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细节温暖     
因为我写过我最爱吃母亲包的酸菜饺子,朋友便恳求我带她到乡下我的老家去。坐在乡下母亲的土炕上,当然不止有饺子,还有母亲那特有的话语,特有的关怀方式。朋友感慨万分,羡慕我有一个乡村的母亲,一个有人间烟火味儿的母亲。她的母亲是知识分子,日常跟她讲话包括共进...  相似文献   

2.
曹鸿骞 《老年人》2011,(9):15-15
很荣幸,我虽然已经是个年过七十的老人了,但还有机会扶老携幼…… 老是我的老娘,幼是我的孙儿。老娘是地地道道的乡下人,老父过世之后,每年我都要把她接到县城里来住些日子,但她一离开乡下就不快活,住不了几天就吵着要回去。她在心理上从来就不把我们县城里的家当作家,总认为她真正的家在乡下。  相似文献   

3.
为婆婆剪发     
阿红 《老年世界》2006,(1):20-20
婆婆住在乡下,虽然离城区不过百里路,一来因为晕车,二来对农村生活不太习惯,做媳妇的我很少去探望她。偶尔回去一趟,也是匆匆去,匆匆赶回来。  相似文献   

4.
黄建如 《当代老年》2008,(12):21-21
第一次和女友阿紫去乡下看她的父母,总要带些什么礼物。思来想去,入秋了,天气转凉了,就给家人买些新衣吧。 我和阿紫在商场转了半天,然后大包小包地拎着上了车。 车快开到乡下老家的时候,阿紫忽然想起什么,她让我把车开慢一点,然后把大包小包的衣服全拿出来,把包装盒一件件拆掉,又把上面的价格标签全部撕掉。然后把衣服叠好,放进旅行包里。我不解,阿紫的父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他们不懂衣服的品牌,现在把价格标签撕掉了,他们就搞不清楚衣服的价钱。  相似文献   

5.
更正     
刘洁  浏泓 《现代妇女》2005,(12):31-31
我不是城里的孩子,却从小就跟姑姑住在城里。因为我是女孩子,爸爸总想要个儿子,所以我还不记事儿的时候,已经过继给了小城里的表姑。我一直都称姑姑叫妈妈,我的亲生母亲,却叫她大娘。姑姑是很疼爱我的。她膝下没有孩子。她和姑夫都很开明,不曾刻意隐瞒过我的身世,逢到好时节,还送我回乡下玩几日。几乎每年春天我都回乡下。乡下的小弟比我小五岁,嘴儿特甜,一口一个姐姐,对我很亲热。我不记恨父亲,回家来还叫他爸爸,可他很少跟我说话。倒是大娘,时常赶着跟我拉家常,嘘寒问暖,什么都顺着我的意思办。对于这乡下,感情总还是有的,踏上乡间小路,遥…  相似文献   

6.
情爱绿荫     
《女性天地》2010,(5):48-49
乡下婆婆严重搅乱我的生活,离婚是不是摆脱尴尬境况的唯一选择? 问:我和丈夫感情原本很好,但因为婆婆的介入,夫妻感情受到严重影响。婆婆是因为我怀孕自告奋勇来帮忙的,我开始对她很客气。但是每天推门进屋,看到的都是母子在亲密谈话,好像我是个外人。  相似文献   

7.
侯家有女     
我家本来没有女儿,当把两岁的立波接进家,并改为侯姓时,就有女儿了。有女儿的日子总是晴朗的天。立波进家,我的丈夫老侯的病情就轻了许多,腊黄的脸上有了红润,我也因为常年在乡下工作而不能照顾老伴的负疚有了安慰。家里从此多了话题,多了欢笑,更多了一种像家的气息。女儿刚到家的时候,对一切都是陌生的,她瞪圆了好看的眼睛,用半通不通的语言问这问那,小嘴叽叽喳喳个不停。我到乡下工作去了。晚上她就跟爸爸睡在一起。她总是喜欢抱着爸爸的头,睡着了也不放松。老侯有严重的支气管哮喘,时常咳个不停,有了女儿就发生了奇迹,只…  相似文献   

8.
我的外婆     
我出生那年,外婆46岁。我16岁时,外婆就死了,年仅62岁。死得很惨,震惊了所有熟悉她的人,她曾经达观爽快的性格与她的最终归宿,颇让人迷惑不解。 外婆的模样酷似高尔基《童年》里慈祥的外祖母,胖胖的,做饭或走路时有一点喘,一对大眼总是眯缝着微笑。母亲带我第一次来乡下见外婆时,她就眯缝着眼,只是冲我笑,笑得眼睛成了一条线。 以后外婆就爱把手放在我头顶上,说一些欣赏我的话。稍大一点后,每接受她热手的抚摸,我便沉浸在无限的温暖和幸福中,一个孩子最初的幸福是从他被欣赏中获得的。我喜欢外婆。 可能是伙食太素,…  相似文献   

9.
母亲42岁才生下我这个唯一的儿子,难免把太多的爱倾注在我身上。我13岁那年,媒人介绍了一位姓陈的女子给我。乡下老家有订婚早、结婚早的习俗,我当时并不觉得订婚有什么不好。但她比我大4岁,没读过书,我一听心里就凉了半截,不喜欢。但双方父母对这门亲事很满意。  相似文献   

