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众所周知,动词不定式前面有时有不定式符号“to”,有时却没有“to”,“不带to的不定式” (the infinitive without to)是一很个复杂的问题,它不仅涉及习惯用语、句型、句子结构,文体风格,而且还涉及到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的差异,以及古英语残留问题。以上问题,多数语法书或多或少都有所讨论,本文愿就一些语法书没有论及或论之不深的若干问题,进行一些深入的探讨,并就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2.
英语动词不定式前的to的语义辨析林添湖半个多世纪来,从Jespersen到Chomsky,国外许多著名学者对英语动词不定式前的to到底有无词汇意义的问题做了不少研究。许多学者倾向于认为:英语动词不定式前用不用t。,只是在形式上的不同,并无语义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3.
一个英语动词本身虽只有现在形、过去形、过去分词形和现在完成形四种形式,但这四种形式运用起来,也可变成十六种不同的时态,即: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现在完成时,现在完成进行时,一般过去时,过去进行时,过去完成时,过去完成进行时.一般将来时,将来进行时,将来完成时,将来完成进行时,过去将来时,过去将来进行时,过去将来完成时,过去将来完成进行时。而动词不定式是非谓语形式,它在句中不能做谓语,然而它又保留着动词的特点。动词不定式“todo”能有一般时,进行时,完成时和完成进行时等形式。它们的特点与动词的一般…  相似文献   

4.
<正> 关于不定式中“to”的省略问题,各家语法均有较为详尽的论述。本文仅就中国学生较为少见而又易于忽略的部分提出自身的见解供学者参考,由于水平所限,错误在所难免,殷切的希望得到同行的指正。 1、在一般助动词或情态动词之后,不定式中的“to”常需省略,这是具有一般英语知识的人都知道。问题只是在于,英语中词类的转化是常有的事。如need和dare,  相似文献   

5.
“beto +不定式”结构是英语语法中很常见的一种结构 ,它的使用频率高 ,表意功能广。尽可能地把它的表意功能进行一个归纳总结 ,对我们更好地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同时 ,它也有助于我们对语言交际的丰富性和生动性的理解运用。一、“beto +不定式”结构的用法“beto +不定式”结构最基本的用法 ,从整体上来说 ,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 )表示按计划、安排将要发生的动作或行为1 .“beto +不定式”结构最常见的用法是表示按计划、安排 (特别是正式的安排 )将要发生的动作、行为 ,意为“准备、打算、预定、将…  相似文献   

6.
“必”在古代汉语中的常职是修饰谓词性成分,充当状语,如《论语》一书用“必”76次,就有75次是这样(据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统计。杨先生认为76次都是用作副词,解为“一定”,不精确,见后)。所以、通常认定“必”为副词。陈  相似文献   

7.
一、导言含运动义的动词“上”、“下”可以带上一个表示(或称代)处所的词语或者可以为动作主体提供处所的词语而构成一个述宾词组,语义内容是表示具体的或抽象的空间上的运动。比如:  相似文献   

8.
动词"上、下"是言语交际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对词,具有方位词和动词两种词性。"上、下"作为动词时,常带处所名词和非处所名词作宾语。对"上、下"带宾语的意义的认知考察,主要取决于"造字之初的字形"的历史因素、我国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地理因素和人的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9.
关于“不定式极限”的教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不定式极限”的教学研究,对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正> 李泽厚同志在《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一文中说:“‘五四’运动包含两个性质不相同的运动,一个是新文化运动,一个是学生反帝爱国运动。”就这个说法,他加了一段注释:“关于‘五四’运动应否包括新文化运动,历来有不同看法。有人赞扬学生爱国运动而反对新文化运动(如蒋介石《中国之命运》),有人则反之,认为‘五四运动对新文化运动来说,实在是一个挫折’(胡适,见周扬山  相似文献   

11.
一般认为动作性不强的动词多数不能与"过"搭配.但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些不能与"过"搭配的动词可带上"过",分析了"过"可与这些动词搭配的四种使用条件,并从语用和语义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时间短语中的“等”具有介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语言之间的搭配受一定语义特征的制约。出现在“动词 来 /去”表实指趋向动补结构中的动词 ,在语义特征上会表现出不同的差异。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考察宾语在“动词 来 /去”动补结构中的位置、语义性质、语用差异及对动词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把"字句动词补语语义只能指向"把"后名词这一说法并不准确,"把"字句动词补语的语义指向可以是"把"前名词。这一类"把"字句可分为补语语义单纯前指"把"字句和补语语义前后兼指"把"字句两大类,有其历史来源和认知心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根据被动语态是语态中的标记式be(a)+-en,其实质为施动性,而主动语态为非标记式的观点,对所谓“主动不定式表被动意义”的错误看法,从语义上、句法上、语用上和历史沉淀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简略探析。  相似文献   

16.
汉语动词是一个大类,一词多义的现象较普遍,顺逆动词尤为突出。它有着自身有反义和可作双向解释的特点;其特点是由于字形、声调、字义的趋同变化而产生的。要使顺逆动词具有明确的语义,就应注意设置语境、改变句子的句式和结构。  相似文献   

17.
对比分析“不及物动词 介词to结构”与“动词 带to不定式分句结构”的区别,总结以“vi to”构成的介词动词的主要特点,介绍“vi. to”结构的用法。  相似文献   

18.
动词、形容词后加上"掉"记作"V掉",随着"V掉"这一句式使用频率增长,"掉"的意义有了虚实之分。文章对"掉"的研究从语义入手、结合句法结构、语用表达,分析其语义虚化,进而论证"掉"的虚化意义为"消失义"、"完成义"和"实现义"。  相似文献   

19.
分裂不定式长期遭受传统语法学家的批评和指责,却得到名家和英语专业人士的青睐。分裂不定式不仅没有对不定式造成任何结构上的分裂,反而通过将作动词修饰语的副词或短语的自由嵌入,成为一个组合灵活、表意丰富、功效强大的意义载体。  相似文献   

20.
目前国内语言学界通常是这样给语录下的定义: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从这个定义中可以分析出三个要素,即(1)最小的,即不可再分割的.(2)有语音形式;(3)有意义.三者缺一不可成为语素。“儿”在现代汉语中既可以独自成为单纯词,又可以和其他语素构成合成词.“养儿防老”、“儿不嫌母丑”等,这里的“儿”都自成音节,独立成词.表示父母对儿女的统称,或儿女对父母的自称。这个“儿”独自成音节,有自己的语音形式,又有意义,而且是最小的语言单位,所以一定是语素.“儿”除了自成音节外,还常和其它语素构成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