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资本论》虽然没有对科学发展观作过系统全面的论述,但其中不乏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以人为本的思想,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都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和原则。 相似文献
2.
试论马克思《资本论》中的经济人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马克思《资本论》中的经济人思想□王初根在任何社会经济形态中,伴随着人们的社会经济活动实践,会形成某种不同的经济伦理道德,它规范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行为。马克思的被誉为工人阶级“圣经”的经济学巨著《资本论》,就蕴含丰富的经济伦理思想,本文试就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3.
试论《资本论》中平均利润率形成机制的边际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平均利润率形成机制的论述中,仅用到了平均数工具,但其中也含有边际的思想。运用边际的工具,可以对这一机制进行重新阐述,更为清晰地说明这一过程。这有利于对这一过程中的量与量之间的复杂关系进行较好的把握,有利于进行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比较和对话。 相似文献
4.
辩证法的缺场导致西方经济学对《资本论》中技术创新思想的研究呈现出深度的逻辑断裂.在辩证法视域中,资本主义技术创新的内部动力是资本主义关系的再生产,技术创新的本质必须依靠社会劳动这个中介才能得以揭示,技术创新的现象和现实体现为剩余价值的生产、实现与具体转化.基于技术创新这一现实的规范性中介,主体行动逻辑的注入使技术创新过程实现了主体对倒立的社会关系的客观反转. 相似文献
5.
《资本论》的研究方法,是令人感兴趣而有重大意义的问题。它是矛盾分析的典范。矛盾分析,就是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是揭示客观事物内部所固有的两个相互关联的方面,分别考察每一个方面,得出它们相互关联的性质;它们的相互作用。马克思分析说明,资本是矛盾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在《资本论》的第一、二篇中,着重分析了商品的内在矛盾以及商品货币向资本转化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6.
杨相和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4)
马克思以毕生精力写作的宏伟巨著《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它不仅完成了政治经济学的伟大变革,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而且使“唯物主义历史观已经不是假设而是科学证明了的原理”。因此,列宁指出:“马克思的经济学,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在马克思以前已经有了政治经济学,不过那是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家因为受时代的局限,特别是由于他们的立场和世界观决定了他们的研究方法只能是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的,在科学上不可能有真正的发 相似文献
7.
《资本论》不仅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而且概括了社会再生产的一般原理,其中包括不少有关生产力的精辟论述。本文想对《资本论》中有关生产力的问题,谈些粗浅的看法。一、生产力是《资本论》中研究生产关系的出发点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初版序言中写道:“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有的同志说,马克思这里讲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就是指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我看这种解释不符合马克思的原意。第一,把这段话里的“生产方式”说成是生产关系(或生产关系的总和),就会使这句话变得文理不通、不合逻辑。且马克思紧接着 相似文献
8.
(一)《资本论》总结构的形成《资本论》是伟大革命导师马克思的一部划时代的不朽名著。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完成了政治经济学史上的伟大革命,创立了批判的、革命的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为了制定无产阶级革命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于1843年底在巴黎开始系统地研究政治经济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脑力劳动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脑力劳动的论述,对于加快我国四化建设,无疑是有着现实意义的。马克思指出,所有劳动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它们“都是人的脑、肌肉、神经、手等等的生产耗费”。脑、神经的耗费,指的就是人的脑力的支出;肌肉、手的耗费,指的就是人的体力的支出。“劳动过程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在一起了。”就劳动过程是纯粹的个人劳动过程来说,劳动者在劳动时头脑与手脚并用,既要支出体力也要支出脑力,在这种情况下,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直接结合在单个劳动者身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产品从个体生产者的直接产品转化为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作者认为 ,马克思在《资本沦》中运用科学技术的理论 ,深层次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论证了资本家是怎样剥削工人相对剩余价值的。马克思还运用科学技术的理论 ,创立了资本有机构成的学说 ,解决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无法解决的理论难题 相似文献
11.
《资本论》中蕴藏着十分丰富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和对唯物辩证法理论体系的认识,这个体系的框架主要有:一个实质批判性与革命性;三个基本精神:不崇拜任何东西,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一些事物,肯定现存事物的同时又看到它的必然被否定和两个基本方法。一个基本方法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它把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质变量变的辩证方法、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方法以及现象和本质的辩证方法等都包括在自身之内;另一个基本方法是矛盾分析的方法,在这个方法中马克思阐述了对矛盾的认识、矛盾结构学说以及矛盾过程学说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在创立《资本论》的结构整体时,运用了辩证逻辑的演绎方法。恩格斯在论及它的特点时指出,任何一个种属都确确实实是由于亲缘关系而从另一个种属演绎出来的。在《资本论》的逻辑体系中,正是包含着从一般向特殊、个别的演绎运动,并通过这个运动来再现出研究对象的各种经济关系之间的亲缘关系。马克思在《资本论》的第一个手稿中,提出了从一般向特殊、个别运动的《资 相似文献
13.
