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南越王国人殉试探蒋廷瑜(广西区博物馆)南越国是西汉初期我国岭南地区一个半独立的诸侯王国。到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因其丞相吕嘉叛汉而被汉王朝武力平定,其前后历五代九十三年。这个王国以今广州为政治中心,囊括了秦代的桂林、南海、象三郡,疆域包括了...  相似文献   

2.
汉代苍梧郡文化兴盛论王川(中山大学历史系)汉代苍梧郡,为秦桂林郡的一部分,汉初为南越王国苍梧秦王的封地。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定南越国后,置为苍梧郡,治所设在广信(今.广西梧州市),辖境相当于今广西都庞岭、大瑶山以东,广东肇庆、罗定以西...  相似文献   

3.
秦末汉初,南海尉赵佗趁中原战乱之机,雄据岭南,自立南越国,历五代九十三年。关于南越国的社会经济情况,史载甚少,通过解放三十多年考古发掘工作的不断进行,特别是近年广州象岗南越王墓的发掘研究,为复原汉初南越国的历史状况,提供了许多重要的实物资料。关于南越国农业考古所反映的农业经济情况,前人已有专文研究,作出了较高的评价。本文试图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有关考古材料及零碎的历史记载,对汉初南越国农业生产的若干问题,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不妥之  相似文献   

4.
访掘南越王墓与泰子墓之发掘秦朝龙川令趁秦末中原大乱,诸侯无暇南顾以及汉初国力虚弱、鞭长莫及之机,“并桂林象郡,”“绝道聚兵自守”,“自立为南粤武王”。赵佗的南越国,传“五世,九十三岁,而国亡焉”。岭南古代居民为越人,他们虽曾有名为  相似文献   

5.
打开我国的地图,人们可以看到:一个海岛,仿佛一颗明珠似的浮露在南海的碧波上,这就是黎、苗、汉等族人民居住的海南岛。在这里,人们简直没见过雪,终年郁郁葱葱.到处有椰子林与槟榔树,风景优美、恬静。根据现有资料估计,早在新石器时代这海岛上沿海一带已有黎人住居。我国史籍上提到海南岛的开拓始自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这说明黎族从很早的时候起就和汉族以及祖国其他兄弟民族发生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湟中郡县     
汉武帝时开湟中地后,在武、昭、宣三朝陆续设县置郡。据《汉书·地理志》载: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置金城郡。至神爵时,有县十三,即:允吾、浩门、令居、枝阳、金诚、榆中、桴罕、白石、河关、破羌、安夷、允街、临羌。汉志对上述诸县,只注明破羌、允街于宣帝神爵二年置。据《水经注》:武帝元鼎二年(前115)置令居,神爵二年(前60)置河关和破羌县,关于临羌,只云“元封元年以封孙都为侯国”,未言置县时间。又查  相似文献   

7.
南越国是秦朝末年由赵佗在岭南地区建立的一个地方政权。尽管这个政权只存在了短短的九十多年,但是,它在岭南历史上却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对这一政权却缺乏一种系统性的研究,这不能不说是件憾事。正是由于这个缘故,今天,当我们捧读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由余天炽等同志合著的《古南越国史》时,欣喜之情,不禁油然而生。从这一点出发,笔者以为,《古南越国史》的问世,其意义首先就在于,它是系统研究古南越史的首次尝试。这种可贵地探索,对岭南地区古代历  相似文献   

8.
自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统一岭南以后,环北部湾沿岸就和印度尼西亚、缅甸、印度、新加坡、马来西亚、斯里兰卡发生了贸易往来,形成了汉朝的"海上丝绸之路"。东汉以后,这条"海上丝绸之路"更往西延伸到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罗马帝国。环北部湾沿岸,成为中国古代最早开展远洋贸易的地区。与"海上丝绸之路"开始的同时,环北部湾沿岸与国内的中原和西南地区也建立了密切的贸易联系。由于国际国内贸易的繁荣,环北部湾沿岸成为中国古代最早的对外开放的沿海地区和汉王朝在南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环北部湾沿岸的对外贸易,也使中华…  相似文献   

9.
<正> 四川省西北部的茂汶羌族自治县是我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也是岷江上游多年以来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华阳国志》谓:杜宇(蜀王)“以汶山为畜牧”,即指现今以茂汶县为中心的岷江上游一带地方。秦国于岷江上游置湔氐道,其他包括今茂汶在内。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以氐、羌人为主的冉、(马龙)部落归附而置的汶山郡,  相似文献   

10.
清雍正五年(1727年)在西藏发生的阿尔布巴事件,酿成了历时一年之久的卫藏战争。当时,由清朝政府任命负责管理西藏地方行政事务的五名噶伦,全部卷入这场冲突。这次事件,以后藏贵族颇罗鼐战胜前藏贵族阿尔布巴而结束。本文试图依据现有资料,分析说明阿尔布巴事件的历史背景及清朝政府对这一事件的处理。  相似文献   

11.
自可黎可足赞普薨逝之后,一度称雄于亚洲大陆的吐蕃王国急骤走向衰亡,进入末世。这段历史,汉、藏史料皆有所记载,而皆零乱、芜杂,须加清理,契其要领,理其脉络。 一 灭法名王达磨的政治业绩审视 可黎可足的下任君主即达磨,又作朗达磨,此王即位之岁即前王薨逝之年。对此,学术界异说纷纭。主要有开成元年(836)说;开成三年(838)说;开成四年(839)说;会昌元年(841)说;会昌二年(842)说等五种不同记载。我认为其中第一种说法最为可信。据《青史》页34,“甲午年(唐宪宗元和九年)……选立喀里喀穹(即可黎可  相似文献   

