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戏仿作品近年来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使戏仿作品是否属于著作权法的作品的讨论推向了高潮。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草案没有涉及到戏仿作品,但是戏仿作品作为一种重要的创作,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一座倾斜40度的熔岩状废墟,一场黑皮鞋雨,三个破衣烂衫的掌灯人……如果事先没人告知,很难想到这是老舍作品《我这一辈子》被改编成话剧后的情景。但是,如果这部戏的导演是李六乙,那就没有什么不可能。《我这一辈子》是老舍在1937年的作品,体裁应该说是散文体小说。因为在形式上,它记录的是一个老北京巡警在临饿死前的追忆与反思,整个文本全是自述,没有对话,没有情节,没有戏剧冲突,没有叙述  相似文献   

3.
论路遥作品中的三个男性青年形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路遥作品中的三个男性青年形象张瑛读路遥的作品,虽没有剑拔弩张的态式,也没有叱咤风云的人物,更缺少光怪陆离的斑澜情节,但你的心往往会被作品深深攫住,不由自主地进入角色;尤其是目睹体察农村青年命运的描写—─他们追求时的挫折、奋斗时的艰辛、颓唐时的崛起、...  相似文献   

4.
我国著作权法明确规定口述作品是受法律保护的作品之一,由于其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争端案例很少,所以大家对口述作品的争议很少,即在司法实践中没有引发很大的问题,但口述作品因为其没有任何物资载体而与其它作品大不相同,在可复制性上有较大的问题,很难去保护它.本文基于著作权理论,提出一些完善该类作品的建议,从而提出如何更好的保护这类作品.  相似文献   

5.
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因其作品中强烈的女性意识和主张被誉为西方女性主义先驱,在她去世后的半个多世纪里,对其作品的研究一直没有间断过。本文拟以女性主义理论为基础,从以下三个方面对伍尔夫小说中的公共领域和私人空间关系进行探讨:公共/私人领域关系及其批判、伍尔夫思想的模棱两可与自我矛盾以及伍尔夫的理想乌托邦——公共/私人领域的调和。  相似文献   

6.
依照后现代主义理论,作品与作者人格没有必然的联系.作者在作品上署名的目的在于公示自己的著作权人身份,与物权公示作用相同.著作权作为私权,在不违背公序良俗原则的前提下,可以自由转让.只要作者与著作权的受让人处于平等地位,作品署名权的自愿转让不会给社会或者他人利益造成不良影响.在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前提下,作品署名权的转让问题值得理论上的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7.
动物玩转DV     
《可乐》2007,(10)
为促进各类动物的团结友爱,动物王国举办了一次DV摄影大赛。组委会收到大量不同凡响、令人叫绝的应征作品,以下是精选作品目录。1.《严禁吓唬猴子》作者:鸡2.《在下并没有三套住房》作者:兔子3.《猴子称大王的惊人内幕》作者:老虎  相似文献   

8.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部分口头文学样式和作品之所以经久不衰,与其拥有广大的听众不无关系。演唱者与欣赏者是一种互动关系,没有欣赏者的作品很难长久传承。当然,没有欣赏者的演唱者也是演唱不出好作品的。欣赏者或听众就是广大群众,他们是阿肯得到启示的源泉,是弹唱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何谓“色调”及其在合唱作品中的作用,归纳出逻辑重音在旋律中的三种不同位置,并且总结出在合唱作品中寻找逻辑重音的三个原则及其相互关系,得出色调安排的一般规律以及在合唱作品演绎中如何适时适度地为合唱作品着色。  相似文献   

