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培养社会人的心理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表象和实质之分。和谐的社会现象是和谐社会表象,社会人的心理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质。只有社会人心理和谐,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和谐。公平、正义是心理和谐的平衡点,治政和谐是心理和谐的保证。作为治政者,要注意培养社会人的心理和谐,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2.
社会和谐有传统和谐和现代和谐之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的不是传统和谐,而是现代和谐,它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之上,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相一致的现代新型和谐社会;是人类共同的社会理想和生生不息的价值追求的延续,是对以往各种相关理论的扬弃和突破;体现了我党新一代领导集体执政、治国的全新理念,应从价值理念、发展理念、民主理念、法治理念、公平理念、自然理念和渐进理念等多方面理解这一全新思想。  相似文献   

3.
一、中国传统之“和谐”在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中,和谐乃协调之意。《左传》襄公一年:“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孔子提出:“致中和”,“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他为形成和谐社会提出了四种办法:一是全社会倡行忠恕。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  相似文献   

4.
论和谐社会中的法治和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和谐社会与法治的关系是目前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学者们对此作过诸多非常有价值的探讨。然而,关于和谐社会中的法治和谐却鲜有人提及,我们认为对该问题的忽视在研究和谐社会与法治的关系上不能不说是一个缺陷,必然不利于促成和谐社会的构建。为此,我们从和谐社会中法治和谐的涵义、我国法治和谐存在的问题、法治和谐的实现路径等方面对设定的命题进行了系统探讨。认为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讲,必须通过饱和法律规范的总量而实现法治和谐;通过建构法治内部之理性关系而实现法治和谐;通过深化法治的社会功能而实现法治和谐;通过强化法治信仰而实现法治和谐;通过提升法治的国际地位而实现法治和谐。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的和谐教育理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祥军  王金龙 《理论界》2006,(6):118-119
和谐教育要解决的问题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与方法为指导,探索学校教育因素合理配置与协同运行的机制,促使教育整体结构达到优化组合。和谐教育要达到的目的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谐,也使每个学生情感、意志、性格形成的过程和谐;不仅使某一时期和谐,也使学习阶段全过程和谐;不仅使教与学和谐,也使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和谐,充分发挥教育的综合影响力,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人的和谐发展是构成和谐社会的最重要的微观基础,可以这样认为:实施和谐教育,是科学育人,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6.
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和谐劳动观的思想发源。马克思和谐劳动观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和谐劳动是一种"快乐体面的劳动"、和谐劳动是一种"公平正义的劳动"、和谐劳动是一种"自由创造的劳动"。马克思和谐劳动观对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大的价值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7.
人的心理健康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内在需求,社会和谐发展是人心理健康的必备条件,为促进人们心理健康发展,以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应该做到: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以保证社会和谐和人的心理和谐;缩小阶层贫富差距,谋求各阶层的心理平衡;提供安全保障制度,满足弱势群体的心理安全需要;合力构建社会主义道德大厦,提高公民心理素养;坚持将以人为本作为贯穿和谐社会构建过程的主线.  相似文献   

8.
构建和谐社会的心理学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石国兴  曹保刚 《河北学刊》2005,25(5):199-202
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心理和谐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体现。它表现为个体内部心理和谐,人事心理和谐和人际心理和谐。和谐社会和心理和谐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和谐社会是国人心理和谐的前提;国人心理和谐状况制约和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儒家和谐社会理念及其历史局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存山 《河北学刊》2007,27(1):18-26
“忠恕”是孔子的“一以贯之”的行仁之方,“和谐”是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忠恕”即是“絜矩”,而“絜矩”也就是社会的“和谐”。这是中国文化所能贡献于世界的一个普遍价值。儒家对和谐社会的构想并没有完全停留在抽象的层面,它至少包含这样几个具体层面:君子修养的身心和谐;家庭和社会人际关系的和谐;经济的富裕和均平;执政者的率先垂范;人与自然的和谐等。自秦汉特别是汉代“独尊儒术”以来,中国古代社会并没有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这主要是因为儒家的和谐社会理念受到如下几种历史时代的局限:经济制度的局限;政治制度的局限;君臣之伦与家庭和社会伦理的局限;士人修身与社会的世俗文化的局限;人口和农业生产给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等。  相似文献   

