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生 《社区》2012,(17):39-39
孔门弟子中.子贡算是一个事业型人才,所以孔子说他是个“器”。要知道,孔子可是说过“君子不器”的,所以,当面说子贡是个器,明显是在贬低他。孔子大概自己也觉得这样的贬低太过分,就又对子贡说:你是瑚琏一类的器。  相似文献   

2.
<正> 传统观点认为:中国在儒家“重义轻利”思想影响下,“重本抑末”、“重农抑商”,这是中国商品经济落后的根本原因之一。胡平同志的观点则不然,他认为“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有七十二个弟子,其中子贡即是集文人与商人于一身的代表。孔子的儒学是注重现实的,义利并重的,他讲的许多话是体现了商业文化的。”本文就儒家伦理思想对商业文化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叙一己见,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3.
一子贡是孔子称赞的弟子一般人说,孔子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司马迁的《史记》中《仲尼弟子列传》共列名七十七人,并说“受业身通者七十七,皆异能之士也。”司马迁认为孔子弟子中有奇才异能之士七十七人。这七十七人中谁是最杰出的拔尖人物呢?孔子最称赞颜回,但颜回死的早,没有什么成就。孔子死后,子夏教于西河,传授孔子学术,魏文候还以师事之,并咨问国政。《论语》一书中也说孔子弟子中“文学”方面(即学术方面)首推子游、子夏。可是《论语》中孔子对子夏的教导,有两处值得注意:一处是子谓子夏曰:“汝为君子儒,无为小  相似文献   

4.
"商"、"商人"、"商家"、"儒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商的问题,有的人说商人是由于他们商朝的祖先是经商的,具体地说,王亥是买卖牛的商人.根据出土文物与文献资料结合考察,可以认为商最初是地名,并非经商活动.经商是周朝以后的事.商家是经商活动的理论家,成功的经商者.以儒家观念经商,则称儒商.孔子的弟子子贡是最早的儒商.  相似文献   

5.
百科瞭望     
据考证,“楷模”一词出自清朝编写的《广群芳谱·木谱》,楷、模皆是树名。楷树即黄连树,传说生于孔子坟上。相传孔子死后,三千弟子云集墓旁为其守灵3年,唯独子贡祭守了6年。据说孔子生病之时,子贡恰在外经商未能探视,孔子死后,子贡以楷树枝为哭丧棒前往奔丧,并将其插在墓旁。后此“哭丧棒”萌发而长成参天大树,此树周正挺拔,枝疏叶繁,绝无旁斜之枝。模树据传生于礼贤下士而“一沐三握发”,“吐哺不及餐”的周公坟上。此树之叶春青、夏红、秋白、冬黑,枝繁叶茂,颜色纯正。因这两种树都长在圣贤坟上,故后人便以此比喻学识渊博,品德高尚,可为人…  相似文献   

6.
楷模,现在一般都做榜样、模范讲,如:“光辉的楷模”等。那么, “楷模”的历史源头到底出自哪里呢? “楷”和“模”最初都是树名。楷树,就是黄连树。这种树,枝干疏而不屈,刚直挺拔。相传它生长于古代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坟头。孔子死后,他的三千弟子在坟墓边守灵三年。唯独子贡,在孔  相似文献   

7.
明清“士商相混”现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历史上,士人从商,商人入仕,绝非肇于明清。春秋时期,越国大夫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后,“乃治产积居,……十九年中,三致千金”;孔子的弟子子贡“废著鬻财于曹、鲁之间”(《史记·货殖列传》);宋代,一般地主、殷富农民及工商子弟也能通过科举考试入仕。但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则出现于明中叶至清前期间。士商相混是明清之际社会结构变动的一大特色,并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举一反三     
含义意指举出一件事就可类推其他许多同类事理。形容善于学习,能够由此及彼。出处《论语·述而》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一次,他的弟子子贡(òn)问:“一个贫穷时不谄(chǎn)媚、富贵时又不骄傲的人,他的品德该算很好吧?”孔子微笑着回答:“可以这么说,但我们应该努力做到安贫乐道、富而好礼。”又一次,孔子教育弟子们说:“你们要学会反复思考,比如,在一个屋子里,我举一个墙角做例子,你们就应联想到其余三个墙角,并能用其余三个反证我举的这个对不对。”弟子们都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心中暗暗称是。举一反三  相似文献   

9.
刘春雄 《金陵瞭望》2009,(29):30-30
2500年前.在“子贡赎人”的故事中.孔子就批评过他的学生子贡犯的一个光荣的错误。  相似文献   

10.
儒家学派的人性论已为众多研究者所瞩目,然目光多偏集于孟荀。孔子对人性的论述虽远不及孟荀系统,但于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对人性的论述和探究,当以孔子始。“性近”与“习远”谈及孔子的人性论,困难在于“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此处之“性”,即指人之本性。何以“不可得而闻也”?古今注家对这一疑难的解释纷纭不一,刘宝楠在其《论语正义》中引了几家比较突出的说法,兹简括如下。不可得闻,非孔子不言,乃或是孔子罕言,子贡偶然得闻而叹美,或是孔子视对象而言,因为“中人以下,不可语上”;或是孔子晚年所言,故部分弟子不得而闻。对于这些说法的是非固有待研究,但对于孔子有无人性方面的论  相似文献   

