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13年是法国作家加缪诞辰一百周年。依据传记学、文化学相关理论,历史还原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缪的创作历程,探晰其人生经历和创作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而阐释其作品所蕴含的荒诞哲学,以期全景式展现作者的创作规律和思想变迁。  相似文献   

2.
赵铮 《理论界》2007,(1):180-181
作为法国20世纪文学和哲学史上两大杰出的代表人物,加缪和福柯从各自擅长的视角阐释了彼此对“主体”概念的理解,并且两人通过“异化”(或“受控状态”)又找到了真实展现现代人荒谬生活状态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3.
论加缪的创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着重分析了加缪的主要作品 :《局外人》、《卡利古那》、《西西弗神话》、《鼠疫》、《正义者》等 ,认为荒诞主题与反抗主题是贯穿其中的主要类母题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哲学的生存论维度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认为 ,马克思基于人的“感性对象性活动”所开启的生存视界不仅使人的生存向人自身敞开 ,而且实际上导致了哲学因获得生存论维度而发生范式转换 :从抽象的非生存论哲学转向现实的生存论哲学。具体地说 ,马克思分别探讨并解答了关于人的“生存”、“生存方式”、人的生存的“实然”和“应然”的关系等三大问题。论文指出 ,马克思哲学的生存论思想对于认识和解除当代人类生存困境具有重要意义 ,这不仅在于它们所提供的辩证生存观和重视人的生存条件的现实态度 ,而且在于它的视域仍然能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涵盖当代人类生活 ,其思想资质仍然具有透视当代人类生存问题的能力。论文最后还阐述了马克思的生存论思想与西方现代存在主义的异同。  相似文献   

5.
作者认为 ,中国哲学史的写作不能依傍西方哲学 ,对于由此而造成的关于哲学观念本身的困惑 ,通过生存状态分析有可能获得解脱。作者主张在开展新一轮中西哲学比较研究中运用生存状态分析的方法 ,并在文章中论述了提出生存状态分析的理由和性质 ,并对运用这种方法作了演示。  相似文献   

6.
当代人类悖论性的生存状况,引发了20世纪90年代从生存论维度解读马克思哲学的研究旨趣。这种解读模式以西方生存哲学为参照系,以人类现实生存和发展困境为切入点,拓展了马克思哲学的研究维度,彰显了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表达了学界使马克思哲学研究回归生活世界,构建同当代哲学思想的对话与论战平台的理论自觉。但这种解读视角的时间不长,做出盖棺定论为时尚早,研究过程中显现的问题亦需要我们反思,以避免遮蔽马克思哲学自身的基本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7.
人的生存承载着意义,意义引导着人的生存。从意义角度出发去理解生存,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显著特征,追问意义并努力实现自我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意义作为人生存的一个重要维度,使人的生存呈现出一种“立体性”,一旦意义的维度被遮蔽或没有得到充分的彰显,就会使人的生存陷入一种“平面化”的状态。因此,关注人生存的意义之维,是真正理解人的生存状态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8.
价值哲学的生存论建构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价值哲学作为一种新的哲学形态也应该有其存在论蕴含 ,这一存在论无疑不再是传统哲学的超验性的、抽象的实体本体论 ,也不应该是以需要为核心范畴的价值论 ,而应该是以生活世界为核心 ,以阐释、反省和建构人的感性的和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为己任的生存论。价值哲学的核心是应然问题。但仅仅立足于需要范畴 ,由于需要与价值的相互解释以及需要范畴本质上的非理性倾向 ,应然问题是很难得到合理的解释的。需要与价值都是根植于人的生存的。生存论的理论建构本身就是价值哲学在理论上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李军 《山东社会科学》2008,7(2):110-114
上世纪40年代关于法国作家加缪的介绍在中国报刊出现,60年代后其作品部分译入,80年代后其作品的译入更为全面,加缪的译介也已有相当规模.伴随这一过程,关于加缪的研究也渐次开展并不断深入.此一过程迄今已近60年.文章对加缪之译介情况作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对其研究状况也做出总结,这对于全面把握加缪这一课题和进一步深入研究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在对形而上学的彻底清算的同时发起了一场划时代的哲学革命 ,其实践批判原则的提出使哲学告别了传统“知识论”形态而转到了“生存论”路向。在其哲学精神指引下“回归生活世界”成为了当代哲学的主潮 ;“现象学”的方法成为哲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当代人也在认识到自己的生存境遇的基础上 ,逐渐走上了一条实践“改变世界”、争取全面自由解放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李鲁祥 《齐鲁学刊》2004,3(5):133-135
荒诞概念盛行于20世纪的哲学、艺术领域。荒诞作为美学范畴与悲剧、崇高有着相同的前提:人与世界的对立和冲突。荒诞的美学特征是"空"。荒诞可以与悲剧、崇高共存而与喜剧(滑稽)不相容。荒诞属于现代主义而不属于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已经从根本上消解了荒诞。  相似文献   

