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春风和煦,万象更新。在这充满生机的季节里,《山东矿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以下简称《学报(社会科学版》)诞生了!著名教育家王亚南先生早就指出:“办大学主要抓两条:一是教学,二是学报”。这说明高校学报在学校发展中居于重要地位。大学学报是一种学术性、理论性刊物,主要反映本校科研和教学成果,她学术品位高,信息容量大,传播速度快,内容先进新颖,是进行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因此,它是展示学校办学情况和学术水平的窗口。我校于1979年创办了《学报(自然科学版)》,20年来,刊登了大量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论文…  相似文献   

2.
学术性是大学之本质属性,学术自由是学术活动的基本要求。学术权力来源于学者对某一学科知识领域的影响力,它是大学的生命力。当前我国大学受行政权力导向作用的影响,学校实行学术行政管理模式,学术权力呈现日益弱化的趋势。强化学术权力,提高大学的学术气氛,对深化大学改革,促进大学发展,实现世界一流大学的梦想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等学校创办学报一百年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学报要立足本校放眼社会,反映主办学校的学术成果、促进校内外的学术交流、推动学校的教学和科研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承担起传播知识、研究学问、启迪思想、繁荣学术、传承文明的历史使命;学报要坚持学术性,努力提高学术品位;学报要有体现创新精神的办刊理念;学报编辑要做学者型的编辑。  相似文献   

4.
大学作为学术性组织,学术权力是支撑和维系大学发展的基本纽带。学术权力运行不但是大学内部治理的重要组成,也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本研究通过历史梳理发现,我国大学学术权力发展呈现出从"潜隐"趋向"显现"、从依附行政权力到逐步独立的总体规律,但由于每个历史阶段的特点不同,学术权力在大学内部的地位和作用也有所不同。现阶段我国大学学术权力运行还存在一些问题,未来需要从历史发展中吸取经验,进一步提升学术权力在大学内部治理中的权威性,加强学术委员会等学术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5.
我国大学应设置“开课处”。“开课处”应奉行“教师自由申请,专家严格审核”的开课管理原则。我国大学现行的开课管理体制不能保障教师的学术自由、不符合现代管理理念、不能适应大学学术性特点。设置开课处可以保障教师的学术自由,大大促进教师学术水平的提高;符合现代组织设计原则,可以在适应高校学术性特点的同时,整合校内资源,促进高校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大学出版社引起人们的重视,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出现的新气象。现在,全国已有二十五所高等学校办起了出版社。大学出版社在学校中是与图书馆、研究所同样重要的学术性机构,它的主要任务是出版教材和学术著作,为学校的教学工作、科学研究、教材建设服务。高等学校有一支包括多种学科的学术队伍,是作者、编者、读者荟萃的地方,既是教学  相似文献   

7.
教学具有学术性特征,走向教学学术的发展路向是对“全能型”教师发展范式的否定,并已成为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取向和新内容。教学学术可以平衡大学教师教学与科研关系,使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回归大学教学的本真。在教学学术的理念下,大学教师需要广采众取,完善知识结构成为博学型教师;需要投身教学,在教学中研究成为反思型教师;通过广泛交流成为智慧型教师;需要善于整合资源成为创造型教师等方略来完成自己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重视学术性是学报发展的第一要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学术的力量,才是学报长期生存和赢得社会赞誉的内在动力。学报,究其更深层的意义,应该被理解为“学术性的刊物”,这也是区别于其他校刊及一般刊物的最显著的特征。学报编辑需要在学术知识上不断学习和更新,需要明智的判断力,更需要一种胸襟上的通达和对学术高品位的追求。  相似文献   

9.
应用型大学学报作为学术期刊的一个门类,是一种具有物质形式的文化产品,其文化功能主要体现于对人类文化的横向的交流与传播和纵向的积累与传递,但更着眼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应用型大学学报又是一种高校主办的学术期刊,其教育功能具有作为学术期刊的普遍意义和作为高校学报的具体意义,但更追求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统一、和谐。应用型大学学报还是一种应用性学术期刊,其学术功能主要表现为学校的学术园地、学术窗口、学术动力,特别要注意处理好学术与应用、创新与应用、学科与应用、应用与规范等几个关系。应用型大学学报办刊模式研究要以其文化品位、教育品格、学术品质为切入点。  相似文献   

10.
大学出版社引起人们的重视,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出现的新气象。现在,全国已有二十五所高等学校办起了出版社。大学出版社在学校中是与图书馆、研究所同样重要的学术性机构,它的主要任务是出版教材和学术著作,为学校的教学工作、科学研究、教材建设服务。高等学校有一支包括多种学科的学术队伍,是作者、编者、读者荟萃的地方,既是教学的基地,又是科学研究的基地,因而有办出版社特有的优势。大学出版社将成为全国出版战  相似文献   