10.
热点一:和谐社会、和谐文化、和谐世界研究交汇互动入选理由:2006年,学术界“和谐思潮”涌动,不同学科、主题各异的“和谐”研讨会频繁召开,“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和谐”冠名的论文多达一万三千余篇,堪称本年度中国第一大学术景观。当下,“和谐社会”建设已经从新一代领导人的执政目标向着更深更广的层次发展,在学术界形成“和谐社会”、“和谐文化”与“和谐世界”三种思潮交汇互动之势。第一,和谐社会研究呈现出多学科并举的局面,和谐的学术涵指/意指不断拓展,主体性、多样性、差异性和异质性研究渐成学术新热点。第二,“和谐文化热”与“国学热”并举,形成“国学热”与“和谐文化热”学术合流的情势。一些学者认为,这种学术合流为“和谐社会”研究提供了精神资源,进而为“复兴国学”提供了时代契机;也有些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和谐文化究竟在什么意义上可以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资源,相关问题值得深究。第三,和谐  相似文献   

11.
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前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无疑是党的十七大报告的关键词,报告还特别强调“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意即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前提。这是因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能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不断增强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能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更加完善,不断加强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保障;能推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更加繁荣,不断巩固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和谐,不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生态基础;能促进各种体制和机制更加完善,不断健全构建和谐社会的制度基础;能促进社会利益关系更加和谐,不断改善构建和谐社会的心态基础。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来自内部的改革实践和来自外部的先进理念与实践影响两股力量,共同推动了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交迁。从历时角度看,以“利益分化”和“社会流动”两个维度为轴心,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变迁经历了四个阶段,包括:从1978年至1984年的阶段,以“社会维稳”为特征;从1984年至1992年的阶段,以“社会流动”逐渐增加为特征;从1992年到党的十六大的阶段,以“转变政府职能”为特征;自党的十六大以来的现阶段,以“科学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为特征。同时,这个变迁过程具有渐进、非均衡、开放动态、社会管理载体社区化、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结合五个明显特征。  相似文献   

13.
儒家仁爱思想的三个层次,涉及到用格致之学包含的科学精神实现天人合一;用纲纪学说包含的人文精神解决人与社会的紧张关系;用修养学说包含的宗教精神解决肉体与精神的关系.按照儒家这三种精神来解决三个方面的关系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定有序、充满活力、诚信友爱、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六大要素,这六大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搞清六大要素之间的辩证关系,对于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宫玉宽 《河北学刊》2002,22(3):6-10
青年马克思所面对的理论和现实的矛盾使他开始了生产关系概念的创立过程。这个过程有两个起点——历史观和经济学。由此出发,形成了两条思想线索,并经过四个阶段。在每个阶段,生产关系概念的含义体现在相应的术语中。第一阶段,体现在“市民社会”和“私有财产”等术语中;第二阶段,体现在“市民社会”和“私有财产”、“私有制”等术语中;第三阶段,体现在“交往形式”和“所有制形式”等术语中;第四阶段,生产关系概念形成,并第一次使用了“生产关系”这一术语。  相似文献   

16.
传统"和谐"思想的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中国的传统文化就具有和谐的特征.从以人类为社会主体的角度出发,传统的"和谐"思想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及人自身内外的和谐四个方面.传统的"和谐"思想在中国古代,对维护当时社会的安定、保证生产的正常发展曾经起到过重要的作用.如果对这种思想做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解释和发挥,应该说对现在和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对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会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本文试图对传统的"和谐"思想及其现代意义阐述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边双燕 《河北学刊》2007,27(5):70-72
"责任政府"是指依法行政和依法承担责任的政府。建设"责任政府",要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培育政府及其公务员树立"权责统一"的依法行政理念;健全和完善依法行政制度;强化行政监督。在当代中国,建设"责任政府"是建设法治政府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8.
张芊 《云梦学刊》2004,25(1):89-91
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在大学生人格塑造中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及社会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有利于弘扬忧国忧民、献身祖国的爱国情怀;培养坚贞不屈、刚正不阿的崇高气节;熔铸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执著精神;蕴育厚德载物、推己及人的仁爱之心;树立尊道贵德、行己有耻的道德理想。汲取其中的精华,可以为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完善提供有益的营养。  相似文献   

19.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人口结构中一个越来越明显的现象。对于社会活力型、经济开放型、环境宜居型的大连市来说,人口老龄化现象更为突出。从大连市建设和谐社会的角度出发,介绍大连市人口老龄化的现状、成因,着重提出建立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养老保险制度对于人口老龄化社会的保障作用,并提出大连市人口老龄化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展望。  相似文献   

20.
社会公正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根本要求。当前社会公正在一定程度上的缺位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造成了不利影响,也对社会的安全运行造成了一定风险,对党和社会主义政权的政治合法性造成了一定冲击。因而,采取得力措施努力实现社会公正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深远。社会公正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成功的价值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