10.
李斯是秦朝唯一在文学史上留下姓名的文人,李斯的作品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作品《谏逐客书》,中期作品七篇刻石文,晚期作品《奏请秦二世行督责书》等。三个时期的作品都有着突出的文学表现,在许多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生于广东湛江的黄礼孩是国内当代诗坛活跃的优秀诗人,其作品温润而平和,没有坚硬晦涩的语词牢笼,没有复杂难解的修辞技术,有的只是简洁的意象和深邃的思想。他的诗歌具有丰富生态文艺学的内蕴,这种内蕴体现在了其对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三方面的美学书写之上。在生态文艺学的视界下去审视黄礼孩的写作,具有拓展性的诗学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在论及“著作权客体”这一题目时,几乎所有的学者和教科书都明确地使用了“作品”这一词汇.比如复旦大学研究著作权法的梅慎实先生把“著作权客体”定义为:“由作者创作的,以某种客观形式表现思想和情感、属于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的,依法允许传播、出版的作品”.和学者提出的学理上的定义一样,《著作权法》也把“作品”视为著作权客体.所以,对于“著作权客体”这一问题普遍达到了共识.但是,进一步分析“作品”这一工作引起了人们的兴致:因为从《著作权法》和教科书中看,几乎没有对“作品”作一解剖,只是《著作权法》第三条中把作品分为文学作品,口述作品等九类,而未能对“作品”进行分解.  相似文献   

13.
莫里亚克是一个以现实主义创作而成功的作家,真实和细腻是他作品的最大特点,本文通过具体作品分析了莫小说在选材、描写、情节处理上的这些特点,分析了体现在莫作品中的宗教观念,并指出莫作品的认识价值和社会意义在于揭示了人们中间存在着的孤独、寂寞、颓唐、没有温情、没有爱等资本主义世界的精神危机及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引论 如果只有月亮和几颗明星,夜晚的天空将显得单调乏味。戏曲史上有伟大的杰出的作家,也有二、三、四流的小家,他们的作品很少流传。没有大家,看不出一个时代所达到的发展高度,没有异采纷呈的众多才人也显不出一个时代波澜壮阔的全部风貌,并  相似文献   

15.
《窦娥冤》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作品,对之的研究也非常多,但仍然还有些问题并没有取得一致意见,如对作品的第三桩誓愿应该怎样认识,桃杌太守究竟是不是贪官?对这些细节的不同理解,会影响到全剧的意义解读。其实,‘有些不同意见来自解读方法的偏颇,完全可避免不必要的纷争。  相似文献   

16.
南非作家纳丁·戈迪默的最后作品《新生》没有沿袭她以往作品的反种族隔离主题,而是讲述了在全球化背景下一个白人中产阶级家庭在后种族隔离时代获得第二次生命的故事。该故事向我们展现了当下南非人的生活,尤其是白人家庭错综复杂的伦理关系。本文以文学伦理学为批评视角,分析《新生》在特殊的伦理环境中体现出来的人与自然、人与他者以及人与自我之间相互联系而又相互依存的三重伦理关系。  相似文献   

17.
炎热的夏季并没有消减人们对艺术的热情。围绕着段建伟的作品,蜂巢当代艺术中心襄划了这样一场轻松又不失深度的三人对话。在经过了这场名为“面目”的展览巡礼之后,他们把目光聚焦在了段建伟的艺术历程和创作背后的故事。  相似文献   

18.
朱自清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和散文作家,其创作生涯大体与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相始终。在近四十年中,他早期较多地写作新诗,后来致力于抒情散文的创作,最后集中地写杂文,并由此而形成他一生创作的三个高潮期。朱自清这三个时期的作品,就思想水平和艺术质量来说,显然都在当时同类作品的整个创作水平线之上;而作家自己前后期作品的艺术水平线,也是直线上升的,几乎没有什么波澜曲折。这也就是说,他的杂文较之他的新诗和抒情散文来,无论思想还是艺术都有新的发展和提高。这已成为定论。但是,我们又不无遗憾地看到,历来对朱自清创作的研究,评论者们总是把兴趣放  相似文献   

19.
人物通讯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新闻体裁。一篇优秀的人物通讯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它能撼人心魄、催人泪下,对读者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几年来的新闻写作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人物通讯写作有“三忌”,“三忌”不忌,就写不出上乘的作品。 一.忌拔苗助长。一篇优秀的人物通讯是在人物先进事迹的基础上立起来的。如果采访的人物思想境界不高,也没有多少感人的事迹,或者作者未作深入采访,没有获得  相似文献   

20.
从作品标题保护的现实案例出发,阐述了作品标题的概念与特征。对于作品标题,我国法律并没有作出明确规定,而在国外,有的采用著作权保护,有的采用反不正当竞争法予以保护,有的则用商标法予以保护。在此基础上,笔者对我国的作品标题保护制度的完善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