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程丽华 《当代老年》2007,(10):20-22
家住沈阳和平区的周淑华老人在22年前就做了一件在全国有影响的事情,她创办了全国第一家老年人婚姻介绍所。因为这事,她成了名人,多次走进中央电视台做节目。今年,74岁的周淑华又创办了一家“关爱空巢老人服务中心”,她又走进了空巢老人的心中。  相似文献   

2.
阿鲁 《老年世界》2008,(15):22-23
2005年3月,曹丽辉创办了全国首家专门托管精神病人的民营社会福利机构——长春市安宁精神康复医院。 3年来,她先后接收了216位精神病老人。如今,已有85人基本康复,28人能够自食其力。为此.她付出的不仅仅是金钱。  相似文献   

3.
《老人世界》2010,(1):60-60
“买一部适合老人用的手机咋这么难!”近日,在济南一家公司上班的赵女士向同事感叹。 原来,赵女士的父母在外地,她由于工作繁忙,一年只能回家三四趟,家里年迈的父母成了她最大的牵挂,为了能够随时联系到老人,小赵就想给父母买适合老人用的手机。  相似文献   

4.
社工B问:我在一家养老机构做专职社工。这家养老机构专门接收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其中大多数老人患有失智症,许多老人无法与他人进行正常交流,这使我在工作中常常有一种无力感。我曾组织过小组活动,但效果很不好。在这种情况下,我应该怎样开展服务?  相似文献   

5.
成北 《老年人》2010,(4):26-26
在湘西保靖县的大山中,有位年近八旬的土家族老人,名叫龙万英。她衣着普通,谈吐清晰,一张沧桑的脸上永远挂着慈祥的微笑。多年来,为了家乡的发展,她积极奔走,出钱出力,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好事。  相似文献   

6.
吾之 《老年世界》2011,(19):40-40
林桃老人出生干1905年。出生后刚三个月,她就被人从母亲温暖的怀抱中抱走,到了广西漳浦县范上村的一户人家,做了那家刚满三岁儿子的童养媳。封建习俗的苦果从一开始就种在了林桃的生活中,痛苦始终伴随着她。那个将成为丈夫的小哥哥从小就不喜欢她,对她不理不睬,  相似文献   

7.
章法 《老年世界》2008,(19):38-38
上世纪50年代,中国家庭人口结构一般来说是一家有四五个孩子的“梯形”结构,70年代一般是一家有两个孩子的“正方形”人口构成,老人都有子女陪伺在侧。到了21世纪的现在,却已是一家只有一个孩子的“倒三角形”,子女少且忙碌,使无偶老人更显孤寂,“再婚”便成了单身老人面临的一个安度晚年的人生选择。  相似文献   

8.
吴敏 《老年世界》2014,(19):19-19
姨妈今年69岁,我表哥当兵在外,姨妈成了独居老人,一个人守在100多平方米的大房子里,难免寂寞。平时,我休息就过去看看,帮助她做点什么。可是这次,我去外地出差,一去就一个多月,心里始终不放心姨妈。这不,回来后,我马上给她打电话,想过去看看她。  相似文献   

9.
我认识一位94岁的东北老人,老人中年丧夫,膝下五子。七八十岁的时候,她还到处去做些小生意,卖些衬衣、口罩之类的东西。老人的穿着很有特点,是老式的扣袢大褂,看上去不太像这个时代的人。现在她背已驼,耳也有些聋,但思维却极为清晰,行动也很利落,洗衣、做饭、打扫房间,比年轻人都勤快。  相似文献   

10.
《当代老年》2007,(2):4-4
近日,家住西安市第十中学附近的石永华老人,终于迎来了她的外籍家教,当来自加纳的留学生亚历山大出现在她家时,老人笑成了一朵花。  相似文献   

11.
贾乙 《老年世界》2008,(21):25-25
做老人,好像是很容易的事,只需悠悠岁月将黑发染成白发这样一个过程就够了。然而会做老人,就不那么简单了。这要求老人要有慈爱的心肠,宽阔的胸襟,同时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处事艺术。人到老年,会不会做老人,还关系到能否真正享受子女对自己的孝敬。  相似文献   

