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说:“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是由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出来的,封建社会的解体,把资本主义社会的各个要素游离出来了”。中国近代封建自然经济何时解体?史学界颇有分歧,一种意见认为,封建小农经济在鸦战争前就已经开始瓦解;另一种意见却认为,从鸦片战争后直到20世纪前期,中国农村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分解还很缓慢,甚至可以不提。作者认为,由于中国是一个大国,各地区的商品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自然经济的分解有快有慢,不能一刀切。本文拟对近代地处东南  相似文献   

2.
西欧封建社会结构的多元性表现在:政治上,天主教会、封建领主与自治城市的鼎立;经济上,农奴经济、小农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并存;文化上,天主教神学、日耳曼文化、希腊罗马文化、民族国家文化以及人文精神的共处。这种社会结构中政治、经济与文化各要素内部以及相互间的异质性产生了特殊的开放性,最终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孕育于封建社会内部,但资本主义能否发展,却取决于社会经济和政治等诸方面条件,其中封建国家政权的作用尤为重要。本文试就东西方封建社会晚期各国推行的经济政策进行比较,以考察各国资本主义初期历史发展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认为,任何一种收入分配的形式都由特定的生产方式决定。资本主义社会个人收入分配完全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由资本主义生产要素所有制形式和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的;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根据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统一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我国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有的要素所有权结构和生产方式决定的。允许和鼓励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必然要求,社会主义的按要素分配要受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制约。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史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都经历过由中世纪封建经济向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转化过程。从一个侧面来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农业中产生并逐步取得优势地位,是这种转化过程的主要内容,而农业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和确立的过程,就是农业的资本主义化。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发展和确立资本主义农业的国家,它的资本主义农业在许多方面都具有典型意义。但由于种种原因,学术界长期以来一直偏重于英国工业尤其是工业革命的研究,而忽视了它的农业,以致象英国农业资本主义化这样的问题,迄今还未见到专文论及。本文就英国农业资本主义化的道路问题谈一点初步的看法,以期抛砖引  相似文献   

6.
论中世纪英国向资本主义的过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六世纪以前的英国,在欧洲的经济地位并不显著,甚至在呢绒业及矿业等方面还落后于尼德兰和德意志,但英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却比欧洲任何国家都来得顺利。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是从封建社会的结构中产生的,后者的解体使前者的要素得到解放”,因此探讨英国向资本主义过渡的问题,必须从中世纪英国社会经济的变化着手。本文试从中世纪英国社会经济变化中的技术因素与经济因素两个方面作些探索。  相似文献   

7.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童工的作用与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国是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也是无产阶级成长、壮大的典型国家。在英国工业革命期间,作为无产阶级组成部分的童工,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战胜封建生产方式的过程中,建树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但是,童工的地位是低下的,遭遇是悲惨的。堆砌资本主义凯旋门的就有他们的无数白骨。英国童工血泪斑斑的境遇在某些方面也是当年英国无产阶级状况的缩影。探讨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童工问题,有助于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兴起和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创业时期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经济公平与道德公平是马克思公平思想的两个重要维度。从生产方式出发,马克思通过揭露资本主义的不公平性展现了其经济公平思想,并从伦理学的角度构建了道德公平体系,提出了道德公平的终极追求——人类自由解放。  相似文献   

9.
在封建社会,高利贷资本只破坏旧的生产方式,不产生新的生产方式。正如马克思所说:“高利贷资本不改变生产方式,而是象寄生虫那样紧紧地吸在它身上,使它虚弱不堪。高利贷吸吮着它的脂膏,使它精疲力竭,并迫使它再生产在每况愈下的条件下进行。”“只有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其他条件已经具备的地方和时候,高利贷才表现为形成新生产方式的一种手段。”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由于缺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条件,高利贷资本不可能成为形成新的生产方式的手段,而是同买办资本和地主经济勾结起来,加深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加速小生产者的破产。所以,中国共产党在创建时期,就明确指出了封建高利贷的反动作用。1920年12月出版的上海共产主义小组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在历史唯物主义教学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教育问题,分别从生产力诸要素中劳动者的要素,所需要接受的培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劳动者的教育的片面;以及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中劳动者的全面发展等方面是进行论述,特别强调教育是人们终身的行为和活动。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核心问题是以马克思关于股份制的思想,尤其是股份制作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化为联合的生产方式的过渡形式及其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扬弃的理论,与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有人试图以股份制去实现公有制向私有制转变的论点进行对照,指出后者与前者是两种根本对立的“扬弃”。文章围绕两种对立的“扬弃”从三部分展开论述:一、股份制是在资本主义体系内对资本主义私人产业的扬弃;二、在社会主义体系中,股份制不能成为对公有制的扬弃;三、股份制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应有一个适度发展的环境。  相似文献   

