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家》2012,(12)
休息天的午后.阳光很好,气温也适宜.老朋友相聚,一杯清茶.三言两语,主要的内容.是欣赏朋友的高古陶瓷藏品。多少年前,他还算年轻.开始收藏高古陶瓷。那个时候.虽然元青花还未拍出如今这样动辄上亿的价格.但收藏界(直到如今)一直认为宋以前的瓷器“不值钱”.陶就更不值钱.  相似文献   

2.
盛世 《当代老年》2014,(10):61-61
收集古陶瓷可以让人感受瓷器的工艺美、造型美的同时也感受到瓷器本身营造的一种意境。古瓷器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收藏是一门学问,同时保养瓷器也是一门学问。  相似文献   

3.
—直有收藏意识 别人问我为什么收藏这么多,收藏这么多年,我想,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行动吧。从小就特别喜欢收集在别人眼里微不足道的东西,收藏意识一直有,—直在做。  相似文献   

4.
收藏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年少轻狂时的意之所至、趣之所栽,到如今,收藏已成为我挥之不去的一种心情、一种情结、一种生活、一种热爱、一种痴迷。在我眼中,无论是造型怪异的奇石根雕,还是墨浓纸淡的书法绘画,或是精工细描的青花瓷器,都通身氤氲着古老而神秘的旧时气蕴,是一种留住历史和文化的记忆方式。"乱世黄金、盛世收藏",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一个收藏的热湖正在中华大地兴起,收藏队伍日益壮大,浮出水面的"宝物"也  相似文献   

5.
王刚 《中外书摘》2010,(7):73-75
如果有人问我,演戏、主持和收藏哪个重要?对这个问题,我可以肯定地回答:当然是收藏最重要。我已很多年不接主持的活儿,除非是收藏节目——需要说明的是,我办收藏节目也是极偶然的。“接活儿”,我有雷打不动的原则,前提是喜欢。2001年秋,江苏卫视一个新开办的收藏栏目请我去主持。当时,恰好该省某市有场拍卖,  相似文献   

6.
风云 《当代老年》2013,(3):24-24
张洪军今年66岁,是土生土长的开封人。他从小就喜欢收藏,小人书、邮票、火花(火柴上的贴画)、明信片都是他收藏的对象。在收藏的过程中,张洪军结交了很多同道中人,和大家交流收藏的苦与乐。有了收藏这个爱好,张洪军觉得自己的生活无比充实。  相似文献   

7.
我是一位钓鱼迷,同时又爱好收藏,尤其喜欢收藏关王钓鱼的艺术作品。由于工作关系,我结识了一些书法家、画家。他们知道我爱钓鱼,又爱好收藏,常赠送给我和钓鱼有关的书画作品,在我收藏的过程中,亦发生了不少轶闻趣事。  相似文献   

8.
优雅的收藏     
张春波 《老年世界》2007,(24):33-33
说到收藏,人们会觉得需要有专业知识和大资本的运作,从而感到高不可攀。其实,除把收藏作为一种投资的手段外,一般人的收藏只是工作之余一种力所能及的优雅之举。  相似文献   

9.
《老人天地》2013,(4):47-47
我收藏钱币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虽然有百余种,但我最中意的却是第三套人民币——多年来,我通过各种渠道,共收藏了10套品相10成的第三套人民币。近年来,国内货币收藏市场风起云涌,峰谷叠现,而第三套人民币,以其里程碑的地位和独特的工艺,在同类藏品中脱颖而出,一路“坚挺”,受到了国内外藏家的推崇和青睐。  相似文献   

10.
古典家具历来受消费者追捧,一些年代久远、颇有收藏价值的老家具更是不少古玩爱好者的眼热之物。不过,在这收藏与选购中,不乏一些别有用心的商家弄虚作假,用仿真度极高的赝品来骗人。收藏老家具应“六看”:  相似文献   

11.
《公关世界》2016,(14):126-128
近些年来,在各大拍卖会上,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大型的小型的,中国古代文房用具专场异军突起,成交战果表现的非常抢眼。藏墨是文人的雅逸之举和情怀寄托。把玩收藏古墨将成为今后收藏拍卖市场上下一个“风向标”。墨,是文明的产物,它具有“落纸如漆,万载存真”的功效。历来备受文人雅士、书画名宿的青睐。在当代社会,收藏古墨被越来越多的收藏爱好者喜爱。在拍卖现场,只要有古墨出现,拍卖现场都会异常激烈,那么为何收藏古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呢?  相似文献   

