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对于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区别问题的讨论,有两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一种认为,逻辑矛盾就是辩证矛盾。持这种观点的同志说:A而且(?)“既是逻辑矛盾又是辩证矛盾。两类矛盾实际是同一个矛盾在不同领域中的两种表现,或者说是两种逻辑对同一个矛盾的不同的观点和处理方法。”另一种观点认为,辩证矛盾就是从不同的意义(方面)来说的矛盾。持这种观点的同志说:“辩证矛盾的命题不是从同一个意义(或方面)来说的,而是从两个不同的意义(或方面)来说的。”这两种观点实际上都是从形式逻辑出发来考虑问题的。前者把辩证矛盾等同于逻辑矛盾,后者把辩证矛盾肢解成两个独立的部分,从而也就取消了辩证矛盾。我对这样两种观点,未敢苟同。本文仅就以下两个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矛盾”历来是辩证法理论体系中的一个基本范畴。列宁说:“就本来的意义说,辩证法就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哲学笔记》1974年版第278页)毛泽东同志也特别指出:“这个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  相似文献   

3.
辩证法的矛盾学说经历了几种形态?各种形态又怎样?过去所见系统探讨的文章较少,我认为经历了三种形态。下面就对此作一粗浅考察。 1 人类的思维发展史表明,早在上古时代,人们就已经看到了事物自身的矛盾性,认识到了事物的对立统一。但是,在历史上人们首先概括出的却是非辩证的矛盾概念,到了中古时代的末期,才第一次提出了辩证的矛盾概念,有了矛盾学说的第一种形态。 翻开古代哲学史就可以看到,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和中国战国时代的韩非,都曾提出过“矛盾”概念。但他们都是把“矛盾”当作了“不真”或“荒谬”的同义语。 但是,古代的哲学家大多数是自发的辩证论者,绝不是仅仅局限于形式逻辑思维。古希腊朴素辩证法家赫拉克利特就曾指出:“对立物存在于同一东西中”(转引自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第300页),并以实例的形式说明了对立面之间的斗争和多种同一。包括亚里士多德,恩格斯就曾说他是一个博学的辩证论者,“研究了辩证思维的最主要的形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22页)。中国先秦时期的老子也提出过对立面互相依伏、“反者道之动”、相反相生、相反相成的辩证法思想。宋代的的唯物主义者张载,唯心主义者二程、朱熹,也都阐述过“天地间皆有对”以及阴阳交感、相推相荡,推  相似文献   

4.
“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并行不悖吗?─—辩证法的“鹰”、“鸽”两派(香港)黄展骥辩证法的“辩证矛盾”(对立统一)可有两种不同的解释而形成两大派:(一)鹰:它的“辩证矛盾”定义就是,由水刚要结成冰的中介、质变、过渡的“亦此亦彼”状态。这时它既是甲(水...  相似文献   

5.
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问题是多年来我国逻辑界热烈讨论的一个问题。可以说多年来有关辩证逻辑以及辩证逻辑与形式逻辑关系问题的争论都与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问题有关。何庸同志在《哲学动态》1995第5期上发表的《关于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的不同意见》一文(以下简称“何文”),把我国哲学、逻辑界关于这个问题的各种观点进行了介绍①,本文准备对“何文”中所涉及的一些问题,谈谈我个人的看法。首先,笔者对辩证矛盾和逻辑矛盾作一界定:所谓辩证矛盾是事物辩证矛盾在辩证思维中的反映。普通思维中也可以反映事物的辩证矛盾。例如,“张三是…  相似文献   

6.
论矛盾群     
李卓  张光成  张宏杰 《理论界》2006,4(10):157-158
现行的辩证法体系、对对立统一规律的僵化理解,以及对现代科学对哲学带来的丰富养料的不能正确消化,影响了对对立统一体系理解的深化。本文认为:如列宁、毛泽东一直强调的,对立统一规律就是辩证法的核心。从这一核心来理解作为辩证法特征的普遍联系,这普遍联系事实上就是一个相互制约的矛盾群--当然,这是一个巨大的、多层次的、无限伸展的矛盾群。而我们本文讨论的矛盾群,只是对决定事物性质最有意义的一部分。本文对矛盾群的提出打破了抽象地、直观的、孤立地理解矛盾的状况,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更符合矛盾存在的辩证状况的。  相似文献   

7.
陆剑杰 《学术研究》2006,23(9):48-5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任务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社会的矛盾发展史和相应的矛盾学说发展史进入了新阶段。矛盾的解决方式问题是矛盾辩证法的核心问题,它基本上分为两种:一种是“扬弃”;一种是“平衡”。“和谐”是解决矛盾的平衡方式的最高级形态,也是矛盾运动的新归宿。作为新哲学范畴,“和谐”是具有共享性、亲和性、为他性的矛盾双方,在主动调节的过程中达到的相互合作、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的境界,是此种同一性境界的绝对性状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任务的提出,使我们对辩证法实践性有了新理解。实践不但具有辩证本性,而且会创造出新的辩证法形态。  相似文献   

