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存在法学并且曾达到较高的水准,但又体现出法哲学由盛而衰、律学不断发展并几度繁荣的特点,这与中国古代社会文化专制主义及大一统政权对司法的实用性需求密切相关。中国古代法学这一发展特点,促成了古代法制的成熟与完善,也导致了明清以后法制的僵化,但同时对于古代司法的准确、公正及司法效率的提高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包括 :“礼乐刑政 ,综合为治”的治国方略 ;“为政以德”的政治观念 ;君主权力行使的理性化 ;吏治的清明。中国古代法制文明包括 :立法上法贵简当 ,改重为轻 ;体现公平的司法原则 ;依法行政 ,以法治吏的精神。中国古代政治文明与法制文明给予我们的启迪。  相似文献   

3.
矜恤思想是中国古代历来延承的重要思想,对社会稳定及矛盾缓和作用巨大。矜恤思想包含了宽简狱政、赦宥恤恕与省惜刑惩三个方面,并由此衍生了相关制度及实践。但作为对政治及司法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指导思想,因为中国古代体制、传统及其工具性的本身,致使矜恤思想对传统法制的实践影响难逃局限。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类型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到中国古代小说的演变,应该研究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短篇小说与长篇小说,小说与其它文体,特别是与戏曲的关系,但在这样一篇文章里不能涉及过多的论题,因此,本文只集中论述长篇小说的类型演变。一、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分类: 从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题材和表现方法看,可以分为六大类,每大类中又可分为若干小类。  相似文献   

5.
武瑞 《理论界》2013,(9):99-102
司法审判作为人类社会自古至今解决矛盾纠纷的重要途径,肩负着掌握案件事实,判断是非曲直,公平、合理解决案件争议,惩恶扬善和维护社会正义的重任。然而,自有史记载以来,司法审判中时有不公正的判决,各时代也都有冤案发生。冤案到底是如何造成的,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古代司法审理中冤案成因的剖析,分析总结其中的共性因素,反映我国古代社会的司法审判状况,探讨如何最大程度地减少或避免冤案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古代水浒故事的主题演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代水浒故事的主题演变探析徐海宁作为一种传统题材,水浒故事自产生之日起,便极大影响和丰富了文艺创作。在不同的时代,水浒题材被运用于不同的艺术形式,成为不同时代都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文艺作品而流传于世。宋代的说话,元代的杂剧,明代的小说以及后世的各种文...  相似文献   

7.
论诸葛亮的古代知识分子特质梅铮铮千余年来,诸葛亮一直是人们推崇和景仰的对象。尤其是宋元以后,随着平话、小说、戏曲的兴盛,诸葛亮更成为三国题材故事中最突出的人物之一,并且呈现出偶像化、神圣化的趋势,直接影响着今天的人们对这位历史人物的正确评价。本文拟就...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小说叙述者简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古代独特的“史传”和“说话”的叙事传统,造就了中国古代小说所独有的两个“叙述者”形象:文言小说的“记言者”和白话小说的“说书人”。他们鲜明而独特的模式化特征,形成了中国古代小说叙事文本的特殊风貌。中国古代小说的叙述者形象暗合了隐含作者(作者的“次我”,正统文化的价值集合体)的价值观,自身已强化为理性化的、具有价值整合功能的特殊形象。这正是中国古代小说叙述者长期模式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地方治理的儒家化及其历史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讼"是先秦儒家法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的司法价值追求,是儒家德、礼、政、刑综合为用的社会治理模式的最终归宿。在西汉复兴整合先秦政治法律文化的社会思潮中,先秦儒家的"无讼"理想成为地方治理中一些地方郡守县令的政治法制理想,从而使儒家"无讼"思想由理想的殿堂步入具体的政治法制实践,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开创了中国古代地方治理儒家化的历史。地方治理儒家化在汉代的开创及其具体实践,对后世的地方治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今天的社会治理也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宗教有五个层面:1.古代小说通过宣杨佛道及佛道内部的斗争,反映了古代人民对佛道的认识;2.小说作者对佛道教中人采取一分为二态度,揭露其贼民者,表彰其爱民者;3.宗教能掌握民众,民众也利用宗教鼓动造反,达到自己的目的;4.封建统治者宣扬佛法、宣传道术是为统治阶级服务并得以光耀教廷;5.《红楼梦》融合佛道二教,加以升华,在宗教思想上有所独创。我们从小说中的宗教,可透视中国人对宗教的态度与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1.
高萍 《东南学术》2011,(6):219-226
"丧服制度"是我国古代丧葬礼俗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文化符号与客观存在,不仅真实的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的伦理道德与法制特征,而且,其本身也成了直接的体现者。本文从我国古代丧服制度及其所蕴含的礼学思想、法制思想以及古代丧服制度改革对礼法思想挑战的反思几个方面来谈了笔者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小说总目提要》前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小说总目提要》前言朱一玄,宁稼雨,陈桂声中国古代小说,源远流长。两千年来,说部如林。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主要样式,古代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均占有重要的地位。二十世纪以来,学者于中国古代小说日益重视,研究者闻风而起,成果卓著。...  相似文献   