12.
世纪之交中国古代史研究的几个热点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纪之交中国古代史研究的热点有三:其一为“中国古代文明和国家的起源”,学者们对与此相关的“文明要素”、“文明时代”、文明发祥地、中国早期国家形成的具体途径等诸多方面都作了深入探讨;其二为“五种生产方式与中国历史分期”,笔者认为,运用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方能揭示各时代的本质特征;其三为“前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中外学者围绕着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发表了诸多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核心问题是以马克思关于股份制的思想,尤其是股份制作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化为联合的生产方式的过渡形式及其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扬弃的理论,与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有人试图以股份制去实现公有制向私有制转变的论点进行对照,指出后者与前者是两种根本对立的“扬弃”。文章围绕两种对立的“扬弃”从三部分展开论述:一、股份制是在资本主义体系内对资本主义私人产业的扬弃;二、在社会主义体系中,股份制不能成为对公有制的扬弃;三、股份制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应有一个适度发展的环境。  相似文献   

14.
十七至十八世纪,欧美许多国家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代替了封建生产方式,我们把这种社会形态与生产方式的转化过程称之为近代化。中日两国的近代化几乎同时开始,并且同处在东亚文化圈之内,但结局一成一败,后果殊异。对于这种重大的历史歧异,国内不少的史学工作者从不同的侧面和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广泛的探讨。有些同志在分析影响中日近代化成败的经济根源时,认为在封建社会末期,中日两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基本相同,忽视或者否认二国封建经济发展水平的实际差异。对于这种观点,本人不敢苟同。本文试图寻找和分析中日两国封建经济形态及其发展水平的本质差异,以弄清中日两国近代历史发展迥异之真正原因。另外还想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与分析,以加深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战略意义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15.
新城市学派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与现代城市批判相结合的研究,并致力于实现马克思城市解放这一中心议题.随着资本主义城市功能和主题转换,新城市学派批判范式开始由生产到日常生活的转变.其中,列菲伏尔由原来宏观上立足于经济基础、生产方式交互作用的资本主义生产运作机制基础之上的政治经济叙事批判,转向微观生活领域的日常生活批判;卡斯特从资本和阶级批判转向集体消费和网络社会批判;哈维从以资本积累为理论中轴的生产方式批判转向社区和城市权利批判.总体上,新城市学派城市批判呈现两大特点:一是理论远离宏大叙事,走向微观生活领域;二是远离马克思主义中心议题,但解放议程的价值目标不变.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在政治思想方面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它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关于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其基本思想是:学赶西方,争取在不太长的时间里与欧美并驾齐驱;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利用外国资金,人材和技术;改变小生产的方式方法,发展大机器生产,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变革旧的生产关系,实现资本主义的现代化,从而巩固民国的国基,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它的基本特点是:在更完整的意义上,提出了中国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方案.以推翻封建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国家为前提,改变封建生产方式,发展资本主义大生产.同时,企图在避免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的情况下,搞中国的现代化,即带有若干主观社会  相似文献   

17.
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而言是一种新的、先进的生产关系。在前者否定后者的经济运动中,最早产生的是资本主义萌芽,它不可避免地带有封建经济关系的污泥垢尘,“没有达到象工厂所固有的那样完备和纯粹”。但是,作为一种新的、先进的生产关系它具有导向新的生产方式的生命力。在清前期,云南矿业空前发展起来,超过历史上任何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在空前发展的矿业中产生和发展,它对于导向近代矿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以美、日、欧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生了许多重要和深刻的变化,从而使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呈现出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特点。从其形成原因来看,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新特点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变革的结果,归根结底是新科技革命的产物。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新科技革命,首先使当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从而使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了一些阶段性和局部性的质变。如果说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么,新科技革命便是实现这一历史趋势的根本因素。  相似文献   

19.
文艺复兴时期美学是中世纪神学美学向近代人学美学过渡的一个环节,它标志着美学从神学迷雾中的一次觉醒和解放。美学从神学向人学的转变,是人文主义运动的一个积极成果。人文主义运动,作为思想文化革新运动,是适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而开展起来的。十四世纪以来,欧洲经济逐步冲破封建自然经济的束缚,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脚蹬式纺车的发明,卧式织布机的使用,水力风力的利用,高炉冶金的出现,熟铁的炼制,总之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这一切革新和采用,使纺织、冶金、造船各行业发展起来。随着中国的火药和指南针的传入,又使航海业、军事工业发展起来。海上交通扩大了,贸易交往  相似文献   

20.
《经济研究》一九七九年第十二期发表了朱家桢同志《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是适用于社会主义经济的规律吗?》一文。文章认为,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固有的矛盾决定的;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规律会使第一部类脱离第二部类而发展,它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和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是相矛盾的,因此,它是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等等。我认为,文章的这些基本论点都是值得商榷的。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固有的矛盾决定的吗? 朱文断言,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并非是物质技术进步所必然的结果,而是由资本主义生产的特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固有的矛盾决定的。”朱家桢同志认为这是“毫无疑问”的。真的如此吗? 对于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客观经济条件,列宁曾明确指出: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这个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