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建国初期土地改革运动中渗透着民主协商.要不要土改、要怎样的土改、怎样进行土改是土改的根本问题,这不仅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还关系到广大工商业者、知识分子、华侨、民主党派的利益.在土改进行前和土改过程中,中共就这些问题通过各种形式与各阶层人民反复进行民主协商,并最终达成共识,这不仅为顺利完成土地改革提供了保障,同时也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  相似文献   

2.
解放战争时期,任弼时同志针对土地改革过程中存在的"左"倾错误,提出了一系列土地改革的正确思想,如:科学地划分农村阶级是土地改革的前提;发展生产力是土地改革的直接目的;保障人权是土地改革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党的领导是土地改革胜利的根本保证等.这些思想对纠正"左"倾错误,推动农村土地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中国农村土地改革成果进行了科学的估量和审视;论述了把农村土地改革引向深入的历史必然性和时代必要性;认为把农村土地改革引向深入的目标是建立现代土地制度。  相似文献   

4.
刘少奇同志亲自领导了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后的土地改革,他的关于土地改革的论述,在我党的历史上,除了毛泽东同志以外,是比较全面系统的,是我们党关于土地革命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国前后的土地改革运动中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拟就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的论述作一初步考察。  相似文献   

5.
民国时期的土地改革,由于政治、经济和法律意识(文化基础)的缺乏,没有体现出土地作为公民财产权的应有的规律,必然致使作为财产权的土地所蕴含的经济和政治价值没有得到立法的认可和构建,更不可能体现出土地改革应有的发展趋势,这也注定民国的土地改革是失败的,民国时期土地改革给中国现代土地问题改革提供了很多的启发和思考,例如:立宪在土地改革中的作用、对作为人权的财产权的尊重,对财产权规律的遵守等。  相似文献   

6.
论大革命时期中共知识分子理论的创立和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革命时期是中国共产党知识分子理论的初创时期,在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探索过程中,从“一大”到“三大”,中共对知识分子群体尚处于认识阶段,对从中国式环境和“欧风美雨”中产生的知识分子进行了认真分析,并首次提出了吸收知识分子的主张。从1924—1925年,中共知识分子政策已发展至初步完善阶段,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第一次把知识分子划分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三部分,并从经济的角度分析了他们对革命的态度,标志着中共知识分子理论的初步形成。另外,中共在组织发展和建设中基本实践了知识分子理论,从而使许多知识分子加入中国共产党,走上党的领导岗位,在大革命时期的革命斗争中起到了骨干作用。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地区土地改革运动中“夹生饭”问题的产生,客观上是由于改革进程过快,干部队伍薄弱,主观上是由于地方党组织对党的土地政策转变认识不清造成的。我党从纯洁干部队伍入手,深入开展以群众性的土地改革运动为内容,分清农村中的阶级成分,克服纠正了土改初期出现的分地不彻底现象,消灭了真正的地主阶级,使土地改革取得了实质性的胜利。  相似文献   

8.
1949年刚从大陆退踞台湾地区的国民党政权危机四伏,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为了缓和人口骤增的压力和农村日益紧张的租佃关系,实现社会稳定,国民党在1949年至1953年期间,以和平改良方式,实行了第一次土地改革。此次改革对台湾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起了重要作用。本文拟从20世纪50年代初台湾地区土地改革的实际出发,概述了台湾地区土地改革的社会背景、内容,以及台湾地区土地改革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从1956年至1966年,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认定经历了由“工人阶级一部分”到“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复杂过程。期间虽有反复,但是党最终认定知识分子的“资产阶级”属性。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分子的命运随党对其阶级属性的判断而起伏。因此,我们在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认定上要严格按照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并结合我国国情作出符合实际的判断,即充分肯定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十年期间,党在这方面的经验是十分丰富的。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以后,随着没收官僚资本和土地改革的完成,特别是经过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了“赎买”,对农业、手工业实行了改造,确立了两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剥夺者被剥夺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被废除了,以后又进行了政治、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巩固了社会主义制度。地主无地、资本家无资本,他们在无产阶级专政下,从事劳动,接受改造。无产阶级变成了拥有生产资料的工人阶级,农民变成了集体化的公社社员,知识分子也变成了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1.
刘少奇是我国土地改革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他依据党的民族宗教政策, 制定了一系列切合实际的有关规定和实施办法, 使广大少数民族地区在尽可能地避免正常生活破坏和社会动荡的前提下胜利完成了土改, 逐步走上了共同发展的道路。文章对刘少奇同志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改革所做的主要贡献进行了追溯, 并对党在土地改革过程中积累的主要经验进行了认真的总结。  相似文献   

