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史诗《埃涅阿斯纪》既体现了屋大维时期所提倡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又充满着诗人维吉尔疑虑不安的忧郁情调。主人公埃涅阿斯的英雄主义不仅表现为建功立业的民族主义精神,而且反映了他悲天悯人的宽厚胸怀。  相似文献   

2.
在维吉尔的史诗《埃涅阿斯纪》中,帕里努鲁斯是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人物。帕里努鲁斯之死是埃涅阿斯冥府之旅的背景,针对这一事件,存在着由史诗叙述者、埃涅阿斯以及帕里努鲁斯本人所描述的三个不同版本。前二者均将帕里努鲁斯之死描述为神意的结果,而帕里努鲁斯本人则给出了一个自然的和人事方面的原因。本文认为,帕里努鲁斯之所以如此并不奇怪,史诗作者述及帕里努鲁斯的六段诗歌的遣词都彰显出他具有某种哲人品性。无论帕里努鲁斯对自己的死亡的归因,还是他对天象的探查,都表明帕里努鲁斯是个自然哲人。  相似文献   

3.
《简·爱》通过女主人公简.爱与罗切斯特之间的曲折的爱情故事,塑造了一个不屈服世俗压力、独立自主、积极进取的女性形象,冲击了男性中心社会的妇女观念,较早地表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和觉醒女性的抗争。而《呼啸山庄》的女主人公凯瑟琳.恩萧追求真我,挑战父权制湮没女性身份的“家庭天使”观念,为在文化教育、伦理道德和婚姻上摆脱父权制不惜以死抗争。从夏洛蒂.勃朗特和艾米莉·勃朗特的著作中,分析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她们渴望自由的呼声。  相似文献   

4.
《神曲》是用第一人称创作的文人史诗,其创新性和文学地位来源于:对宗教神学因素的有效利用,在叙事模式和女性形象塑造上独一无二的创造,以及个人史诗形式的确立。俗语的运用与人物形象的降格则导致了史诗距离的被破坏,从而完成了史诗的自觉过渡。  相似文献   

5.
《觉醒》与《寡妇赞歌》都是女性作家创作的以女主人公觉醒后开始身份建构为线索的小说。两部小说在叙事手法和内容上都有相似之处,但两位主人公基于相同目的的身份建构之旅的结果却大相径庭。试比较两部作品中促进主人公觉醒的相似积极因素,并分析这些因素对她们的影响,从而解释其身份建构结果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国内许多学者用舶来的帕里洛德理论分析探讨中国的叙事长诗,史诗《格萨尔》也不例外,让人耳目一新。本文在此基础上,从史诗结构的基本特征、叙述的基本规律以及其中人物关系等方面全面分析了《格萨尔》说唱艺人表演程式的内部成因。  相似文献   

7.
蒋帅  刘德斌 《东岳论丛》2019,40(8):129-135
莱辛的《拉奥孔》是西方美学史和批评史上的一部比较重要的作品,作者从拉奥孔这一题材在古代雕塑和维吉尔史诗《埃涅阿斯记》中的不同表现出发,着重探讨了画与诗的界限问题。通过详细论述,莱辛严厉批判了当时在德国盛行一时的描绘体诗,指出诗比画具有优越性,由此力图打破束缚德国文学发展的桎梏,引导整个文学向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体现了莱辛作为启蒙先驱的作用。莱辛提出的"自然的符号"与"人为的符号"等概念对我们今天研究和解读新媒介、新形势、新问题和新挑战都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凝视是视觉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现代文学批评中一种常见的研究方法。应用此理论来分析美国女性作家夏洛蒂·铂金斯·吉尔曼的代表作《黄色墙纸》中女主人公的形象和她的悲剧成因。作品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个被丈夫禁足,失去人身自由,始终置身于丈夫凝视下的被凝视者。通过分析父权制度中男性的凝视力,解读作品中的凝视与被凝视的关系,探索女主人公的疯癫状态和她命运悲剧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9.
《新学术》2007,(3)
本文主要分析了被称为新女性主义代表作的影片《再见爱丽丝》的男权樊篱。主要分两大部分来论述影片的男权色彩:故事中女主人公形象构造上的男权樊篱和影片本身"叙事话语"的男权樊篱。本文认为该片在沉重男权樊篱下也被打上了男权的鲜明印记,而是否能称为新女性主义代表作让人怀疑。  相似文献   

10.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日瓦戈医生》是前苏联作家帕斯捷尔纳克一部宏大的史诗巨著。作品问世以来,毁誉参半,经过了30年的坎坷,终究以其不朽的艺术和思想价值成为经典。作品中的女主人公拉拉与作品具有相同的坎坷命运,被美国评论家埃德蒙.威尔逊赋予“俄罗斯文化女神”的崇高称谓。本文试着从拉拉的感情经历以及拉拉与伊万斯卡娅的比较中分析这位有血有肉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1.
从《亚鲁王》被发掘和整理、出版以来相关研究众多,然而作为史诗的《亚鲁王》,真正从文学的角度切入进行研究的文章却鲜见。如果我们将《亚鲁王·史诗颂译》部分看作一个"事件",而将亚鲁王的民间传说形式看做一个"过程"的话,在史诗与民间故事两个维度上考察《亚鲁王》的叙事模式,则可以发现:《亚鲁王》的叙事程式杂糅了创世、征战以及迁徙的叙事程式;着力呈现的是"人的英雄",他兼具了勇敢、成功和失败、挫折,智慧与狡诈;叙事的回环往复,强调了挫折与苦难的主题,从而构建起以"苦难"为核心的民族想象;而民间叙事,则从地方性知识的角度出发构建了属于本土的民间。  相似文献   

