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多卓仓藏族民间射箭习俗及其社会功能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射箭是安多卓仓地区的一项重要的民间体育活动。本文通过文献资料的搜集和实地考察对安多卓仓藏族民间射箭习俗及其社会功能进行了探讨,以便更好地挖掘优良的民族传统文化,弘扬民族体育,提高民族地区的文化生活和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
玉树既是地名,更是一个民族地方政权的名称,长期以来它的藏文名称存在两种不同的写法,使不知情的人以为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地方或地名,对外造成误解,本文针对这种现象,对玉树藏文名称的正确写法及其由来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沈坚 《世界民族》2006,1(6):72-78
地名是人们对于相关地域的一种认知或命名,同时也往往提供了历史上人们活动的某些重要信息。作为一种明晰的象征符号,地名总是以一定民族的语言作为表达方式,显示了特定人群同相关地理区域之间的联系,传达的是一种人地关系的讯号。①然而,有时候地名又明确无误地“体现了曾在这些地方居住过的部落或民族的名称”,②凡属这样的地名,实际上是由一些族名和部落名直接或间接转化而来的,或即族名的延伸。在对欧洲民族史的材料进行对比、分析时,常可发现不少这类有趣的例证,显然,这是一种颇具意味的历史文化现象。在古代欧洲,对某个地域的称谓往往…  相似文献   

4.
凉山彝语地名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名,即是地方的一种名称或代号。地名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人类为了生存的需要,而对那些与自己的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地理环境进行观察、了解、命名的结果。由于各民族所处的自然环境不同、社会历史条件各异,因此地名有其不同的形式和内容。本文拟对凉山彝语地名的类型,即以野生动植物、家畜、农作物、家支姓氏、地理形状、地形的相对位置、物产、矿藏、土壤的颜色、人们的意愿、民间传说、事件、宗教信仰等命名的地名,以及其所反映的凉山彝族的社会历史情况,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5.
达斡尔语地名的文化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名是特殊的地理名称,作为一种语言符号,地名借助语言成份表示地理位置。与此同时,地名又和地理、历史、民族、语言、社会等都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他名又是一种重要的历史文化现象。中外学者都十分重视地名的综合研究,早在19世纪下半叶,德国历史比较语言学家施密德(1843-1901)就在其论著抑度日耳曼语亲属关系})中就提出了“语言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自从该理论提出以后,被广泛地应用于地名的研究,并取得了十分广泛的研究成果。美国语言学家帕默尔也曾指出:“地名的考察实在是令人神往的语言学研究工作之一,因为地名本…  相似文献   

6.
辽东地名考     
"辽东"地名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作为地名,"辽东"一词最早见于<管子>.根据史料推断,辽东一名至少有2600多年的历史,其出现的时间要早于"辽水".其地名由来最初得名于其指代地域"远在九州之东".但在两千多年的历史变迁中,"辽东"一词逐渐被人们赋予了更多的含义.  相似文献   

7.
谈果洛地名     
地名是指一些地物或地域的名称。它是在人类发展的长河中形成的,地名的命名、更名与语言、地理环境、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都密不可分。在地名中蕴藏着社会各个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语言、地理环境的某些内在规律,是我们进行社会历史和语言文化研究的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8.
东北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的地区之一。历史上,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民族在产生。旧的民族消亡了,新的民族又形成了。各民族在其产生、发展到消亡的过程中,活动地点也在不断变化,大多数民族都经历过一、两次或数次的民族迁徙。一个民族在某一地区的活动,大都对该地区一些地名产生过影响。我们在研究东北地区民族史的过程中,发现东北地区有不少民族(部族)名称后来都转化成了地名;也就是说,古今东北地区有相当数量的地名均来源于昔日在该地活动过的少数民族(部族)的名称。  相似文献   

9.
地名是一自然地理实体的名称,具有稳定性。在青海这个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许多民族都用自己民族语言命名了其所活动的地区的地名,有些地名沿用至今,甚至出现一个自然地理实体拥有几个不同民族语命名的名称,通过这个民族文化载体即可透视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地理语言学、历史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的多向视角,对壮语地名与泰语地名的构词方式、命名规律、遣词取向、文化内涵存在的同一性及变异性,作了深层次的分析研究.认为两者同属"中心词+修饰词"类型的"齐头式"地名体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民族性、共时稳定性、历时延续性的地名文化景观.表明壮族和泰族不仅是母语同源,而且他们的祖先作为古老稻作民族的岭南越人族群,曾经在共同或相近的地域里生息交流,历史文化有密切的渊源关系.而其中存在的差异,则是自秦汉至唐宋时期,他们随着历史演进和分化迁徒的过程中,在不同的环境和各自的国度里,吸收不同的外来文化因素而变迁演化的结果.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壮族和泰族由"同源"走向"异流"的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