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梳理了中国义虎型故事久远丰富的生活史 ,并比较中外相近类型故事的异同 ,在中国多民族文化的背景下思考这一类型的传承价值 ,认为中国义型故事的文化传承蕴含了三种文化意义 :虎形象在中国多民族文化史上具有特殊性 ;折射了中国文化“伦理中心”的特质 ;显示出早期中国文化吸纳世界文化进而改造、重构本土文化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2.
继母型故事是家庭故事的一种,传达着继母单方面虐待非亲生子女,或偏爱亲生子女的同时虐待非亲生子女的不公平。口传故事里面多包含了对受虐继子悲痛欲绝的同情,严格批评继母的形象,表现了民间的道德标准,还有做了坏事的继母最终失败,而忍辱负重的继子获得胜利的结局故事,应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因此这样的故事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对中国与韩国的民间故事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继母型故事在中韩两国传播的过程中,逐渐与本土文化融合,最终成为两国各自文化的一部分。但是,由于时代、环境、文化及民族心理的不同,继母型故事在中韩两国形成传播过程中,赋予了其不同的民族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小说《西游记》在分类上属于神魔小说,但是作者在情节安排和人物形象塑造上经常有超出神魔叙事的笔法。整个故事中安排了多次打杀猛虎、虎精以及人虎互变的情节,从而使得神魔叙事带有了传奇和志怪性质,增加了小说的可读性,令小说叙事呈现出更大的综合特征。  相似文献   

4.
中越文化交流历史悠久。民间文化是民族文化的基层文化。中越民间文化之比较研究 ,具有重要意义。女娲是中华母亲神 ,越南也流传 ,但“越南化”了。“灰姑娘型”故事是世界性的。采录最早的是唐代学者段成式 ,采录了壮族先民李士元讲述的《叶限》。 2 0世纪广西学者采录到壮族《达稼和达仑》、京族《糠妹与米碎姐》 ,越南留学生采录了越南故事《糠妹与粞姐》 ,几篇故事极具可比性。越南阮朝诗人阮攸 ,出使中国后 ,把明末清初小说《金云翘传》改编为同名越南民歌体长诗 ,长诗流入民间 ,化为故事 ,流入中国京族 ,广西学者采录到《金仲与阿翘》 ,这是中越文化交流的硕果。越南采用中国农历。中越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时间相同 ,节日活动同中有异  相似文献   

5.
中国化身型虎故事由两大核心母题构成,即“虎皮”母题和“虎文”母题。其中“虎皮”母题展示了下层文化主体投射在人生旅程中的祈福心理与巫术效应;“虎女”母题则呈显出与中华传统文化有密切联系的畸要审美和生殖崇拜心理,透视了我国古老文化元素不朽的生命魅力与深远意义。对化身型虎故事的母题研究,进一步论证了中国虎故事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人虎缘故事在中国民间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文章全面考察中国人虎缘故事传承流变的文化根源 ,系统梳理了人虎缘故事久远丰富的生活史 ,运用母题方法分析人虎缘的基本形态 ,并对中外相近类型故事作出比较 ,认为人虎缘故事蕴含了三种文化意义 :虎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特殊性 ;折射了中国文化伦理中心的特质 ;显示出早期中国文化吸纳世界文化进而改造、重构本土文化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7.
朝鲜民族民间传说故事中有大量关于虎的传说故事,这些传说故事有较深远的社会意义和较高的艺术价值,它们在朝鲜民族中间广为流传。朝鲜民族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表现“虎”的传说故事?这些传说故事中“虎”的形象有哪些类型?这类传说故事反映了朝鲜民族怎样的特殊民族心理?本文拟就以上诸问题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唐僧"取经故事"取得重大发展的元明两代,藏传佛教对中原文人创作,特别是对小说《金瓶梅》、《西游记》的创作形成积极影响。藏传密宗中护法神束"虎皮裙"的形象甚是常见。除此,人物形象束"虎皮裙"的造型,在汉族及其他民族的艺术作品中极为罕见,这无疑说明了小说《西游记》孙悟空束"虎皮裙"题材源自藏传密宗。  相似文献   

