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6 毫秒
1.
西方国家的少数族群权利运动以及社群主义多元文化论对自由主义忽视文化差异的批评,构成了金里卡多元文化自由主义理论产生的背景。文化成员身份作为基本善是金里卡多元文化自由主义的逻辑起点。从这一逻辑起点出发,结合自由主义的平等理念,金里卡为少数族群的差异权利提供了道德证成。金里卡将差异文化纳入自由主义议题,调和了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自由主义与多元文化、自由主义与集体权利之间的冲突,提升了自由主义理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2.
当代西方社群主义及其公益政治学评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社群主义是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最新发展,它在批评新自由主义的过程中产生,并与新自由主义形成了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两相对峙的局面。有人说,70年代政治哲学的主题是新自由主义者的正义,80年代则是社群主义者的社群。在90年代,正义和社群同时成为政治哲学的主题。社群主义无论在方法论上还是在理论范式上都与新自由主义形成了明显的对照。本文集中考察了社群主义的政治哲学,包括权利观、公益观和国家观。限于篇幅,对于社群主义政治观的理论前提伦理观和哲学观略而未论  相似文献   

3.
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国家观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旺 《江淮论坛》2002,(3):64-68
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是当代西方影响较大且相互对立的政治哲学,它们的分歧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表现为不同的国家观。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关于权利政治与公益政治的争论,在国家问题上体现为“弱国家”和“强国家”的区分。从理论分析和政治实践看,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的国家观都有其局限性,二者的分歧正好说明了它们的互补。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族际政治文明为核心,对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行政治哲学的分析,论述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政治优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现代族际政治制度创新,其功能和特点是在多民族国家中通过制度化和法治化的方式妥善安置和保障民族权益,实现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共同的繁荣发展.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国家建构、制度创新、历史合法性、价值理念等方面都体现出科学性和先进性.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世界多民族国家族际政治文明方面引领和涵括了以下重要的理念和经验:族格平等理论下对民族权利的积极承认和预先的制度安排;正义和公正;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多元文化权利;基于人权保障的区域自治;在宪政制度下构建共同的政治认同.民族问题不能“去政治化”,我国必须坚持建设社会主义族际政治文明,进一步发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政治优势.  相似文献   

5.
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是当代西方两大主流政治哲学,它们的分歧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表现为不同的国家观。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在国家问题上的争论,主要体现为"弱国家"和"强国家"的区分。从理论和实践上看,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的国家观都有局限性,二者的分歧正好说明了它们的互补。  相似文献   

6.
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自由主义、社群主义与共和主义,都是为挽救或缓解资本主义政治危机提供理论"修正和护航"的。阿伦特的政治哲学作为对资本主义政治危机独特的理论反省,提出了与三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回归政治"的拯救之途。在如何对待自由的问题上,自由主义主张的是现代人的"消极自由",而阿伦特主张的是古代人的"积极自由";在如何对待共同体的问题上,社群主义建构的是"身份认同的共同体",而阿伦特建构的是"个性显现的共同体";在如何对待共和精神的问题上,共和主义追求的是一种反映和维护自由主义精神的现代共和主义,而阿伦特则追求通过回归"古典共和主义"来重新"理解"和"修正"现代共和主义。  相似文献   

7.
在国家观上,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主要围绕国家中立、公民政治参与和“弱国家”与“强国家”等问题进行了争论,其核心在于对个人权利与公共利益之关系的歧见。实质上二者是互补的。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建构及政治实践的进路,决非在社群主义与自由主义之间作非此即彼的单项选择,而是通过构建以法治为基础的良序社会结构,在公共利益与个人权利的共生与张力中维持平衡,从而构建正义而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8.
《文史哲》2016,(1)
马克思对古典自由主义的批判,蕴涵着对单一民族国家及其民族国家观的批判,马克思主义东扩则带来激进的民族独立与解放运动,包括带来现代中国的独立与解放。中国有着独特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及其传统,因而其多民族国家建构不可能延续前苏联模式。在近世以来的中国政治资源中,自由主义以及保守主义都有民族国家之诉求,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则自觉地批判了这一诉求,努力实现中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现代重构,并且在改革开放之后依然得以延续,这使得中国不可能重蹈前苏联之覆辙。现代中国多民族国家的重构,既从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逻辑,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现代转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9.
共和主义的复兴是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发展中的重大事件.当代西方共和主义的复兴不是简单地回归古典共和主义政治传统,而是对共和主义进行更加系统化与理论化的拓展与阐释.在规范政治理论中,当代西方共和主义政治哲学在公民身份、自由、民主与美德等维度上做出了既不同于自由主义又区别于社群主义的阐释,深化了在相关问题上的理论分析.共和主义政治哲学的兴起既体现了当代西方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当代西方政治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在批判与挑战西方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思想范式的同时其本身也在反思与辩驳中不断发展与成熟.  相似文献   

10.
随着民族、文化问题在全球范围内的凸显,以威尔·金里卡为代表的自由主义的多元文化主义成为当代西方政治理论界所探讨的一个热点问题.但是自由主义的多元文化主义也受到了诸多的责难,包括自由主义内部和外部的.而澳大利亚政治学家库卡塔斯在其<自由主义的群岛:一种差异和自由的理论>中就从自由主义内部对于自由主义的多元文化主义从当代政治哲学的中心问题、自由与权威的平衡、国家在社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等各个方面作了彻底的批判.库卡塔斯的政治理论对于古典自由主义的契约论传统的复归,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让我们看到了自由主义的多元文化主义的一些内在缺陷.  相似文献   

