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政府经济人"及其对政府执行力的制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勇波 《社会科学家》2008,1(5):118-121
政府人员有着追求利益"政府经济人"的特性和倾向.一方面,"政府经济人"追求利益的本能可成为提升政府执行力的动力;另一方面,"政府经济人"不当的利益追求行动也会对政府执行力形成制约作用.因而,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建立利益激励机制、建立法制约束体系、建立利益协调机制等来约束"政府经济人"的不当利益追逐行为,促进政府执行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对政府执行力的研究应该着眼于统合执行过程与结果,通过处理好使命和任务之间的关系来明确执行目标,通过硬权力和软权力的综合运用来优化执行过程,从而促使政府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立足目标和手段两个维度,政府执行力可划分为四类:基于权治的执行力、基于德治的执行力、基于法治的执行力以及基于心治的执行力。随着民众文化素质的普遍提升和精神需求的增长,政府执行力应由基于政府本位、关注事务本身、依靠强制落实的层次向基于政策本位、关注精神价值、倡导自觉行动的层次发展。为此,需要在价值导向、目标设定、手段选择和共同参与等方面做更多努力,以提升政府执行力的层次和水平。  相似文献   

3.
关于提升政府执行力的思考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提升政府执行力对于提升政府竞争力具有重大的意义,政府执行力主要表现在政府执行部门掌握政策的尺度以及执行政策的速度、力度和角度上.影响政府执行力有主客观原因,其中由执行制度缺陷造成的执行官员腐败是政府执行力弱的主要原因,本文提出了提升政府执行力的八条对策.  相似文献   

4.
加强政府执行力建设是当前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地方政府执行力是影响政策执行效果的核心要素,直接关系到地方政府治理效果.借鉴管理过程学派的有关思想,从计划确定力、组织运行力、资源整合力、领导影响力和控制实施力5个维度出发,设计一套包括5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40个三级指标的评估指标体系,对地方政府执行力进行测评,不仅有利于科学检验地方政府组织自身及组织成员对预定目标的完成程度,而且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地方政府组织内部的奖惩机制,增强地方政府组织内部的科学性、有效性和权威性.  相似文献   

5.
高玉贵 《理论界》2014,(11):19-23
执行力是政府工作的生命力。政府执行力的提升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有效路径之一。一个强有力的政府首先是一个具备有效进行政府执行能力的政府。在市场经济发展中,面对多元化的、复杂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有效的政府执行力直接关系到公共政策目标的实现。在阐释政府执行力内涵的基础之上,分析政府执行力的影响要素,进而提出政府执行力提升的路径:培养良好的执行力文化;提高执行人员素质;完善行政执行机构运行机制;强化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互动;加强政策执行效果的评价;强化执行力的监督及问责机制。  相似文献   

6.
政府政策执行力与公信政府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升政府公信力,构建公信政府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政府的行政行为是影响政府公信力的直接因素,提升政府政策执行力才是构建公信政府的关键所在。通过对我们国家构建公信政府过程中政府政策执行力不足的现象及其原因分析,笔者认为,培育执行主体素质,营造政策执行力文化氛围以及加强提升政府政策执行力的机制建设是提升政府政策执行力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梁栋 《东岳论丛》2011,32(5):141-144
健全责任机制是提高政府执行力的前提和基础。政府执行力贯穿于政府执行活动的始终,它主要表现为准备力、运行力、善后力。从责任视角审视政府执行力是马克思主义"公仆"理论、权责一致原理、委托代理理论、交易成本理论、现代组织行为学关于人性分析理论的必要要求。责任意识、责任制度、责任行为等对政府执行力具有重要影响。应该着重从确权明责优化政府职责体系配置、建立科学完善的绩效责任评估制度、健全政府执行问责机制等方面健全责任机制,努力提高政府执行力。  相似文献   

8.
加强督查,健全问责制,是提高政府执行力、树立政府公信力的关键所在。构建督查制的路径选择是强化督查职能、完善督查网络、打造责任链条等。  相似文献   

9.
官晓慧 《理论界》2011,(3):29-30
县级政府作为基层政府直接面对最基本、最繁杂的行政事务,在省管县的体制下,县级政府拥有更大的行政自主权,这就意味着县级政府需要进一步提升执行力。县级政府的执行力可以看做是在执行上级政府的决策的同时又能保证县域内各个社会组织的协调发展。因此,县级政府可以从权力结构、权力监督和政府职能三个方面提升其政府执行力。  相似文献   