熊映梧同志的《再谈用发展观点研究资本论》发表后,唐昌黎、詹彪两同志发表了不同意见(见《社会科学》1985年第七期、第十期),展开了争鸣。这里涉及到几个重大理论问题,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4.
《资本论》之所以如此深刻地阐述了资本主义经济形态的发展规律,这同马克思经过长期钻研逐步形成的一整套科学方法是分不开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这种理论在方法论上的意义,从而也决定了我们研究这种方法形成发展历史的意义。我们有必要加强对《资本论》方法形成史的研究,弄清它制定和形成的过程,加深 相似文献
15.
《资本论》的创作过程是马克思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开始,经历了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和方法的确定、理论体系的构建,最后明确为写作《资本论》“四卷结构”的过程.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过程,是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并论证其科学性的过程.唯物史观的创立及运用,使马克思在对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结构研究中,逐步明确了《资本论》的研究任务,《资本论》“四卷结构”的形成是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结构整体拓展的重要方面.唯物史观的创立及运用,也使马克思在《资本论》的创作中,逐步明确了研究对象,并把对社会生产关系的分析放到了社会矛盾运动的整体中.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要著作《资本论》现行版本的“四卷结构”有一个形成过程。这个结构体系是为了从理论上科学地再现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运动过程。它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研究的集中表现;它的演变过程是马克思经济理论发展过程的综合反映,它的发展程度标志着马克思经济理论达到的科学高度。马克思经济学的结构体系并不是内容的简单的次序排列,它是出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决定的,也同对资产阶级经济学结构体系的批判性的研究有直接关系。它的演变过程反映着马克思经济学研究对象确定和研究方法制定的过程,反映着对资产阶级经济学结构体系批判继承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资本论》中的循环经济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学术界在谈到循环经济史时,常把循环经济思想的提出谬加到20世纪60年代提出“宇宙飞船式经济”的美国学者鲍尔丁身上。其实,马克思在其所著的《资本论》中就已经提出和论述了生态经济与循环经济思想。一、马克思对废弃物质循环利用再资源化的生态经济含义的论述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述不变资本使用上的节约时,就专题论述过“生产排泄物利用”问题。他指出:“对生产排泄物和消费排泄物的利用,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而扩大。我们所说的生产排泄物,是指工业和农业的废料;消费排泄物则部分地指人的自然的新陈代谢所…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系统论的发展中,几乎所有系统论的研究者都或多或少地谈到马克思的贡献。一般系统论的奠基人L·V·贝塔朗菲就公开认为马克思与黑格尔的辩证法是他的理论的先驱。美国的D·麦奎因和T·安贝吉认为,马克思是一位早期系统论者,他的“理论工作的主要部分都可以看作是富有成果的现代系统方法研究的先声”。波兰的一些系统论学者把马克思主义称为“社会科学中现代系统方法的始祖”。然而,马克思并没 相似文献
19.
“《资本论》是马克思花费了毕生精力写成的划时代巨著,它是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为我们提供了打碎旧世界和建立共户主义新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需要我们好好掌握和运用,它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博大精深,蕴藏了无数瑰宝和各种学科的丰富知识,有待我们大力开掘。广泛开展对《资本论》的研究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是前年底发表的成立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倡议书中的一段话。它言简意赅地概括了研究《资本论》、运用《资本论》的重要意义。 现在,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已正式成立了。它在推动全国《资本论》研究工作者和教学工作者深入开展《资本论》的学术研究方面,必将起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机器和大工业”中较集中地阐述了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思想,揭示了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的目的是追求剩余价值这一本质,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必然导致无产阶级的贫困化,进而激化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社会矛盾。这一思想区分了机器与机器的应用,将机器的应用置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加以考察,批判了资产阶级虚假的道德原则。因此,科学认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科技进步,必须要区分科技进步与资本主义条件下科学技术应用的不同,认清资本主义条件下科学技术的应用受到资本操控的本质,它既不能给人类带来普遍的福祉,也不是资本主义的“护身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