济的增长;具有理性文化心态和较强的文化自觉意识,对文化教育的需求愿望强烈,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他阶层的文化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