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宗教在他国的传播是一种典型的“文化间性”的生产过程,禅宗在中国的诞生正是如此,《坛经》作为五家七宗的根源,是禅宗的奠基之作。禅宗是融合印度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间性”产物,加之国内外译者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因此禅宗术语翻译带有明显的“文化间性”特征。研究发现,《坛经》英译呈现出异质性与融合性的“文化间性”特点,使禅宗在异国的传播与接受效果产生较大差异。文章通过揭示和比较《坛经》术语英译中的“文化间性”特点,发掘禅宗术语英译中“文化间性”的不同形态,以促进学界对禅宗术语英译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坛经》是禅宗的重要经典,记载了唐朝六祖惠能多年宏法的经历.成书于明中叶的《西游记》通过孙悟空学道、唐僧取经贯穿的一连串故事,形象地展示了《坛经》的“自心即佛”的顿悟佛法.可以说,在构思、情节与人物言行上,《西游记》有很多是取材于或说灵感发源于《坛经》的.对此,分别进行了深入分析.相较于《坛经》的纯说佛理,《西游记》可以说是一部形象化的《坛经》.  相似文献   

3.
《坛经》机锋是禅宗研究的重要话题。《坛经》机锋的语言形式具有明显的审美意味,而其思想意蕴又大多指向伦理观念,二者之间的对立在精神信仰的超越中实现了理论上的圆融。因此,《坛经》的机锋是一种具有精神超越性的审美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4.
从取向上对《坛经》所体现的慧能禅法与神秀的佛法思想作了比较;通过《坛经》禅法思想对后世中国佛教禅宗的影响分析,提出解读《坛经》不仅是理解禅宗文化基本精神的需要,还将有助于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微。  相似文献   

5.
中学语文教学中,新诗教学是不尽人意。有人说:中学诗歌“教学实践中,从备课到讲课,许多教师往往感到诗歌要比别的文体作品难教,篇幅越短越难。特别是新诗,学生一看就‘懂’,教师似乎没啥可讲,于是出现多读少讲,甚至以读代讲的情况。”(《中学诗歌教学》)也有人认为新诗浅显易懂没啥可教,掉以轻心。这一难一易,均在于对新诗教学特点中的理解因素缺乏具体分析和全面掌握。  相似文献   

6.
禅宗《坛经》心理学思想研究陈金宽从宗教和哲学的角度对《坛经》的探讨已有很多了。用通常的眼光来看,《坛经》是一座弥漫着浓雾的山峰,如果我们使用心理学这面镜子,这座山峰的结构就清晰可见。考虑到慧能不识字,不难推想,慧能可以教给听众的,应当主要是他自己修行...  相似文献   

7.
寻找空灵     
12年前,于是之接过我的《李白》初稿,研读了好几遍,又涉猎了大量资料,认真思考了半个月,然后对我和苏民导演说,我只有一点不满足,这个戏少了点空灵。看着我发呆的样子,他补充说,我这是难为作家啦.我只是觉得,这个戏和别的戏不一样,李白和别的人,别的诗人比如杜甫,也不一样。空灵,好一个空灵!我为之辗转反侧、食不甘味,修改复修改,苦苦追寻了12年! 空灵是什么?空灵似乎是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国佛教著作中唯一成为"经"的佛典,《坛经》是六祖慧能"明心见性,顿悟成佛"生命观的最可靠文献。《坛经》关于生命的体悟不仅从涅槃性空的高度来观照生命的"毕竟空",而且注重从修禅者自身出发,来自我体悟自心的解脱和自性的成佛。《坛经》的生命观主要有五个方面——自心:生命本源论;自行(自修):生命解脱论;自见:生命智慧论;自在:生命境界论;自度(自转):生命价值论。《坛经》生命观的现实意义主要有:佛性本自具足的入世精神、积极入世的"人间佛教"思想以及关爱生命的和谐生活理念。  相似文献   

9.
"顿悟"是《坛经》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是一次宗教修行方法上的革新.从理论层面上,它将六朝以来的佛性论思想进一步深化,普及化,推动了佛教中国化的进程.从宗教实践层面上,它提供给修行人一种方便法门,而对此种方便法门的领悟,须修行者具有大智之利根."顿悟"的主要内容,是破除按照戒定慧依次修行的传统方法,倡导"定慧等学".值得注意的是,《坛经》在宣扬此种新的修行方法的同时,并未对"渐修"进行彻底否定,"渐修"仍是那些小根器人所必须经历的阶段.如此认识《坛经》的"顿悟",方可望接近《坛经》的本意.  相似文献   