12.
该道德观主张抬高人的价值,捍卫人的尊严,突出人的个性,荻取人的自由,维护人的权利,强调人的义务和责任;反对极权主义;提出人即存在,存在即自由,以及人即自由、自由就是否定、超越和自为的存在的思想;主张用行动替代说教,用民主反对极权,用存在主义来弥补马克思主义;让每个人都能挣脱旧的传统和场域的枷锁,体现自己真正是人;从而确立人道主义的生命观和道德观.  相似文献   

13.
王凤仙 《齐鲁学刊》2012,(5):141-144
《多余的话》是文人瞿秋白面对死亡考量自己短暂一生的荒诞体验书写。瞿秋白站在死亡的边缘,终于从"沉沦"中解放,获得了彻底的自由,发现了自己的荒诞性生存状态。命运的左右,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的对立,真实自我与社会身份的疏离,失去了精神故乡的流浪,与现象生活的隔膜,所有这些都构成了瞿秋白的荒诞感。《多余的话》超越了阶级、政党和各种"名目",是文人瞿秋白源于生命存在的自由言说。  相似文献   

14.
后现代社会尽管物象繁华 ,但是在“狂欢”的背后 ,仍然是存在主义者当初提出并关注的个体存在的基本问题 ,即以存在的荒谬为核心的情绪体悟。循此思路加以探究 ,并在存在主义及文学作品和后现代的现实间穿梭 ,而展开追问和思辨 ,分析了存在主义者的基本观点和对于现代社会的解读意义。我们应融合东西方的思想提出解决的思路。为此 ,应强调 :人作为存在的价值和受到关注的必要性 ;人与“周围世界”、人与“共同世界”的责任和权益的关系 ;肯定存在主义者对于“行动”“介入”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死亡的关注来引领人对生之热爱和精神的追寻 ;呼吁人们将目光投向“新理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闹明反证法的逻辑原理 ,探索其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  相似文献   

16.
论慈善文化的道德意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出于对我国当代慈善事业落后的历史反思和寻求敉平当前分配差距的“第三条道路”,慈善文化越来越受到国人关注。慈善文化主要包涵观念、制度、行为三个相辅相成、共生共进的层面,具有心理平衡、认识导向、促进社会和谐和推动经济发展四大功能,我国应通过公正评价慈善行为、教化养成慈善观念、营造整体慈善氛围来引导人们共同参与慈善事业,在慈善活动中提升公民的道德境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抽象劳动”和费尔巴哈“感性直观”的扬弃,创造性地提出了“感性活动”的原则,从而引发了一场存在论本体论的变革。感性(活动)是在社会状态中的能动和受动的统一。这是马克思存在论本体论的核心内涵。马克思的存在论是以巨大的历史感为基础的,由此感性活动的存在论意蕴与历史性境遇便统一起来了。感性活动所蕴涵的人类解放之路也因巨大的历史感而不断彰显。  相似文献   

18.
论萨特的存在主义爱情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爱情的哲学同样蕴含于萨特的思想中,它根源于萨特存在主义的本体论,与其关于他人的理论和关于自由的理论紧密相联。萨特的存在主义爱情观对于我们今天正确认识和对待爱情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日本当代作家村上春树在其众多的作品中,为我们揭示了在后消费时代中,现代青年的孤独、迷失、绝望的精神状态。在村上春树的几部作品中,以荒诞的手法指出人类的生存现状,更是蕴含着作家的人道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20.
刘恩允 《齐鲁学刊》2003,1(2):77-80
道德价值取向的本质涵义是通过其界定和分类来表现的。道德价值取向是指“道德意识对道德行为是否应当认定” ,它使人的思想和行为都一致地朝向某一目标或有一定的倾向性 ,引导和制约着道德价值观的确定和道德行为的选择 ;从基本的道德关系来看 ,道德价值取向可划分为个人和社会两大取向 ,并且从道德关系的五个方面来看 ,个人———社会道德价值取向具有不同的实质性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