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英语“高级”口译考试是“三无”考试,即没有题库,没有官方词汇表,没有最新真题或者听力原文,所以考生必须“三心二意”:“三心”就是要有“毕其功于一役”的决心,“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心,“不到黄河不死心”的恒心;“二意”就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新意和“苦干加巧干”的创意。  相似文献   

2.
胡瑞年  胡胜 《中南论坛》2009,4(3):17-19
高校学生干部是班集体的骨干,是学生的核心,是老师的参谋和助手,是沟通学校与班级、老师与同学的桥梁和纽带,对良好班风的形成以及教师能否对班级进行有效管理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初步探讨了高校班级学生干部“四三二一”选拔模式,以期为构建先进班集体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规范学校管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辽河油田于楼学校政教处、团委和少先队组织配合学校开展的“全面管理质量年”活动,实施了规范管理的“一二三四五”工程,即围绕一个中心(优化育人环境);突出两个重点(讲文明、守纪律);响应三个提倡(提倡关心集体、提倡助人为乐、提倡尊师敬贤);奉献四心(对  相似文献   

4.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组织者、引导者、教育者、合作者。班级管理要以人为本,做到:善于营造班级“和”的氛围;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成长;了解学生的要求,把握学生的情感脉搏;做好个别教育工作,提高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5.
高等院校的班级管理工作,直接关系着整个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毕业生的基本素质.班主任要不断加强学习、做到为人师表;对学生要有一颗火热的心,运用科学的方法管理;注重新生开学教育,加强与任课老师及家长的交流等方面班级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大学班级人际关系研究——整体网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班级是学生进行学习、生活的基本场所和学校实施教育、管理的基层组织.班级人际关系是指班集体中同学之间在学习与生活中建立的相互关系.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是班级团结的纽带,是学生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源,也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社会化、提高教育活动效果的重要手段.本文运用整体网分析方法,从强关系、弱关系两个角度对一个大二本科班级的人际关系进行实证性分析,以借此探讨实现班级管理科学化,建构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是大学生成长的摇篮,是孕育大学生智慧和技能的沃土,创新班级管理对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高校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创建了一轴三维四翼的自为式班级管理模式,即通过目标导航、制度护驾、民主管理、自主发展等路径实现学生自发、自主、自信、自强的自为式班级管理。  相似文献   

8.
在王阳明整个心学哲学体系中,“心即理”说是其所有哲学思想的第一命题,是理解“致良知”“知行合一”等思想的前提基础.“心即理”说包括何为“心”和“理”、心与理的关系、心与物的关系三个方面的内涵.它的提出不仅对于程朱理学以理为本体的哲学思想的权威地位构成了挑战,而且对于后世的各方面影响也颇为显著和深远,具有学术、道德、政治、人文四个向度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素质教育是21世纪教育的新乐章。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推进,教育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提到了空前的高度,主体性教育亦从理论层面向实践层面发展。班级组织是学校组织系统中的最小单位,班级又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一个主要场所,因此,班级的自主管理是实现学生主体性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实行班级自主管理,不仅有利于班级管理者灵活地运用班级资源,使之符合班级各方面的需要,实现班级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优化班级管理,从而促进班级的良性发展;更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使学生学会“自立、自治、组织与合作”,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实现学生自我教育,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都知道,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有效实施班级自主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所以我们首先要认识到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人际冲突及其根源,继而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人际冲突,构建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从而优化班级自主管理。一、班级管理中的人际冲突及其根源分析班级管理人员大致分为三类:班主任、班干部及班上普通学生。因此,在班级管理中人际冲突主要有三种情况:1、班主任与班级全体学生...  相似文献   

10.
现代对于朱学与陆王学的研究,大都以“性即理”与“心即理”区分朱学与陆王学,并将二者对立起来,把朱学界定为“理学”,把陆王学界定为“心学”.与此不同,一些学者反对把“性即理”与“心即理”对立起来,甚至通过强调二者的相互联系,把朱学与陆王学调和起来.马一浮虽强调“性即理”与“心即理”的不同,但是以朱熹“性即理”涵摄“心即理”.牟宗三则通过分析朱熹“性即理”与陆王“心即理”的截然不同,并以为“朱子实非孟子学”.这些莫衷一是的学术观点是进一步研究朱熹“性即理”及其与陆王“心即理”之关系的学术基础和可供参考的学术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