12.
古典叙事一般以男性为权威,不存在女性叙事权威范式.随着新时代女性自我意识的崛起,在小说叙事层面越来越主张女性叙述权威的建构.小说《时时刻刻》作为女性叙事话语权建构的典型案例,对女性叙事权威建构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因此研究以《时时刻刻》为例,从叙事声音、自由间接言语及消极情节三方面分析了当代女性叙事建构逻辑,为新时代小说中女性叙事权威的铺陈提供了系统指导方案.  相似文献   

13.
从2005年《仙剑奇侠传》的火热开播至今,仙侠剧创造了一系列的收视记录.这股延续十多年的仙侠热潮,已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近期热播的仙侠大剧《青云志》和《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在继承仙侠剧一贯的叙事风格之上又有了创新之处:融入了女性主义叙事特质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将故事呈现视角以及英雄人物角色都向女性偏移,且赋予了女主人公新时代女性的一些特质,凸显了女性主体意识;而《青云志》则打破了传统仙侠剧正邪对立的叙事观念,在宏观上构建起一种众生平等、正邪无界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简·爱》讲述的是女主人公简·爱和罗切斯特的爱情故事,通过两人曲折、艰难的爱情,塑造出一个不甘屈服于世俗压力、追求自主的女性形象。在男权社会中,这样的女性思想观念绝对是对男权主义的重大冲击,将女性意识较早的体现出来,把女性意识的觉醒、抗争展现的深入人心;《呼啸山庄》是以主人公追求自我为主线,实现女性意识的独立自主。凯瑟琳勇敢挑战父权制度,为了摆脱伦理、道德、教育、婚姻的束缚,不惜以生命抗争。将试从艾米丽·勃朗特和夏洛蒂·勃朗特的言辞之中,分析她们对自由的渴望和为争取女性社会地位所做的尝试。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位颇具个人特色的导演,王家卫以独特的美学风格在中国电影界独树一帜。《花样年华》作为一部书写男女情感的电影,显性或隐形地呈现着强大的男性话语。导演站在男性的视角,通过对女主角苏丽珍身体的影像叙事,塑造了一个在男性凝视中艰难生存的女性形象。服饰是身体的外化,旗袍在整部电影中作为女性身体的象征,链接了主人公克制的道德和人性最深处的情欲。不断变换的旗袍,是《花样年华》的精魂。旗袍叙事赋予了电影独特的格调和蕴藉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6.
谭恩美的小说以女性为观察视角,对女性进行书写,探讨女性所经历和面临的各种问题,具有强烈的女性主义色彩。谭恩美的《灶神之妻》、《接骨师之女》就通过女儿对家庭历史的探索,建立起了一个以女性为主线的全新家庭谱系,表现了一群通过自身努力、互相帮助,取得经济和精神独立走向解放的华裔女性。同时,作者还揭露了男权对女性的各种压迫行为,提出了将男性逐出被膜拜的神龛,用纯洁的女神取而代之的大胆设想。  相似文献   

17.
唐传奇是立足于儒教伦理观念的男性作者的叙事文学 ,而且以男性为“预想读者” ,所以传奇中叙述的事都是经男性角度矫正过的 ,这必然会遮蔽其中所涉及的女性的观点和欲望。《李娃传》就是这样一部典型的作品。从女性学的视角来看 ,妓女李娃很可能是一位立足于社会性的性意识 (Gender)上的有提高自己身份的欲望的女性 ,而在男性叙事的框架中 ,她不过是一位悔过自新帮助男性、体现儒教意识形态的女性。她本身的欲望被隐藏在男性叙事中不被识别的部分 ,这个部分只能通过“抵抗性读书”才能暴露  相似文献   

18.
从水浒戏到《水浒传》的戒色主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浒故事在流传过程中被再创造的路径之一就是让水浒英雄进入戒色主题,在这个过程中,水浒戏的情节因素以变形的方式进入《水浒传》,水浒戏中的搽旦形象也深刻影响了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描绘,正是从以上两个方面水浒戏给予小说《水浒传》深刻的影响。但《水浒传》的叙事焦点从男女私情转移到了英雄传奇,并从政治、历史的高度,展开了社会生活广阔的画卷,改变了原先水浒戏的叙事意趣。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男性叙事中的恶女人形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玲 《文史哲》2002,1(4):90-95
在对《围城》、《骆驼祥子》、《北京人》等经典文本的重读中 ,分析中国现代男性叙事文学在恶女人形象塑造中所表露出的男性对女性主体性的憎恨与恐惧。中国现代男性叙事往往把主动型女性妖魔化 ,把女性主体性诬为是对男性主体性的压抑 ,并且拒绝同情主动型女性的生命困境 ,以喜剧的态度丑化、嘲弄主动型女性 ,从而把试图僭越封建女奴道德的女性诽谤为谋夫、欺夫的恶女人。这背叛了从精神上解放妇女的现代文化观念 ,回归于封建男权道德 ,从性别意识领域暴露出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不足的缺陷  相似文献   

20.
莫言的《丰乳肥臀》和任晓雯的《好人宋没用》皆将中国19世纪的重大历史事件列为背景,以母亲形象作为叙事中心,书写大家庭的兴衰与人物命运。但这两位不同性别的作家笔下的母亲史诗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对于母性的理解,男性作家莫言认同的是父权制度下的"为母之道",而女性作家任晓雯更偏重于从女性主体角度进行发掘;在叙事伦理上,莫言广泛采用男性的叙述声音与叙述角度,将塑造母亲形象作为其完成消解正史目的的一种手段,而任晓雯运用全知视角兼顾聚焦母亲心理活动,完成伦理判断。究其原因,两性作家在两性文化影响下所站的相异立场、性别话语的不同诠释,以及代际产生的差异性是造成两部作品呈现"同调异曲"现象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