11.
公有民办二级学院是由社会力量与普通高校合作举办,在母体大学下设的基层二级教学单位,围绕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管理、教学质量保障和师资队伍建设等四个方面探索建立合理高效的教学运行机制,是保证公有民办二级学院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2.
建设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必须加强队伍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师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学校水平、尤其是学校的学术水平 ,只有建设一流水平的师资队伍 ,才能建设一流水平的大学和学科。当前 ,大学教师队伍存在着知识创新能力、科技创新能力以及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能力不适应学校事业发展的需要 ,学术大师和拔尖人才不足等问题 ,教师队伍的总体素质有待提高。教育的现代化呼唤现代化的教育管理体制 ,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不仅与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有关 ,而且与教育管理水平也是密切相关的 ,建设好一支教育思想先进、管理水平高、作风过硬的教育管理队伍 ,与建立高水平教师队伍同样重要 ,甚至是更加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作为承担大学教学与科研职能的教师,要具有开展创造性学术活动的学术水平,具有把学术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并有效开展有效性教学活动的教学水平,其职业发展理应包括教学发展与学术发展两个方面.然而,中国大学教师的学术发展处于自由自发状态,教学发展虽然有制度保障,但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职业发展陷入困境.大学教师职业发展规划作为解除职业发展困境的有效路径,既可以使学校发展与教师发展目标协调一致,又可以使教师教学发展与学术发展融为一体,是实现学校与教师共同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教师实现生命价值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4.
试析研究型大学的本质--学问的生产能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于一个国家的大学系统来说,研究型大学的质量、数量是决定系统的整体水平和社会贡献程度的重要影响因素.从对研究型大学的作用与主要任务的认识之角度出发,可以认为具有较高的学问生产能力是研究型大学的本质特征.所谓学问的生产能力是指一所大学或一个大学系统在科学的理论、法则、概念、物质的发现与发明方面的数量与质量.影响研究型大学的学问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有宏观方面,科学赖以存在的文化与氛围,高等教育体制,学术共同体的传统和政府的科学政策等;微观方面,教师与研究生的质量和研究资金的充足程度等.  相似文献   

15.
院报作为一份专业性较强的报纸,作为高校的喉舌和宣传阵地,要在办报过程中突出学校的办学方向和专业特色。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特色集中体现在高科技、新领域、开放性、多元化、民族性和法制化上。本报作为全省惟一的海洋类本科院校的专业性报纸,应力求办出海洋特色,从开辟专栏与专刊等方方面面作好“海”字文章。  相似文献   

16.
建设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世界一流民族大学,是党和国家为中央民族大学确定的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十一五"时期,中央民族大学要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学校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要求,加强学科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术创新能力及师资队伍水平,优化办学条件,改善教职工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建立健全完善的工作保障机制,处理好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走稳定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的内涵发展之路,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术创新能力作为学校办学的主题,一心一意致力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  相似文献   

17.
大学内部行政管理要由官本位向学本位转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教育和学术机构,大学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依据是通过发展学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大学内部行政管理原本就是服务于教学与科研活动的,然而,随着大学的发展而日益扩大的大学内部行政服务组织逐渐异化为大学内部的行政衙门,使大学学术权力让位于行政权力,大学官本位盛行。中国大学内部管理的异化阻碍了大学管理的有效实施,影响了大学的发展。因此大学内部行政组织要树立服务理念,建设服务体系,回归服务本位,这是解决中国大学内部管理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大学主体性的失落与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主体性的失落是当前大学危机的根源所在,其深层的本质在于学术自由精神的丧失。面对当前大学的危机与困境,学术自由应突破外部的社会限制和内部大学主体自身的限制,应以大学学术自由的理想为指针,结合大学的实际情况,积极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校学报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高校学报在发展和繁荣中形成了一些基本的运行机制,这些机制可以概括为:稿件处理网络化、数字化;严格的质量控制机制:"三审四校一读"制度;明确的责任机制:篇责任制、期责任制与执行主编负责制;提高核心竞争力的稿源优化机制;促进期刊发展的特色栏目制;学术影响力的评价追踪机制;自成特色的队伍培训机制。在实际运行中,这些机制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它们共同构成学报工作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20.
学术期刊编辑应该具有“专博相济,一专多通”的知识结构,高校学报作为综合性学术期刊,对编辑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许多高校学报编辑的知识结构还不能适应这一要求。积极开展编辑继续教育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继续教育是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必须坚持适用性原则,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必须根据编辑学科的特点:编辑素质和技能的要求以及编辑工作实际,选择恰当的教育内容,采取灵活多样、扎实有效的教育形式,保证编辑继续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