13.
学界一般认为中国古代的法律体现了等级和阶级性,无论是立法还是司法中都充斥着不平等的思想。实际上,就对古代法律平等问题的考察而言,应该区分立法和司法两个层面。在立法上,古代法律适应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体现了一定的等级性。而在司法上,古人始终认为应该坚持“一断于法”的司法平等主张,上下贵贱皆从于法。法律在司法领域得到普遍的适用就是司法平等理念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喻福东  彭翔 《云梦学刊》2011,32(1):73-78
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中的恤刑、慎刑和恤狱的司法原则彰显了人性化的因素和理念.古代人性化司法理念的变迁历经了萌芽、发展和近代转型三个阶段,其渐变有其深刻的社会动因。人性化的司法理念体现了古代对人的生命的关注和人权的保护,促进了古代司法的文明与进步,它为现代司法人性化制度的构建提供了宝贵的价值取向和不可缺失的法律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结构的嬗变陈辽文学的一般发展规律是这样:先有诗歌,后有散文,而后才有小说。而小说则先有短篇、中篇,到后来才有长篇。这既和作家对生活的反映由简单而复杂有关,也和社会生活本身由简单而复杂相一致。只有当社会生活本身日益复杂,而作家反映生活...  相似文献   

16.
“司法附属行政”是中国古代司法的一个重要特征。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古代法官地位就呈现出鲜明的附属性特征,这种特征同样体现在法院的地位和司法权的地位上,这也导致中国古代法官没有专门的职业保障制度,而这一切都深深地镶嵌在当时的人治大背景之中。通过与现代法官地位的比较,可以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古今法官地位以至整个司法状况的巨大差异。中国现代法官地位在独立性方面相对于古代法官有了巨大改善,但仍然不尽如人意,还需要在今后的司法改革中进行反思和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7.
汉字的形体构造和词义流变对中国文化原始状况作了最早的记录,通过对汉字的专门研究,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生产、古代科学技术、古代社会制度、古代宗教信仰、古代社会习俗等等情况,从而把握中国文化的源流。  相似文献   

18.
"德治"思想在我国最先是由儒家提出、完善,并且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在我国古代法制文化、法制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的"民本"、"德主刑辅"等思想更是对封建社会条件下的"法制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突出体现在各个朝代的立法思想、司法审判等一系列古代社会的司法实践中,而其中的一些思想闪光点和经验对我国现如今积极倡导建设的"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更是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赵章超 《江淮论坛》2002,(2):99-103
今人眼中的中国古代小说,其本体发生了三次大的流变。本文从创作主体、文本和读者三个纬度辨析了其流变过程,指出第一阶段为六朝至唐代,小说以真人真事为本体,其肇因于把小说等同历史书写;第二阶段为宋以后,小说以性理为本体,则导源于新儒学的崛起;第三阶段为明中后期和清初,情欲本体观一时成为主导潮流,外因在于社会的黑暗,内因在于心学的流布。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古代小说经历过讲述故事、描写人生和反映某种社会问题的三个阶段,问题小说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高级形态。清代的讽刺小说,谴责小说,同时又都是问题小说。《儒林外史》是我国问题小说的开山之作,谴责小说是问题小说创作的高潮。清代问题小说创作上的得失,直接影响到今天的小说创作,值得认真研究、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