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晓钟是继焦菊隐、黄佐临之后的著名戏剧家和导演艺术家,是新时期最具影响的戏剧革新家,他以开拓的精神从理论到实践继承并超越了世界三大戏剧体系,继承并超越了焦菊隐和黄佐临,创造了从"再现美学"向"表现美学"拓宽的戏剧艺术,创造了既民族化又现代化的戏剧理论.具体表现为:唤醒戏剧本性的复归;导演创造意识的觉醒;强调表演艺术的提高与融合;重视舞台美术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2.
王朝闻是新中国著名的造型艺术家、艺术批评家和美学家.这三重身份,既标志着他的人生历程,也形成了他的美学个性.作为有成就的造型艺术家,他深谙艺术的审美特性和艺术创作的特殊规律;作为杰出的艺术评论家,深知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之间不可分割的相互联系;同时.他又富于辨证观念.能灵活运用辩证法于审美现象研究.这些因素的有机统一.形成了王朝闻独特的美学个性.  相似文献   

3.
好莱坞类型电影市场成功的重要保证是戏剧电影美学,而在现代主义电影理论影响下的欧洲艺术电影创作中,故事性和戏剧性常常是被弱化或消解了的,这也导致其在市场上遭受冷遇、最终不得不向戏剧美学皈依的现状.好莱坞戏剧电影美学与中国历史悠久的戏剧理论通过市场的整合,产生了中国早期的电影美学——“影戏观”.中国新生代贫困人生电影既蜕变于传统的“影戏观”,但是在市场的压力下又有策略性的背离,可名之为“新纪实影戏观”.  相似文献   

4.
老舍小说的传奇性既表现在他对故事性的注重上,也表现在其它因素的"合力"上.其艺术来源既有着对康拉德叙事艺术的深刻领会,又有着对中国传统传奇文学叙事艺术的无意识承传.这种艺术取向无疑昭示了老舍的某种文化构成,并因而给其创作带来了某种浪漫主义的美学色彩.  相似文献   

5.
荒诞派是五十年代在戏剧领域兴起的一个西方资产阶级文艺流派,产生于法国,以后流行欧美各国,其影响至今未衰.创始人和主要代表是塞缪尔·贝克特、尤金·约奈斯库、让·捷尼和亚瑟·阿达莫夫等.这个流派开始时被称为"先锋派";1961年,英国戏剧理论家马丁·艾思林根据其思想和艺术特点,把它定名为"荒诞派";此外,根据这一派作家对传统戏剧的态度,它也被称为"反戏剧派"或"反传统戏剧派".  相似文献   

6.
海德格尔在以"艺术"为起点辗转行至"真理"的路途中实际上勾划出三条不同的美学道路.第一条:存在→存在者→艺术作品→真理→艺术;第二条:人(艺术家)→艺术作品→作品的作品存在→真理→美;第三条:诗人→诗→语言→真理.这三条道路在总体上呈现出一种相互纠缠和非线性逻辑的美学特征.这种美学特征既昭示着海德格尔由"艺术"行进至"真理"所使用的技术策略,也表征了他为身处于技术时代"无思"的我们所开的美学药方.  相似文献   

7.
法国当代重要的哲学家阿兰·巴迪欧的《非美学手册》是他的最主要美学理论著作。他提出了艺术内在化于真理即哲学的美学思想。并通过重新建立诗歌、戏剧、电影等艺术门类与哲学的联系来阐释他的这一非美学观点。  相似文献   

8.
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下,图像转向诱发感觉美学的狂欢,图像增殖导致"戏剧失魂",即文学性的缺失,文学性让位于表演性,剧场以"秀场"的形式成为戏剧审美场域的掌控者,"演"与"看"成为图像社会的审美倾向.戏剧审美在完成语言艺术的范式主型向图像艺术的范式主型的后现代转型后,必然会肯定一种新的美学话语,即非超越的、消费性的日常生活活动的美学合法性.戏剧审美必将在戏剧因时顺变的过程中完成自己的重组与重构.  相似文献   

9.
除訏综合运用了浪漫主义和未来主义、象征主义等现代派的一些创作手法,使他的剧作在整体上体现出独特的诗化、哲理化的浪漫风格。他的剧作在艺术审美上既表现出西方传统的浪漫主义那种单纯的浪漫美,又具育深刻的哲学内涵和厚爱,从而极大地丰富和提高了他戏剧作品的艺术品味。  相似文献   