8.
在国内学界有关悻论问题的研讨中,“悖论是辩证矛盾”是一种有着广泛影响的观点。70年代末80年代初,杨熙龄教授在评价西方逻辑悻论研究的过程中,明确提出了“修论是形式逻辑系统中出现的辩证判断”(可理解为认知层面的一种特殊的辩证矛盾)的观点,并述介了罗马尼亚员利·瓦尔德院士等人类似的主张以及与之相呼应的西方“不协调逻辑”学派的“真矛盾”理论①。针对这种观点,张家龙教授曾连续撰文,以语义掉论和集合论修论为例,严格地论证了停论的逻辑矛盾性质,指出如果把停论当成辩证判断,“这就把辩证法变成了逻辑矛盾的庇护所,从…  相似文献   

9.
列宁指出:“就本来的意义说,辩证法就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列宁全集》第38卷第278页),列宁在这里虽然讲的是唯物辩证法,但也指出了辩证法思想的一般特征,对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也基本上是适用的。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的矛盾观主要回答的问题是关于世界是充满矛盾的问题,关于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以及互相转  相似文献   

10.
正确地理解和解释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规律的核心: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对和绝对的关系,对于从哲学上总结建国以来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分析左倾错误在理论上和认识上的根源,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一)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一文中指出“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 (《列宁选集》第二卷,第711页。)对立面的统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矛盾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这个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毛泽东选集》一卷本第274、279页)矛盾法则的这种特殊地位和作用,使它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探讨中的重要课题,也成为历来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斗争  相似文献   

12.
唯物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而作为认识论的辩证法,也就是研究对象自身中的矛盾。列宁说:“就本来的意义说,辩证法就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①这就因为矛盾是客观的,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矛盾即是运动,即是事物,即是过程,也即是思想。否认事物的矛盾就是否认了一切”。②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逻辑的最一般、最普遍的原理。同这个原理根本对立,就是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排斥矛盾  相似文献   

13.
恩格斯在清算旧哲学时指出,随着辩证自然观和唯物史观的建立,以往全部哲学除了形式逻辑和辩证法这一纯粹思想的领域之外都变得多余从而被驱逐出自然和历史领域。“哲学终结论”利用恩格斯的这一论述否定哲学的合法性。其实,恩格斯的相关思想中内在地包含着一个难以克服的矛盾:理论思维(辩证法)与实证科学之间的二元性及其悖论。恩格斯未能真正超越经验与超验的外在对立。这个矛盾的存在意味着“哲学终结论”试图借助经验自然科学的进展拒斥哲学是虚妄的。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可以“简要地确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列宁选集》第2卷,第608页) 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都是对立面无条件的斗争的绝对性和有条件的统一的相对性的辩证结合。不论否定矛盾的斗争性,还是否定矛盾的统一性,都是形而上学世界观对抗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一种表现。“他们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而外都是鬼话。”(思格斯《反杜林论》第19页) 林彪、“四  相似文献   

15.
也论“逻辑矛盾”与“辨证矛盾”──从《“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并行不悖吗?──辩证法的“鹰”、“鸽”两派》说开去马佩河南大学政治系教授编者按:本刊接黄展骥教授的来信,说:“……我于94年第6期在贵刊发表的文章,以较少的篇幅涉及繁复重大的问题,在学术...  相似文献   

16.
矛盾结构的多样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问题的提出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们思维的根本规律。列宁认为,这条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确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这样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可是这需要说明和发挥。”(《列宁选集》第2卷第711,608页)毛主席在《矛盾论》等著作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这是指导我们研究对立统一规律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正确处理党群关系的辩证思考赵永熙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一文中指出:“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这是人们正确分析矛盾、认识事物的钥匙。党群关系是一个党和国家生死攸关的问题。现代领导者的一个致命的危险,就是脱离人...  相似文献   

18.
唯物辩证法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具有双重结构:一是辩证规律体系,二是辩证方法体系。在辩证规律体系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其核心规律。在辩证方法体系中,矛盾分析方法却不是核心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才是其最基本的方法。而要认识到这点,就必须在搞清楚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的区别的基础上,如实地把唯物辩证法作为一种主观辩证法去认识  相似文献   

19.
对立同一思维律,是辩证逻辑的最根本的规律,它的逻辑特点就是对立同一。它是辩证思维的普遍特点的概括和总结。本文不打算讨论对立同一思维律的各个方面,意仅在侧重对“对立同一”这个重要范畴,就其内部关系和结构,作一些理论上的概述。 (一)对立同一具有自身内部的具体环节。对立同一本身不是一个孤立的、简单的范畴,它自身虽然是一个整体,但内部却包含着同一、对立、对立同一等三个具体环节。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这一篇重要的哲学论文中,曾两处涉及这一点:“统一物之分解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又说:“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统一  相似文献   

20.
作者认为,自然语言逻辑的本体论承诺是范围最广泛、最具实用价值的关于“在者存在”的本体论承诺。回归这种本体论承诺,就是既承认存在的外在矛盾,又承认在者的内在矛盾,前者是形式逻辑“是非”矛盾命题之异真值规律的理论依据,后者是内容逻辑“正反”矛盾命题之同真值规律的理论依据。基于此,作者提出了集逻辑形式否定(!)与辩证内容否定(~)于一身的关于性质判断一切矛盾关系的“否定方阵,”由此从根本上拓展了现代逻辑核心理论的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