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钱国宏 《老人世界》2008,(10):26-27
七十开外的父母一直住在乡下,几乎每个周末我都携妻将雏回村去看望二老。  相似文献   

2.
钱国宏 《老年世界》2009,(16):22-22
年迈的父母住在乡下,差不多每隔两个月我椴回老家去看望二老。而每次回去,我差不多都要“骗”一下父母!  相似文献   

3.
用心的孝敬     
我与老季都是出身农家,又是从一个村子走出,来到同一座城市工作,且父母亲都还在老家生活。为了方便回家看望二老,去年我终于买了辆私家车。老季在环保局做办公室主任,工作一贯忙忙碌碌。自从我买车后,老季和我的联系更加频繁了,他不是要搭我的车一同回老家,就是托我给他父母捎带点东西。  相似文献   

4.
又到一年一度的春节了。 每到除夕夜,我们兄妹仨携全家都会到爸妈家去吃团圆饭。每逢佳节临近,父母对亲情的渴望和期盼,那一份牵挂真是难以言表。只要我们兄妹仨登门看望,二老马上就精神焕发。  相似文献   

5.
来访者自述:(舒儿,35岁,公司会计)我出生在农村,父母都是当年下乡的知青。小时候,在那个小村庄,我是长得最漂亮、学习最好的姑娘。上大学后,当父母带着我再次回到城市的时候,我看到他们发自心底的喜悦。那时我就许下心愿.一定要把全家人迁回城市。  相似文献   

6.
退休干部李老原是部队领导,现年82岁,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且右小腿截肢,需依靠轮椅活动。其老伴胡阿姨原是中学教师,现已退休。李老的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都已结婚并独立生活,都对父母很孝顺,经常回家看望二老,有时还会带老人出去游玩或逛超市。  相似文献   

7.
《伴侣(A版)》2010,(10):33-33
正问:我和弟弟大学毕业后都在外地工作。我已娶妻生子,弟弟至今未婚。他工作在西北山区,条件艰苦,工资收入低。父母一直对他放心不下。父母今年双双病逝,逝前他们曾通过电子邮箱给我们发过一封有关二老走后  相似文献   

8.
夏学军 《老年世界》2014,(20):19-19
自从我在城里立业成家以后,总想着把老家的父母接过来一起住。我考上大学后,老家只有父母了,想想二老每天辛辛苦苦地侍弄田地,无人陪在身旁的孤单我心里就难过。为此和老公商量着,想在小区里再买一套约五十平方米的小户型给父母住。我不想让别人说我自己住到了城里就不管父母了,我要把我的孝心落到实处。我俩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经过反复比较、斟酌,相中了一套房:离我的家比较近,面积合适,楼层低,装修齐全,干净,阳光充足!然后迫不及待地给父母打电话。  相似文献   

9.
爱的针法     
朋友给父母打电话,总要连拨两遍号码。第一遍拨过之后,铃响三声就挂断,再拨第二遍,然后通话。“干嘛拨两遍?”我随意问朋友。朋友笑了笑:“你不知道,我爸爸妈妈都是接电话非常急的人,只要听见铃响,就会跑着去接。有一次,妈妈为接电话还把脚绊了一下,肿了很长时间。从那时起,我就和二老约定,接电话不准跑。我先拨一遍,给他们预备时间。”我的心顿时被深深地打动了。平时都说如何如何孝敬父母,这个小小的细节,不是对父母最生动的疼惜吗?“爱”是一件大衣衫,衣衫是要讲究式样、色彩、面料的,有时还会追求时尚和流行,但对于…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1998,(9)
编辑同志:我姐5岁时被伯父母收养后,很少回家看望生父母。前不久,父母不幸遇车祸双亡,处理完丧事,姐姐提出要与我和弟弟共同继承生父母的遗产。我认为她已被伯父母收养,再无权继承生父母的遗产。请问我的看法对吗?丁军丁军同志:我国《收养法》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11.
游宇明 《老年人》2008,(4):16-16
笔者的一位朋友是公认的孝子。他原先每月都要回一次老家看望父母,而这次却三个月没有回去了。为什么?朋友告诉我:他的弟弟下岗10年,只在外面打了一年工之后就不再出去了,一家三口靠“啃”父母每月不到2000元的养老金过日子。父母过不下去了,就一次次暗示他这个老大多给钱。他说:子女赡养父母天经地义,但他不能接受的是,  相似文献   

