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胤凌 《当代老年》2006,(1):30-31
共和国十大将中,被毛泽东主席称之为“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的徐海东大将的女儿徐文金,在湖北大晤山老区家务了一辈子农,当了一辈子农民。  相似文献   

2.
这是两位老人之间的约定。尽管一方是13亿人民的总理温家宝,而另一方是一辈子面朝黄土、“侍弄玉米棒子”的地道农民苏洪喜,但这个约定已有五年,并且远未结束。  相似文献   

3.
彭国梁 《老年人》2009,(9):30-31
长沙市作家协会主席霍红曾经在省动力机械厂工作过。她有一个该厂的老同事,外号吕“博士”,当了一辈子的“文学青年”,很是有趣。霍红说我写了那么多的老年人,不妨也写写这位吕“博士”,因为他很有老人缘。虽然他年过七十了,可他的心态特别年轻。他的大名叫吕良文。最近,他印了一张别出心裁的名片。  相似文献   

4.
吴镕 《炎黄世界》2013,(2):31-31
瑞芝同志说下农村调查要真调查,不要假调查,这是他留给世人最后的遗言。拳拳爱农之心,溢于言表。 与杜瑞芝同志相识相知,缘于农村工作。我们都一辈子献身“三农”事业。我国没有农会,一年一度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被我们戏称为中国的“农民议会”,“议长”是农口老领导杜润生同志。那时会开得很长,有讨论、辩论和争论。记得1981年农村工作会议从北京开到天津,有半个来月。会上发言的勇敢者杜瑞芝同志堪称第一。会后起草中央关于农村工作的第一个一号文件,反响特好。农民说吃了“定心丸”。胡耀邦同志说今后每年都发个一号文件讲农村、农民的事(那时还没有发明“三农”这个词)。  相似文献   

5.
曾庆红同志在全国老干部工作“双先”表彰会议上指出:“老干部、老同志是党和人民事业的功臣,他们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了一辈子、奉献了一辈子、劳累了一辈子,他们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以后,第一位的任务就是要保持身心健康,做到安度晚年、颐养天年、益寿延年。我们一定要正确理解这段话的丰富内涵,真正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为老干部身心健康服务上来。  相似文献   

6.
人说“妻好一半福”,我常说的是“老伴,让我幸福了一辈子。”  相似文献   

7.
程龙 《老年人》2013,(9):26-26
“我是党培养出来的医生,就要牢记党的恩情,一辈子为人民服务。”遇到来访者,康善初都会说上这样一句话。这不是“高谈阔论”,而是他的肺腑之言和人生信念。  相似文献   

8.
正所有的一切,在她的剪子下,都变成了有生命的东西。她被称为“世界民间工艺大师”,也是首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杰出中国民间艺术大师”称号的中国人。听着大家称她“大师”,这位76岁的大娘咧着几乎掉光牙的嘴说:“我就是一个农民。”她叫库淑兰,出生于陕西旬邑县的赤道乡王村,在一个没有围墙的土窑洞里住了一辈子。村里人都以她为傲,这个认字不多的小脚女人,用一把  相似文献   

9.
王育兰 《老年世界》2009,(24):11-11
我是一名离休干部,有过在北平参加“学运”和亲临“开国大典”的经历;上世纪50年代也曾被授予“内蒙古直属机关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的荣誉称号,也可以说,“为人民服务”了一辈子。如今年愈古稀,依旧愿将余热充分运用而不想赋闲在家“颐养天年”。也许,这就是我的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纪卓如 《当代老年》2006,(11):40-41
我今年78岁了,从1949年开始当广播记者,干了一辈子广播,也听了一辈子广播,听广播已经成了习惯。那天,听到湖北电台的“老年天地”节目播送的“老顽童”专题。我一听,心里就乐了,不由自主地笑了。老顽童,这不是在说我吗?我性格开朗,豁达乐观,心宽体胖,我也是个老顽童啊!  相似文献   

11.
不识字,打算盘可溜啦。家里的大小账姥姥三下五除二就都扒拉清楚了。为什么我妈上学选择了做会计?莫不是因为他们家有个算盘。有个会算账的姥姥? 姥姥说她吃了一辈子小亏,占了一辈子大便宜。她活得很知足,用她的话说:“一辈子没有大幸福,小幸福一天一个”  相似文献   

12.
刘德醇 《老年人》2005,(3):15-15
冯玉祥不忘母亲养育之恩,一辈子都把自己的生日当作“母难日”纪念。这天,他不见客,不吃饭,更不参加外面的应酬活动。后来上了年纪,不吃饭受不了,他才改为晚上吃一餐。他写过一首《十月怀胎诗》,请人刻在石碑上,立于母亲墓前。这首《十月怀胎诗》是这样写的:“娘怀儿一个月不  相似文献   

13.
北疆鸿羽     
《老年世界》2009,(17):35-35
鄂尔多斯市委老干部局撰写分析检查报告突出“四写”原则:工作成效写“实”,存在问题写“准”,思想根源写“透”,发展思路写“清”。  相似文献   

14.
“方寸之间尽显无限创意,双指之尖玩转一纸乾坤。”在这一纸乾坤里,山东省烟台市的剪纸大师朱曼华沉醉了60多年,享受了60多年。如今70来岁高龄的朱曼华,虽然有子女继承了这门传统工艺,但还是舍不得放下剪刀,舍不得远离红纸与剪刀摩擦时产生的那种悸动。“剪了一辈子,上瘾了一辈子,这里就是我的世界。”  相似文献   

15.
语文训练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 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  相似文献   

16.
2011年12月26日,湖北省黄梅县首个“农民耕地保护协会”在大河镇赵畈村成立。该协会由农民白发组织成立,以“保障发展、保护资源、维护权益、服务社会”为宗旨,开展耕地保护活动。  相似文献   

17.
萧萧 《女性天地》2005,(12):31-33
一对夫妻做了“亲子鉴定”,引起了家庭大地震,其中的痛楚与无奈,将成为他们一辈子的心灵伤痕。丈夫说:“如果可以选择重来,我决不会去搞什么亲子鉴定!”  相似文献   

18.
父母如书     
黄维 《当代老年》2010,(6):33-33
冰心说过:“爱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经长途点缀得鲜花弥漫,使穿技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悲哀。”或许,父母一辈子都没有说过一句“我爱你”,可是,他们双方却是在一辈子的路上都种满了鲜花,让我们时刻都闻得到芳香,永久弥漫。  相似文献   

19.
一句话,一辈子,这是一句歌词,其意很是让人感慨和联想。 我父亲是农民,干活儿精细而热忱,对土地稼禾充满敬意和怜爱。  相似文献   

20.
王书波,现为湖南省军区机关关工委副主任,曾经3次获得省军区授予的“先进离休干部”荣誉称号,并被评为湖南省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和优秀工作者。他的出名,不仅仅是因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干得出色,还因为他是军旅作家,作品多,影响大。尤其在离休之后,他潜心创作,以革命战争为题材,写小说,写回忆录,得心应手,硕果累累,令人刮目相看。1921年2月,王书波出生于河北省景县一个农民家庭。1938年3月,17岁的他投笔从戎,参加了八路军。他从小聪明好学,喜欢写写画画。参军后,他转战南北,哪怕条件再苦、时间再紧,也不放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