11.
杜威在政治观点上是属于自由主义还是社群主义阵营,当前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但绝大多数学者,即使是很多西方学者,均把其划到社群主义阵营.从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逻辑来看,自由主义的基本理念是西方政治哲学信仰的主流.从杜威政治哲学的理论来源及内在政治思想的核心价值来看,杜威政治思想在形式上可以被划归社群主义阵营,但把其定性在自由主义阵营似乎更符合其理论的最终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2.
盛行于20世纪90年代的公民身份理论成为西方主流政治思潮相互争论的焦点议题,因而,不可避免地造成该理论内部巨大张力。本文立足当代西方政治哲学语境,探讨四种主要政治思想围绕公民身份问题的本质分歧和弥合的可能。首先,就“何种善”、“何种自我”问题,比较自由主义、共和主义、社群主义、文化多元主义对公民身份问题分歧的根源;然后,探讨自由主义对其他思潮包容和妥协的可能性,诠释四种思潮影响下的公民身份理论在多大程度上与协商民主这一实践理论相契合。  相似文献   

13.
蔡耀杰 《理论界》2010,(11):38-40
社群主义是在批评新自由主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与新自由主义构成了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两大主要话题。本文将在阐述社群主义主要观点的基础上,剖析"社群"的概念及类型,并重点结合当下中国的特殊语境,浅议社群主义带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汪洋 《社会科学论坛》2005,(11):150-152
"新自由主义"一词,不论英文原文取neo-liberalism,还是newliberalism,都有两种迥然不同的含义.一种指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中自上世纪90年代出现的新潮流,这种思潮是对80年代社群主义的回应.新自由主义者发掘自由主义的一种传统,即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相当有影响的新自由主义,其重要代表有格林(Thomas Hill Green)、瑞奇(David George Ritchie)、包桑葵(Bernand Bosanquet)、霍布豪斯(Leonard Trelawny Hobhouse)、霍布森(John Atkinson Hobson)和杜威(John Dewey).上述思想家既强调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也强调社群和共同善,这就使得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有相容甚至相互支持之处.在各种论著和会议中,这种含义的"新自由主义"被广泛使用,没有含混和歧义.  相似文献   

15.
王洪波  李颖 《理论界》2007,1(6):181-183
社群主义认为,个人并非像自由主义理论中所描绘的那样是先于社会而独立存在的,相反,社群具有对个人和自我的优先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立足于人的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从相互映照、相互追问中理解个人和社会,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做出了新的、科学的理解。因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对社群主义进行批判地分析,既可以加深我们对社群主义的深刻理解,又可以吸纳社群思想的合理内核于自身,这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和发展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晚期以来,政治哲学成为哲学争论的焦点。在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中,最基本的争论发生于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之间。本文认为,从正面系统阐述社群主义正义理论的主要是沃尔策。沃尔策的正义理论带有两副面孔正面是激进主义和理想主义,以此来批评自由主义;反面是相对主义和保守主义,以多元论和特殊主义的名义默认现实。在大多数场合,沃尔策以正面示人,而反面往往是深藏不露的。  相似文献   

17.
正在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复兴被纳入国家文化战略的大背景下,社群与个体的关系问题再度成为汉语思想界探讨与交锋的焦点。较之现代自由主义,历史上的儒家更擅长通过宗法血缘与政治权威,将社会成员规范在群体之中,其"个体"从来都是在"社群"中定义的;近现代以来,中国主流思想界在长达百年的"反传统"情绪中,一再试图以现代自由主义的"个体权利至上"原则来重新组织中国社会,而与此同时,"社群主义""角色伦理学",乃至鲜明的"反个体主义"等思潮则在西  相似文献   

18.
西方社群主义的洞见与局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群主义从普世正义、个体主义和权利政治三个方面对新自由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批判,这使它在各种批判者中脱颖而出,与自由主义在西方政治哲学上两相对峙.社群主义的兴起的确借用了新自由主义的光环,但它对资本主义现实问题的洞见才是其兴起的真正原因.然而,社群主义本质上是要缓解各种新型的社会矛盾,找到促进资本主义社会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这就决定了其不可能跳出资本主义发展的怪圈而对其进行彻底的反思和深刻的批判.  相似文献   

19.
与自由主义认为个人先于社会、社群的观点相反,社群主义认为,社群才具有对个人和自我的优先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立足于人的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从相互映照、相互追问中理解个人和社会,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作出了新的、科学的、辩证的解析。因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对社群主义进行批判分析,既可以加深对社群主义的深刻理解,又可以吸纳社群主义思想的合理内核于自身,这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和发展不无益处。  相似文献   

20.
重新理解“自由主义-社群主义”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政治哲学中“自由主义-社群主义”之争介绍到中国时产生了一些不准确的印象,本文力图依靠仔细阅读原始材料,特别是有关最新发展的材料来对“自由主义-社群主义”之争的内容和性质重作判断。本文认为社群主义并未使自由主义陷入困境,而二者的共同点,以及社群主义对自由主义基本理念的认可,对我们意义更为重大。本文还强调在引进西方学理时注意中国的历史和现实条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