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创新是本次年会的主题之一.学术创新是科学发展的动力。创新需要科学精神、学术规范.需要学术监督和相应制度。借此机会,我想就有关问题谈些想法。这些想法,或正确,或错误,都是我个人的思考,正确的愿与探讨.错误的也请批评。  相似文献   

2.
论学术信仰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不端行为的蔓延之势玷污着学术圣洁的殿堂,整治学术腐败的文章连篇累牍.文章认为解决中国目前学术界的问题的根本还应当从建立学术的信仰开始.尊重科学研究内在的规定性,形成学界对科学研究规定性的高度认同,并由外在的约束上升为内在的自律,不畏艰难,蔑视权贵,追求真理是学术信仰的精神内核,它是学者心中的敬仰、敬畏的"神",心中有"神"的学者才可被视为智慧的化身,真理的代言人,社会良知的守护者,学术界才可被称之为象牙塔、圣洁的殿堂和社会的净土.当今中国只有从科学精神的再塑造、知识分子良知的猛唤醒、社会正义的共培植等方面入手建立学术信仰,最终从根本上实现学术腐败的全面整治和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救赎.  相似文献   

3.
学术论著注释和索引的规范与功能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学术论著注释和索引的规范化是学术规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我国学术论著中存在的有关不规范乃至失范的现象 ,文章论述了注释和索引的基本功能 ,批评了学术论著中的一些技术性失范和社会性行为失范现象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理性精神的核心价值观及其在当代中国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理性精神包括追求真理,崇尚科学,提倡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现实主义态度,推崇自主、自觉、敬业、进取的价值观,富有经济理性、追求实际的成效与利益,倡导法治等核心价值观。由于地理环境和传统学术建制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中国文化在其发端之初就缺乏理性精神。中国文化的这一特点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制约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今天,我们应该大力呼唤理性精神,大力弘扬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5.
学术精神与学术规范——高校学报改革发展之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我国共有高校学报1000多家,占全国注册期刊总数的1/8;文科学报也拥有660多家,几占全国社科类学术期刊的半壁江山。可见,学报在全国期刊业和学术界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高校学报的质量尤其是学术质量远不及其在数量和规模上的辉煌。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竞争意识在高校学报界表现得越来越强,学报同仁强烈地认识到了质量是学报的生命,纷纷把学报改革与发展锁定在提高刊物的质量上。但笔者发现,为数不少的学报在大力提升其整体质量的运作中,存在着避重就轻的倾向,即对构成学报整体质量的内在质量和外在质…  相似文献   

6.
学术自由是指以高校为代表的学术机构中的教师和学者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主从事学术研究而不受外部强制的权利,由主体、对象、内容三要素构成.学术自由不仅为很多国家宪法所确认和保护,也正在成为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的一项基本权利.在中国当前语境中,应注意认识和把握学术自由的主要问题:学术自由并不只是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自由,它不是绝对的自由,不受政府的不当干预.应防止学术机构对个体学术自由的损害,以司法途径维护学术自由.  相似文献   

7.
周怀峰 《学术界》2012,(7):154-161,289
社会进步有赖于反映社会良知思想的指导,反映社会良知思想有赖于学术的自由和自主探索,学术自由和自主探究则有赖于良好的学术风气和学术精神,而学术风气和学术精神又是与一定的学术制度相联系的,学术制度的激励机制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学术风气和学术精神。  相似文献   

8.
哈佛参考文献注释体系与学术规范--Harvard System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规范是一个严肃的问题。学术规范的领域非常广泛 ,本文仅以介绍哈佛参考文献注释体系为开端阐述学术研究中客观、准确、规范、如实地呈现参考文献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注释体例大一统、学术规范及学术水准的提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编者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出台后,已有许多人文社科学术期刊采用了这一标准。但对这个规范,学术界始终存在着不同的意见。为了使这一问题在学术界更为广泛深入地展开讨论,本刊特与学术批评网共同组织了一组文章,以就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10.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学术注释规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简称CAJ-CD规范)出台后,社会科学信息情报界和编辑界好评如潮,赞扬声不绝于耳。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纷纷采用这一标准。高校文科校报研究会据此翻版,制定了《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要求所有文科学报采取这一规范,一时间该规范横扫大江南北,将所有大学文科学报定于一尊。除了学术批评网(www.acriticism.com)有若干批评文章外,学术界几乎鸦雀无声,忍受着这一抹煞各学科特点和个性、形式极为烦琐、使用非常不便的规范。为了中国人文学术、至少是笔…  相似文献   

