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众审美文化的界定张法90年代的审美文化明显地不同于80年代,它的特色究竟是什么?通过93年一系列令人眼花乱的事件(《爱你没有商量》、《皇城根》宣传闹剧.王朔批判、《废都》批判的商业气息,港台歌星风靡大陆,摇滚乐与严肃音乐的演出变味,陕西作品群和布老...  相似文献   

2.
大众审美文化作为西方工业社会的舶来品,在中国迅速传播开,从而对大学审美文化造成冲击和影响。二者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具有某些相同特征和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3.
“大众审美文化”笔谈大众审美文化是当今文化发展中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热点。它是我们贯彻“两手抓”方针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大众审美文化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出现了一些偏差。如何正确对待大众审美文化中的问题?这里发表中国人...  相似文献   

4.
也论大众审美文化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众审美文化既是社会文化进步的表征,又是社会总体审美文化得以长足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在探讨种种流行意见的同时,拟对大众审美文化作总体上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5.
知识、技术、商品、已作为对传统文化的拆解因素而由边缘性的范畴转变成为具有巨大拆解作用的功能载体。它一方面作用于传统审美文化的固有模式 ;另一方面又使大众审美文化面临自行拆解的困境。但反过来看 ,拆解因素也是促成二者自由存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审美体验具有性别差异性.被不少研究者诟病的都市消费文化及网络空间进一步物化了女性身体的现象,恰好是女性确立自身主体性的时代特征,女性的身体/生命活动正成为一种更具主体性的审美活动或艺术表演.肯定广大女性的审美体验与大众消费文化的内在联系,使不受重视的女性日常活动令人瞩目且富有诗意,对于我们的文艺理论建构及生存环境的健康未来,皆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大众审美文化“价值”问题张荣翼从我本意来说,我认为大众审美文化的价值往往是不高的,但当我这样认识的时候,我实际上是从与之相对的精英审美文化的眼光来看它的。大众审美文化的思想深度和艺术品位普遍不高是一个事实,但仅由此认识不能说明它的某些文化产品和时尚流...  相似文献   

8.
大学是整个社会文化功能的使者,肩负着传承文化、融合文化、研究文化和创造文化的功能,因此,大学最根本的象征就是文化,而大学文化的本质属性是审美属性.在大众审美文化的影响下,要构建大学审美文化,就应先给大学审美文化定位,克服大学审美文化的感性、零散性、模糊性、盲存性,使其理性化、系统性、明晰化、自主化.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马克思主义的“艺术生产理论”批评了几种有关大众文化的理论见解,界定了我国大众文化的审美属性,充分肯定了我国大众文化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并极大地满足了大众精神愉悦的需求,指出了这种文化在发展中存在着商品化的负面效应,对这种文化的健康发展作出了相关的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10.
审美移情作用在欧洲美学史上经历了长时期的探讨研究,成为系统理论,成了文艺创作和文学鉴赏的重要方法,我国古代虽然没有系统研究,但移情作用的论述却非常丰富,在文学创作中被大量运用,因而有力地推动了文学创作,特别是诗歌创作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比照不同历史情势下的审美文化形态、布局和特征,可以揭示形成当下审美世俗欲望书写的文化动因:"五四"与"文革"后的两次解构努力;九十年代后来自民间的世俗娱乐之风.  相似文献   

12.
面对当代大众审美文化发展的新态势及其所带来的社会审美风尚的改变,美育的理论和实践必然要作出相应的调适。当代美育应超越学校审美教育的窄圈,转为对现实审美问题的发现和解决,重视审美的功利性价值,培养人们以审美的态度对待社会现实人生。在理论层面上,美育的发展应从传统美育注重抽象的情感教育转为培养社会公众反映现实的情感能力,塑造自由个性;美育应以其外在的社会功能、文化功能和人文导向功能来引导大众的审美活动。在实践层面上,应把审美教育的对象扩大到社会成年公众,把实施美育的途径扩展为整个开放的社会系统  相似文献   

13.
通过梳理“青春文学”发展现状与社会影响,探讨不同时期大众审美与文学建构的复杂景观。具体表现在传统中心的消解,即审美空间由乡村转移至都市,个人意识取代政治集体观,精英文化受到大众文化冲击;消费社会借助审美文化的包装来装点门面,逐步完成对审美文化的挪用与改造,文学创作日渐市场化、符号化;历史虚无主义成为新时期大众意识中较为突出的精神特征,化轻历史的沉重感,用戏谑的方式消解崇高来对抗消极。  相似文献   

14.
从历史文献学、考古学、民俗学及神话故事等角度,研究了黄帝文化,探讨了黄帝文化的源头,解读了黄帝文化的真正涵义。  相似文献   

15.
黄河中游是华夏文明的摇篮,河东文化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河东文化在演进过程中表现出三个方面的特征:起源的古老性;发展的连续性;形式的多元性。同时,河东地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地上、地下至今还保留着众多的文物古迹以供佐证。发掘、整理与研究地方历史文化,对于我们保护、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由于受时代、种族以及地缘的影响,不同时期的不同国家及民族有其自身的群体性格和审美偏好。中国大众对流行歌曲的审美心理反应,代表了中国大众某一时期感知经验中的心理活动。情感以及情感的升华和审美反应感知中的激活水平与接受或拒绝的水平相关。大众在对歌曲感知的过程中,情感激活的程度如果过高或过低,结果则造成积极程度和接受能力处于较低的反应。大众固有感知经验下的直接感知及感知中激活的程度处于最优的水平,即介于大众歌曲经验上的简单和复杂中间,及达到本文中"曲线"的顶端,大众对歌曲的接受程度则最大。  相似文献   

17.
湖湘文化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湖湘文化探源,不能单向度地从本土文化中寻找最早文化因子,而是要从地域文化的交流互动中,多维地思考把握湖湘文化的渊源。湖湘文化的渊源、形态、特质,都须在地域文化间的交互作用中才能够说明。湖湘文化体系中精英文化与民俗文化之间相互交流,既是两种文化层的交流互动,又是两种文化源头的交流互动。  相似文献   

18.
凤文化探源     
我们在广漠的时空中漫游七八千年,路遍华夏大地,乃知凤凰因原始先民崇鸟而生,由各民族的文化观念,审美意识的碰撞融合而来,经道德升华而至.凤凰在现实中并不存在,但它在绝大多数中国人的精神上早就是名副其实的"国鸟".中华民族对凤凰的热爱,除龙之外,无它物能及.它和龙一样,是中华民族不可多得的文化标志和精神象征.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凤、爱凤的民族,凤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内涵.凤的形象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经过长时期的形象演变,运用形象思维的方法创造出来的典型.凤文化的源头是原始先民对于神秘自然的崇拜,更重要的是凤文化所蕴含的深层含义,即对于我们的民族品格、思维模武及传统哲学思想带来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
宋代文化繁荣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 ,既有对前代文化遗产的继承 ,也有宋朝统治者立国之策的推动 ;而教育制度的完善 ,经济的发展为文化的繁荣提供了基础 ;中外文化的交流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这一局面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