12.
刘泳晔 《老年世界》2014,(17):27-27
前不久,当我把一摞父亲的新著《烽火年轮》抱回村时,全村都轰动了,乡亲们纷纷来我家索书,异口同声地夸赞我“有眼力”、“做了件有意义的事”!我的父母均已年近八旬。二老一生坎坷,阅人无数,历事无数,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人生感悟。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份无价的瑰宝,极具“收藏价值”和“传承价值”。面对日渐衰老的二老,如何“抢先抓早”,在二老有生之年,将其一生积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出来,形成文字,传诸后世,流传社会,成为我家的“一号工程”。  相似文献   

13.
正1950年春,陈毅的父母从四川老家千里迢迢赴沪看望阔别20多年的儿子,也想看看当了上海一把手的儿子,如何管理千头万绪的大上海并带领上海人民谋幸福的。陈毅见到饱经风霜的父母,非常高兴,他嘘寒问暖后,便安排父母在自己家里住了下来。平时陈毅和夫人张茜工作都很忙,数天后好不容易才抽出一个周日,专门陪二老在市  相似文献   

14.
我一直希望能向父亲证明我的撞球技术不逊于他,现在机会来了. 我父母来我家才住上两天,我又和父亲争论起来.多年来我们俩常常争辩,这次邀请二老来跟我和妻子小住几天,目的就是要和父亲言归于好.  相似文献   

15.
胥加山 《老年人》2003,(10):27-27
今年春节因忙于花店生意,未顾及回乡陪父母过年,虽说用电话跟两老拜了年,但总有一分内疚的感觉,想忙完春节这一阵子后,一定要回乡看望父母。然而,年味渐去渐远,我又把回乡看望父母的事忘了。直到有一天,母亲打来电话,说父亲病重,让我无论多忙都要抽空回家一趟,还说从春节至今父亲一直在念叨着我回去。放下电话,倏忽间,我仿佛看见了父亲站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驼背身影和那祈盼我回家的眼神,愧疚与自责顿时袭上心头。第二天,我放下手里的活计,登上了回乡的汽车。一进家门,母亲正忙着。见我回来了,她连忙冲房里大喊:“老头子,山儿回来了!”父亲…  相似文献   

16.
《女性天地》2011,(8):50-50
问:我和老公是自由恋爱结婚的。我们因为刚参加工作不久,没有积蓄,父母也都没有补贴,于是商量好节俭办事。我父母也通情达理,同意男友家不出彩礼。自然,我娘家也没有什么陪嫁(要知道,在当地,女方的陪嫁基本都用彩礼钱置办)。矛盾是从小孩出生、婆婆到来之后开始的。  相似文献   

17.
《老年世界》2008,(3):19-19
编辑同志: 我3岁时父母就去世了,因为姑姑一家无儿女就收养了我,他们去世后我继承了二老的遗产。2006年12月,我家后面的厂房扩建,养父家的祖坟被征用,得款26万元。我养父两个弟弟的子女们都分到了钱,但我却没有。他们说由于我没改姓,所以无权分征地款。我认为,我从小就与姑父母一起生活,长大后又给老人养老送终,并继承了老人的遗产,父子关系已经成立,而且多年来无任何人提出异议。请问,养子没改姓就无权分征地补偿款吗?  相似文献   

18.
浸满阳光的蘑菇文/张琳图/陈志他一定能懂那浸满阳光的蘑菇,我想。所以,我们成了一家人。有时候,看着他,我会想起曾经出现在我的单身生活里的另一个男子,便又很自然地想起我和那个男子一起回家看望我父母时的一件事。那是回家的第一天,妈妈为我们烧的菜之一是青菜...  相似文献   

19.
余平 《老年人》2007,(8):36-37
前些天我回家,又看见老妈在电视机前津津有味地看《易中天品三国》的光碟。老爸在一旁对我发牢骚,说:“你妈一天到晚都在看易中天,光碟都要看烂了,家务事也不做,真像中了邪!”老妈不以为然,反驳道:“你懂什么?成天就知道在外面打麻将,一点文化素养都没有,你要是有人家易中天百分之一的本事,我就不再数落你了。”我知道他们二老因为易中天又要开始打嘴仗了,连忙把话题岔开。  相似文献   

20.
锺芳 《老人世界》2014,(9):22-22
前段时间工作繁忙,我一个月都没回一次家看望父母。母亲几次打来电话,我不是在开会就是在洽谈业务,没说上几句话就匆忙挂了电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