10.
向瓦格纳老人致敬我想讲叙这样一个故事。确切地说是一个乡下老妇人的故事。这位老妇人的经历让我激动了好些日于,换句话说,从这位老妇人走进我记忆深处之后,她就再也走不出来。提笔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发现有一件事让我有些犯难:因为讲叙这位老人的故事,只有以平淡...  相似文献   

11.
穷家难舍     
母亲刚被我接进城里住了两天,使老是叨念着要回乡下去。母亲要回乡下的理由十分简单:在城里住不惯。母亲一辈子为我们、为生计而长年累月地操劳奔波,从没有过过一天安生的日子,从没享过一天清福。我的内心充满歉疚,总觉得太对不住母亲。我这一生,欠她的太多太多。把她接进城来,本想让她清情闹闹地安度晚年,也好让我尽尽做儿子的孝道。可母亲刚刚进城,便又闹着要回乡下。这让我心里十分难受,极力进行劝阻和挽留。可母亲仿佛是铁了心似的,一定要我把她送回老家。拗不过母亲,我只好开车将她又送回了乡下。在那间母亲任了大半辈子的…  相似文献   

12.
年届九旬身犹健徐本树大年初十,亲戚朋友都从乡下赶来县城给我母亲祝寿,几年未见老人的亲戚们说“老人的福体越来越健康。”这话确实不假,她虽然88岁了,但眼睛明亮,不戴眼镜能做针线活;听力好,客人来了,只要叫她一声,就能分清是谁,她的背未驼,不胖不瘦,双手...  相似文献   

13.
送走94岁的婆婆才一个多月,王周生92岁的母亲也躺在了医院里,她因脑溢血昏睡了好些天。这天晚上,王周生在病床旁边和护工说话:“我有两个母亲,一个是婆婆,我叫她妈妈,一直叫到她走的那天;另一个是我的母亲,我们启东乡下叫‘姆嫚’。  相似文献   

14.
一场车祸将我送进医院后,是乡下的父亲始终陪伴在我的身旁。 小时候,母亲因病去世,是父亲一手将我抚养成人。为了我的成长,父亲吃尽了苦头。他靠给人织篾货,供我念完大学,又拿出多年的积蓄,帮助我在城里买房,娶妻。婚后,我曾多次让父亲搬来城里与我们同住,但他却说乡下住惯了,宁愿一个人清清静静过日子。其实,我明白,他是怕城里的儿媳嫌他,所以宁愿选择乡下。  相似文献   

15.
岳母的阳光     
寂寞与孤独是一座没有围墙的监狱。岳母有儿有孙,到了晚年,怎能让她在这“狱”中度日呢?我对妻说,无论如何不能让老人孤独地留在乡下,必须将她接进城。  相似文献   

16.
妻子的“老家”文/蔡之岳在走进城市十余年后,我仍然清醒而深刻地意识到:自己依旧是个乡下人。刚谈恋爱时,妻子(当时应该叫“女友”)总热衷于纠正我那被家乡粗茶淡饭培养起来的乡土。音。结婚成家后她更加喜欢关起门来训戒我:“别老把睡觉说成shei觉,仅凭你在...  相似文献   

17.
母亲节到了,我更加怀念我的母亲。母亲去世一年多了。母亲在世时,我经常回乡下看望她老人家。每当临别时,她总要问我:"什么时节又回来呀?"自然,她还要千叮咛、万嘱咐":要穿暖和些,莫要熬夜。"母亲啊,如今儿我想去看您,您却永远离开我们了。天人相隔,相见只能在梦中。母爱如山。母亲对子女的  相似文献   

18.
让母亲骄傲     
让母亲骄傲文他他图/徐健有一次,与一个作家朋友聊天,我问他学写作的最初动机是什么?他想了一会儿说:“为母亲。为了让她骄傲。”─—史铁生(地坛)那一年,我读小学三年级。像所有的乡下孩子一样,我每天大清早便背上了心爱的小书包去上学,放学了便急急忙忙地赶回...  相似文献   

19.
张正 《老年世界》2013,(2):13-13
一大早,还没有起床,就被电话铃声吵醒,那边传来母亲的声音。母亲说,父亲刚刚出门到城里来了,说要检查身体,让我在单位传达室等着,把户口簿带给他。父亲和母亲住在老家乡下,户口一直和我们在一起,户口簿平常由我们保管。我问检查身体要户口簿干什么,母亲说她也不知道,父亲一定要你带给他。  相似文献   

20.
王琴 《老人世界》2013,(9):30-30
孩子放暑假了,乡下的父母思念心切.便带她去小住。 走在村野的小道上,稻田里散发出阵阵稻花清香,随着微风吸入我们心脾?女儿自言自语道:“稻花的清香,得益于自然雨露滋润,才自由呼吸空气,茂盛生长,而我整个暑假又将往来于培训班,大脑也能充足成长吗?”听得我心颤,但又无语回答,因为找不到最好答案来回应她内心的疑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