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敏 《江淮论坛》2006,(6):117-120
韩剧对我国的成功输出是全球化背景下“韩式”的儒家文化对中国当代文化的“反哺”,体现了当代中国人对远去的传统文化的缅怀和热爱;传达了儒学作为一种民族文化正统正在回归中国的信号,也给了国产电视剧制作中充斥电视荧屏的庸俗大众文化风尚当头棒喝和文化启示。本文认为,在电视时代,我们要以认真的态度创作电视剧,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以虔诚的态度来守望自己的精神家园,弘扬和培育民族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2.
中国政府对风电产业的鼓励政策,使中国短期内从风电装备制造空白变为全球制造中心,风电装机容量也迅速增至全球第一。但与此并行的,却是弃风限电的低并网率。政策所导致的风电产业链上下游发展不平衡,是风电产业高装机容量、低发电量的重要原因。通过对国外风电并网政策的比较和总结,借鉴其先进经验以调整中国风电产业链的利益分配,保证产业链各环节的规模匹配与技术衔接,从而提高风电并网比率。  相似文献   

3.
合作社是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中最主要和最普遍的一种合作形式,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美两国在农村合作社的发展历程和组织结构、发展现状上存在着差异,但也存在着共同的经验.美国农村合作社发展给我们的启示:第一,保持农村合作社的自主性质,鼓励发展农民自发成立农村合作社;第二,建立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立法促进农村合作社的发展;第三,推进区域间合作社的合作与发展;第四,政府给予农村合作社必要的政策支持等.  相似文献   

4.
赵宝刚是目前中国电视剧领域中最有代表性的导演之一,他打造了一系列市场影响力与艺术评价俱佳的作品。纵观赵宝刚20余年的创作轨迹会发现,他的电视剧作品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呈现出了稳健上扬的发展趋势,创作历程几乎没有断点,并且艺术品质往往优于同时期作品。他的艺术风格稳定,市场判断精准,运作机制成熟,"赵宝刚"已经成为了一个具有市场号召力的品牌,在一定程度上引领了本土电视剧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以重庆电视剧创作与传播为观察和分析起点,以2010年重庆电视剧创作与传播现状为研究典型,以“三网融合”背景下本土电视剧发展对策探讨为研究目的,对重庆电视剧的创作、传播、发展等方面作了实证分析和思考。研究结果认为,重庆市应该进一步加大对本土电视剧创作与传播的支持力度,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强电视剧的产业化整合,完善电视剧产业链的市场化形态,特别是要改变电视传播的生态环境。充分发展“三网融合”,加快传播方式的转变,充分利用视听新媒体,使视听渠道多元化。  相似文献   

6.
电视剧作为媒介产品的一种重要形式。已经成为人们最日常的一种生活方式,电视剧的密集传播与受众的深度互动,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受众群体:“电视剧迷”。本文从媒介的隐性功能出发,运用拉康的镜像理论和使用与满足理论分析电视剧迷的成因。  相似文献   

7.
电视剧作为媒介产品的一种重要形式,已经成为人们最日常的一种生活方式,电视剧的密集传播与受众的深度互动,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受众群体:"电视剧迷".本文从媒介的隐性功能出发,运用拉康的镜像理论和使用与满足理论分析电视剧迷的成因.  相似文献   

8.
土地复垦制度的国际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土地复垦条例(征求意见稿)》(2009)提出土地复垦的目标之一是改善生态环境,第一次在制度上将土地复垦与生态安全相结合。然而此条例(征求意见稿)仍存在法规设置不完整,缺乏事前约束机制、激励机制、监督机制以及合理的矿业用地制度和历史欠账解决方案等问题。本文通过比较与借鉴其他国家的土地复垦制度,结合国情,对我国土地复垦制度新框架的设立进行了启示性探讨。  相似文献   

9.
光舟 《家庭科技》2013,(11):23-23
随着文章自导自演的电视剧《小爸爸》在多家卫视开播,一波强劲的"育儿潮"扎堆袭来,包括孙俪复出主演的《辣妈正传》,沙溢、胡可夫妇联袂出演的《孩奴》也相继亮相,让荧屏上呈现"小儿当家"的局面。育儿题材的火爆,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当前"80后"观众所面临的生育大潮和现实压力,但部分作品中暴露出"育儿方法不科学"等隐忧。专家表示,"80后"新爸妈千万别跟着电视剧学育儿,有些"相当不靠谱"。  相似文献   

