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纪平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83,(4)
“者”是古典文献中出现频率很高,意义也较多的词.“者”到底是属于什么词性呢?语法界人士众说纷纭,我们认为还是作代词来讲为好.查许慎的《说文解字》“白”部,“者,别事词也.”许慎明确地指出这个字的指示分别性质.刘淇在《助字辨略》中引《正字通》云:“凡文有者字,所以分别隔异也.”马建忠在《马氏文通》中,认为“者”字是接读代词. 相似文献
2.
廖集玲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2)
“为”字在古代汉语中是个使用频率很高、用法非常灵活的词。在《韩非子》中,“为”字十分活跃,共出现1240次。它既可用作动词,又可以作助动词、介词、连词、副词及语气词等。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指出:“在一般的及物动词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动词‘为’(Wei)字。这个词在古代的涵义非常广泛,但是在具体上下文中,它的涵义比较具体,随着应用的场合不同,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作’‘做’‘造’,治’‘处理’‘安排’等等”。(第一册250页,中华书局1981年版)另外在该书的“常用词<五>”中还专门阐述了“为”的各种用法(包括动词、介词、语气词等),共列了六个义项。(同上书,第二册422—423页)由于“为”字的用法繁多,我们不得不花点功夫对它作些分析、探究,以期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来。 相似文献
3.
试谈句尾“为”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富章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2)
文言文中用于句尾的“为”字,多解释为“语助”“语末助词”“疑问语助词”或“语气词”。但也有另作解释或持怀疑的。《马氏文通》就说:“‘为’字有解作语助,不为义者;有解作‘有’字者;至解作断词,则见询问代字节;今皆解作介字,亦 相似文献
4.
5.
"夫"是古文中较常见的文言词,一般用作名词、助词和代词三种。用作名词时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与有关词语连用,表示与人有关的名称;用作助词时分为句首发语词、句中语助词、句尾语气词三类,没有语义,具有提示下文和舒缓或强调语气的作用;用作代词时作第三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多用来指代上下文所提到的人或事物等。 相似文献
6.
8.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3)
“是”字是个使用历史很长、使用频率很高的汉字。我国最早的经书之一《易经》就有“有孚失是”一句(《十三经注疏》73页)。这个“是”字用的是本义,意为“正也,直也”。许慎《说文解字》解释说:“是,直也,从日、正。”段玉裁作注:“以日为正则曰是。从日、正,会意。天下之物莫正于日也。”(《段注说文》69页)在先秦“是”作本义使用还是较常见的,但最普遍的是作指示代词使用。在现代汉语中,“是”的很多用法都从古汉语继承下来 相似文献
9.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
“朕”是古汉语中常用的第一人称代词。前人对“朕”作过大量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其中亦有可商之处,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朕”的意义和用法作进一步的探讨。 一、“朕”的形体 许慎《说文解字》曰:“,我也。阙。”这说明在汉代,许慎已不知其构形。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曰:“朕在舟部,其解当曰舟逢也。从舟,声。”又说:“〈释诂〉曰:‘朕,我也。’此如吾台余之为我,皆取其 相似文献
10.
“弗”字的先秦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仲叔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2)
“弗”是个否定性副词,它与“不”十分近似。但是细究起来,它们之间又有许多不同。对此,许多语法学者都曾从不同角度加以论述。下面把有代表性的一些看法摘录如下: 马建忠认为: “弗”者“不”之深也。与“不”字无异,唯较“不”字辞气更遽耳。《论》:“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极言其“不如”之甚,有不待思索急遽言之之状。 《马氏文通》 吕叔湘认为: 相似文献
11.
刘安荣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1)
古代汉语中的连词“而”,用法相当灵活,有时甚至难以捉摸,因此对具体用例的分析,历来就有分歧.将“而”视为假设连词,作假设复句中偏句的关联词看待,一般文言语法读物皆不涉及.而翻检古典文献,仔细琢磨,属此类用法的却又不少.粉碎“四人帮”以后,报章上常有“闹而优则仕”、“跳而优则仕”、“唱而优则仕”等语出现.这可以说是“而”作假设连词的功 相似文献
12.
