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在“日元国际化”的口号下,推行日元基准货币化计划,谋求建立以日元为核心的亚洲货币体系和以日本为主导的区域性经济网络。在亚洲金融危机中,“亚洲日元圈”首次进入了组织化、制度化阶段。它无疑将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对外政策产生众多的制约,大大约束中国经济政策和对外政策的选择余地。本文依据基准货币的基本特性,在亚太地区国际关系格局的框架内,探讨了日本推行“亚洲日元圈”的经济动因和政治动因;从亚洲地区经济的各层面和基准货币的三种货币功能分析了“亚洲日元圈”的既成基础及日元基准货币化的近期可行性;并根据冷战后日本国内外的政治经济环境预测了“亚洲日元圈”前景中的不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2.
日本长期以来一直将日元升值看成经济恢复的重大风险,而将日元贬值作为经济恢 复的重要手段。这种根深蒂固的“日元贬值有利论”的产生,与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中期 持续的日元升值,以及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的持续低迷有关。同时,日本政府的各项经济对 策失效,也使日本倾向于利用汇率杠杆调节经济。而从经济因素分析来看,则与“初期条件 ”和“转嫁率”有关。尽管日本偏好日元贬值,但是日元贬值在日本经济中的实际作用并非 如理论分析的那样 ,日元贬值未必使出口扩大、进口减少。在日本经济的变动中,也并不存在日元贬值导致经 济恢复、日元升值导致经济恶化的明显的对应关系。近期日元贬值的主要原因是日本经济基 本面的恶化,日本政府的放纵只是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一、日元国际化历程  所谓日元国际化是指日本试图在国际经济贸易 (比如外汇交易、贸易结算和外汇储备等》中把日元纳入广泛的货币使用和货币储备当中 ,以使在国际经济舞台上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当前日元国际化的战略目标就是建立以日元为主导的亚洲货币区 ,推动日元成为与美元、欧元相抗衡的基轴货币 ,形成三极国际货币格局。日元国际化可谓由来已久。 196 4年日本正式成为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第 8条成员国”,开始承担日元自由兑换的义务。 2 0世纪 70年代以美元危机为背景 ,日元国际化得到进一步发展。 1972年 5月日本政府废除“外汇集…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日元汇率的走势及成因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亚洲金融危机以来 ,日元在经历连续三年的贬值后开始步入升值周期。日本经济的欠佳表现、美国奉行的强势美元政策是造成日元贬值的主要原因。尽管日本央行积极干预汇市 ,但美国为平衡经常账户赤字而对美元贬值的纵容以及恐怖袭击事件引发的恐慌性资本外逃 ,促使日元汇率超常升值。由于日本经济复苏缓慢、央行具有日元贬值偏好以及美国仍要维护强势美元政策的巨大利益等原因 ,未来的日元汇率走势将主要表现为“美元趋强、日元趋弱”。国际政治的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会改变日元的运行轨迹  相似文献   

5.
始于1985年9月的日元狂升、美元猛跌的浪潮,曾使日本经济陷入了所谓“日元升值下的萧条”,出现了战后第二次严重的衰退。但是,从1987年开始,经济出现了好转,不仅克服了“日元升值下的萧条”,而且进入一个新的增长阶段。分析日本经济由“日元升值下的萧条”转入“日元升值下的繁荣”的原因,除了日本经济自身的韧力及日元升值所带来的积极作用之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便是日本政府和企业所实行的经济结构调整措施及它所引起的一系列经济效益。目前,这种结构调整仍在进行,并出现新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富士通”是当今日本最大的电脑制造厂商。而且,是日本唯一不依赖国外技术,完全凭自己的力量发展电脑生产的。“富士通”创建于1935年。当时仅有资本300万日元,连生产厂房还是从“富士电机”借用的。但它创业伊始就大胆地瞄准了电脑生产。经过不懈的努力,现在,“富士通”已发展成为拥有资产1兆日元、年销售总额9000亿日元、职工总数3万人的日本电脑生产业的骄子。  相似文献   