10.
李渔的<闲情偶寄>是一部内容厚实、力戒陈言、寓"庄论"于"闲情"的书,是我国第一部富有民族特点的古典戏剧美学剧作,在中国古典戏剧美学史上具有突出地位.李渔在中国美学史尤其是戏剧美学史取得的成就,得益于他世界观上一些积极的、进步因素的影响,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1.
沿循体育文化和艺术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探讨体育与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同根同源、相互交融、相向游移的文化现象,可以给出体育和艺术存在的第三种形式--"体育-艺术交融";并可以探寻出形成"体育-艺术交融"状态的原因.从美学的视角观察,又可以揭示"体育-艺术交融"的美学价值,认识到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体育与艺术将继续相向游移,创造更高水平的"交融"产品,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成为人类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逻辑实验室建设关乎我国逻辑学发展水平的高低和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因此制定合理的实验室"发展策略"具有重大意义.制定策略需要有理有据,国外逻辑实验室建设的先进经验和特色模式是最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包括:学术氛围宽松具有包容性;建制模式各异具有多样性;研究深度突出具有创新性;合作范围广泛具有应用性.通过考察这些经验和模式,制定了国内逻辑实验室的具体发展策略,包括:既"竞争"又"合作"须"共赢";既"传承"又"突破"还"均衡";既"融合"又"跨越"且"应时";既"科研"又"教学"也"商业".  相似文献   

13.
论圣·奥古斯丁的美学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圣·奥古斯丁的美学思想在西方美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关于美的本体、美的基本特质、美与艺术、艺术的使命等方面的观点,既超越了前辈学者,又对后世美学产生了重大影响。研究奥古斯丁的美学思想,对于了解中世纪美学以及欧洲美学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莱辛和李渔虽然在艺术实践的文化层面上有着显著的区别,但是,作为德国和中国的戏剧美学思想家,他们对于各自的戏剧美学传统做了深入剖析和思考,在此基础上,莱辛和李渔创立了各自的戏剧美学体系,对于古典戏剧美学的理论和实践做出了重大贡献.分析和探讨两位.艺术家的美学思想、艺术特质,对于丰富和发展戏剧美学的艺术传承和实践诸问题,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5.
“化工”是李贽在评论戏剧时与“画工”相对而提的一个概念。它在美学渊源上可上溯至先秦道家, 但又不拘泥于一种特定的审美风格。李贽用“化工”批评戏剧,既契合戏剧美学的特定内涵,又深受个人“异端”思想的影响。其内涵一是倡导戏剧创作的个性化,反对摹拟;二是主张写自然真情,排斥风教伦理对“人情人性”的束缚。  相似文献   

16.
何其芳《预言》后期创作与艾略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其芳在<预言>后期创作了一些具"荒原"色彩的诗篇.这些诗篇既渗透着艾略特的影响,又具有何其芳自身的特色.就前者而言,何其芳此类诗作中对都市荒凉、衰败的表现与批判、对"荒原"的环境描写及其意象艺术、怪诞的艺术表现,都与艾略特有着关系;就后者而言,何其芳对"荒原"的表现与批判主要是针对当时他眼中的古老民族的荒凉与衰败的,环境表现及其意象艺术也具有北方和北平古城的地方特色,而怪诞的艺术则主要是他的梦幻艺术个性在"荒原"诗作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戏剧美学的角度审视了布莱希特的哲理寓意剧<四川一好人>,评述了剧作家以陌生化的方法塑造人物形象,发挥面具的艺术作用,运用独特的戏剧结构来消解观众对戏剧艺术的幻觉和感情上的共鸣,突出戏剧内容理性思考的艺术特性.  相似文献   

18.
宗白华的美学研究具有雍容、灵动与洒脱的学术风格,这种风格被称为"散步美学";散步美学的主要方法论特征是直觉与逻辑的统一,在对中国艺术意境的描述与阐释中,宗白华具体而娴熟地运用了这一方法;这一方法之所以出现在宗白华的美学研究中,主要是因为宗白华不仅有丰富的东西方艺术体验与修养,而且还有将东西方文化与艺术"渗合融化"的理想、视野与实践.让人怅惘的是,散步美学的方法虽令人向往却无从摹仿.  相似文献   

19.
"陌生化"是布莱希特戏剧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奠定了西方现代戏剧的基础。李渔是中国明末清初的剧作家和戏剧理论家,他初步建立起系统完善的中国传统戏剧理论体系。李渔提出来的剧作立意追求新奇、戏剧情节强调虚构、戏剧语言突出机趣等观念,具有明显的陌生化思维特征。探讨李渔戏剧理论中的"陌生化"思维,在全面把握李渔的戏剧美学思想、推动中西艺术观念的深入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身体美学脱胎于实用主义,而实践美学则主要源自马克思主义.从理论渊源看,二者存在一些差别与对立,但不可忽视其内在学理上的相近和相通.具体而言,身体美学由实用主义哲人舒斯特曼首创,它既充分彰显了身体理论的实用维度,又兼顾了身体审美的实践潜能.身体美学对实践的重视,与实践美学殊途同归.基于此,身体美学进入中国后,迅速与本土的实践美学形成了碰撞融合:一则,身体美学将审美实践的主体从抽象的"人"引向了具体的"身体",指出实践是身体的实践、身体是实践中的身体,对实践美学形成了"具身化"的补充;二则,身体美学将审美活动中的"身-心"因素一并统合到"身体"之中,为实践美学克服"主-客"二元论提供了整体论思路.通过对舒氏身体美学的西学东渐线索加以细致整理,有望建立马克思主义美学与实用美学的对话机制,为异质资源的整合方案提供参照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