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人类学是以人类社会发展的三种形态为研究内容,以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为研究方法,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研究目的的一种特殊的社会人类学。人类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第四个来源和第四个组成部分,人类学内容是马克思始终关注的要点。马克思主义人类学在研究理论和方法上取得的优异成果,对整个人类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它与人类学的发展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整个人类学发展的美好蓝图。  相似文献   

2.
民族志影片应用到人类学实践之初只是将它作为人类学研究的记录工具;随影视人类学理论的发展才将其用作表达方式。现阶段民族志影片的创作在人类学理论的指导下冲破了资料记录的束缚,表达人类学信息时不拘泥于影视体裁的限制,把表现人类学信息的故事片也纳入了民族志影片的创作范畴,以使人类学信息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3.
批判社会学理论对都市空间的异质性、动态性分析具有方法论性质.这一新的解释框架带给人类学研究颇多启发,并改变人类学以往仅限于对村落空间与家屋空间等静态空间探讨的模式.人类学研究的空间转向呈现出两种发展趋势:一是在传统田野地点反思的基础上,开启了多点民族志的实践;再则是在批判社会理论影响下,出现了迈向多维互动的空间民族志.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类学学者访谈录 ,从中国学者进入人类学领域的经历 ,中国学者对人类学学科建设的思考 ,中国学者对人类学理论的探索 ,中国学者对人类学本土化或中国化所作的努力 ,中国人类学与其他学科互动的态势 ,中国人类学与国际人类学的交流 ,中国学者对人类未来的关怀等方面 ,对中国人类学近 2 0年的发展作了比较忠实、全面的记录 ,这对中国人类学史史料的积累是极具学术价值的一件大事。我们从《人类学的世纪坦言》坦率诚恳 ,如实说出的关于中国人类学发展的种种情况、意见、观点、看法和评论中 ,既看到了人类学在中国百年发展的成果 ,又窥见了新世纪人类学在中国发展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5.
"文学人类学"在中国比较文学第十届学术年会上首次成为专场会议之一。此次专场会议展示了文学人类学研究领域的学术前沿,概括起来有以下三方面:1.关于人类学转向问题的理论研讨;2.对文学人类学元话语和方法论的思考;3.有关文学人类学的个案分析。  相似文献   

6.
人类学是一门多学科、跨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它以人类社会生产实践活动研究为对象,以探讨人类历史文化的普遍性和多样性为目的,运用跨文化(Intercultural)之历史深度描述方法界定历史人类学,具有重要的实践理论意义。跨文化(Intercultural)是指文化的“内在性”、“涵化性”和“互动性”,即通过跨族群文化互动构建历史人类学理论,它与历史认识论、方法论和本体论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根据历史民族志和历史人类学的学科特点,跨文化理论方法已经成为研究历史人类学的主要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7.
弗雷泽广阔的全球视野和贯通古今的知识贮备为以比较研究为特色的新人文学开辟出路径,沿着这一路径,中国学者将中国的学问传统与文化人类学的知识全球化视野相联结,逐渐走向了文学研究与人类学视野相结合的跨学科方向——文学人类学。中国文学人类学在历经十余年的开拓与发展中,逐渐形成中国文学人类学独特的文化观(文学观),也就是将口传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众多无文字民族的多元活态文学提升到大传统的地位,用多重证据法来实现具体研究操作与理论建构的统一性。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凸显了人类学转向后的学术范式革新意义。  相似文献   

8.
现代社会朝着越来越深度技术化的方向发展。教育人类学在此过程中逐渐与技术交叉、融合,发生了很多变化。目前学界就技术与教育人类学的关系尚缺乏系统的分析。从教育人类学研究的方法、对象和理论建构几个方面进行梳理和分析,呈现了教育人类学研究方法中的技术角色经历了从辅助到拓展、从隐匿到凸显的过程;研究对象技术化特征明显,从电化教育、网络教育到智慧教育,生发出了新的教育人类学研究问题;而在理论构建上,应用了科技人类学理论,却缺乏针对技术时代教育人类学的理论构建。  相似文献   

9.
工商人类学是广义人类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学科,与经济人类学和管理人类学的联系紧密。在传统的四大人类学分支中,她应该被囊括在文化人类学中,是一门新兴的应用人类学。在人类学领域之外,工商人类学和当今的管理学、经济学和心理学的联系也非常紧密。田广教授(美国)主笔的著作《工商人类学概论》,比较全面地介绍了什么是工商人类学、工商人类学的发展、工商人类学的独特方法和贡献,并对工商人类学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展望。将田广博士等编写的这部工商人类学巨著介绍给国内学者和科研机构,以推动中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发展。  相似文献   

10.
教育人类学的研究在西方社会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当初正是人类学者将不同文化族群中的教育现象作为人类学研究对象之一,从此便获得了与家庭、种族、亲属制度、社会组织等领域一样的学术地位,并逐渐地产生了这门学科,同时也决定了这门学科的人类学属性和特征。本文的分析集中在两个大的理论问题上:首先从欧美人类学研究的主题与趋势中,提出人类学的田野工作和理论建构为什么都是围绕“现代性”而展开的。其次,教育人类学在现代性、反思现代性与全球性中是如何开展自己的研究并作出阐释的。  相似文献   