9.
陈忠实小说<白鹿原>引用巴尔扎克的一句话:"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根据这句话的含义,论文分析了各种性爱故事类型,阐述了不同性爱故事类型之间的关系,重点解读性爱故事背后的民族传统文化基因密码:中国社会生成结构是建立在男女性爱关系基础上的"男女-性-家庭-家族-国家-天下"结构.全体社会人员围绕着如何看待男女关系的性,形成了个人、家庭、社会基本道德伦理,进而形成了审美文化观.男女之间的性爱文化价值观就成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密码.中国传统文化本来就是一个建立在"性"基础上的文化,反过来对"性"却采取了非理性的回避和抹煞态度,想尽各种方法和借口抹煞人的合理"性"需求.导致"保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常态,民族性格出现了分裂.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收集的我国160多个“石门开”型故事为例,接各种故事异文情节的差异,将之分为四个亚型,并追溯了“石门开”型故事在历史上的缘起及其演变轨迹.作者认为,我国的“石门开”型故事可分为两类口诀类和宝钥匙类。口诀类故事受阿拉伯故事《芝麻开门》的影响很大,而宝钥匙类故事则与阿拉伯故事的关系不密切,完全可以是在中国本土上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滋润而独立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1.
运用母题学、主题学和文学人类学的方法对中国满通古斯语族五个民族(即满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和锡伯族)的百余篇民间宝物故事进行分析研究,可以将这些故事分为风物传说型宝物故事、英雄征战型宝物故事和生活奖惩型宝物故事,通过对其主题情节深层意义的解析,揭示了满通古斯语族诸民族在生活环境、文化传统、道德观念等方面的独有特点.  相似文献   

12.
世界故事类型中的“羽衣仙女”的著名故事.在中国有《毛衣女》、《田章》和《金波聂光新娘的故事》等诸多的关于天鹅女的古代异文.该故事经历了由简到繁.由单纯型向复合型的演变构成过程.在中国和世界范围内产生过深远影响的天鹅处女型故事.以其优美的故事叙述和深邃的文化内涵.保持着长久的艺术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世代累积型小说成书过程往往具有依傍历史而又不乏虚构的独特性。小说成书后伴随着文本的深度传播,某些虚构的人物、故事被民间传说,诗文笔记甚至地理方志被等同于历史真实而流传、引用和著录,从而导致小说向历史的靠拢。本文在全面考察世代累积型小说的基础上,对小说历史化的三种形态进行了阐释,并从文学传播与传统审美文化心理等角度对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初步解读。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从小说内容、作家与读者三个方面阐述中国古代小说与史之关系,然后论述了造成这种独特民族心理意识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几千年的“史官文化”.  相似文献   

15.
唐传奇小说《莺莺传》是西厢故事的源头,《董西厢》是西厢故事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环节。文化的变迁是《董西厢》情节和人物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董西厢》创作于女真统治的金代,这是一个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发生冲突与融合的特殊时期。通过对比,可以看出这两部作品分别带有不同的民族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中国少数民族小说中叙述可靠性与民族身份认同、构建存在密切关系。少数民族小说叙事呈现出不同的叙事交流方式,可靠叙述往往体现为单向度的叙事交流特征,不可靠叙述则因增强了文本的交流对话特性而呈现出丰富的交流层次。中国少数民族小说大多采用可靠叙述的形式展现民族身份,表现本民族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显现出的民族习俗、风物人情、民族心理等方面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可靠叙述成为中国少数民族小说的重要叙述方式,少数民族小说常常采用有缺陷的人物充当叙述者、二度叙事等叙事策略展现出作者对于民族身份的反思以及对于民族文化建构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根据故事情节发生的特点,唐代人鬼相恋故事大致可分为类冥婚型故事、禁忌型人鬼相恋故事、亡女复活型相恋故事、路遇型相恋故事四类。类冥婚型故事依附于冥婚习俗,多发生在人间男性和女鬼之间;禁忌型人鬼相恋故事的经典模式是“禁忌~惩罚”,故事中男子或是气色有异或是暴亡,不具备重情之特色;亡女复活故事表现的足追求爱的力量强大以至于死而复生,给人以很强的震撼力;路遇式人鬼桕恋故事重在对男女两情相悦的描摹和歌颂,是义人幻想爱情的白日梦的载体。庸代人鬼相恋故事不但丰富了古典小说的题材,其人物形象刻画和故事的发生模式,对后世同类小说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近年来中国大片现象中声音创作的美学意义,分类分析和解释了中国大片中的音响、音乐和语言的美学功能。此分析主要依据中国大片创作呈现的“视听感官”特征及民族文化内涵。比如,其中的音响设计创造出了民族文化的意境,而音乐的情绪也透露出故事的文化信息。本文尽量突显中国大片声音的文化特性,挖掘出中国大片声音创作的深层次结构。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一个伦理型国家,忠孝观念一直深入人心并很早就对中国古代小说产生影响,种种迹象表明忠孝文化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影响和改造是深入而全面的,而且正因为忠孝文化的渗透与融入才使得这些故事更加深入人心从而流传更广、影响更深。这从忠孝观念对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影响与改造就可看出端倪。  相似文献   

20.
鲁迅、沈从文都是为中兴民族而注目于传统文化的渊薮———地方民族的民风乡俗 ,一个批判民族文化的劣根性 ,一个却在寻民族文化的根 ,赞美自然的人性传统美德 ;一个为乡土小说奠基 ,一个使乡土小说分流 ,都超逸出了乡土小说的普遍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