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国维评传     
王国维的青少年时代王国维,初名德桢,后改国维;字静安,亦字伯隅;初号礼堂,后更为观堂,又号永观;于清光绪三年十月二十九日(公元1877年12月3日)出生于浙江海宁县城内双仁巷王宅;于民国十六年五月初三(公元1927年6月2日)自沉于北平颐和园内之昆明湖。王国维的先世原籍开封。远祖王禀于宋钦宗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以副都总管抗金守  相似文献   

2.
<正> 张嘉谋是近代我省著名的教育家和修志家。张嘉谋,字中孚,自号梅溪钓徒。南阳人。生于1874年5月14日(同治十三年三月二十九日),逝于1941年8月5日。他早年曾就学于开封明道书院,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中选拔贡生,接着又中河南乡试举人。后曾主讲于陕州三门书院及淅川之丹江书院。继之主修南阳县志。后在故乡创办新学堂,任宛南中学堂总教习。光绪末年,在开封任河南学务公所议绅,曾先后与李敏修、许子猷、段厚甫、王欢喜等在开封创办中  相似文献   

3.
王铎(公元1592年——公元1652年),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嵩樵,又号十樵、痴庵、痴仙道人、嵩淙道人、烟潭钓叟等,卒谥文安。河南孟津(今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人。明末清初之际著名书法家。他于书法,诸体皆工,尤以行草为精。《图绘宝鉴续纂》云:“(王铎)书法二王(王羲之、王献之),行草为最,种种法帖鸣世。”清代著名书画鉴赏家段春  相似文献   

4.
【说明】一、这份“系年”主要依据《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 (王国华、赵万里编,194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王国维全集·书信》(吴泽主编,1984年中华书局出版)、王国维《人间词甲稿》1906年原刊影印件、《人间词乙稿》1907年原刊复印件、王国维《人间词》1909年手抄稿、王国维《人间词话》原稿复印件、赵万里《王静安先生年谱》、《王静安先生著述目录》(载1928年4月清华学校研究院编辑的《国学论丛》第一卷第三号,即《王静安先生纪念号》)、王乃誉《日记》手稿、王高明等编《王忠悫公哀挽录》(1927年7月出版),并参稽王德毅《王国维年谱》、甘孺《永丰乡人行年录》  相似文献   

5.
刘秀(公元前6—57年),即光武帝刘秀,东汉王朝的建立者.公元25年至57年在位.字文叔,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人.汉高祖刘邦九世孙.新莽末农民大起义爆发,他与兄刘(纟寅)于公元22年聚众起兵,加入绿林起义军.公元23年(更始元年),更始帝命刘秀行大司马事,徇行河北.此举成为光武帝自河北定天下的契机.公元24年,受封肃王.期间以恢复汉家制度为号召,联合贵族势力,击败铜马、招降赤眉等起义军.建武元年(公元25年)六月称帝于(高阝)南,定都洛阳.本文仅就刘秀称帝之后,即建武元年至建武八年期间,为讨伐公孙述、隗嚣割据势力,统一全国而御驾高平(固原)亲征前后略作论述.  相似文献   

6.
读王静安(国维)先生诗文著述,偶有一得,辄便记之,漫无诠次,因名之为“随札”。《咏史》二十首写于何时静安先生《咏史》二十首写于何时?我在《王国维诗学著述系年》中,将此诗系于1897年左右。读周一平著《王国维著述年表》。(按,一平兄参加《王国维全集》编纂工作多年。此书10万字,材料宏富,考订细密。承一平在此书出版前,慨允借阅稿本,我乃得先睹为快)一平将《咏史》二十首系于1900年(庚子)4月(农历三月),并云: 手稿藏上海图书馆,见《高啸桐友朋手札》。诗跋云:“庚子三月,以事留滞武林。病风苦咳,不能读书,辄拈笔咏古,得二十绝  相似文献   

7.
在中华民族逐步融合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许多主张民族平等、促进民族团结的思想家。隋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王通就是其中一位不可忽视的人物。他的民族平等思想值得研究总结。 王通字仲淹,隋河东郡龙门县(今山西万荣县)人,生于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一说生于隋开皇四年,公元584年),卒于  相似文献   