11.
学术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原本是从依附于意识形态的状态中获得自主的路径,结果反而导致了学术的异化.据说从西方引进的量化指标管理模式,在中国国情里却具有了学术教条主义、学术形式主义、学术官僚主义"三位一体"的中国特色.当代中国学术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不仅在于学术规范的确立,而且在于学术制度的改革.民间思想、个体学术是扬弃学术异化的必由之路.所谓学术突围,就是突破学术规范与学术制度的"围城",实现体制学术与民间思想、个体学术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2.
柯华庆 《学术界》2012,(11):126-136,279,281
陈寅恪先生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中的"自由之思想"既无意义也属多此一举。"自由之思想"不值得作为知识分子追求的价值,因为任何人的思想在消极意义上总是自由的;即使"自由之思想"是有意义的,也是多此一举,因为"自由之思想"完全可以从"独立之精神"推出。西方人所说的思想自由包括言论自由和理性思考。在西方语境下的"自由之思想"实际上是"理性之思想"的别名,在接续古希腊理性精神的西方文化传统中,这是天经地义的。陈寅恪先生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实际上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言论"或者"独立之精神,自由之学术"。只有通过逻辑和实证为基础的理性思想才可能是知识,具有力量,所以精神独立的前提是理性思想。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所谓知识只不过是各种主观意见的汇总,不具有独立性。精神是一种主体性活动,"自主之精神"比"独立之精神"更好,所以我们提倡知识分子应该"理性之思想,自主之精神"。  相似文献   

13.
思想具有极强的继承性,几乎所有的人类思想都是在争论中才逐渐发展和完善的;因此,理论研究就需要有广博的知识,而这是基于对经典文献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之上的.相应地,真正的学者必须有坐得"冷板凳"的精神,具有高度的学术理念,能够忍受孤独和寂寞.事实上,知识结构的偏执、学术精神的沦丧,是当前国内经济学缺乏实实在在的理论研究之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云梦学刊》2004,25(4):13-13
学术媒体为学术之公器,特别是在如今的信息时代,学术媒体不仅扮演着传承思想、绍介新知的角色,而且还深刻地影响着一个时代的学术。近来,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已成为学界共识。作为学术成果主要承载平台之一的学术媒体,应以更积极的姿态参与到学术评价和学术体制的建设中  相似文献   

15.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通常所说的人文社会科学包含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这两个不同的方面.它们分别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和表达.可以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就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生产和开发过程,这两种精神也应该成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在学术规范和学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其主要原因就在于背离了这两种精神.从这个角度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学术规范和学风建设,关键在于使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真正体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6.
当前在国际学术领域,跨语言学术共同体和各种单一语言学术共同体同时并存。对此,当近年来大陆学术界各学科学者都在纷纷谈论与国际学术规范“接轨”时,也有人提出了应该注重区分相异的语言和学术共同体中存在着不同传统规范的问题。在后一类观念里.就社会科学领域的特例来谈者远多于自然科学领域。这显然是与后者比起前者来说,接纳“新学”的学术思维和学术传统更为完全、彻底有关。  相似文献   

17.
叶勤 《云梦学刊》2006,27(6):156-159
知道杨玉圣教授,是从学术批评网开始的。作为最早倡导学术规范的学者之一,他不仅身体力行撰写了不少有分量的学术批评,而且在如今最为强势的网络媒体上开辟了一个阵地,真正将倡导学术规范和学术批评当作一门事业来做。现在他将自己的有关文章结集出版①,算是对自己一个时期工作的小结,而读者,则可以从中看出杨玉圣对推进中国学术规范建设的思路与践行。学术规范,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学界的焦点论题之一,要对杨玉圣的《学术规范与学术批评》进行述评,势必涉及这场大讨论及其所带来的学术规范化运动,而关于这场讨论及运动,我们有必要强…  相似文献   

18.
欧洲中世纪虽是一个信仰的时代,但不能把它简单地说成是否定理性的时代。中世纪哲学秉承了西方哲学的理性传统,以一种独特的形态延续着西方哲学发展的轨迹,其基本精神仍是理性的科学精神与信仰的宗教精神的交融。在当代科技和理性高度扩张,信仰危机和价值迷失日益严重的境遇下,重新对中世纪哲学的基本精神进行审视和评价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01年3月学术批评网的开通,在笔者看来.是中国大陆学术批评事业的真正起点。虽然在此前的十余年里。也有不少学人在学术批评方面引领风气甚至颇有建树,如杨玉圣先生在《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一文中所列举的贺卫方、梁治平、邓正来、陈平原、林毅夫、刘东、方流芳等,但他们都只是将从事学术批评当作个人学术经历中的阶段性兴趣,既未专心致志,亦未持之以恒。杨玉圣不仅将学术批评当作学问来做,而且还以创建学术批评网等方式.大大拓展了学术批评的空间。可以说,目前中国的学术批评事业.在很大程度上是凭借杨玉圣及其创办的学术批评网,才成为一块繁花似锦并且可以继续耕耘的学术天地。  相似文献   

20.
大学精神与学术大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耀华 《学术论坛》2006,(2):184-187
大学既是行政性组织,又是学术性组织;既有行政权力又有学术权力。大学是学问之大、大师之大。学术大师是大学精神的创造者、实践者、传承者和守护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