12.
《公关世界》2016,(14):94-100
1939年,美国的IBM集团开始以企业的名义收藏艺术品。20世纪50年代末,战后经济的复苏促进了企业艺术收藏的发展。1959年,摩根大通购买了20件艺术品用于装饰其在公园大道的办公室,开启了它的艺术收藏之路。可以说是这两家公司开了企业艺术收藏的先河。之后有越来越多的公司认识到,当它们收藏了高质量的艺术品时,自己也就成为了“高质量”公司的代表。这个理念促使更多的企业将艺术品收藏纳入到企业的运营规划之中。20世纪70年代,全球企业艺术品收藏的总数增加了80%,在1980至1987年间又增加了50%,企业收藏进入高速发展期。企业艺术品收藏的发展与艺术品市场的全球化发展密切相关,企业的艺术收藏是全球艺术品市场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高速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之一。企业收藏的实践也从欧美企业扩展到亚洲企业。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艺术品市场进入调整的长周期,虽使企业艺术品收藏热情降低,但企业艺术品收藏却更趋于理性化、系统化、专业化、成熟化。  相似文献   

13.
民间收藏活动,在当今方兴未艾,风起云涌.收藏奇杰人才辈出,收藏物品光怪陆离。在几近上干种的藏品中,名人签字以及名人手迹的收藏,堪为藏界之顶峰.实为藏界之难点。因为,这不仅是收藏品本身的文物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巨大,它同时需要收藏者要有出色的公关技巧和选取独特视角接近名人的手段。纵观华夏收藏大军,收集珍藏名人手迹者不乏其人,但真正成功并取得巨大成就者,却是寥寥无几.那么,是不是名家手迹就是天上的星、水中的月,可望而不可及.非也!本文的三位名人手迹收藏家即是在选取独特视角与名人交往策划中出色的成功者,其…  相似文献   

14.
收藏益寿     
黎福清 《老年人》2009,(3):49-49
收藏,是一种高雅的文化活动,它能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美化生活。收藏藏品,就是收藏历史,收藏文化,传承文明。 收藏不神秘,也不高不可攀,钱多有钱多的玩法,钱少有钱少的玩法,可以根据自己的财力加以选择。  相似文献   

15.
《公关世界》2016,(24):127-128
说到中国的茶文化,不得不说紫砂壶,它的功用和美感实在是一件陶瓷艺术品。在中国,紫砂壶是有灵性的。因此,收藏紫砂壶不仅仅是买一把好的壶,养壶也是紫砂壶收藏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捡漏儿     
我徒弟不知道打什么时候开始有了个新爱好——收藏,我问他收藏门类,他说:“花钱少的,”问他投资金额,他说:“一百块钱以内:”收藏跟收破烂的差别就在这儿了,但他坚信在这一行里能够通过“唾沫粘家雀”走上致富路。  相似文献   

17.
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也影响了人们的兴趣爱好。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也加入到了收藏行列。百姓收藏不在于收藏了什么,而在于收藏过程中,不仅给自己带来了快乐,陶冶了情操,增长了知识,更让生活变得轻松和舒坦。  相似文献   

18.
鄙人好收藏、乐收藏有些年头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我的钱币收藏兴趣即随新中国第一套纪念币——“国庆35周年”的发行而萌芽,由于有朋友热忱襄助,每年发行的各种题材纪念币不费吹灰之力便可悉数收入囊中,无一缺失。如此这般,轻易得来,仅仅只是小欢喜而已,而经过努力搜求,沙里淘金,反复辨认求证,了然于心之后得到的,那才是大乐趣呢。  相似文献   

19.
余力 《当代老年》2011,(8):56-57
笔者退休后,在朋友的感染下,如痴如醉地迷上了奇石收藏。几年来,我已收藏了黄河石、三峡石、浑河石、戈壁石等26个石种,762方,尤其凤毛麟角的文字石,更是受到笔者的青睐,在笔者收藏文字石中,有几方“八一”石,更是独树一帜,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建军84周年之际,与大家一同欣赏,更觉得意义非同寻常。  相似文献   

20.
收藏,作为一种集陶冶情操、增长文化知识的投资手段,近几年,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增加,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青睐,在我国已掀起一股收藏热,收藏者收藏的种类五花八门,邮票、钱币、字画、古玩、粮票、布票,甚至旧书报、烟标、火花、像章都是收藏者所收藏的目标,作为一名普通百姓,或许你无此爱好,但是也不能避免您身边会有一笔可观的“财富”存在,其实,“旧货”也值钱,一定要当心“财富”与你擦肩而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