11.
对于"他者"的研究与关注,体现了人类学自身综合性与开放性的学科特征.人类学总是在对他学科的差异性整合中,不断地认识和完善自我.从叙事的角度,探讨人类学与历史学的粘合过程,不仅符合人类学进行自我整合的学科特征,而且也有益于研究具体族群的历史意义与文化价值.叙事作为二者并接策略具有现实基础和理论基础,可以通过移植策略、再生产策略、建构时间秩序策略、视点转移策略、交流策略实现人类学与历史学的并接.  相似文献   

12.
学习共同体从人类学取向的情境认知观研究走进教育创新的领域,是理解知识的创造和共享的重要社会结构。综合运用社会性建构理论、科技媒介学习理论和文化习得理论,分析了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人类学课程学习共同体的特征,并从目标定位、知识领域设计、意义协商的田野调查等方面,构建学习共同体的培育路径,并提出具体的评估方式,探索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人类学课程教学设计。由此出发,兼论人类学的学科建设及其地位。  相似文献   

13.
神话原型批评由西学东渐到生根本土,经历了从弗莱理论向文学人类学研究的延伸与转化。其倡导者和实践者大都具有明确的学科建构意识,他们力图借助人类学观念来促成国学的更新,以实现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现代转型为终极目的,其价值和意义远远超出了单纯的文学批评理论流派的范畴。从神话原型批评迈向文学人类学研究,为西方理论旅行中国提供了一个极有研究价值的实例。  相似文献   

14.
近半个世纪以来,为化解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学民族志所遭遇的“表述危机”应运而生的视觉人类学获得长足发展,作为视觉人类学研究手段和书写文本的影像民族志明确表征民族志书写的“视觉化转向”,成为人类学领域最不可忽视的存在。新世纪中国影像民族志在视觉人类学视域下获得了更为深广的书写品格。文化视野进一步拓展,由“远方”走向“庭前”,关注身边的文化事象,及时承接“回归生活世界”的学术转向;在文化使命上由“文化抢险”和“抢救旧文化遗存”逐渐转向文化书写和文化建构,承担起关照当代民族文化视角,审视文化变迁的轨迹和脉络的功能;在文化表达方面展开人文关怀,对当代多元民族文化的表达和对情感唤起等方面显示出不凡的表现。新世纪中国影像民族志以明晰且具民族化的叙述方式和影像风格,为世界人类学研究提供独特的“中国样本”,为世界影像民族志提供美学范式。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主义背景下的西方艺术人类学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人类学家认识到,艺术史能够为人类学家提供一种视野,即将艺术品视为观看的物化方式,并且在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各异的面貌。时至今日,艺术学不再将自己封闭在一个狭小的象牙塔中,认为艺术与日常生活无关,与民众的行为及社会的互动无关,只是一些高雅圈子里的为艺术而艺术的产物。艺术的研究需要人类学的视角及养分。文章分别从后代主义思潮下的艺术人类学发展、艺术人类学理论、艺术民族志观点,概要描述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艺术人类学的发展脉络、学者们普遍关注的理论命题、艺术人类学方法论的创新实践,以及对当前中国艺术人类学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与中国人类学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中山大学人类学系的人类学、民族学的研究活动为例,对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的发展做一个历史性的回顾与反思.目的不仅是为了反思学科发展的成败得失,而且更为了应对学科本身在21世纪发展的需要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对话的需求.全文分为四个部分:首先,以中山大学人类学研究的缘起,描述人类学、民族学传人中国及其传播、实践的过程;其次,以人类学系停办但其人类学研究在考古学和民族学掩护下仍继续进行,反映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在特定历史时期的转型情况;再次,以中山大学人类学目前的研究特色和学科探索,介绍中国人类学的重建与兴盛;最后,提出以中山大学人类学学科发展为经验的反思,讨论作为学科的人类学在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2010中国艺术人类学学术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艺术人类学研究"为主题。与会专家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探讨"、"艺术人类学理论研究"两方面展开了深入研讨。此次研讨会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深入发展,探索了新思路,也为艺术人类学的学科建设拓宽了视野。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人类学在理论和方法上对灾难的研究越来越重视。人类学作为社会科学将灾难中交汇的环境、生物和社会文化三个因素纳入思考的范畴,并在研究中形成了"考古与历史"、"政治生态学"、"社会文化与行为"和"应用与实践"几种范式。这些范式之间相互关联,吸取了其他学科的灾难研究经验,以人类学整体观的视野和微观的民族志田野方法对灾难研究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文学人类学研究中的"陌生化"的运用,要求用新的形式言说新的感觉体验,使日常熟悉的、俯拾即是的事物变成一种特殊的意料之外的事物,创造出一种对客体从未有过的感受和认知.一方面,"陌生化"理论在人类学中的运用与人类学始终对"远方文化之迷"的学科追求有着异曲同工的所指;另一方面,"陌生化"理论在人类学的理论方法中也得到了应用性的发展,使得人类学的研究更具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以来,人类学成为西方发展最快、影响最大的学科之一,艺术人类学、历史人类学、文化人类学、影视人类学、教育人类学、法律人类学等研究异彩纷呈,展示出人类学的研究范式给各交叉学科带来的极大创新。那么,当人类学与文学相遇,二者的碰撞与结合可能给文学研究带来什么样的新异局面呢?下面以叶舒宪《文学人类学教程》⑦(以下简称《教程》)一书为例,谈谈文学和人类学结合的可能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