12.
建党80年来,我党在对待知识分子问题上,走过了一段艰难曲折的历程.党在对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和对知识分子的地位与作用认识的问题上,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有过严重的失误.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关于广大知识分子和科技工作者是第一生产力的伟大开拓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最重要的骨干力量的论断,体现了党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我党在知识分子认识上经历了长期艰辛探索后依据时代要求和历史发展而得出的一条最重要的科学结论.  相似文献   

13.
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是土地私有制向公有制转变的过渡阶段。在解放之初的苏南地区,由于地权形态和政治状况比较复杂,中国共产党采取了谨慎渐进的减租政策,对农村的土地收益权进行了调整,初步动员了农民,为之后的土地改革奠定了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14.
1939年12月1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了遵义会议后第一个关于正确对待知识分子的文件,即《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的决定》(简称《决定》,下同),首次在中央文件中专门阐述了知识分子问题。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文献,对于中国知识分子的现状、特点、阶级归属以及革命中的地位与作用,作了全面而系统的科学分析,使党的知识分子理论和政策走向了健康发展的轨道,使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取得了解决知识分子问题的出色成就,并对党后来的知识分子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它是党的知识分子理论和政策基本  相似文献   

15.
知识分子政策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要政策。本文通过对十年建设期间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中“左”倾错误的回顾,揭示了党在对待知识分子政策问题上发生“左”的错误的原因,从中总结了经验、教训。回顾这段历史时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中“左”的错误,对于党在新时期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行科教兴国战略,正确解决知识分子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兄弟》是知识分子叙事的典型文本。作品塑造了两类知识分子形象:一类是生活在“孤岛”中挣扎固守知识分子本位的宋凡平、宋钢们;一类是生活在乐园中徒有虚名的伪知识分子赵诗人、刘作家们。他们在特定年代真实的心灵嬗变,既折射了物欲时代之于知识分子的压抑和扭曲,也反映了知识分子自身信仰的脆弱。小说的知识分子叙事尤为新颖,采用“反英雄”化形象的塑造和戏谑笔调,让文本在规避知识分子这一宏大主题带来的沉重感后,不仅刻画出欢笑背后当代知识分子生存的艰辛,还体现了作者对这一现状的悲悯,对当代知识分子独立人格和思想的建构有一定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近代中国在迈入现代化进程以来,众多革命者与知识分子基于对乡土中国的认识和判断,提出了不同的方案并付诸实践。乡村建设派试图通过乡村教育、卫生、文化与组织改造等重建社会;共产党人在农村开展土地改革并动员农民进行社会革命。尽管两者在路径选择上存在差异,但都尝试通过一村一地的实验和典型示范扩展开去,强调农村社会动员和农民组织化的作用,实际上都服膺于20世纪以来现代国家建设的总体性目标。这对于1949年后我国乡村建设的实践产生深远影响,当下的乡村在未完结的现代国家建设目标之下,正在政府与社会诸多力量的裹挟中寻求转型。  相似文献   

18.
略论东北解放区土地改革的经济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四六年中共中央发布“五四指示”之后,东北地区的广大贫苦农民在党的领导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其规模之大,形势之猛,是历史上空前未有的,并且迅速取得重大成果,成为东北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东北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发展如此迅速,有其深刻的经济根源。本文仅就土地改革前东北农村的土地占有状况、阶级关系及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残酷剥削,作一概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多层次的涵义——浅谈《老人与海》的象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厄纳斯特 .海明威是美国著名的富有传奇性的作家 ,他的艺术风格在西方文坛独树一帜 ,他的“冰山原理”对欧、美现代文学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老人与海》是海明威后期的代表作 ,它写于 195 0年圣诞节后不久 ,到 195 1年 2月初就完成了初稿 ,自 195 2年 9月在《生活》周刊刊出后 ,立即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作品获得了评论家们的一致好评 ,也使海明威荣获了 195 3年度的普利策奖金和 195 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老人与海》的故事非常简单 ,它写的是古巴老渔夫桑提亚哥在连续 84天没有捕到鱼的情况下 ,终于独自钓上了一条大马林鱼 ,但这鱼实在…  相似文献   

20.
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与周立波的《暴风骤雨》两部长篇小说,都曾获得国际文学大奖,他们取得的成就是不朽的。两部作品同样是描写伟大的土地改革运动,但写法并不完全一样。丁玲的作品重在表现土地改革对农民带来的思想意识上的震撼与变化,剖析深刻而意蕴深厚;周立波的作品重在描写土地改革的伟大业绩,叙事简洁而气势恢弘。两部作品双峰并峙,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表现土地改革运动的不朽史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