8.
董康的曲学贡献与《书舶庸谭》的版本提起近代戏曲研究史上的先躯,人们绝对不会忘记王国维(1877—1927)和吴梅(1884—1939)。然而与王、吴同辈,年齿且高于二人的董康,却在曲坛上销声匿迹已几近半个世纪了。这固然是因为他晚节不终之故。不过倘若不因人废言、因人废行的话,则董康对于戏曲研究的贡献,实不在王、吴之下。董康,字授经,一字绶金,别号诵芬主人,江苏武进入。清同治六年(1867)生,光绪十六年庚寅(1890)进士,清季设馆修订法律,曾与其役;入民国后从事报馆生涯数年,又游学欧陆,返国后历任大理院院长、修订法律馆总裁、司法总长、财政总长等职;后又任法科大学教授、律师等;1937—1945年历任北平伪政府职;1947年病  相似文献   

9.
王夫之,字而农,湖南衡阳人。生于公元一六一九年,卒于公元一六九二年。他曾于顺治五年即公元一六四八年,举兵衡山,阻击清军南下。南明复败后,隐匿转移于湘西山区,最后归老于衡阳的石船山,学者称他为船山先生。王夫之,是十七世纪我国伟大的唯物主义者,先后写了三百余卷著作,他总结和发展了古代唯物主义的传统,向佛教神学和程、朱、陆、王学派的唯心主义进行了批判,  相似文献   

10.
被王国维先生誉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的清代词人纳兰性德,从一六八五年夭逝至今,已整整三百年了。作为纳兰词的爱好者,我想谈谈自己阅读纳兰词的一点体会,并以此作为对词人的纪念。 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因避东宫名讳而更名,字容若,生于顺治十一年十月十二日(公元一六五五年),死于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公元一六八五年)。纳兰在世虽短,但给后人留下的文学遗产却是丰富的,其精华部分汇编成《通志堂集》二十卷,其中词占四卷。八四年出版的冯统同志编校的《饮水词》是迄今为止纳兰词最完备的本子,共收词三百四十八首,另有附录多种,可资研究之用。  相似文献   

11.
<正> 范晔,字蔚宗,著名史学家,顺阳县(今河南省南阳地区浙川县)人。生于东晋安帝隆安二年(公元398年),卒于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十二年十二月乙未日(公元446年1月23日)。关于范晔始撰《后汉书》之年岁,史学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或曰始撰于南朝宋文帝元嘉元年(公元424年),对年范晔二十七岁。如周予同主编《中国历史文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2月印刷本),张孟伦《中国史学史》(甘肃人民出版社1983年  相似文献   

12.
这封家书是王安石的佚文,在过去文集中没有收集过。最近,江西省抚州地区收集王安石的有关资料时,在本地区东乡县上池大队王旗的后裔所保存的《上池王氏族谱》中发现。原信共两封,这次发表的是第二封。此信写于元丰乙丑(元丰八年,即公元一○八五年)七月十六日,即王安石死前九个月。纯甫系王安石的幼弟王安上的字。题目  相似文献   

13.
周邦彦字美成,自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杭州)人。北宋著名词人。生于宋仁宗嘉祐元年(公元1056年),卒于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享年六十六岁。有《清真集》传世。《宋史》卷444,《东都事略》卷116,《咸淳临安志·人物》有他的传记。 一、家世和青少年时期 邦彦父、祖以上事迹无可考。他的叔父周邠字开祖,嘉祐八年进士。熙宁间,苏轼为杭州通判,多与唱酬,《东坡集》中所谓“周长官”者即其人。邠元祐初知管城县,后知吉州,累官至朝请大夫、上轻车都尉。元符末上书入邪等。事迹见《咸淳临安志·人物》。据王国维《清真先生遗事》(以下简称《遗事》)所考,《茅山志》所载周邦彦佚诗《芝术歌》中“庐陵太守蕴仙风”句所谓“庐陵太守”就是指周邠,因为周邠尝知吉州。周邠之孙周莘字  相似文献   