在古代汉语的判断句中,表示否定判断要用一个“非”字。例如: ①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秋水) · ②封建,非圣人意也。(柳宗元;封建论) · 这种用法的“非”字究竟是副词还是判断词?这是一个常常使人疑惑的问题。一般古代汉语教材都称这种“非”为副词。然而也有的语法学家把它看作“系词”(即判断词)的。笔者认为,从“非’字的作用和来源看,从它在否定判断句中表现出来的语法特点看,它都具有谓词的性质。因而“非”字在判断句中是用来表示否定判断的判断词。下面通过与有关词语进行比较分析,来看一看这种“非”字的语法特点。 相似文献
13.
郭桦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2006,(3)
介词"except"和"besides"都表示"除……之外"的意思,但在实际应用上却各不相同。除了这两个介词,还有多个其它介词可表达此意。文章对英语中常用的几个意为"除……之外"的介词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杨超时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0,38(1):87-91
中日两国都在使用“的”字,但是日语中多作为后缀用,汉语则作为结构助词。本文主要通过对清末报刊中“的”的实际用例分析,探讨该时期“的”字使用情况及其用法是否受日语影响。 相似文献
15.
杨尚贵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
象“微禹,吾其鱼乎!”中的“微”,一般虚词论着都解释为虚词,该文结合过去工具书的释义,把“微”字放在句法结构中去考察它的词性及词义,得出“微”是实词中的动词,作谓语,而非虚词的结论;并且分析了一般论著解释致误的原因在于受现代汉语假设复句一般都要使用成套的关联词语的影响,忽视了古汉语复句多意合的特点,把分句间意合出来的“假如……”的结构意义强加到“微”的词汇意义“没有”或“不是”之中所致。 相似文献
16.
郜锦强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Z1)
《说文》无“其”,有“丌,下基也。”段注:“字亦作元,古多用为今渠之切之其;《墨子》书其字多作元,元与丌同也。”《说文》又有“丌,古之遒人,以木铎记诗言。从丌,丌亦声,读与记同。”段注:“《大雅》‘往■王舅’,假借为语辞也。《王风》‘彼其之子’笺云:‘其或作记,或作己,读音相似。’《郑风》笺云:‘忌,读为彼己之子之己。’《嵩高》传曰:‘远,己也’.笺申之曰:‘己,辞也, 相似文献
17.
史梅 《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2):81-81
英语中,连词whether与if都可以表示"是否"的意思,都可以用来引导一个从句.本文从whether和if的用法异同和用法判别两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说明虽然whether和if除了都可以用于宾语从句中之外,更多的情况下是不可以相互替代的,即使是在宾语从句里有时所强调的意思也不是完全相同的. 相似文献
18.
余清逸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80,(4)
汉语中的方言“打”字,由于大都是转义,因而用法灵活,随文生义.如打坝(筑),打杂,打短工(干),打首饰(制造),打成本(计算),打伴,打伙(结成),打水,打饭(取),打鱼(捉),打话,打乡谈(说、操),打关节(通),打油,打酒(买),打卦(卜),打合同(订),打铺盖(捆扎),打手印(盖),打井(挖),打绳(拧、搓),打哪儿来(从),打趣(寻),打伞(张开),打草稿(起),打柴,打草(砍、割)……… 相似文献
19.
张恒兰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97,(1)
现代汉语中“每”的用法在《现代汉语词典》和各院校的《现代汉语》教材中都有所提及,但是在词的归类与组合上仍存在一些不同的看法。本文借助前辈们的研究成果,试图将“每”的各种用法分类举例说明,从而谈些个人的看法,以就教于专家。从归类的角度看,我们把某些特点的词归属某类,确定它的词性。。把“每”划为指示代词是所有的著作都认可的,并通过举例或列表进行分析、说明;但把“每”划为副词的却为数不多。在实际使用中我们经常看到“每”放在动词或介宾短语前面,表示同一动作反复地有规律地出现。如“图书馆每逢星期天延长开放… 相似文献
20.
宝鸡方言里“的”字的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宝红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
本文主要描述了宝鸡方言里“的”字的用法,指出“的”与位于它前面的形容词、代词等构成“的字结构”,并归纳了这一结构的语义、语用特点,从而得出结论:“的”字结构反映了宝鸡方言的口语特点。它不规范,应以普通话去比较鉴别。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