10.
提升县级政府执行力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目前学术界从多个视角出发,对县级政府执行力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推进县级政府执行力研究要更加重视加强县级政府执行力的细化研究、新时期县级政府职能的研究、省直管县背景下县级政府执行力研究、县级政府“道德人”的研究和县级政府执行力的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11.
城乡一体化是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城乡一体化因应城乡联系发展、城乡等值发展等理论并不断创新。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做法值得借鉴,给中国正在推进的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了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12.
乡镇党政领导的执行力,事关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山西省乡镇领导在转型跨越发展中,能把握大局,执行政策时处置恰当,使山西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呈现良好局面。但是,由于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乡镇政府在人、财方面的匮乏,以及缺乏有效的制度建设,影响了执行力的发挥。提高乡镇党政领导执行力,需要从转变职能,规范行为,加强政策宣传和作风建设,理顺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关系等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3.
林楠 《学术探索》2012,(3):31-33
笔者认为廉政文化必须通过自省自律得到真切的诠释,方能在人们的价值观念中得以认同;廉政文化必须要回归社会日常生活,方能引导、规范现代社会人们的政治生活;廉政文化必须恰如其分地结合有效的制度支撑,方能达到扶正祛邪惩恶扬善。  相似文献   

14.
政务微博在塑造政府形象方面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也有自身的缺陷,同时政务微博在塑造政府形象方面也是一把双刃剑,使得政府网络治理面临挑战。应抓住外部机会发挥政务微博在塑造政府形象方面的比较优势(SO策略),利用外部机会克服微博应用于政府形象塑造的劣势(WO策略),发挥微博的独特功能防范其面临的威胁(ST策略),"内外发力"改变劣势应对威胁(WT策略)。  相似文献   

15.
改革政府:降低运行成本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前我国政府的运行成本无论是与历史相比,还是与国际比较,都处于过高的状态,以至影响着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为此,必须推进政府改革。合理设置政府机构、控制政府运行成本的初始规模;建立规范、有序的政府运行机制,降低政府运行成本;减少和消除政府中的隐性成本;改革预算管理体制,增强预算对政府运行成本的约束力。真正做到从制度上降低政府运行成本,提高政府运行的效力和能力。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我国城市工业污染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是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市场失灵是不可避免的,政府失灵存在的原因在于我国政府当前政治体制、环保治理法律机制和中国政府从上至下的GDP主义。分析结论是,治理我国城市环境污染应尽量避免治理市场失灵时的政府失灵现象,现阶段必须以政府为主导来推动环境保护工作,因此应该从制度创新着手解决这一问题,应该改革环保管理的政治法律体制,形成监督和激励约束并重的环保运行体制。  相似文献   

17.
以温州为例,从制度变迁的视角对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的制度创新与地方政府行为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新一轮农村改革的重点是破除城乡二元制度安排,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温州开展以“三分三改”为核心的城乡统筹综合改革,寻求整体性制度安排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外部利润使制度创新主体有足够的动力参与制度变迁,创新成本的降低使制度的变迁变得合算。温州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强制性与诱致性制度变迁相结合的结果。地方政府充当第一行动集团,赋予农村市场力量的成长空间和农民自我发展的能力。随着城乡二元结构的逐步破解,农村的市场力量逐步成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主导力量,此时地方政府职能应适时转变,承担起服务和协调的角色。  相似文献   

18.
风险社会理论视角下政府危机管理能力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险社会理论重塑着人类的风险意识与危机应对观念,如果说危机意识有助于我们防患于未然,但风险的潜在性与不可避免性,风险与危机的不可控性与紧急性,让我们在突发的危机到来时,不能不直面风险与危机。我国现行危机管理机制刚刚起步,公共危机的突发性、紧急性与危害性,决定了在危机爆发之后,公共危机管理中应急协调机制的健全是应急处理阶段的关键环节与核心所在。而现行危机管理应急机制的健全既包括应急管理机构设置,也应包含应急机制功能的有效发挥,其中政府“应急协调”专业化能力的增强是有效发挥应急机制功能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生态型政府是政治生态文明理念下政府范式转变的必然选择,但我国生态型政府的构建却面临着组织、市场、主体、法律等困境。因此,迫切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力解决:建立动态组织、转变政府职能、合理配置权责,完善政府生态管理的组织建设;加强市场理论研究、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培育生态市场,积极发挥市场作用;培育生态NGO、改善信任格局,推动主体间多元化和一体化的合作进程;坚持正确的立法理念和立法原则,改变执法体制,加强执法权威,完善司法问责和司法救助体系,提高法律保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