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5 毫秒
1.
谈美国与德国学术自由的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欧洲中世纪,教会在社会占据了主导地位,大学是处于国家法律之外的自治区域.中世纪大学出现时曾一度产生过学术自由,这种权利的源头仅仅是教皇或世俗君主所授予的"内部管辖权".大学一旦拥有这种权利就如同当时的修道院一样有了豁免权.这与现代意义上的学术自由有极大的不同,逐本溯源,这种传统意义上的学术自由带动了日后学术自由的兴起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学术自由是否是一个法律概念、一项法定权利,历来是一个问题.在美国法上,学术自由作为大学和教师管理核心学术事务的权利,是一项由最高法院创制的宪法未列举权利.美国早期的学术自由依附于契约权利,体现了一种大学内部政策,即大学管理者在规章制度范围内通过签订契约而赋予教师的自由权.在“学术自由第一案”——Sweezy案——中,最高法院援引宪法第一修正案规定的言论自由权,将学术自由提升为一项值得宪法保护的价值,并指出其基本内涵是自主决定“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谁被教”;在Keyishian判决中,法院迸一步明确学术自由是“第一修正案的特殊关注”,将其纳入了宪法权利话语体系之中.至Grutter判决,最高法院肯定了在高等教育领域,学术自由是一项独立的、未列举的宪法权利,并可先于其他宪法权利受到保护.相应地,对大学学术性事务的决定,法院必须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给予尊重;尊重的程度,取决于决定是由什么样的主体做出的、需多大程度的学术技能、意识形态中立与否以及是否危害到了别的权利.  相似文献   

3.
学术自由、大学自治与宪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自由不仅是学者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大学之所以为大学的核心。通过大学自治保障学术自由不仅有认识论的依据,也有功利主义政治哲学提供的有力辩护。然而,学术自由保障的根本则在于宪政的确立。惟有如此,才能真正确立大学自治,保障学术自由。同时,学术自由本身对宪政的实现也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晓莉 《兰州学刊》2007,(12):151-153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大学校长,蒋梦麟在长期而丰富的大学教育管理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其独有的大学学术观.他的大学学术观的核心内容是:厚重学术,倡导学术自由.在这种理念指导下,一些提高学术水准的措施得以实施,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试论中世纪西欧大学产生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正春  李秉忠 《理论界》2010,(2):108-109
大学是老师和学生从事真理探求的场所,学术自由是大学最大的特权,正是这种学术自由保证了学者对真理的追求。作为近代大学之母的中世纪大学是西欧文明中的重要一环。本文通过探讨城市、政教之争与大学产生的关系,分析了巴黎大学、博伦尼亚大学以及牛津大学的产生过程及其对西欧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学术自由的实现与现代大学制度的建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周光礼 《学术界》2003,(2):27-35
学术自由的实现与现代大学制度的建构密切相关 ,学术自由的实现是现代大学制度矢志追求的目标。学术自由的实现既包括“外在自由”的实现又包括“内心自由”的实现 ,故学术自由实现有内外两个尺度 ,外在的尺度主要体现为保障学术自由的政策法规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完善 ;内在的尺度则表现为学术自由作为一种理念在多大程度上得到认同。中国建构现代大学制度既要完善旨在保护学术自由的外在制度 ,又要培育以学术自由精神为核心的内在制度。  相似文献   

7.
学术自由缺乏明确的法律保障是其容易遭受侵犯的主要根源。大学学术自由主要体现在学术思想表达自由、学术活动自由、学术成果发表自由、学术职业保障自由等方面,各方受法律保障的程度不一。大学学术自由的实现离不开政府法律保障的完善、大学良好学术制度的构建和学者对学术规范的恪守。  相似文献   

8.
教师参与现代大学治理是高校教师的法定权利,这一法定权利的享有与行使是关涉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成败的重大问题。问题是,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教师参与"的内涵与外延上都存在原则性纷争。"教授治校论"者认为高校教师在学校管理中处于主导地位,管理权的范围应该涉及全校事务;"教授治学论"者则主张将高校教师的管理权仅局限于学术领域,其他事务不予干涉。笔者以为,当前我国大学内部管理中最严重的问题表现为权力配置失衡,学术权力缺乏实质性的话语权,改革的关键在于重塑现代大学理念,确立教师在学校管理与决策中的权威地位,构建以学术权力为主导的治理结构,实行学术自由、民主管理、教授治校。这应是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应持有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马克斯·韦伯在认同大学官僚化趋势的同时,凭着“以学术为志业”的热血捍卫学术自由,在尖锐地批评思想的“官僚化”的同时,赋予了“学术自由”激进的内涵.他还围绕着“价值中立”的思想脉络,对大学教师与学术自由、大学学术自由的实现等问题表示了忧虑并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0.
认识大学学术自由的视角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坚持学术自由被认为是开展大学教育活动的基本原则之一。但对大学学术自由内在所包含的要求却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本文陈述了认识学术自由的主要观点、立场,提出了学术自由应从信仰追求、信息传播、关系协调、管理理念等四个方面予以把握。  相似文献   