12.
民国初期和末期西藏地方发生了两次"驱汉"事件,影响恶劣。两次"驱汉"事件都发生在新旧政权交替之际,具有一定的历史特殊性:都由相关事件演变而来,不是孤立发生的;被驱逐的对象主要是中央政府派遣的驻藏人员;在两次"驱汉"事件中,西藏地方上层势力均受到来自英国势力的挑拨和怂恿。第一次"驱汉"事件长期严重阻碍了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之间关系的正常发展,威胁到国家的统一与团结;第二次"驱汉"事件则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西藏、结束外国列强奴役和蹂躏西藏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合浦濒临北部湾,汉元鼎六年建制为郡,今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一个县,是世界最佳、最早海养珍珠产地。县城店铺密集,市声嘈杂,透着兴旺繁华。牌匾招幌林林总总,又多冠名“还珠”,令人发古恩幽,想起一个故事--相传汉代这里不产谷物,只出珠宝。先时郡守贪秽至极,搜刮无度,结果海底珍珠愤而他移。后来,孟尝出任太守,革易前弊,制止搜刮,政绩昭然,珍珠于是复还如初。此事载子《后汉书·孟尝传》中。可见合浦采珠至少  相似文献   

14.
汉哭山即今青海省海南州的河卡山,以往有研究释此名为“高山反应”引起的情绪波动.河卡山及大河坝河(杭曲)的藏语名称同源,藏文写法很不稳定,存在不少异文材料,显示这个词是藏语记音.汉哭、河卡均为蒙古语族“杭盖”(qangγai)的译音,指水草丰美、适宜放牧的地方,是阿尔泰游牧族群的常用地名,在汉文史料中有源远流长的历史记录.汉哭山是少数仍在青海地区使用的吐谷浑地名.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中叶,西藏地方统治集团内部争斗频仍,不时出现影响较大的事件,如摄政热振活佛(九世热振诺门汗阿旺益西楚臣坚赞,1818—1863)去职内逃、夏扎以俗人出任摄政、班丹顿珠之乱等。前两件事在汉藏文史料中均有较详细的记载,相关研究也较多;而关于班丹顿珠之乱的资料则相对匮乏,藏文档案中尚未见记载,《十二世达  相似文献   

16.
作为西汉武帝派出的第一个通西域的政治使节,张骞的足迹西达天山南北、葱岭东西,被当时人称为“凿空”,是正史中明确记载的中西交通的开拓者。张骞第一次出使期间,汉匈战争由开始而取得了元朔二年(前127年)河南之战的胜利;他回国后,汉朝又取得了元狩二年(前121年)河西之战和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漠北之战的巨大胜利。为回答汉武帝的询问,张骞依据其所了解到的西域情况,明确提出了彻底战胜匈奴贵族的军事战略——“断匈奴  相似文献   

17.
汉赵国胡与屠各分治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赵国高度军事化的政治组织,为十六国北朝军国体制之滥觞。汉赵国政治组织的军事化,又是脱胎于匈奴五部社会组织的部落化。汉赵国宗室诸王、司隶校尉、内史与单于、左右辅、都尉系统相配合,构成其军事化国家制度的基本框架。对"胡汉分治"这一概念,则应作进一步的分析。汉赵国单于台所辖六夷之胡,其实是匈奴五部以外的杂胡。汉赵国两套军政合一管理系统并立,不仅是将六夷与汉人分治,也是将六夷与匈奴五部分治。汉赵国分治政策的推行,保证了入塞匈奴帝国核心部族的凝聚力,与此同时,匈奴五部与六夷携手,一度形成震慑中原的强大武力。屠各刘渊之所以能够在五胡中率先建国,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五族共和”口号的提出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五族共和”的口号是在辛亥革命时期报0出的。当时,没有任何一个政治口号象“五族共和”一样为中国各民族,中国社会各阶层所普遍接受、1912年五月,孙中山先生新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宣布:“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则合汉、满、蒙、回、藏  相似文献   

19.
一、敦煌汉文书中“南山”之迷 敦煌汉文书中南山作为专门名词已发现有下列各件:(一)是敦煌研究院所藏0001《酒帐》以及藏于巴黎和它相接的P.2629。(二)是P.3257《开运二年(945年)寡妇阿龙牒》。(三)是S.4445《何愿德借贷帖》。(四)是S.54482《唐故沙西归义军节度使押衙……浑厶甲邈真讚》。(五)是《李绍宗邈真讚》。(六)P.2482背《常乐付使田员宗启》。(七)是P.4525背《瓜州义郎牒状》。其中记得最多也最关重要的0001《酒帐》。《敦煌研究》1983年创刊号刊载施萍亭《本所〈酒帐〉研究》,最后一节几个问题,首先提出就是“南山”,  相似文献   

20.
由于古籍无标点,各人对古籍的理解不同,因此对西瓯、 骆越有不同的认识.瓯与骆是两个不同的共同体.西瓯最早出现在西汉时期的《淮南子·人间训》 中,存在的年代是秦始皇三十年至汉元鼎六年,前后约106年;骆越之名始于公元前48年至东汉初年,存在约100年时间.西瓯的分布地区大致在今广东茂名—广西玉林—贵港市—南宁一线以北,北面达湘南、 黔东南;骆越的分布地区大致在今广东茂名—广西玉林—贵港市—南宁以南,南面达越南中部清化一带.中外学者研究古代民族常会步入两个误区,应予避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