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大学语文"是一门可以起到文理渗透,文化与科学交融,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营造大学校园文化氛围的素质教育课程。我国学习语文有悠久的历史,世界各国很多大学至今仍沿袭开设语文课的通例。本文阐述了开设"大学语文"的意义,分析了"大学语文"课程滑坡的原因,提出了加强"大学语文"课程建设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一直困扰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创造真、善、美的活人"是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宗旨。根据这一教育宗旨,结合大学语文教学现状,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开展人文教育两个方面探索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新模式,即创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创新的新型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3.
“大学语文”课程的功能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结合近几年来"大学语文"的教学实践,从理、工、农、医类院校建设大学人文精神的重大意义着眼,分三个方面探讨了"大学语文"课程的教育功能,即有助于人文精神的培育、写作水平及鉴赏能力的提高,以及突破固有的思维定式以推动科学技术的创新.在此基础上,作者认为,在理工农医类院校中,"大学语文"的教育功能不仅是多方面的,而且具有其它课程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光明日报>一则报道指出"作为高校基础公共课的大学语文,面临着尴尬的境地."在此基础上对大学语文的教学现状进行了深入思考,从高等教育功能的缺失、人文精神的失落、汉民族文化的失宠三个方面阐述了造成大学语文"尴尬"现状的深层原因,并提出,要想使大学语文彻底摆脱"尴尬"现状,必须唤起全社会的民族自豪感,倡导整个社会人文精神的回归.  相似文献   

5.
“人文”观照下的大学语文教育改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旨在重新审视高等学校的大学语文教育改革,通过对“人文精神”、“人文教育”种种界定的梳理,综合对大学语文现行教材设计思路、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种种研究,倡导理想中的大学语文教育与学校人文精神传统相结合,与中学语文新课改理念相承接,并由此探讨语文教育“人文性”的衔接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前,高校大学语文教学严重萎缩,影响了这门课程作为人文素质课所应发挥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大学生读书及语文学习方面的调查,对大学生的语文基础、文学素养、人文精神有了较为客观的认识,并针对大学语文教学与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途径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7.
简介开设“大学语文”的历史;针对“大学语文”的“教书育人”、“补课性质”和“以读导写”的课程性质进行探讨,通过比较寻求“大学语文”与其它近似课程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以确定该课程教学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8.
基于多模态理论,将课程思政有效融入“大学语文”课程,构成了“大学语文”课程“2+1”教学模式。思政要素与“大学语文”专业知识相结合,成为“大学语文”课程的重点授课内容,并通过多模态教学策略得以呈现。多种模态得以协同优化,使教师素质不断提高,“大学语文”课程“2+1”教学模式建立了具有全面性、系统性、时代性和知识性的教学体系,拥有了高效的教学手段以及先进的主导力量;不仅能够高效地完成“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也能够实现有效的思政育人目标,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9.
由勒温提出的"行动研究"教学理论提倡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付诸实施。将这一理论应用于大学语文的教学实践中,通过收集信息、设计方案,在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进一步的反思将在将来不断进行。  相似文献   

10.
从当前《大学语文》的现状出发,探讨《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认为应该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上进行创新,即"单篇欣赏与专题教学相结合"、"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贯通"、"平面化到立体化的教学手段"。这三个方面的改革将有助于改变《大学语文》边缘化的处境。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文化教育与语文教学之间的关系问题从两个方面阐述了英语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 :一是要发现学生在英语实践中常犯的文化错误 ;二是要通过分析英汉两种语言在日常生活、文字及文体布局中的不同的文化特点 ,达到引导学生正确的使用英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美国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助教在课堂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反映着中国教育的一个侧面。研究以一个助教“nevermind”的语用失误个案出发,从语用学和跨文化交际深入探析其背后反映出来的语言和文化根源。指出语言本身是基于语境的,更根植于其所依存的文化。语言的理解和使用要符合话语行为的基本原则,更要跳出字面理解和母语文化影响的桎梏,看到更大的语言结构和语境。此研究目的是呼吁外语教育从关注纯语言向语言和语用并重的应用型转变,同时希望为在海外从事跨文化教学的群体在本土化教学意识方面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探索大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大学课堂必须进行教学改革,要改变目前偏重书本知识、"满堂灌"的封闭式教学方式,教师工作的重心必须从"教会知识"转向"授之以渔"。本文从国外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入手,从更新教育观念、提升教学能力和魅力、创造性地使用有效的信息资源、倡导自主探究的合作学习方式等方面分析大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思路。  相似文献   

14.
比克顿认为,语言的功能就是交际,表达和分析人类自身意识。他的语言观有建构主义的色彩。本文通过对比克顿语言哲学观的分析,得到了关于高校英语口语教学的几点启示:1)高校英语口语教学要重视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2)高校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应该以指导的角色帮助学生发展自主学习能力,3)在高校英语口语教学课堂中引入“浸入式”和“任务型”相结合的教学新模式,4)强调课堂口语教学的教育意义,促进学习者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这些启示可以引起高校英语口语教师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高校教师的教学语言是以语言学为基础、服务于教育和教学的一种职业语言,对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校教师必须重视对教学语言的选择与使用。高校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是普通话和专业术语,同时还应包括必要的肢体语言。高校教师应通过生动、得体的课堂语言,灵活的授课方式,气韵贴切的表达,以提高教学语言的感染力。同时,还要通过教学语言营造良好的课堂互动氛围,这是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当前,内蒙古地区的民族基础教育也由以往的蒙、汉双语教学逐步扩展为蒙、汉、英三语教学。而能否具备一支整体文化素质和专业水平较高的蒙古族英语教师队伍,则关系到能否顺利地、高质量地、全面地实施三语教学中的英语教学。故此,高等学校责无旁贷地担负起了培养从事民族基础与中等教育的蒙古族英语师资的历史重任。于是,对内蒙古地区高校师范类英语专业“蒙生班”的“零起点”英语教学研究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本文针对内蒙古地区高校“蒙授班”英语教学的特殊性,提出了自己的教学对策和模式。  相似文献   

17.
师资是双语教育的核心要素,但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教师的匮乏都成为阻碍双语教育发展的瓶颈。双语教育的性质决定了双语教师必须具备比普通教师更高的个人素质。我国在培养双语教师方面可以借鉴国外的某些经验,但同时必须摸索出具有现阶段中国特色的双语教师培养途径,如在现有教师队伍中遴选和培训双语教师、培养具有外语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在高校开设双语课程和专业(或专业方向)和加强国际合作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高校教学管理者、青年教师、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高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整体来说是较为有效的.影响青年教师课堂有效性的因素很多,综合其影响程度从高到低分别是教师、学生、学校.也就是说,教师教得有效是决定课堂整体有效的第一要素,其次是学生积极参与,学得有效.总之,有效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在于“学校、青年教师、学生”形成“三位一体”的联动机制,相互支持,相互配合,这样才能发挥最大合力.  相似文献   

19.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以培养大学生成为“四有”新人为宗旨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对于这门课程,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模范意识,要有广博的知识,对教材的整体逻辑结构和内在联系有准确把握。课堂教学内容要密切结合学生实际,要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要加强语言和形体语言的表现力,以此来增强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基于国际汉语教育学科发展的框架,文章从对外汉语专业国际化发展的趋势、对外汉语教学向国际汉语教学转型、具各国际汉语教学能力的必要性、如何培养国际汉语教学能力方面进行研究,以寻求解决国外“汉语教师荒”与国内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就业难矛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