11.
胡志斌 《学术界》2012,(11):137-146,285
学术精神是学术研究的灵魂和导向,是学者独立、自由、求真、创新等学术品格的表达。学术精神的彰显既需要学者正当地行使学术权利,包括秉持求真务实的研究态度、恪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规避学术失范和学术不端等。同时,也有赖于国家或管理者在学术资源、学术政策与法律等外部条件上予以合理设计和有力支撑。外部条件中的权力因素与学术资源有限性的叠加,使得学术权利的行使不仅具有依附性,而且还充满竞争性。由于学术自律和他律的不足和失控,当下的学术研究有了浮躁、功利、失范、不端等学术精神异化的心理和行为表征,并有愈演愈烈之势。从法理的角度解析,管理者学术权力行政化、利益化是学术精神异化的外在趋导因素;学者学术权利功利化、亲权力化是学术精神异化的内在驱动因素。因此,基于学术法治的内在要求,应当对学术权力和学术权利的行使加以规制。  相似文献   

12.
为学术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要使21世纪的中国学术繁荣兴旺,发扬光大,并跻身于世界学术前列,就必须为其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也许以下几条进路不失为保障中国学术“通幽”之“曲径”。(一)维护学术自由  斯宾诺莎把自由定义为:“凡是仅仅由自身本性的必然性而存在,其行为仅仅由它自身决定的东西叫自由。”尼采则称自由是“人所具有的自我负责的意志”。照此看来,学术自由就是学术本性的必然性和学术的自我决定,是学人的自我负责的意志。按照爱因斯坦的具体理解,学术自由是“一个人有探求真理以及发展和讲授他认为正确的东西的权利”。学术自由是学术繁荣的根本保…  相似文献   

13.
学术自由是指以高校为代表的学术机构中的教师和学者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主从事学术研究而不受外部强制的权利,由主体、对象、内容三要素构成.学术自由不仅为很多国家宪法所确认和保护,也正在成为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的一项基本权利.在中国当前语境中,应注意认识和把握学术自由的主要问题:学术自由并不只是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自由,它不是绝对的自由,不受政府的不当干预.应防止学术机构对个体学术自由的损害,以司法途径维护学术自由.  相似文献   

14.
大学就其本质而言,它是一所学校,它更是一个学术共同体.大学作为学术共同体,要有始终为学术值守的教授和学生,要有共同的文化生活和内在精神,要有以学术为中心的制度安排,要有以学术为志业的"自由"和"独立"的品格.  相似文献   

15.
学术自由、大学自治既是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和基础,也是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与创新型国家的前提.然而,长期以来,这种理论上的认识与表述并没有在我国转化成实践中的政策与行动.个中原因既有学术界自身的失范,也有管理者认识上的误区.本文从学理与现实的维度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古典学术自由理念是西方启蒙理性的产物,它建基在三大理论支点之上,即"意见自由市场"、"价值中立"及"学者是真理的代言人".然而,由于这三大理论预设本身难以自洽,故古典学术自由观把学术自由作为一项绝对权利,排斥任何形式的社会干预的观点是有缺陷的.  相似文献   

17.
学术自由是19世纪德国现代大学倡导的核心理念,是著名的洪堡五原则之一,由此创造了德国大学和民族世纪的辉煌。蔡元培早年曾留学德国,深受其影响,他主持北大所推行"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宗旨,也曾创造北京大学的辉煌,至今中国教育界学者同仁对其倍加推崇。通过论述学术自由作为现代大学理念的核心,从陶养德行、服务社会入手,理解现代大学的理念。  相似文献   

18.
试论高校教师学术自由权及其内部保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高校教师基本权利着手,分析学术自由权在我国教育法律法规中有关教师权利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通过教学自主权和科研自主权两个方面内容,分析了高校学术自主权的理性基础及其基本准则,指出学术自由是高校存续的根据和价值所在。提出高校内部学术自由保障机制的重构,关键在于建立健全各级各类教学和科研委员会并让它们担当起决策和督察职能。  相似文献   

19.
学术自由及其敌人:审批学术、等级学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郑永流 《学术界》2004,(1):178-186
学术自由何为  作为一项学术活动的伦理原则 ,学术自由的形成历经数百年 ,中世纪中后期学术逐步走出宗教的阴影 ,1 670年斯宾洛莎提出“探讨的自由”(libertasphiloso phandi) ,认为人“根据最高的自然法则为其思想的主人”。他的这一主张在启蒙运动中被广泛接受 ,经洪堡、施莱尔马赫、费希特等人的宣扬和诠释 ,日渐成为十九世纪初以后德国大学的核心大学观之一 ,其他的三个为“修养、科学、寂寞”。由于德国在当时引领着大学的潮流 ,美国有大批学生赴德国求学 ,并按德国模式建立和改造大学 ,学术自由随之输入。在中国 ,传播学术自由思想…  相似文献   

20.
我国学术自由权的法律保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谢海定 《学术界》2005,(2):48-56
20世纪 70年代末以来 ,以“真理标准的讨论”和知识界的“拨乱反正”为开端 ,历经教育的恢复、重建和体制改革 ,宪法的修订和修正 ,人权、法治事业的进步 ,学术逐步“去政治化” ,学术自由原则的落实较之此前有明显改善 ,学术自由在客观上得到了更多的尊重。然而 ,从法律角度考察 ,学术自由的宪法权利并未能在法律、法规及政策性规定中得到充分的贯彻落实 ,相应地 ,学术自由权的司法救济之门也尚待开启。近年发生的几个案例 ,似乎预示着我国学术自由权之法律保障即将发生转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