11.
儿子孔鲤和弟子颜回先后死去,让孔子异常悲痛,身心受到沉重打击。他本想辅佐诸侯恢复周礼,建立一个统一强盛富庶的周王朝,但他的政治宏愿最终也没能实现。临终前,他让弟子子贡弹琴,自己和着琴声低吟:  相似文献   

12.
“温良恭俭让”作为一个完整的集合体在《论语》中仅出现过一次。《论语》原文作如是记:“子禽问于子贡日:‘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问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日:‘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从子贡的话里我们体识到了“温良恭位让”在孔子思想观念及诸多行为中的重要性。这个重要之点几乎就是孔子“仁”学思想和全部观念的根基以及归着点。“温”在孔子学说中有多种表述法。“温”是一种态度。一个人面对纷繁多变的外在,总要做出自己的反映。孔子教导人们要有较为得体的应变方式,“过”与“不及”都是失…  相似文献   

13.
子贡是孔子的著名弟子,他聪颖睿智,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在学习中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选择性地接受孔子的思想。他在实践中以孔子的思想为指导,同时也不乏自己的主见,并且敢于怀疑老师的思想。他不仅学习孔子的为人处事之道、治国为政之方,而且还能"使于四方,不辱使命",这充分表现出他对孔子思想的继承与超越。  相似文献   

14.
浅谈商业宗师子贡的经营之道程美秀旧时,商人们往往称道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是“陶朱事业,端木生涯,”有些附庸风雅的商人在自己的商店门口,还常用“生涯宗子贡,贸易效陶未”作春联.将子贡、范蠡作为祖师爷来敬仰。陶朱即是春秋末期助越王勾践灭吴的范蠡,灭吴后出游齐...  相似文献   

15.
孔子仁学理论的核心,就是克己复礼,修身进德,改恶从善,就是学习达到中庸的理想境地,做到十全十美。在孔门弟子中,只有颜回完全做到这一点,而子路、子贡、冉有、公西华、宰予则置之度外,我行我素,至于子游、子夏、曾子、有子、伯牛、子张则介于颜回与子路等之间。所以如此,是因为孔子对弟子们施行双重教育标准:对颜回等没有官职的弟子,孔子希望他们做修身的道德完人;对子路子贡等官场能人,孔子是以政治实用态度对待,是否修德,常加宽容忍耐。这表明孔子的仁学修身理论,对于不同类型的人,态度与效果是不一样的,表现了孔子哲学的两面特性。  相似文献   

16.
《论语》一书至今尚有须正定真伪之处。学而后仕、仕中求学;颜回屡空、子贡货殖;因人而宜,各有短长。孔子视弟子如珍宝,念弟子如儿孙,悉弟子如心肝。其教必中肯綮,其导必现光明,令弟子心悦而诚服,然孔子仍自修不已,以策日新。  相似文献   

17.
子贡守墓 子贡是孔子杰出的学生。一次,鲁国大夫叔孙武在人前贬低孔子抬高子贡。子贡非常气愤,当即以房子为喻,说老师的围墙高数丈,屋内富丽堂皇,不是一般人看得到的;而自己不过是只有肩高的围墙,一眼就可望尽。子贡还把老师孔子比作太阳和月亮,说他光彩照人,不是常人所能超越的。 孔子逝世后,子贡悲痛万分,在孔子墓旁结庐而居,一直守墓6年。  相似文献   

18.
《论语》为先秦古籍,其缘何为书,如何成书,何时成书,编纂者究为何人,如此等等,汉以来学者或语焉不详,或莫衷一是.爰及晚近,大抵以为孔门德行、文学科弟子追论夫子之言而作,最终由曾子门徒完成.文章根据孔子教学传输方式,《论语》内容结构,弟子言论统计,参以史实,酌以情理,认为:《论语》一书乃孔门弟子回忆其师的纪念文集;初编成于孔子去世后弟子三年居丧期间,子贡主其事,子夏、曾子等促其成;最终经曾子弟子稍加增益而成  相似文献   

19.
一、“仁”是孔子讲学的主要内容孔子从事教育事业的主要目的,是造就统治人材,希望弟子们在学成之后,能够把他的学说应用到实际施政中去。同时,他也要求把弟子培养成德才兼备的“君子”①。这个目的要求决定了他的讲学内容便是用“仁”、“礼”和“乐”去教育弟子。“仁”字在孔子以前皆作“亲”字解,为百善之一。只有孔子才赋予“仁”以新的涵  相似文献   

20.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主张推销自己。有文记载:一次,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子罕篇第九》)子贡问话的意思是说,先生你有美德是隐藏起来呢?还是推向社会经世致用呢?孔子接过话头,爽快答道:“快卖掉吧!卖了它吧!我就是在待价而沽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