14.
元初散曲作家卢挚,生于蒙古太宗窝阔台十二年(公元1240)左右,卒于元仁宗皇庆初年(公元1313年)前后。其字处道,又字莘老,号疏斋,又号嵩翁,祖籍涿州,家居河南。卢挚少年得志、一生当官,仕途较为坦顺,于文坛曲苑名声尤盛。  相似文献   

15.
1988年12月与次年4月,我曾先后赴南通、苏州两地,就王国维(1877—1927)于本世纪初,在我国最早的两所师范学堂(“通州师范学校”与“江苏师范学堂”)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情况,作了一些访问调查。一则追蹑先贤遗踪,以此增进对王国维这位学术大师、近代教育家生平之了解;二则也为我国近代师范教育的开创史,试作一番小小的回顾。兹将访查所得,记述如下。一 1903年,王国维在通州师范学校任教一年。这是张謇创办的我国第一所师范学校。据赵万里《王静安先生年谱》,光绪二十九年癸卯(1903):“罗先生(按,罗振玉)是岁有粤东之行,会通州师范学校欲聘  相似文献   

16.
北京东直门内南小街,原有一条王驸马胡同。那是由 于这条胡同里曾经有驸马王宁的住宅。王宁于明代洪武十 五年(公元1382年)成为朱元璋女儿怀庆公主的驸马。明 成祖朱棣为夺取侄子建文帝的皇位,发动“靖难之役”,王 宁暗通朱棣,朱棣继皇帝位,封王宁为永春侯。随朱棣迁 都北京后,王宁建住宅于北京东城南小街路东的驸马胡同。 驸马是皇室女婿的泛称,始见于《汉书》,汉武帝设官  相似文献   

17.
王国维,初名国祯,字静安,亦字伯隅,号观堂,又号永观,浙江海宁有。一八七七年(清光绪三年)十二月三日生,一九二七年六月二日自沉于北京颐和园之昆明湖而死,享年五十。在其短短的一生中,对于学术、文化的诸多领域乃至整个社会人生进行了广泛的探讨,著作六十余种,而填词与论词,则仅仅在其三十岁前后,花费二、三年功夫。据称,王国维乃于治哲学之暇,兼以填词自遣。二十九岁至三十岁刊行《人间词》甲稿,三十一岁刊行《人间词》乙稿,共百余首。三十至三十二岁发表《人间词话》。此后,他就转而专治宋元明通俗文学了。王国维治词颇为自信。曾  相似文献   

18.
《静安文集》是王国维的第一部文集,内容以哲学、教育学等研究为主,编订于1905年。王国维去世后的第一部全集《海宁王忠悫公遗书》没有将其收录,遂致议论蜂起。罗振玉在《海宁王忠悫公传》中提出王国维寄寓日本期间曾有摧烧《静安文集》之说是可信的。罗振玉从求"醇"的角度不予收录,也当是出于对王国维的一种尊重。《静安文集》乃是王国维探索西方哲学的产物,希望由此创造中国的新文化,但反响寂寥。在《静安文集》编订之时,王国维对西方哲学即多有质疑之意,后经数年持续研究,终于弃哲学而专攻文学,稍后更转治国学。《静安文集》的被摧烧是王国维向国学挺进的一个重要信号、一种精神象征。  相似文献   

19.
所谓“蒙古风”,指元代蒙古族入主中原之后,随着高丽后期与元朝在人力、物力及文化交流的活跃,引入高丽并传承流行的一些蒙古风俗.大体上是从第24代元宗(公元1259年至公元1274年)开始,到第30代忠定王(公元1348年至公元1351年)的90多年时间,主要流行于王室和官吏等上层社会,以胡服和辫发最具代表性.“蒙古风”的...  相似文献   

20.
张养浩(公元1270——1329年)字孟希,号云庄,元代厉城(今山东省济南市)人。自幼勤学,被荐为东平(今山东省东平县)学正(地方学校学官),后历任县尹、监察御史、礼部尚书等官。因关心时政,直言敢谏,曾遭陷害,于公元1321年弃职隐居家乡。公元1329年,关中大旱,他被召出任陕西行台中丞,途经潼关,怀古抒情,写下了《山坡羊·潼关怀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