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刑法目的具有独立的理论研究价值.刑法学界对刑法目的的理论分歧表明"刑法目的是什么"并不是一个"不言自明"的问题.对于刑法目的的正确阐明,只有站在国家及国家权力存在的目的、宪法基本价值的高度,只有从刑法的特殊性入手,只有依据宪法和刑法的具体规定,才能具体而深入地得以揭示.保护包括犯罪人在内的全体公民的基本人权不受侵害,是制定和适用刑法的唯一目的.  相似文献   

2.
乞讨权并非是一种宪法意义上类型化的权利,却可以被宪法意义上的一般行动自由所吸纳.由于宪法意义上的一般行动自由不是一种客观秩序,故包括乞讨在内的行动自由不受国家积极义务的保障.而任何自由包括法律上的自由均伴随着某种界限,故乞讨行为是一种不得随意限制同时又是不能不予以谨慎对待的自由.  相似文献   

3.
论宪法监督     
宪法监督即对宪法的实施所进行的监督.它指的是保证宪法实施的各种保障措施.一个国家为了保证它的宪法的实施,必须防止一切违反宪法的活动,处理各种在执行宪法过程中所产生的争议.所有这些保证宪法实施的活动和它所涉及的主管宪法监督的机关,提出违宪诉讼的主体等等问题,都属宪法监督所要研究的范围.宪法监督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保证宪法本身的贯彻执行,更为重要的是宪法是一个国家民主制度的基石和法律制度的核心,如果没有严格的宪法监督,不能确保宪法的实施,国家的民主制度必然遭受破坏,法律制度也必然因之不能完善地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4.
1946年旧政协起草的宪法草案对五五宪草进行了较大的修改,效仿美国将司法院明确规定为最高审判机关,并赋予大法官以宪法解释权.但是,由于最终公布的宪法文本上对这些规定作了文字表述上的调整,而司法院组织法也维持了既有的司法院体制,在司法院之外仍然存在最高法院,因此大法官并不审判具体案件,仅抽象地进行宪法解释,从而转向了欧陆式的违宪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5.
我国选举制度包括人大代表选举、各级政权机关选举和村委会居委会选举<宪法>、<选举法>与相关<组织法>等法律规范构建了现行选举制度的框架,它具有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结合、等额选举与差额选举并存、平等原则与差别条款互补和国家权力与自由选举权利融和的特点.在坚持现行制度的基础上,目前选举中出现了一些改革动态,它表明充分开发我国选举制度内的资源、激活选举制度的竞争性和活力是我国选举制度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论“一国两制”下特别行政区的宪法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别行政区制度是我国现行宪法明确规定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以我国宪法体制为制度背景和制度依据的。因此,现行宪法理应在特别行政区范围内实施。特别行政区内的宪法实施,应该坚持"一国两制"的要求:坚持"一国",意味着现行宪法应在包括特别行政区在内的全国范围实施;实现"两制",标志着宪法实施的内容和方式在特别行政区内可以有所不同。通过宪法的有效实施,进而确保内地与港澳关系的稳定与发展,实现内地与港澳关系的法制化。  相似文献   

7.
我国行政组织法在行政机构设置中存在立法条文粗疏、权力机关的监督作用有限、追责条款缺失等缺陷。这种状况的造成,与"权力至上"的传统导致行政组织法立法被忽视、行政机构设置涉及宏观制度问题、学界对行政组织法的关注不够有关。因此,应当从深化行政组织法的理论研究、修改宪法和制定各级政府基本组织法、制定各级政府组成部门的组织条例三方面入手对行政组织法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8.
西方传统的宪法观念认为宪法乃通过控制国家而达致保护基本权利的目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基本权利有扩及私法领域的诉求,而且在司法实践中已经有相应的表现.文章即先对德国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介绍,接着对美国的"国家行为"予以述说,并对它们作了比较分析.最后对中国时下宪法的窘境的形成原因予以分析,并在对宪法规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论证了中国宪法在规范层面应有的状态,由此推出应将宪法严格予以实施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宪法的产生和发展依赖于对国家的认识和规范,不同时期的"国家"宪政学说导致了不同的国家职能及宪法规范特色,与传统西方国家宪法以限制"国家"之宪法规范建构不同,我国宪法对"国家"赋予了更多积极作为的义务,直接规范"国家"的条款及其内容形成了中国宪法的特色,这在回应现当代宪政国家的基本职能扩展的同时,也为国家权力懈怠和恣意留下了一定空间,从宪政法治国家的建设来看,中国宪法"国家"规范在现有体系上尚需补充相应的限制条款,完善现有不合理条款,从宪法制度上确保国家既积极有为也有不得为、不乱为的边界和约束的宪政国家的建成。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自1986年第二次修改颁布以来,据我们初步统计、宪法学界、政治学界的专家、学者和具体工作者,就健全和完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权问题,先后发表了近百篇文章,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和不同层次对其作了非常系统深入的探讨和研究。这对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健全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机制,推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修改和完善我国宪法和地方组织法,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1.
国民政府为吾国今日最高统治机关,其组织法在实质上可称为国家根本法之一部,蓋在宪法未制定公布以前,现行中华民国训政時期约法,固为等于宪法之国家根本法。惟约法中关于国民政府之规定,僅有十五条,(卽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第六十五条至七十七条)其详以国民政府组织法定  相似文献   

