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非常数字     
8451.4亿——9月4日,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常务副校长史培军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发布会上沉痛地说,汶川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451.4亿元。还有很多是无形的损失,是没法计算的,比如损失的文物。  相似文献   

2.
我的家在北川。5月12日中午14点28分,汶川爆发了8级大地震,美丽的山村小城瞬间被夷为平地。短短几个小时之后,凤凰网的头条——"四川北川估计死亡3000—5000人"。我的脑袋"嗡"的一声,感觉胸被压得有点呼吸不过来。所有的固定电话、手机全部中断……我的父母都在北川,哥哥在汶川的一个冶炼厂工作,我在日记里写道,"心里很怕,尽管我在不断的企图说服自己不会有事……"  相似文献   

3.
凌传昌 《老年人》2008,(8):50-50
问:我的父母在汶川大地震中不幸遇难,他们生前有2万余元存款。我和弟弟应该如何支取这笔存款?  相似文献   

4.
西南大旱,一张张触目惊心的图片又一次深深攫住了每个社工人的眼睛。2008年汶川大地抗震救灾的奋斗尚未完全结束,我们不得不又一次踏上抗旱救灾的新征途。在本次旱灾救助过程中,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志愿者都在以自己的方式积极介入。而作为一名社工教师。我在不断思索的是:这—次,社工该怎样做到更好?  相似文献   

5.
鞋子变形记     
汶川地震过去三年了,我在汶川水磨也已经做了两年多的社工。回首这段酸甜苦辣成五味杂陈的旅程,该拿什么来纪念呢?突然想起了我的那些不会说话的特别的伙伴——各式各样、色彩斑斓的鞋子。它们见证了水磨日新月异的硬件重建,见证了社工持之以恒地致力于社区文化的发展,也见证了我由一个天真烂漫的女大学生,到一个走街串巷的水磨人,又成长为一名持续推动水磨社区文化发展的成熟的社工。于我而言,变换的是鞋子,蜕变的是青春,绽放的是梦想。  相似文献   

6.
汶川大地震后,“80后”服务对象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热情,改变了我曾一度加在他们身上的烙印。  相似文献   

7.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我参加了爱德社工志愿服务队在灾区的服务,当时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8.
5月12日下午4时许,儿子走进我的房间,说,网上有消息出来,下午2时多,四川省汶川发生大地震了。说包括北京在内的城市都有明显震感,上海高层建筑里的白领感到地震都跑下来了。当时听到这消息,不是感到震惊,而是感到有些庆幸。虽然不知道汶川在什么地方,但一定不是大城市,人口不多,如果在成都这样的大都市发生大地震,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 2006年我在四川绵竹市贷款购买了一套120平方米的商品房,首付款4.6万元,之后每月还银行1500元。由于这次汶川地震,房屋全部倒塌。请问,我是否还需继续按月还贷?  相似文献   

10.
“对整个世界而言,你只是一粒尘埃;但是对我而言,你却是整个世界。”北川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冯翔在博客中这样纪念他永远被压在曲山小学废墟下的8岁儿子。这个丧子之坎他终究没有过去。5·12震后一年了,汶川之痛,并没有随时间流逝而愈合。汶川痛之深,任何不顺都有可能成为压垮生命的最后一根稻草。  相似文献   

11.
微云 《老年世界》2008,(16):4-6
“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吧!我还能再救一个!”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一位不满19岁的消防战士,冒着二次坍塌的危险,跪求死死拽住不让他冒险的战友,流着泪喊出了这句震撼人一心,感动亿万国人的话语。  相似文献   

12.
在汶川和海地强震之后,我几次采访了地震构造学家李砰院士,向他讨教地震方面的知识。在他简陋的堆放着专业资料的书房里,这位资深院士十分耐心地向我谈及地震构造引发强震的原因、抗震减灾的办法。  相似文献   

13.
《当代老年》2008,(7):16-16
问:我们老两口都是退休干部,儿女均在国外工作。汶川大地震造成的灾难让人震撼,在电视中看到那些劫后余生无家可归的孤儿,我和老伴的心都碎了,商量后决定收养一名孤儿。不知收养需要哪些条件,我要向有关部门提供那些材料?  相似文献   

14.
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以后,上海社科院的员工对灾区和灾民极为关心,不少同仁意欲立即赶赴汶川充当志愿者。对于这样的热情,本人深受感动,但这么做的一个前提,首先得解决自己在川的食宿问题,否则只会给当地已经够紧张的吃饭、住宿问题增添新的压力。我的建议是我们可以设立一个“助孤助学专项基金”,用于定向资助灾后幸存的孤儿,将一时的爱心喷涌转化为对孤儿及其他需要帮助者的持续关爱。  相似文献   

15.
胡昕 《老人世界》2008,(7):14-16
四川汶川遭受特大地震灾害。全国人民心急如焚,军民共赴灾区,抢险救援。在这些动人的事迹中,我们得知,在古老的燕赵大地,在古冀州衡水,有—位75岁的离休老医生,在第一时间组织了—支7人抗震救灾医疗小分队,自费自带医疗器械,自带救护车向灾区挺进……这是河北民间的第一支抗震救灾医疗队。 这位可敬的老医生,名叫吴殿华。  相似文献   

16.
据卫生部消息,中国卫生部近日通知要求做好心理援助热线建设工作,2008年底前,东部省份和有条件的中西部省份可以确定1—2个地(市、州)建立试点,四川、甘肃、陕西等省要优先考虑在遭受汶川地震灾害影响地区开设热线。  相似文献   

17.
《公关世界》2008,(6):63-63
震在汶川,痛在我心。 5月20日上午,蚌埠市公关协会心系汶川大地震,举行捐款仪式。 捐款仪式开始前,与会人员默哀3分钟,以表达市公关协会全体理事对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默哀。  相似文献   

18.
十三 《公关世界》2008,(6):49-49
这是5.12汶川大地震后,救援战士怀抱一个五个月大婴儿的照片,孩子满眼新奇地望着他,并不知道世界发生了什么。青涩的兵,咧开嘴笑。我没有看到他是否饱含眼泪,但在看图的时候,无数人都泪流满面。  相似文献   

19.
论语数字     
“祖国我分担你的痛苦和伤痛,我分享你的光荣和尊严,因为你的名字叫中国。无论是汶川地震还是玉树地震都显示出中华民族是压不倒的。中华民族挤不跨、压不到,她的生命力是无限的!”——范曾在见央视赈灾现场捐出1000万元时说!  相似文献   

20.
“汶川地震发生后,我每天都面对电视流泪……”虽然大地震已经过去4年多,但一回想起来,高宏仍泪满眼眶。“那些失去父母和家庭的孩子,他们悲痛和无助的目光像钢针一样扎在我的心上。我资助他们念书,帮助他们生活,没有别的想法,就是希望给他们活下去的决心和力量,给他们战胜困难、渡过难关、追求美好人生的信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