7.
1985年日元大幅度升值以后,起初日本企业界怨声载道,担心日元急剧升值将会带来经济大萧条。然而,日本经济自从1986年11月恢复元气以来,已经克服日元升值所带来的冲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日元升值景气,标志着日本经济进入一个新的稳定增长时期。一、日元升值景气的背景 1.8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经济形势相对平稳,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运动活跃,为日本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据联合国有关部门统计,1985年世界经济增  相似文献   

8.
日元汇率与日本物价的异常互动及其后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日元汇率与日本物价异常互动——在日元汇率持续下贬的同时 ,日本物价亦呈持续下跌之势这一重要现象 ,分析了日本持续贬值却未能提升日本物价水平的主要原因 ,探讨了加速日元贬值的非物价因素 ,进而说明了日元贬值对日本物价下跌乃至通货紧缩的恶劣影响 ,指出在日元贬值与日本物价下跌或通货紧缩之间 ,在相当程度上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关系 ,而日元贬值与日本物价的这种异常互动关系 ,还进一步加重了其对东亚经济的恶劣影响 ,使东亚经济受到了比上一轮日元贬值高潮 (1 997— 1 998年前后 )更加严重的双重打击。  相似文献   

9.
日本对企业的分类标准 ,一般是按业种、职工人数和营业额来加以划分的。按日本《中小企业基本法》的规定 ,在工矿企业中 ,从业人数 30 0人以下或资本金 1亿日元以下的企业为中小企业 ;批发业中 ,从业人数 10 0人以下或资本金 30 0 0万日元以下的企业为中小企业 ;零售商与服务业中 ,从业人数 5 0人以下或资本金 10 0 0万日元以下的企业为中小企业。战后 ,日本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与现代化大企业同时并存 ,形成独特的“双重经济结构”,对日本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 ,日本中小企业约有 65 0多万家 ,约占企业总数的 99% ,吸纳就业人员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对外援助中债务风险的产生过程、内部争论及对债务管理体制所做的修正。泡沫危机后日本政府财政形势快速恶化,围绕日元贷款形成的债务风险层出不穷,给日本及受援国都造成巨大压力。为此,日本各界就债务问题展开密集讨论,国会、行政机构、经济界、非政府组织等都深度卷入其中。虽然观点各异,但都认同要提升日元贷款效率和透明度,降低不良债权发生率。以财政投融资领域为先导,日本开启了债务管理体制改革,推动预算瘦身及透明化。首先,在债务减免方面,充分利用第三方评估强化决策合理性与中立性;其次,推动日元贷款制度调整,引入外汇偿还制、浮动利率制、与日企“再绑定化”等构想;最后,在传统基建领域推动“由量向质”转型。日元贷款制度的发展历程与中国相关领域有类似之处,日本经验能为中国规避相关风险、做好政策准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1985年广场协议后,日元开始急剧升值。日元升值不仅对日本经济带来了一定的冲击,而且进一步吹大了当时日本经济的泡沫成分。日本政府忽视泡沫经济的存在,一味采取扩张的政策,希望以此应对日元升值对国内经济的不良扰动。本文尝试从经济发展战略、宏观经济政策和微观经济主体三个层面剖析日本采取的日元升值破解措施的绩效,结果表明,短期起到了一定成效,长期内效果较差,不但未能解决日关贸易不平衡问题,反而为日本经济留下了后患无穷的泡沫经济。  相似文献   

12.
徐梅 《日本学刊》2002,(2):153-156
2002年2月6日,中华日本学会在京召开了“日元走势”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国务院体 制改革办公室、国家计划委员会产业研究所、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外交学院、北京大学日 本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及日本研究所、新华社、《人民日报》 、《求是》杂志等单位的20余名专家学者。会议主要围绕近来日元及日本经济走势、日元贬 值对我国的影响以及我国应采取的对策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一、日元及日本经济走势  研讨会由中华日本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所长蒋立峰主持 。中华日本学会秘书长、中国…  相似文献   