12.
论征税权宪法控制的内涵及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征税权是国家取得税收收入的权力,包括征税立法权和征税行政权.国家征税的过程,是将人民的私有财产转归国家所有的过程,其实质是对私有财产权的"侵犯".在国家权力体系中,征税权是最需要宪法控制的公权力.征税权宪法控制,是指宪法提供征税权控制的基本原则、确立征税权控制的基本方式、明确征税权控制的根本途径等方面的内容.征税权宪法...  相似文献   

13.
论宪法监督     
宪法监督即对宪法的实施所进行的监督。它指的是保证宪法实施的各种保障措施。一个国家为了保证它的宪法的实施,必须防止一切违反宪法的活动,处理各种在执行宪法过程中所产生的争议。所有这些保证宪法实施的活动和它所涉及的主管宪法监督的机关,提出违宪诉讼的主体等等问题,都属宪法监督所要研究的范围。宪法监督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保证宪法本身的贯彻执行,更为重要的是宪法是一个国家民主制度的基石和法律制度的核心,如果没有严格的宪法监督,不能确保宪法的实施,国家的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行有关居民自治的法律体系主要由宪法第111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构成,其主要规范居民委员会的组织、任务和运行等事项,对居民自治权鲜有提及。以居民委员会为核心的自治法体系与"权利优于公共组织"的逻辑不符,使"居民委员会治理"代替了"公民自治",阉割了自治权的应有内涵,扭曲了居民委员会的性质。我国居民自治立法应当重构居民自治组织之法律性质,突出自治权在宪法中的基本权利地位,并通过制定《居民自治法》形成以居民自治权为核心的自治法体系。  相似文献   

15.
政治宪法学在新一轮的"宪法本体之争"中悄然兴起,它主张宪法思考的出发点和根本点在于政治和国家,以区别于"源于宪法规范又归于宪法规范"的纯粹宪法学思考模式。显然,政治宪法  相似文献   

16.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实现亿万人民普遍参与国家管理的最好形式.根据宪法的有关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立法权、人事任免权、重大问题决定权、监督权.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代表所组成.目前,我国共有各级人大代表360多万.人民代表是通过民主选举由人民选派到国家权力机关的光荣使者,肩负着人民委托的管理国家和地方事务的重大职责.确保各级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充分反映人民的意见和要求,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制度,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和体现.我国宪法、选举法、全国人大组织法、地方组织法以及今年4月3日通过的全国人大和地方人大代表法等法律,对各级人  相似文献   

17.
美国政府宪政危机表现于政治体制结构、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权威与自由等多个方面,它的本质是国家行政权力的过度扩张对宪政制度造成的危险与其政治经济功能不足之间的矛盾所引发的合法性危机.西方法治社会的政治传统为解决这一危机提供了强大的理论资源,通过追溯先贤的理论而提出的"民主制行政范式"因此成为克服宪法危机的合理进路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监督是法制系统的必要组成部份,是法制系统功能发挥的最终保障,它具有制约功能,强迫人们依法办事,成为迫使人们模范遵守和执行法律的必不可少的有效手段,其重要地位和作用主要通过调节立法、执法和守法,实现法制系统的良性循环表现出来的。当前,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应当依法对“一府两院”(政府、法院,检察院)工作进行监督。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权,从根本上讲,它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力,是人民管理国家事务的重要体现。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实际上是对行政权和司法权的监督。监督的目的在于保证宪法和法律的遵守和执行确保国家行政,审判,检察机关按照国家和人民的意志进行工作;保证决策正确,减少工作失误。根据现行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的有关规定,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形式主要包括:1、听取和审议  相似文献   

19.
法秩序中的所有问题最终都将归诸于其中的人像.宪法人性尊严的人像主要包括个人主义和人格主义的人像.我国既有宪法的人像继受了前苏联宪法的团体主义模式.当下"以人为本 "的提出与践行为重构我国宪法的人像提供了契机,我国宪法未来的人像应当以人格主义为借镜超越个人主义和团体主义人像的束缚.  相似文献   

20.
职业自由虽未在我国宪法上明确规定,但却是劳动权概念的题中应有之义。因此职业自由是我国宪法上一项"非真正未列举权"。从比较视野观察,职业自由为多数国家宪法所明确规定并载入多部国际人权文献。鉴于我国缺乏具有实效性的宪法解释制度和宪法审查制度,为充分保护公民职业自由,宜将职业自由在劳动权条款中予以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