10.
《六祖坛经》是中国佛教重要宗派之一禅宗的根本经典,是禅宗南宗祖师慧能一生说法的记录,也是其伦理思想的集中体现。《六祖坛经》对善恶问题的论述非常完备,既论述了善恶的标准、具体的善恶行为、善恶的主体问题,又论述了超越善恶、人性与佛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
前段时期,我在《四川大学学报》一九八○年第四期中看过罗世烈同志的论文《封建专制主义不是孔孟之道》。该文认为封建专制主义的思想渊源不是来自孔孟之道,而是来自由韩非集其大成的法家学说。这个观点我基本上是同意的,并承认罗文作了正本清源的工作,起到拨乱反正的作用。但是罗文对儒法两家政治思想的评价,有讲得过于绝对的地方,给人的印象是:似乎儒家尽讲民主,唯有法家才讲专制;在中国奴隶社会中,奴隶主阶级及其上层统治的帝王,实行的是民主体制,到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进入封建社会后,才出现专制政体。这种描述,我认为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因此我写出《实事求是评价先秦儒法两家思想》一文,提出质疑意见。后来,我又看到罗世烈同志对拙文的答复:《如何认识儒法两家的思想》,认为我对他的文章产生了误解,又重申了他的观点,并对拙文进行了驳难。为了弄清楚中国历史上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政治体制上的变化,以及如何正确评价先秦儒法两家的政治思想,这些问题我认为还可以继续深入讨论。因此我不揣浅陋,续草此文,再一次向世烈同志请教。  相似文献   

12.
中国早期禅宗借以传世的《楞伽经》,《金刚经》和《坛经》三部宗经法典,是禅门早期禀承宗法的主要依据,也是后来禅宗世代传袭的主要内容。本文分别对早期禅宗的这三部经典的名称,主要内容和版本的流变作了简要的阐释,同时对《坛经》的版本状况提出了作者本人的看法,以之为早期禅宗的研究提供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13.
《坛经》吸收、援引了许多佛教经典,说明六祖慧能学习过这些经典。根据各版《坛经》及相关禅宗文献,梳理并归纳慧能学习《金刚经》《涅槃经》《投陀经》《法华经》等佛经的履历,具有学术思想史价值。  相似文献   

14.
《坛经》是禅宗六祖慧能思想的记录。以《坛经》为基点,可以清楚的呈现以慧能为代表的禅宗对中观学的继承,即在“性”上联接了中观学的“性空”与禅宗的“见性”,而慧能的改革之所以在中观学的框架中更为清晰,因为他在继承性空的基础上实现了向内在“心”的转向。  相似文献   

15.
胡适在禅宗史研究中得出了一个错误的结论,并影响至今。胡氏认为,《曹溪大师别传》系一个江东或浙中和尚作于781年,是契嵩篡改《坛经》的蓝本。实际上,《曹溪大师别传》是多篇文章的汇编,编者已不可考,时间则明显晚于781年,说契嵩依《曹溪大师别传》而大肆篡改《坛经》,其实是一场误会。弄清这些对于禅宗史的研究或有裨益。  相似文献   

16.
我同北京大学的因缘——《北京大学学报》开办“韩国汉学研究”专栏感言金俊烨《北京大学学报》本着促进中韩两国学术交流之宗旨,特辟“韩国汉学研究”专栏,主编龙协涛教授特致函约请我为首期专栏撰文。别的约稿信,我似乎可以找些理由婉言谢绝,但这封约稿信我是无法推...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有的学者由于缺乏对陈云经济思想的系统深入研究,未能准确把握其有关见解,有的人还把陈云经济思想与邓小平理论对立起来。许多人似乎不知道,我国实行市场经济和市场调节的概念最先是由陈云提出的。邓小平曾赞同陈云有关改革的思路。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也是有个发展过程的。陈云讲计划经济,强调的是有计划按比例,综合平衡,他一贯反对命令主义和主观主义,主张在计划经济中留有自由空间。  相似文献   

18.
佛教文化是根植在中国历史和文化土壤里的一种价值创造,它至今尚活在当代社会及你我他的心中。所以,在研究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内在联系及当代中国文化重建等问题时,切不可忽略了佛教文化这一重要传统。最近一个时期,上海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化研究所承担了《中华佛教文化书系》的主要写作任务,并编纂有学术辑刊《佛教与当代社会》(第一辑),对于佛教文化与现代化之内在联系问题,正在进行认真的探讨。这里刊发的,是该所关于这一问题的某些见解。  相似文献   

19.
鲁迅先生一直怀念着他早年的老师藤野先生。在《朝花夕拾》中的《藤野先生》回忆他早年在日本留学生活时写道:“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藤野先生虽然由于他的学生鲁迅于一九二六年八月底在厦门写的散文《藤野先生》而驰名于世界了,然而鲁迅先生直到一九三六年秋逝世为止,似乎还不知道藤野先生为时  相似文献   

20.
第一次在众人面前痛哭失声,是在多年以后,我作为一名实习教师在听别的老师讲课的时候。当时那个老教师讲的是朱自清的《背影》,听着听着,我竟失控地哭出声来,惹得全班40多个学生都惊愕地看着我。我想起的是娘,是记事时就知道有着一头白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