13.
日本个人金融资产的实力与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的个人金融资产在经济低迷之中仍年年持续上升。据日本银行统计 ,1 996年年底 ,日本个人金融资产为 1 2 0 6万亿日元。 1 998年达到 1 2 5 4万亿日元。若按这个速度增长下去 ,1 0年后 ,日本个人金融资产估计可膨胀到 1 5 0 0万亿日元。不过 ,1 2 0 0万亿日元个人金融资产虽说给人的感觉是简单的数字 ,但实际上并不全是个人现有的金融资产。统计上的金融资产包括现金、存款、保险、投资信托、债券、股票等。日本个人拥有的现金是 75 3 .6万亿日元 ,在个人金融资产中只占 60 %。若从个人现有金融资产的概念上讲 ,除去 3 2 0万亿日元的保险…  相似文献   

14.
日元国际化:进程、动因、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日元国际化的历史进程日元国际化的进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 964年至 70年代末为日元国际化的第一个阶段。 1 964年日本正式接受 IMF的第八条款 ,承诺履行对日元自由兑换的义务。但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美元的霸权地位并没有给日元国际化留下很大的空间。 1 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 ,黄金美元的脱钩使多元化的国际储备成为现实。日元凭借日本迅速崛起的经济实力而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崭露头角。但从日本国内来看 ,日本政府和央行对日元国际化持一种否定态度 ,甚至采取种种措施加以限制。其原因主要是日本特有的政策性金融体制 ,大…  相似文献   

15.
从国际经验看,一国货币的国际化往往同时伴随着该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迅速发展。以日元国际化为分析对象,探讨日本企业跨国经营活动如何影响本国货币的国际化,结果表明:企业跨国经营活动与日元国际化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泡沫经济崩溃以前,日本企业掀起对外直接投资的高潮,促进了日元的国际化进程。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跨国公司经营活动的下滑,则导致了日元国际化进程的放缓甚至是停滞不前。这从企业跨国经营的视角为日元国际化的失败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释,对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汇率是一国政府重要的宏观调控工具,也是连接国内与国外重要的经济变量。本文通过理论推演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运用日本行业面板数据分析了本币汇率波动对经济效率产生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基于间接标价法的日元兑美元汇率与日本经济效率之间存在负向关系。在汇率影响经济效率的背后,出口、市场需求、融资约束和产业政策发挥明显的影响机制。日元升值不是影响日本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日元升值使得行业经济效率下降才是导致日本经济“迷失”的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17.
8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银行(日本的中央银行,以下简称日银)货币政策体系发生了变革,其重要原因是日本金融自由化的迅速展开。日本金融管制的放松即金融自由化始于70年代中期,而它的全面展开和迅速发展则是80年代中期以后的事情。1984年5月29日日本大藏省公布了由日美共同组建的“日元美元委员会”起草的《金融自由化与日元国际化的现状与展望》  相似文献   

18.
正在日本,一顿牢饭的成本约为530日元(约合人民币32元),而日本小学生午餐的成本仅为250日元(约合人民币15元),日本普通上班族的午餐便当价格也就500日元左右(约合人民币30元)。前段时间,蒋劲夫因涉嫌对女友施暴而在日本被逮捕,吃瓜的网友们纷纷调侃,一旦罪名成立,他就很可能要在日本监狱里享起"清福"。在没有自由和隐私的监狱里,饮食是囚犯们可以关心的话题之一,倘若要出一份世界牢饭满意度调查表,日本监狱估计是全世界里满意度最高的了。  相似文献   

19.
日元升值和日本经济[荷]D.达斯为改变80年代初货币的自由放任政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金融集团计划对外汇市场进行调整。根据1985年9月22日的普拉扎协定,用日元和马克的增值代替美元的贬值,协定执行的结果,美元下跌,日元开始稳定上升。当时的日本经济处于...  相似文献   

20.
日本外资企业的现状及其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健 《日本研究》2001,(4):22-26
20世纪末 ,在日本出现了新一轮外国直接投资高潮 ,日本的外资企业也随之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本文通过对日本外资企业的现状和效果的深入分析 ,来进一步阐述日本外资企业的变化及其所起到的作用 ,这对我国提高引进外资的质量和加强对外资企业的管理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一、日本外资企业的现状分析   (一 )日本外资企业的基本状况  近几年 ,外国向日本的直接投资持续快速增长。据大藏省统计 ,1998年度外国向日本的直接投资额为 1.34 0 4万亿日元 ,比上一年度增长了 97.6 % ,历史上首次突破 1万亿日元大关 ,1999年度达到 2 .3993万亿日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