10.
九十年代以来历史电视剧的繁荣 ,引发了多方位、多层次的争议 ,由于传统史观的影响 ,及对历史本体和历史客体的混淆 ,出现了认识上的误区。阐释学的效果历史规律揭示了历史阐释的多种可能性 ,并制约着历史剧叙事形态的多样性。消费社会的来临 ,历史不可避免的成为消费对象 ,消费原则决定了历史在历史电视剧中作为想像物形态的存在。同时历史剧形态的多样化也受艺术陌生化法则的影响 ,陌生化法则的运用打破了重要历史人物的刻板印象 ,丰富和深化了对历史及历史人物的认识。从跨学科的视野观照历史剧 ,有助于走出当代历史剧争论的盲区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随着电视剧产业的迅猛发展,各种题材的电视剧大量涌现荧屏,穿越电视剧作为一种新兴的题材也越来越受到导演和观众的青睐。这种题材的电视剧糅合了神话、言情、现代都市、古装等类型在内,因此在叙事上也呈现出其本身的特殊性。它在敷演事情的演进时通常采用多时空的交叉叙事方法,具有明显的戏剧化的叙事情节,而且多呈现出虚实相生的特征。通过这种特殊的叙事方式,穿越电视剧在传达电视剧讲故事的这一目的之时,还附带着很多人生哲理及处世方式等。正因如此,剧中的主人公也更加立体化,赢得更多的看点。以近几年在荧幕上搬演的几部穿越类型的电视剧为例,通过对比分析,探讨穿越电视剧在叙事上所具有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布迪厄的"市场场域"理论,通过分析市场化改革进程中我国电视剧市场的主要参与者-电视剧制片公司在政治和市场的双重逻辑下,如何运用各种策略来调整与政府、电视台的关系,并在不断的互动过程中,完成了从"结构"转向"解构"并重新建构了电视剧市场关系和秩序.  相似文献   

13.
冯巍 《云梦学刊》2014,(3):149-152
伴随着电视剧批评的发展,批评家需要加强对于媒介伦理的关注.在媒介商业化背景下坚守创新并实现对人的关怀,是中国电视剧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电视剧应该引领民族文化的现代建构,电视剧批评也应该成为社会文化生活的“守望者”.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给电视剧批评带来飞跃式的发展与繁荣,但其内在的商品逻辑与利润导向也同时隐含着电视剧批评的生态失衡。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时代,电视剧批评领域的生态失衡主要体现在西方文艺理论占据主体地位,民族批评与本土批评弱化;电视剧批评由艺术变为商品,部分电视剧批评沦为商业的奴隶;非专业的电视剧批评成为影响电视剧创作的重要力量。要纠正这些现象,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重塑电视剧批评生态:一是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电视剧批评体系;二是正确认识电视剧的经济属性,坚守知识分子的良知;三是重视网络媒体,提高专业批评的网络话语权比重。唯有如此,才能实现电视剧实践与批评的良性互动,推动电视剧社会价值、艺术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全面实现。  相似文献   

15.
大学文化品位的营造与提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品位的大学文化是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的必要条件和前提,我们把大学文化分为学科文化、校园"共生人"文化及校园景观文化,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营造和提升大学文化品位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小说和电视剧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在时代的大背景下有了融合的可能性。从文字到音画,从原著的主题情节到适宜电视剧演绎的内容,无一不存在转换的问题。因此,小说家应采取与时俱进的写作策略,真正做到从小说到影视作品的完美转型。  相似文献   

17.
电视剧的制播分离使得电视剧交易市场得以存在。电视剧低俗化是国产电视剧市场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之一,已引起学术界的高度关注,但归责于单个一方的批评并不能改善低俗化的现状。电视剧低俗化是整个流通环节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形成完善的市场才能最终推动电视剧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人心,身体社会学、身体文化学、身体美学等与身体有关的各种学说不断涌现,这些新兴学科及其理论反过来又影响了当今社会。以此理论为基础,论述了电视剧作品中的人物总是通过自己的独特容貌和体形传递思想、感染观众,总会折射出特定年代的社会和文化的影响;没有对演员身体的喜爱就不可能观赏电视剧,受众的主动言说和评判体现了曾经出现的观看演员身体的各种欲望;各种媒体充分发挥演员的巨大号召力,吸引大家观赏电视剧。以上三个方面基本上阐释了身体学说、受众、电视剧传播、电视剧人物之间的特殊关系。  相似文献   

19.
我国电视剧产业主要依靠政策管理.探讨电视剧产业政策需要考察媒介生态环境.来自外部环境的政治压力、经济需求与文化选择的诱导和反诱导构成了电视剧产业所处的媒介生态环境.电视剧产业成长主要表现为与这一环境中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匹配互动的过程.我国电视剧产业相关政策的出台均与不同阶段媒介生态环境变迁遥相呼应.当前政策仍有局限,根据三网融合媒介技术因子变化趋势对外部媒介生态环境作出预判并以此为依据制定政策,方能为我国电视剧产业在信息时代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抢占先机.  相似文献   

20.
论电视剧艺术的假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说纪实性是电视剧的本质特征的话,那么假定性则是电视剧的基本特征。假定性是电视剧成为艺术的标志,也是电视剧获得艺术真实的重要前提和必经途径。同时,真实性又是检验假定性是否合理,一部电视剧成功与否的试金石。电视剧艺术的假定性,既体现在内容提炼方面,也体现在艺术表现方面。纪实性与假定性是电视剧美学特征的两个方面,二者缺一不可。电视剧艺术的纪实性与假定性,各有所长和所短,二者有机结合,才能扬长避短,相互补充。这既是电视剧自身发展的需要,也为全面地、完整地反映生活所必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