12.
吴敏 《老人世界》2013,(6):30-31
姨妈今年69岁,表哥当兵在外,姨妈成了独居老人,一个人守在100多平方米的大房子里,难免空虚和寂寥。平时,我常常休息就过去看看,帮助她做点儿什么。这次,我去外地出差,一去就一个多月,心里始终不放心姨妈。这不,回来后,我马上给她打电话,想过去看看她。电话接通后,我不但听到了姨妈开心的爽朗笑声,而且从听筒里能够听见那边有悠扬的舞曲在低回,还隐隐约约有对话声飘来。独居的老人家里怎么有这样的声音?我断定姨妈家一定有故事。为了探个究竟,  相似文献   

13.
《爱的奉献》是龙夷庆最爱唱的一首歌,她常用自己那台心爱的电子琴动情地弹唱,陶醉在美妙的旋律里。她不仅唱得动听,而且做得实在。   龙夷庆今年 76岁,是慈利县水利水电局的离休干部,她一参加工作就与群众打交道,对老百姓特别是贫困农民有着特殊的感情。离休后,她常常只身到边远山区访贫问苦,帮助贫困农民排忧解难。在慈利县,流传着这位“扶贫老人”奉献爱心的许多故事。   提起龙夷庆专情扶贫,得从 6年前讲起。 1995年 5月,慈利县水利水电局召集干部观看电教片《孔繁森》,那感人的事迹让她流下了热泪,心里萌生了一种强烈…  相似文献   

14.
大军 《当代老年》2013,(10):4-6
为了再婚,父子亲情一刀两断 赵震山老人今年72岁高龄,家住河南省郑州市黄河路某小区。退休前,老人在郑州市一家市直机关上班,各种待遇都很不错。  相似文献   

15.
编辑同志:我的邻居胡姣秀老人早年丧夫,后与同母异义的弟弟何某共同生活。一日,她煮猪食被大面积烫伤,之后身体虚弱,逐渐丧失劳动能力。何某嫌其白吃饭,谎称背她去敬老院,竟把她丢在邻乡的深山中,幸亏被人发现送回。此后,胡姣秀老人由村民轮流供柴送水,乡、村两级救济钱粮。这样过了些日子,老人与本组村民王某经公证签订了“遗赠扶养协议”,约定胡姣秀的生养死葬由王负责,胡去世后将所有的5间房屋及用具全部赠送给王某。依照协议,王某将老人接到家,后见老人愈加衰弱,又把老人送回原处。老人无所依靠,只好仍由本组村民轮流…  相似文献   

16.
晓红 《当代老年》2013,(7):18-19
在瑞典留学期间,同班同学邀我去看她的外婆。按照我们中国人的习惯,去看老人一定不能空手,我征求艾米莉的意见。艾米莉一连串的“NONONO”之后说不要,她告诉我外婆住在老人院,是供给制,生活之需应有尽有。见我诧异,她又解释说在瑞典,老人院是老人最好的选择,也是最享福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薛峰 《当代老年》2008,(10):38-39
她叫陈碧绢,南京城里一个普通的老人,今年74岁,靠卖报为生。可她又是不平凡的,她用她的乐观和坚持感动了一座城市。  相似文献   

18.
2012年,64岁的李建荣失去了自己的独生子。她曾是一家国企的计生委主任。1979年为响应国家号召,李建荣流产了第2个孩子。曾有妇女问她“独生子没了怎么办”,她则答:“这不是你该考虑的问题,上面一定会解决。”如今,老人生活陷入了困境,后悔当年的决定。  相似文献   

19.
章法 《老年世界》2009,(2):20-21
2007年岁末,居住在湖南省益阳市的刘大妈走完了她75年的人生旅程。老人过世后,邻居柳女士忙前忙后,辛勤奔走,为她体面地操办了后事。看到这里,也许有人会问:难道刘大妈是无依无靠的孤寡老人吗?答案是否定的!老人有一对亲生儿女。也许还有人会问:难道是因为刘大妈遽然离世,而她的一双儿女却不及赶回吗?不!几年前,刘大妈就开始饱尝病痛的煎熬,过世前几乎已经病人膏肓,而她的儿女就居住在和老人相距不远的另一座城市里。  相似文献   

20.
老兵 《老年世界》2008,(24):28-28
一家养老院性质的老年病医院,内住183位老人,90%患有程度不同的疾病。按老话说,把病中的父母送到这里,这些老人的子女,应该不能算孝吧,这些老人或许会有一肚子怨言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